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落還是甦醒?以科普角度分析美國國家科學戰略,我們要時刻準備

2020-10-19 宇宙與科學

近期美國部分科學新聞匯總

大家可以先看看上面的一些新聞,其他沒用的話我就不說了,大家在看完上面的截圖之後一定會想,美國想要幹什麼?接下來大家跟著我的文字,一起來了解了解這個問題,下面的文章我就不配圖了

長期戰略布局,公私合營發現未來科學,全面圍堵

一說到軍火企業,你會想到那幾個?洛克希德·馬丁,波音,格魯曼公司,雷神公司等等,這是我們的第一感覺。這些公司是全球軍火的供應商,為什麼一說軍火這兩個字,你就會想到這幾家公司呢?因為他們在這方面,或者說在軍火領域的表現實在是太突出了。而更關鍵的,這裡面絕大部分都是美國公司,所以你就會想到美國軍事強大的原因,其實這是公私合作的一個典型。不要說制裁,這是政治考量,我在這裡只說科學,不過我可以多說一句,那就是他們制裁我們,有兩個路徑,你制裁我,我也制裁你。第二個路徑就是你制裁我也沒用,我反而進步的越大。那麼說到航空航天你能想到那幾家公司呢?很多朋友可能只知道SpaceX,其實除了SpaceX,全球也有很多商業太空公司,無論是太空旅遊還是軌道建設,太空碎片回收等等,都算是航空航天,因為它們都以推進技術為基礎。航空航天相對於軍事來說是一個未被深耕的領域,這個領域還有很多空白等待填補。

未來美國要登月,重新返回月球,所以美國宇航局就扮演了一個關鍵角色,那就是航空航天的龍頭,他起到了一個領導作用。每年國會都要給美國宇航局撥款,預算中的一部分就是專門拿來扶持一些初創企業的,就比如商業合作計劃。之前美國宇航局不是給波音和SpaceX預算開發載人太空飛行器嗎?結果波音反而一敗塗地,這些初創企業,發展著發展著就會成為下一個SpaceX。到時候就載人太空飛行器來說,波音反而一敗塗地,這個例子已經很明顯了。

到時候美國宇航局就能聯合全國的「SpaceX」返回月球,因為私營太空企業是需要預算的,美國宇航局可以提供預算,而這些公司負責開發具體的東西,比如月球著陸器,月球軌道空間站模塊,水冰探測器等等。公私配合居然如此到位,所以SpaceX不是最後一家可以改變航空領域的美國公司,未來還會有更多。一家SpaceX就引得全世界來模仿,比如歐洲,英國,俄羅斯等國都在研究甲烷推進劑和可回收,多家SpaceX將會讓其他國家更加頭疼,航天服務市場將會被完全吞噬。就像洛克希德馬丁等軍火公司,隨便一個就能有如此好的成績。所以美國也是想借著登月這件事,培養更多創新太空企業,他們不僅要重返月球,還要培養多個太空領域的潛力公司,這樣也是為登陸火星做準備。因為美國知道,只有一個SpaceX是不夠的。

至於SpaceX的Starlink,是不會僅限於民用的,現在SpaceX已經和軍方合作了,前些時候的演習已經實際測試了,再加上SpaceX現在正在多國申請,很明顯,他們在加快部署速度,儘早成型對SpaceX的星艦和火星計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最關鍵的,假設SpaceX第一個登陸火星,那也就代表著美國第一個登陸火星了。在今年年底,Starlink就會大範圍開始測試,尤其是加拿大和美國,其他國家也會開始測試。與軍方和政府間合作有很多新的機遇,也會發現更多用途,比如說區域軍事演習,或者說多國家聯合軍演等等,還有一些救災的場景。SpaceX Starlink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快速部署,迅速使用,前些天華盛頓小鎮受災的例子已經可以說明白了,幾百口人不到一個小時就全部通網了……

在這裡我提個問題,為什麼其他公司的電信衛星只有最多幾十顆,而埃隆馬斯克或者說美國的Starlink要這麼多顆呢?每次發射都是要錢的,為什麼Starlink要分軌道部署呢?把地球團團圍住,信號無死角覆蓋,這意味著什麼?如果你現在不明白,兩年之後,你肯定就會明白了。不要想著反衛星武器,你覺得反衛星武器打一個不到250千克的衛星,值嗎?能打得完嗎?就算打多個,雷射變軌和更新的全球太空碎片網絡,軍事衛星的觀察,反衛星武器估計都到不了軌道。這就好像你在家門口跳舞,領居看的是一清二楚,甚至能看到你昨晚熬夜臉上長痘了,甚至知道你今天下午要來跳舞,你覺得你能跳的安穩嗎?

其實我在量子計算機下面的轉發就說的很清楚了,美國正在全面布局,因為未來如果有什麼其他事情,除了軍事,最最關鍵的是看科學,比如你的衛星,你的量子計算機,你的核聚變技術,就和原子彈一樣,不用發射,放在那裡就有恫嚇作用,放在那裡就可以保家衛國。更何況無論是核聚變,還是量子計算機,還是登月登陸火星,這些比原子彈要複雜的多,有前景的多。假設你登月了,月球上有多少資源,火星有沒有資源,假設你有量子計算機了,那麼量子計算機就可以幫助你開發研究基因,太空,核聚變,人工智慧,模擬宇宙等你想都想不到的問題,這可不是原子彈能相提並論的。因為量子計算機,或者說核聚變,它是一個工具,不是具體的技術,它們可用的領域太多了,而每一次使用這些技術,這個領域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至於月球探索,這是川普提出來的,川普甚至說美國宇航局應該直接登陸火星,而不是月球。其實只說科學領域,我非常欣賞他的遠見,他和埃隆馬斯克都是狂人,我說的這個狂人不是貶義詞,如果人類多幾個這樣的狂人,那還真不用擔心科學發展。我為什麼說了兩次川普,是因為沒有川普,這些計劃不會實行,要不然就會大打折扣,具體的大家可以參照歐巴馬時期的科學政策,你就會明白了。至於其他的,無論是8國聯合探索也好,制定月球資源利用規則也好,這些都是為長遠打算,現在美國就要著手進行這些操作了。這些東西必須先人一步,先人多步那更好,因為越早開發,就越具有優勢。就好像一起比賽田徑,提前讓你跑100年,就是這個意思了。

現在我們把上圖說到的所有技術總結起來,你就會發現,逐漸的,科學不是科學了,也不是為了全人類的未來,而是為了其他的目的。

相關焦點

  • 主要國家蛋白質科學設施戰略發展分析及啟示
    蛋白質科學研究的關鍵是實現大規模、高通量蛋白質的產生、結構分析和功能研究的一體化,建立大型蛋白質科學研究的基礎設施是實現這一要求的必要手段。美國依託阿貢國家實驗室先進光子源設施APS、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先進光源ALS等大型裝置成立了蛋白質研究中心,日本依託同步輻射光源設施SPring-8開展蛋白質結構解析的前沿研究,中國依託「上海光源」於2015年建立了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
  •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一座隨時甦醒的超級火山,若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在美國有一個到處都是充滿美景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在黃石國家公園,290個瀑布和10000個溫泉讓來到這裡旅行的人流連忘返。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我們經常用「人面獸心」來形容一個人外表看起來像好人,內心卻像惡魔一樣壞,其實用這個詞來形容黃石國家公園也不為過,只不過黃石國家公園不是人,而是物,儘管如此黃石國家公園表面的美好依然無法掩飾它背後的「邪惡」,表面上看起來風景秀麗的黃石國家公園其實是一個超級火山,根據科學家勘測,黃石國家公園實際上位於一個超級火山口的上面
  • 西方中產階級衰落或致國家選舉動蕩 激起民粹主義
    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導 西媒稱,西方國家部分中產階級的衰落可能是很多國家選舉動蕩、民粹主義崛起的背後原因之一。但是中產階級的真實情況怎麼樣?如果他們確實在衰落,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全球化,還是技術發展和自動化?國家或歐盟的公共政策,還是他們自身缺陷所致?
  • 美國宣布「量子網際網路」國家戰略藍圖
    美國不甘落後,2018年底,頒布《國家量子倡議法案》(National Quantum Initiative Act),宣稱絕不能容忍在量子科技領域落後。在中美關係陷入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近日,美國公布了量子網際網路發展的戰略藍圖,以支撐《國家量子倡議法案》的順利施行,確保美國處於全球量子競賽的前列。美國能源部的17個國家實驗室是美國量子網際網路戰略實施的主要支柱。
  • 評論:美國宣布量子網際網路國家戰略藍圖 | 袁嵐峰
    導讀民科們反量子通信的常見理由之一,就是「美國不搞這個,可見它沒有用處」。現在美國明確要用國家力量來搞了,這些人要不要說「美國政府也被騙了,美國搞量子通信的是騙子」呢?),對此的中文翻譯可以見墨子沙龍的文章(美國宣布「量子網際網路」國家戰略藍圖)。
  • 美國宣布「量子網際網路」國家戰略藍圖
    美國不甘落後,2018年底,頒布《國家量子倡議法案》(National Quantum Initiative Act),宣稱絕不能容忍在量子科技領域落後。在中美關係陷入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近日,美國公布了量子網際網路發展的戰略藍圖,以支撐《國家量子倡議法案》的順利施行,確保美國處於全球量子競賽的前列。美國能源部的17個國家實驗室是美國量子網際網路戰略實施的主要支柱。
  • 美國紀錄片裡的製造業衰落-虎嗅網
    美國製造業衰退這個話題由來已久,但在中國的輿論中比較少被提及。一方面,美國製造業衰落的同時,信息產業卻在崛起,掩蓋了很多製造業衰退帶來的問題;另一方面,除了枯燥的統計數字和圖表外,大洋彼岸的中國讀者也很難有直觀了解美國製造業衰落的渠道。
  • 美國極力要向中國證明一件事:美國並沒有衰退
    在中國已經穩定住疫情後,世界其他國家卻呈現一種截然不同的景象。特別是進入12月,美國疫情呈現進一步惡化趨勢,單日新增死亡病例數連續刷新紀錄。就在所有人認為美國應該在這個關鍵時刻充分發揮國家的領導力,與民眾一起共抗疫情的時候,他們卻在幹什麼呢?
  • 保存國家戰略生物資源的科學思考與舉措
    摘要 文章從保護國家生物資源的戰略高度綜述了國內外對生物資源保存利用的現狀和對生物資源持續利用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國戰略生物資源保存和利用面臨的形勢,提出了強化生物資源保護立法,建立國家植物園創新體系和生物遺傳資源中心,加強生物資源基礎研究,提高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關係的認識等保存戰略生物資源應採取的措施
  • 《走近科學》停播:科普的故事化敘事過時了嗎?
    中國作為為數不多將愛科學寫入憲法的國家,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因此對科學格外重視。一方面,需要科學破除迷信,穩定社會;另一方面,需要科學推動生產力,圍繞經濟建設為中心。《走近科學》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中誕生,1998年6月1日開播,1999年10月創辦同名科普雜誌,主要精選電視欄目內容刊登,由科學出版社每月發行。
  • 什麼是科學,我們為什麼需要科學(大白話10.3)
    我認為,科普讀物的最大作用就是要激發讀者對於科學的興趣,讓更多的小孩能夠投身到科學事業裡。假如1萬個小孩裡,讀完一本科普讀物,能有100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而這100人裡又能最後有一名最後大學跑去讀物理數學等相關專業,那麼我認為這個科普讀物就是成功的。毫無疑問,從這個角度來說,《上帝擲骰子嗎?》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優秀科普讀物。
  •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會變成天上的星星
    、邏輯要清、概念要簡單、圖片要震撼!,以一種編制「大眾天文學入門教科書」的野心傾情創作的科普讀本。在演講的最後,愛因斯坦說:「假使科學要像藝術一樣真切而完全地實現它的莊嚴使命,它的成就便不能只是膚淺地為大眾所知,而要把其內在的意義投射到人們的意識中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失敗原因分析、學術構思、前期準備及標書...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失敗原因分析、學術構思、前期準備及標書撰寫規範化交流研討班2017年9月還是缺乏關鍵研究基礎?主觀原因——立項依據闡述不充分?有前期基礎,但未能找到說服評審專家的核心「創新點」?研究方案有明顯的漏洞?研究方法陳舊、落後,研究深度不夠?還是標書撰寫不規範,存在大量不該出現的「失誤」?等等。如果您要計劃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請先問自己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1、您本人是否具備申請國自然的基本條件?
  • 美國登月陰謀論再起:科學方法論角度看,登月不能100%確定?
    美國登月陰謀論再起:從科學方法論的角度看,登月不能100%確定?一種觀點認為,不管美國當初還是現在登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活人可以去且回來」這個命題是否成立(美國人的方法能否實現登月且回來)。只是登月這件事弔詭的是,這兩種方法在當初都不可行,所以不能怪美國人。從目前已有的證據和科學角度推理,他是非常大概率登月且回來了。但是從方法論本身講,還不能100%確定。
  • 從科學角度分析有沒有UFO
    UFO的出現給人類帶來了不小的困惑,其實UFO具體的有沒有,不光是你,也是一直困擾著科學工作者們的問題。特別是它那神出鬼沒般的行為,比如:神秘出現,神秘的飛行方式以及神秘的消失,它速度極快,飛行無聲,不科學的飛行軌跡,當今科學家都不能對它做出合理的解釋。因此,很多人就把UFO與外星科技聯繫在一起,認為UFO是外星人的飛船來到了地球。
  • 「美國研究」趙行姝:功能、戰略與制度:一種分析美國在全球能源治理中作用的三維框架
    美國是全球能源消費大國,也是清潔能源技術與投資大國,還是全球能源生產大國,預計未來又會成為全球能源出口大國。那麼,美國是否會在21世紀全球清潔能源轉型過程中發揮領導作用?本文研究歷史上美國的國際能源行為,分析美國塑造全球能源治理體系的重點領域、政策方式及其內在邏輯。本文目的是通過理解歷史上美國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貢獻與局限性,從而為理解未來美國對全球能源轉型的可能貢獻提供重要借鑑。
  • 美國還敢秀肌肉?關鍵時刻俄羅斯王牌武器亮相,或隨時準備反擊
    隨著美國內疫情越來越難控制,川普政府為了掩蓋自己的失職,似乎把向外轉移矛盾當成了救命稻草。這種心態下,第一個被美方針對的就是俄羅斯。美方近幾個月來頻頻向俄國秀肌肉,派航母巡航,在其周圍國家駐軍,加強對其的軍事包圍。面對這些動作,俄方顯得非常克制。
  • 「忽左忽右」的健康科普刷屏 我們該如何「相信」科學?
    像這樣「打臉常識」「忽左忽右」的科普帖,朋友圈幾乎天天可見:某科學研究發現手機輻射可能致癌,不久後又說這種效應尚無足夠證據;剛把日行萬步、南瓜降糖等奉為「養生秘籍」,轉眼又有專家出來闢謠……最為尷尬的是,這些自相矛盾的科普帖通常都冠以科學的名義,每種觀點都言之鑿鑿,讓人無所適從。公眾不禁要問:在這個健康科普刷屏的時代,我們到底該信誰?
  •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播出
    「宇宙曆始於1月1日,在這份年曆上,現在是12月31日的午夜,以這個比例,每個月代表10億年,每一天代表4000萬年,讓我們回到過去那個宇宙最初的時刻,1月1日,宇宙大爆炸!」 國家地理頻道新紀錄片《宇宙》主持人說完這段話,戴上護目鏡走向宇宙中心,張開雙臂迎接了那個時刻。該片獲得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視頻推薦,將於5月在中國播出。
  • 中鋼協:美國總是不斷找我們麻煩,我們要勇於NO他,也找他的痛點
    美國總是不斷地給我們找麻煩,我們要勇於NO他,也要找他的痛點。也要看到在國際博弈中我們還缺乏鬥爭經驗和歷練,對一些問題缺乏重視和必要的準備,國際法律和規則知識不夠,他們不停地拿國有企業說事,我們相關方面還沒有很好的準備。我們要密切關注貿易摩擦事態的發展,認真評估可能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積極準備應對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