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中產階級衰落或致國家選舉動蕩 激起民粹主義

2021-01-1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導 西媒稱,西方國家部分中產階級的衰落可能是很多國家選舉動蕩、民粹主義崛起的背後原因之一。但是中產階級的真實情況怎麼樣?如果他們確實在衰落,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全球化,還是技術發展和自動化?國家或歐盟的公共政策,還是他們自身缺陷所致?這個問題引發了激烈辯論,但沒有解決並不代表它不產生政治影響。

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網站10月11日報導,經濟學家布蘭科·米拉諾維奇通過分析大量數據對1998年至2008年這段時期得出了兩個結論:絕對貧困以及不平等現象在全球範圍也就是各國中減少;中產階級在世界範圍增長,但是在西方國家,不平等在加劇,中產階級在衰落。他為這種現象畫了一條曲線,因其形狀似大象,被稱為大象曲線。

英國決議基金會的一項研究對此作出反駁,指出在這段時期西方中產階級並未衰落,雖然不平等確實在加劇,尤其是在美國。不過各國情況差異很大。該研究報告特別提到,在提出這些負面趨勢時必須要格外謹慎,它已經影響到公共言論,甚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言論,影響到全球性力量——也就是說全球化,全球化既提供機會也帶來危險,它已讓數億人脫離了貧困。同時,還需要檢驗關於福利、住房的公共政策和經濟政策,以及有關西方國家不平等、中產階級和勞動者的指數。

這些研究的一個問題是它們都止於2008年,也就是說在危機或者大衰退真正開始之前。米拉諾維奇開展研究的時間更長一些,到2011年,他與約翰·羅默一同研究了「全球不平等與國內不平等之間的關係」,得出結論稱,在成熟經濟體中,國內不平等或可得到減少。

國際勞工組織與歐盟委員會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則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最近幾年不斷加劇的不平等導致歐洲中產階級減少。

麥肯錫諮詢公司的報告則冠以醒目的標題——《我們比父輩更窮嗎?》。報告指出,2005年至2014年,發達經濟體居民的實際收入增長停滯,或者說65%~70%的家庭或超過5.4億人口的收入在下降。這份報告列舉了一系列國家的具體數據。

報告還得出了一個令人十分擔憂的結論:即使國內生產總值(GDP)恢復強勁增長,收入停滯或下降的趨勢也可能無法扭轉,因為人口和勞動力因素對收入的影響很大。也就是說,即使經濟增長,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因為工資在下降。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都不預言會有這種經濟復甦,只有微弱增長。

然而美國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有356萬美國人脫離了貧困,中產階級和中下層階級最終從經濟復甦中受益,例如2015年美國家庭收入平均增長5.6%。

但是我們必須要關注其他統計數據,例如失業數據。人口學家尼古拉斯·埃伯施塔特在《沒有工作的人》一書中指出,美國雖然失業率極低(4.9%),但有一種失業被隱藏,那就是因為大機器而失去工作的人以及那些放棄找工作的人,這些人實際上沒有被統計在內。

無論如何,西方國家中產階級衰落這一重大問題的政治影響既包括現實,也涉及理念。根據蓋洛普公司的一項調查,2008年至今,美國自認為屬於中產階級的人數減少了將近10個百分點,因此調查得出結論,美國政治家對經濟機會的關注減少,公眾害怕情緒增加,甚至擔心美國失去應有地位。

還是最早對西方中產階級衰落現象提出警告的學者達尼·羅德裡克的結論比較中肯:當前中產階級的挫折感和減少源自一種感覺,即認為政治精英將世界經濟重點問題擺在國內需求之前。解決相關不滿需要扭轉中產階級的這種想法。

相關焦點

  • 西方民粹主義是對現有國家體制的政治反對
    比如,在法國2017年總統選舉中,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輪流執政的兩大傳統政黨雙雙落敗,執政的社會黨在第一輪選舉中僅僅得到6%的選票。從該黨中脫離出來的馬克龍藉助一個成立還不到一年的前進運動黨贏得了大選。2016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也顯示了傳統政治組織動員能力的下降,川普在共和黨內缺少足夠的支持,在幾乎所有的傳統媒體都反對他的情況下,仍然贏得了大選。
  • 寒竹:民粹主義對西方國家政治的衝擊
    一股民粹主義的浪潮正在西方國家泛濫。從歐洲到北美,民粹主義正以前所未有的勢頭衝擊著西方各國現有的政治結構。如何頂住民粹主義的衝擊正在成了西方統治精英的共同考慮。可以這樣斷言,在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在國家層面上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國政府如何對應和化解民粹主義的衝擊。
  • 西方自由民主的困境與民粹主義的興起
    如果說,2016年西方政治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英國脫歐和美國大選,那麼,由此引發的民粹主義的興起也成為2016年西方民主進程中不容忽視的政治現象,甚至有學者認為,民粹主義早已席捲全球,佔據了世界政治的中心位置。民粹主義的興起全面挑戰當代西方的代議民主、精英政治和政黨政治,而民粹主義的興起也正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自由民主的這三大困境。
  • 民粹主義思潮與美國的新一輪國家轉型
    由於自獨立以來就得以確立的民權主義傳統和權力制衡結構以及此後不斷發展的民主選舉制度,同時由於在建立現代國家過程中所經歷的劇烈而深刻的轉型變革和隨之而來的各種危機,民粹主義一直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現象,也是影響和塑造美國發展與轉型方向的重要力量,美國甚至被認為是一個典型的民粹主義國家。①民粹主義運動在美國歷史上的周期性興起及其對政治社會帶來的深遠影響,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 民粹主義還是保守主義:論西方知識界解釋川普現象的誤區
    但是,當西方學者將川普現象納入民粹主義範疇的時候,就不得不一方面對川普的思想進行曲解,另一方面對民粹主義內涵進行修改。他們所做的,實際上是削足適履,為川普量身定做了民粹主義概念。這可以說是西方知識界對川普的「獵巫」行動的一部分。
  • 蔡昉:許多國家不絕如縷的民粹主義政策傾向,根源在這裡
    在西方國家,對諸如疫情大流行這樣的突發事件,政府的應對表現如何,總是會影響政治家的選情乃至最終選票,因此,這類事件從本質上就不可能迴避被政治化的命運。一般來說,許多國家不絕如縷的民粹主義政策傾向,根源就在於,政治家面對國內種種長期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體制根源方面投鼠忌器,既無心也無力一舉斬斷「戈迪亞斯之結」。因此,他們只剩下以下三條民粹主義道路可走:要麼尋找一個外部目標作為替罪羊來轉移矛盾,要麼做出一紙空文式的民生承諾,要麼採取飲鴆止渴的經濟刺激政策。
  • 嚴慶 平維彬:衝突與動蕩:以人民的名義——新一波民粹主義對當前...
    唐納·川普在選舉中獲勝意味著富豪統治和民粹主義最終會走到一起,正如他競選的中心思路—"你們是人民,我是你們的聲音"。馬休·卡尼施尼格(Mtthew觀點:事情正在發生變化,有時會使國家政治變得不可預測、不穩定和混亂。這是非常動蕩的。過去的十年是經濟不穩定的十年。未來十年是政治不穩定的十年。
  • 亞歷克斯·高拉克、中川黎明:不是別的,正是民主造就了西方民粹主義
    【近來,西方國家的民粹主義潮流沸沸揚揚。進入美國總統大選季後,以川普為代表的民粹主義力量崛起似乎成為西方社會一大「怪像」。那麼這種非理性的,甚至極端的力量何以在當下的大西洋兩岸盛行?中國力研究中心將美國博古睿研究院亞歷克斯·高拉克(Alex Goerlach)和中川黎明(Dawn Nakagawa)對民粹主義的看法譯出,授權觀察者網發布,供讀者參考。】
  • 美媒:2016是亂象之年 西方國家民粹主義迅速崛起
    民粹主義迅速崛起未來會認定2016年也是這樣一個關鍵年嗎?對這個問題的探討顯然應從唐納·川普入手。2016年,美國選出了古往今來最不合常規的總統。他是個商人,是首位既無從政經驗也無從戎經驗的國家總管。他以回歸為競選綱領——製造業就業崗位的回歸,美國卓越地位的回歸,日益昏暗的世界裡秩序的回歸。
  • 宋朝龍:西方新民粹主義逆全球化的囚徒困境與破解之道
    當下西方新自由主義深陷危機並向新民粹主義轉化,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美國和西歐國家民粹主義政黨集體崛起。2016年,川普積極鼓動民粹主義參與競選,戰勝了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獲得總統寶座。英國獨立黨、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奧地利自由黨等都加強了新民粹主義的浪潮。隨著新民粹主義的崛起,學界對民粹主義的研究和評價也多了起來。
  • ...趙莉:全球化如何塑造美國右翼民粹主義的選民基礎:一種選舉地理...
    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政治思潮,民粹主義幾起幾落。自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起,以反全球化為核心訴求的新一輪民粹主義浪潮開始席捲大西洋兩岸。歐洲民粹主義浪潮不僅表現為英國脫歐,還包括各國民粹主義政黨在政治選舉中的強勢崛起。
  • 法國總統內部講話流出,令西方世界為之一振!
    法國、英國、美國,讓西方偉大300年。  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  我們習慣了這種偉大,它讓我們對全球經濟和政治掌控著絕對的支配權。  但事情正在起變化。  有些危機來自於我們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而有些,則來自於新興國家的挑戰。
  • 民主的困境:臺灣民粹主義與第三勢力的興起
    其三,臺灣的藍、白、綠與西方國家的左、中、右有何區別?換言之,臺灣所謂的中間路線與歐洲國家所謂的中間路線有何不同?其四,在目前政黨政治仍然為民主政治至之基本內容的現實背景下,臺灣第三勢力在未組建政黨的情況下,未來贏得選舉以及成長壯大的空間究竟有多大?其五,臺灣民粹主義如何影響臺灣第三勢力的興起和發展,並對臺灣的「憲政」民主、代議民主產生怎樣的衝擊?
  • 李公明︱一周書記:右翼民粹主義的「話術」與……「圖術」
    《恐懼的政治:右翼民粹主義話語分析》,[奧地利] 露絲·沃達克著,楊敏等譯,格致出版社2020年6月版,333頁,58.00元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尤其是以「9.11」事件為轉折,西方世界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力量經歷了一個持續崛起的過程。
  • 宋魯鄭:為什麼美國國會被佔領,整個西方世界都在震動?
    德國副總理朔爾茨在事後這樣評論:「和平移交權力是每個民主國家的基石」。由此可見它的重要性。儘管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經常因為選舉引發內戰和民變,比如東南亞、中亞等國,非洲更是常事。但因為這些國家一向被認為是落後的,是西方的壞學生,並不能反證西方這個老師有問題。
  • 報告稱2030年80%至85%中國人將成中產階級
    報告稱2030年80%至85%中國人將成中產階級   VaSConcelos指出,第一大趨勢是個人獲得賦能,全球中產階級將強勢崛起,到2030年,80%至85%的中國人將成為中產階級。50%的人口將使用網際網路,女性能力越來越強。人們的價值觀逐漸趨同,人們認定自己是世界的一份子。同時,中產階級的需求越來越高,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能夠滿足他們,從而產生期待值差距。
  • 觀察家 | 在民粹主義與精英主義之間
    但其實恰恰是建制派這個詞,表明了現在西方國家政治營壘的最基本特徵。最簡單地回答,建制派是什麼?在許多民眾尤其是下層民眾的心目中,就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表。如果將其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可以被稱之為全球化既得利益集團。用班農的話來說,這是一種大政府、大科技和大金融的合謀。於是人們要求變革,要求結束建制派精英的統治,於是他們把票投給看慣了的建制派精英之外的陌生人。
  • 西風不相識︱西方民主制度下為什麼有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的崛起是西方民主在過去30年最突出的特徵。及至英國公投脫歐、川普勝選美國總統、勒龐險成法國領導人,民粹主義在西方已達至近年頂峰。西方主流學者看民粹主義,通常抱批判眼光,最多中立,鮮有說好話。民粹主義為何不受待見?既然民主是「世界上最不壞的制度」,為什麼民主制度下還會出現民粹主義?
  • 印尼總統發出警告,擔憂國家走向極端民粹主義
    人民網雅加達2月23日電(記者 席來旺)印尼總統佐科昨天22日在茂物森杜爾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一場重要政治活動時發出警告稱,印尼目前的民主已走得太遠,開始朝極端民粹主義的方向發展,這種狀況對國家亟需的經濟振興與發展戰略極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