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三線城市,我們市區已經沒有美邦的店鋪了。

多少品牌消失在了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中國14億人口,為什麼到了現在,服裝品牌越來越少,作為80後、90後熟知的品牌,以純、美特斯邦威、森馬的店面都在減少,還有一些品牌徹底消失了,拜麗德,一個衣服質量又好,有便宜的品牌,Mbsky,一個線衣陪同我從從高中穿到大學,現在也沒有了。還有一些品牌,也就是僅僅沒有消失,但是,店面,銷量也大不容從前了。
男人的衣櫃,海瀾之家。
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

然而事實卻是,在2019年,海瀾之家庫存高達90.4億,到了2020年,海瀾之家甚至開始了對庫存商品進行剪標出售,折扣為1到5折之間,這個行為,在外界一直不被看好。原因很簡單,如果大幅降價出售衣服,會降低品牌的定位,從而想再次賣出較高的價錢,就非常困難了,最真實的案例就是,真維斯,真維斯最初作為一家在澳洲初辦的企業,在93年,來到中國,在上海開具了第一家大陸店面,而那時的真維斯,那時的真維斯作為一個中端的衣服品牌,不論售價還是質量都很不錯,很多人都是以穿到真維斯的衣服為自豪。
但是,隨著國內休閒品牌的不但崛起,為了更高的市場佔有率,真維斯也開始不斷降價,直到出現了20以內的T恤,慢慢的,關於真維斯的評論,不再是8090後心中的潮流代表,而是成為了低端品牌,年輕人選擇真維斯的越來越少。

不止青少年品牌在消失,很多中年服飾品牌也在慢慢淡出大眾視線,就比如我們曾經熟知的七匹狼、勁霸男裝,以前經常在電視上看到這些品牌的廣告,現在也慢慢變少了,而且價格也都在降低。
在05到15年期間,應該是各類服裝品牌的爆發期,衣服不但貴,而且賣得好,但是,到了17年後,衣服都開始降價,但是銷量並沒有變好,反而實體店在不斷減少。以前的小縣城都有不少品牌入駐,到了現在,很多品牌在三線城市都沒了蹤影,為什麼會導致這個情況的發生。

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國外品牌的入駐,很多國外品牌來到國內後,並沒有多麼高的售價,比如耐克、阿迪等主流品牌,現在價格在200到400之間的產品越來越多,這個衝了了原來安踏、李寧的產品線,搶佔了部分市場;第二個就是,實體店因為房租越來越貴,很多店鋪不得不關門,轉為線上營業,線下門店少了,知名度低了,慢慢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