詳解PI薄膜最新技術和應用

2021-02-25 塗布在線資訊

1、全芳香聚醯亞胺按熱重分析,其開始分解溫度一般都在500℃左右。由聯苯二酐和對苯二胺合成的聚醯亞胺,熱分解溫度達到600℃,是迄今聚合物中熱穩定性最高的品種之一。

2、聚醯亞胺可耐極低溫,如在-269℃的液態氦中不會脆裂。

3、聚醯亞胺具有優良的機械性能,未填充的塑料的抗張強度都在100Mpa以上,均苯型聚醯亞胺的薄膜(Kapton)為170Mpa以上,而聯苯型聚醯亞胺(UpilexS)達到400Mpa。作為工程塑料,彈性膜量通常為3-4Gpa,纖維可達到200Gpa,據理論計算,均苯二酐和對苯二胺合成的纖維可達500Gpa,僅次於碳纖維。

4、一些聚醯亞胺品種不溶於有機溶劑,對稀酸穩定,一般的品種不大耐水解,這個看似缺點的性能卻使聚醯亞胺有別於其他高性能聚合物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即可以利用鹼性水解回收原料二酐和二胺,例如對於Kapton薄膜,其回收率可達80%-90%。改變結構也可以得到相當耐水解的品種,如經得起120℃,500小時水煮。

5、聚醯亞胺的熱膨脹係數在2×10-5-3×10-5℃,廣成熱塑性聚醯亞胺3×10-5℃,聯苯型可達10-6℃,個別品種可達10-7℃。

6、聚醯亞胺具有很高的耐輻照性能,其薄膜在5×109rad快電子輻照後強度保持率為90%。

7、聚醯亞胺具有良好的介電性能,介電常數為3.4左右,引入氟,或將空氣納米尺寸分散在聚醯亞胺中,介電常數可以降到2.5左右。介電損耗為10-3,介電強度為100-300KV/mm。這些性能在寬廣的溫度範圍和頻率範圍內仍能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8、聚醯亞胺是自熄性聚合物,發煙率低。

9、聚醯亞胺在極高的真空下放氣量很少。

10、聚醯亞胺無毒,可用來製造餐具和醫用器具,並經得起數千次消毒。有一些聚醯亞胺還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例如,在血液相容性實驗為非溶血性,體外細胞毒性實驗為無毒。

        近年來,高性能PI 薄膜又成為微電子製造與封裝的關鍵材料,廣泛應用於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製造、自動接合載帶(TAB)、柔性封裝基板、柔性連接帶線等方面。

相關焦點

  • 化學所在新型pi-分子材料的設計及應用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化學所在新型pi-分子材料的設計及應用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12-27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明星」pi-分子養成記—新聞—科學網
    在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化學所)聯合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以及微電子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圍繞pi-分子體系開展深入研究,創造出一批「明星」分子,引領了分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奠定了柔性光電子應用的核心物質基礎。 今年8月,這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 應用材料公司PECVD薄膜技術 使用更高解析度顯示
    (PECVD)薄膜技術,該技術使得基於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的應用成為可能,而且能製造出尺寸更小、開關速度更快的像素,實現金屬氧化物高解析度顯示。PECVD)薄膜技術用於製造適用於下一代平板電腦和電視的更高性能高解析度顯示。這些源自應用材料公司業界領先的AKT-PECVD系統的先進絕緣薄膜。
  • 應用材料公司推出先進的化學氣相沉積薄膜技術
    2012年3月20日,上海——今天,應用材料公司宣布推出全新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薄膜技術,用於製造適用於下一代平板電腦和電視的更高性能高解析度顯示。
  • 「明星」pi-分子養成記|「率先行動」計劃
    在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化學所)聯合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以及微電子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圍繞pi-分子體系開展深入研究,創造出一批「明星」分子,引領了分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奠定了柔性光電子應用的核心物質基礎。今年8月,這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 Pi幣是什麼?π幣詳解,最新手機註冊挖礦教程
    這是史丹福大學幾個博士生做的項目,是一個用手機就能挖礦的app,在國外相當火爆,目前在中國剛剛推出,該app將所有的技術環節隱藏,用戶0投入,只需要下載註冊,每24小時點擊一次,就能獲得π幣。按目前的傳播速度,π幣有望在5年內超越比特幣,一旦上了交易所,你挖的π幣就具備了現金價值。看到PI白皮書和相關項目資料時,覺得這個項目的經濟模型和商業模式完全不同。
  • 《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技術與應用》出版
    《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技術與應用》出版 2020-09-21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崔錚主編的《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技術與應用》一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pi最新消息,apps它不見了?
    今天是14號,離項目方的視頻大會也就1天左右的時間了,早上打開piapp的用戶,細心一點的話,已經發現pi,裡面的apps已經不見了。pi,apps裡面是插入第三方應用程式的地方,之前就有兩個,一個是聊天軟體,一個是有關新冠肺炎調查的,apps不見了,應該是官方有了新的功能或者服務要更新,大家加油挖就對了。下面是一些科普類的知識。1,什麼是app?
  • 柔性OLED應用優勢及製備工藝流程詳解
    【導讀】:在一線大廠的帶動下,柔性OLED產品或將對LCD和剛性OLED智慧型手機市場展開全面滲透。柔性OLED為何備受青睞?它有哪些應用優勢,其製備工藝流程又是怎樣的,本文將做詳解。 ​柔性OLED,作為半導體顯示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
  • 應用材料新推柔性屏薄膜封裝技術採用全CVD膜系
    在今年SEMICON China期間,應用材料公司平板顯示CVD產品事業部總經理肖勁松向《中國電子報》等媒體介紹了應用材料用於柔性OLED顯示的薄膜封裝技術,即全CVD膜系解決方案。 因為OLED器件遇水、遇氧後會失效,所以柔性顯示的重要技術環節就是用一系列薄膜把OLED器件封裝起來,不受周圍水氣和氧氣的侵蝕。
  • 濾光片技術詳解和應用參數
    在電視監控技術上中有未使用與使用磷酸玻璃的應用對比實例,而使用的圖像效果好。因此,使用紅外截止濾光片可大大提高圖像質量。由於石英的折射率與空氣不同,在界面上會產生反射而減低入射光的強度,為降低反射所造成的損失,一般要在晶片上鍍上抗反射膜AR Coating以提高光的穿透率,從而提高取像品質。
  • 先導專項成果⑥|有機薄膜電晶體:給全世界貼上「標籤」
    作者 |李丹 甘曉2014年起,中國科學院啟動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功能pi(π)-體系的分子工程」(以下簡稱「先導專項」)。這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基本原理是由掃描器發射一種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能量給「標籤」,驅動「標籤」中的電路將內部的代碼送回至掃描器,以實現「識別」的目標。中科院微電子所副研究員耿玓介紹,這項技術的應用近來獲得了快速的增長,在未來幾年有望在傳統領域及供應鏈管理中佔據一席之地。
  • AOM:「金屬透明導電薄膜」綜述——材料製備、光學設計和應用場景
    近些年,隨著可穿戴設備和曲屏手機等柔性光電子器件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透明導電薄膜的機械柔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應用最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是氧化銦錫(ITO)。ITO具備良好的可見光透過率和較低的電阻率,但其機械強度和柔韌性較差,不適用於柔性光電子器件。為解決該問題,科研人員探索了多種ITO-free的透明導電薄膜,包括金屬薄膜、金屬網格或納米線、二維材料、導電聚合物等。
  • 磁控濺射法沉積TCO薄膜的電源技術
    目前,主要的TCO薄膜有氧化銦錫(ITO)、氧化錫(SnO2)、氧化鋅鋁(AZO)三種[2],其中SnO2薄膜是最早應用的TCO薄膜,但由於其光電特性相對較差,目前主要應用在一些較低端的使用領域。ITO薄膜是目前光電特性最好,使用範圍最廣的TCO薄膜,但其同時存在使用稀有元素In,生產成本較高、In元素有毒、在氫等離子工藝氛圍中性能退化等缺點。
  • 漢能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榮獲2017創新中國十大應用新技術殊榮
    憑藉在薄膜太陽能領域技術研發、裝備製造以及移動能源多樣化市場應用領域的傑出貢獻,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先生榮獲「2017創新中國年度領軍人物」獎;與此同時,漢能控股集團「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榮獲「2017創新中國(新能源行業)十大應用新技術」殊榮。
  • Pi 的KYC和內轉及後續的發展
    Pi 的KYC和內轉將在第一批選出來的試點成員中進行,接下來的幾周會陸續釋放更多的參與者。基於內轉功能將使我們能夠構建 P2P 生態,並在 Pi 平臺看到很多讓人興奮的應用場景。解讀:目前的內轉名額非常少,據說僅有100人左右,並且官方都是指定的名額,並不完全是根據票數和幣數,根據社區反映,有一位幣友幣數有17萬多,但仍然沒有成為首批試點。未來幾周,大家要隨時注意左上角三道槓顯示的頁面,如出現transfer字樣,並且點幣數能顯示可用的pi幣,則表示自己具有內轉資格了。
  • pi幣:未來的全社交網絡平臺
    2020年10月23日,pi幣項目組發表視頻,通過發言我們看看pi幣項目組對平臺程序的未來規劃。一、pi幣應用程式將按照基礎性和商業性分離。一是具有商業價值的程序,在該程序上商家可以使用pi幣在該平臺上獲得服務。
  • 光學薄膜的研究新進展及應用
    對光學薄膜的3種製備技術:物理氣相學沉積(PVD)、化學氣相沉積(CVD)和化學液相沉積(CLD)進行了分析。綜述了幾種新型光學薄膜(金剛石薄膜及類金剛石薄膜、軟X射線多層膜、太陽能選擇性吸收膜、高強度雷射膜)的研究進展以及光學薄膜的應用情況。
  • 你知道什麼是薄膜發電技術嗎?
    導讀: 什麼是薄膜發電技術?日前,漢能薄膜發電股價「一瀉千裡」,創始人李河君身家瞬間蒸發了1167億港元。漢能薄膜發電所涉獵的領域也引起了外界的關注。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什麼是薄膜發電技術?日前,漢能薄膜發電股價「一瀉千裡」,創始人李河君身家瞬間蒸發了1167億港元。漢能薄膜發電所涉獵的領域也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雷射加工應用分析
    該雷射器的一項有趣的應用領域是薄膜加工,在該應用中,有選擇性的燒蝕過程結合了高精度和高速度的特點,使得超快雷射器具備了無可比擬的優勢。另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加工都還是基於納秒雷射燒蝕和機械刻線。這些加工過程在理論上都是可行的,但是在大規模生產過程中,仍然需要提高重複頻率和生產成本。                歷史上,太陽能電池的生產採用了矽片的生產技術。該技術運用了低成本的浮法玻璃作為基底材料,而不是用昂貴的矽片。低成本基底結合了薄膜塗層作為作用層,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