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自己的一生,拯救了4000萬中國人!

2020-12-08 環球網

不久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發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中國5歲以下兒童

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

降至1%以下!

中國從此摘掉了「B肝大國」的帽子,

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發展中國家典範。

這個令人驕傲的成就背後,

曾是非常沉重的現實。

據1992年衛生部調查數據顯示,

中國1970—1992年的「B肝大爆發」

使中國B肝病毒攜帶者達1.2億人,

佔全球攜帶者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每年約有40萬人

死於與肝炎有關的併發症!

如今,這場抗擊B肝病毒的

艱難又漫長的戰役終於初見曙光。

在這來之不易的勝利背後,

離不開一代代中國科學家的艱辛付出。

這其中,

有一位女性尤其值得我們銘記:

她叫陶其敏 ,也常常被媒體稱為

「中國B肝疫苗之母」

陶其敏

一支疫苗·一個決定

早在上世紀70年代,

陶其敏就開啟了我國預防B肝的先河。

陶其敏(前排右一)到湘潭衛生防疫站指導工作

陶其敏在少年時

就早早立下了學醫的志向,

從山東醫學院畢業後,

她來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工作。

1964年,33歲的陶其敏

成為檢驗科生化研究室主任,

她的主要工作之一,

就是對病人進行肝炎病毒檢測。

從此,她開始逐漸接觸

B肝疫苗的研究工作。

為了儘快研製出B肝疫苗,

陶其敏的腦子裡只有學習和研究。

甚至在不幸發生車禍、

肋骨被撞斷的日子裡,

仍放不下研製工作。

只休息了不到一個月,

她就咬著牙、忍著痛,

讓愛人每天用自行車把她推到單位,

堅持研製工作。

1975年7月1日,

陶其敏團隊終於研製成功了

我國第一代血源性B型肝炎疫苗,

為了紀念這一天,

團隊把疫苗命名為「7571疫苗」。

B肝疫苗研究團隊(左三 陶其敏)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大功告成,

疫苗只有通過嚴謹的安全性試驗後,

才能應用、推廣。

據研究,大猩猩是當時已知的

可感染B肝病毒的動物。

但大猩猩並不是中國的本土物種,

想做疫苗試驗只能向外國買。

在那個經濟實力還不發達的年代,

無論從國外去買,

還是自己來養,

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事。

在經歷了掙扎和鬥爭之後,

最終陶其敏決定:在自己身上做試驗。

1975年8月29日下午,

陶其敏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

她悄悄打開冰箱,

取出了一支B肝疫苗,

把疫苗抽進注射器裡,

避開了組內的同事,

徑直向注射室走去。

當值班護士詢問她注射的藥物名稱時,

陶其敏笑著說:

「放心打吧,不會有問題的!」

陶其敏教授第一個注射了自己研發的中國第一支B肝疫苗

此後兩個月內,

她每周抽血5毫升進行檢測,

沒有異常,

直到第三個月轉入定期檢查,

依然沒有異常,

所有人都提著的那口氣

才終於放下來了,

疫苗的安全性沒有任何問題!

陶其敏(中)指導實驗

更讓人們雀躍不已的是,

通過最後檢查,

陶其敏體內產生了抗體!

中國的第一支B肝疫苗

在第一個研製它的人身上試驗成功!

她冒著失去健康的極大風險,

親身證明了B型肝炎疫苗的安全可靠。

一輩子·一件事

真正的奮鬥者,

總是會不休不止地在路上。

在肝病研究方面,陶其敏從未止步!

除了研製出中國第一支血源性B肝疫苗,

陶其敏還帶領團隊,

書寫了多項中國肝病研究的第一,

在病毒性肝炎研究領域

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明確首例中國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自行研製出中國第一套B肝檢測試劑盒;

研製出第一套C型肝炎檢測試劑盒;

率先建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

C肝病毒基因檢測方法;

……

一系列的成績沒有讓陶其敏停滯不前,

她創建和發展了

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臨床藥理基地,

並將肝病的攻堅戰從防禦轉向治療。

在近20年的臨床治療過程中,

在病人眼中,她是

和藹耐心、醫術高超的老專家。

退休後她也一直在一線工作,

為了堅持出診,

克服了種種困難。

她的腰椎動過手術,

鋼板還留在裡面,

一到陰雨天就疼。

她灌個暖水袋給焐在腰間,

仍堅持每周兩次的出診;

為了節約時間,

路上就買兩瓶牛奶、兩份麵包,

帶到醫院,當作早餐和午餐。

她說:「B肝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我就會在第一線,

除非是我幹不動了。」

2011年,

陶其敏教授入選「中國好人榜」,

大會的頒獎詞

是對她這一生最好的詮釋:

她讓肆意張狂的B肝病毒望而卻步,她用自己的生命挽起患者的希望,築起了堅實的健康長城。

她經歷半個世紀青絲變銀髮,仍然用母親的胸懷守護著人民的健康。

她用一生「陶醉於器皿,陶冶其敏銳」,無論是專注在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還是面對芸芸眾生的大千世界。

領獎時,陶其敏已經白髮蒼蒼,

但在輪椅上,

她仍然訴說著接下來的工作願景:

「我對未來的願望就是,

把肝癌早診技術推廣到農村肝癌高發區,

把射頻消融技術傳授給更多基層醫生。」

2017年11月15日,

陶其敏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

享年86歲。

從1975年血源性B肝疫苗應用,

到2000年停止使用,

25年間,

她研發的B肝疫苗已經使

至少4000萬中國人免於患上B肝!

如今,中國在

幾代科研工作者的艱苦努力下,

在數以千萬計的基層防疫工作者、

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

終於摘掉了B肝大國的帽子!

這是今天我們對她最好的告慰!

總有一種好人讓人肅然起敬,

總有一種力量深闊綿長。

向無數默默無聞,

卻把自己的一生奉獻

給國家和人民的「陶其敏」們,

致敬!

來源/北洋之家、中國醫院院長、時代楷模發布廳

相關焦點

  • 果然,能拯救地球的,只有中國人
    因為當中國人能拍好自己的科幻故事的時候,世界都會為之驚嘆。不信,你聽我細細說來。但歐美人的思路和中國人十分不一樣。比如《星際穿越》中,歐美人的想法是派出一隻探險隊去尋找能拯救人類的辦法,或者探索人類的新家園。
  • 拯救動物拯救人類自己—BBC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
    穿山甲是世界上唯一真正有麟哺乳類,在地球上生活超過了4000萬年,在地球上有8個物種,4種在非洲,4種在亞洲。穿山甲以螞蟻為食,一隻穿山甲一年可以吃幾百萬隻螞蟻,保護250畝森林免受白蟻的威脅。可是因為鱗片有膠原蛋白,具備所謂的食用和藥用功能,它們正遭受著人類致命地殘殺。平均每五分鐘就有一隻穿山甲被捕,也就是,每年有10萬隻穿山甲在地球中消失。
  • 以子試「毒」顧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卻拯救了14億中國人!
    一顆小小的糖丸,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和健康,而糖丸的創造者,就是中國著名病毒學專家,原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顧方舟先生。 這需要找到至少十個以上的一歲左右的健康嬰兒來實驗,但是,作為父母,就算自己可以冒風險,也很少人願意用自己的親生孩子冒險。
  • 好萊塢大銀幕:換中國人拯救世界(圖)
    以往好萊塢大片裡拯救世界的都是美國人。特別是爆米花大片,山姆大叔飛車、跳海各種死裡逃生的為了拯救世界而戰。現在,中國人開始在好萊塢大片大銀幕上拯救世界了。以往中國在好萊塢大片中基本只有兩個存在形態——要麼是懦弱、愚昧的反面角色,要麼就僅僅是功夫的代名詞。哪怕是2005年拍攝的電影《面紗》裡中國人也是愚昧而落後的代名詞(當然,毛姆的原著小說寫於上個世紀)。
  • 她一生未嫁,卻是中國超硬核的女豪傑
    臨行前,母親囑咐她: 一定要用中文寫信回來, 否則父母不會看, 要始終記住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在美國,經常有人這樣問她: 「你是日本人嗎?」 伍淑清總是毫不猶豫地告訴對方: 「不,我是中國人!」 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她刻苦學習, 僅用2年半的時間 就以全A的成績完成了4年的學業!
  • 吳京被罵、《流浪地球》遭質疑:中國人難道就不能拯救地球?
    看完劇本,他覺得故事很好,而且是中國人的科幻片,所以答應客串這個小角色。但誰都沒想到的是,拍了幾天後,原本的投資方,因為利益的考慮,突然撤資。劇組沒錢拍了,眼看著這顆球,還沒出生就流產了。吳京不忍心,追投了6000萬。
  • 外國人:鋼製筷子可以拯救很多樹木,為什麼中國人卻很少用?
    這樣一來可以拯救更多的樹木。為什麼中國人很少用鋼製筷子?老外還是有一些誤解的地方。因為中國人的筷子是竹子為原料,並非是樹木。眾所周知,竹子是一種生命力很強且生長周期很快的植物。據相關的植物學研究資料顯示,某些竹子品種的生長速度,一天就可以達到1米的生長高度。按照目前中國筷子的生產速度,目前的竹子的種植產量完全是能夠供應支持得上,並不會造成資源緊缺,影響自然資源平衡的問題。
  • 每年400萬早產兒因寒冷早夭,她設計擁抱襁褓,拯救數十萬幼兒
    每年全球總計出生2000萬早產兒,其中接近400萬活不過第一個月便會早夭,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失去體溫而死,這類早夭嬰兒主要集中在亞非拉等貧窮的區,因為一個嬰兒保溫箱的價格是2萬美元。設計師Jane Chen,在08年得知了這組數據。
  • 流浪地球-這次輪到中國人拯救世界
    也許世界人民都習慣了科幻片裡經歷滄桑的與拯救地球的,都是美式符號和美式英雄,一次次科幻災難都是發生在紐約、華盛頓,自由女神像也一次次的被毀掉,但是最終,拯救世界的都是西方英雄們,但是,這一次,輪到中國人拯救地球。拯救人類這個主題雖說已經快被好萊塢玩爛了,但這部片子的思路和歐美人十分不一樣,贏得廣泛叫座。
  • 你好了,他就不必一生背負拯救你的妄念,就可以安心發展他自己了!
    她出生於一個嚴重重男輕女的家庭,她是老大,下面兩個弟弟。從她的記憶中,她就是幹活、做飯、帶弟弟;她很小的時候就遭遇嚴重的長期的性侵;她稍微懂點事後,把這事告訴我姥姥,但沒想到這些成年人,給了她更為嚴重的傷害!她最為痛苦的時候,喝農藥自殺、用頭撞牆自殺;被逼到絕境!被那個原始家庭榨乾欺壓到泥土裡!她沒有舒坦地享受過一天!以致於在我從小的印象裡,我媽媽總是忙裡忙外,仿佛永遠永遠有幹不完的活。
  • 她是愛因斯坦摯友,用科學拯救無數生命,卻有一段被誤解的感情
    在這裡,她可以在堂哥的實驗室裡做著簡單的實驗,來印證自己學到的知識;也是在這裡,追求進步的青年居裡夫人加入了當時的一個組織,這個組織一來是為了提高同學之間的學習動力,二來為了提高工人和農民的素質,這群年輕人會利用晚間空隙教授自己擅長領域的知識。學習知識、奉獻社會,成為了身為其中一員的居裡夫人一生都在踐行的諾言和最高準則。
  • 她曾與徐志摩相戀,寫百部小說為中國人「正名」,獲諾貝爾文學獎!
    ,用作品為中國人「正名」,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她的作品裡,中國人不再是「男人拖著辮子,女人纏著小腳」,不再是一派懦弱軟骨、落後愚昧的形象。 她的名字叫賽珍珠。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父親帶著她四處遊歷,她接觸到舊中國最真實、最殘酷,同時也是最為沉重的社會現實。尤其是與底層人民接觸,她了解到中國人民與命運抗爭,與天鬥與地鬥的偉大精神。 於是,賽珍珠決定以此為突破口,進行創作。她決定挖掘中國人民身上陽光的一面,一改過去某些作家的局限,要麼寫中國人的醜陋,要麼寫中國人的鼠目寸光和不思進取。
  • 她曾拒絕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如今卻想回國撈金,慘遭國人怒斥
    最近一些年中國的經濟發展非常順利,已經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可還是有一些人覺得,國外的生活比較好,於是用移民的方式,離開祖國去了國外發展,有一些人雖然沒有離開中國,但是她們的心卻一直在外國。曾經有一個叫錢凱麗的女模特,公開拒絕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後來還去了美國發展,現如今因為在美國發展不順利,又想回國撈金,結果遭到了國人的強烈怒斥。這個叫錢凱麗的女模特,為何公開否定自己是中國人呢?從血緣上來說,她的身上只有一半中國的血脈,另一半是外國的血統,因此錢凱麗從小就認為,自己是一個外國人,不是普通的中國人,長大以後她因為長得比較漂亮進入模特圈,而且還參與了不少商業活動。
  • 林巧稚:接生5萬餘名嬰兒,袁隆平出生於她手中,卻一生無兒無女
    ,一生累計接生過5萬餘名嬰兒,被譽為"萬嬰之母",也是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一名女院士。,卻聽到外國監考喊她的中文名字,林巧稚順口用英語回答道:"我還沒有做完呢",但監考老師對她說,有一位考生因為中暑而暈倒,需要她的幫助,聽完這話林巧稚立馬將手中的筆放下,衝出考場。
  • 中國人的工資到底是多少?是平均工資8000還是中位數4000
    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不滿意,尤其在你經常混跡論壇、知乎等地後你會發現,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博士在讀月入百萬才是常態,看到別人輕輕鬆鬆就能實現財務自由,而自己累死累活才勉強混上溫飽,這也使得新一代年輕人越來越焦慮,也讓那些販賣焦慮課程的人賺得是盆滿缽溢。
  • 大皇帝17歲的她,得到憲宗一生專寵,看傳奇女性萬氏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萬貴妃,她比憲宗皇帝大17歲,即便是長相再貌美,等到憲宗繼位後也是半老徐娘了,為何能夠讓憲宗拋棄貌美如花的後宮妃後而專寵她一人?她的經歷可謂是離奇至極,所以我們就來細細品味一下這位傳奇女性的人生。一、出身低微,卻與太子產生情愫萬氏出身並不是很好,父親萬貴只是一個小吏,後來還因連坐被流放了。
  • 她穿旗袍造原子彈,只為證明自己是中國人,諾貝爾欠她一個和平獎
    諾貝爾獎象徵著很多學術界的最高榮譽,然而,在得諾貝爾獎的那個大家庭裡面,中國人卻沒有幾個。1957年,中國人很露臉,因為在那一年兩個中國國籍的人拿到了這個獎,那個時候的他們還沒有加入美國國籍,很多親朋好友向他們發來賀電,那一年的他們籠罩在光環之下,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們兩個只是提出了一個假想理念,真正去做實驗驗證的卻是另一個人。而這個人就是吳健雄,一個中國女性。
  •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研製出各種疫苗,拯救無數中國人,61歲自殺
    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中國人不知道湯飛凡是何人,有何功績。那麼,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這位可以寫進世界醫學史上的中國人!他是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學家,也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中國第一人,被稱為「衣原體之父」,其一生為中國研製出了狂犬病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上第一支班疹傷寒疫苗,堪稱中國疫苗之父,正是他消除了威脅中國人民的沙眼、天花、麻疹等等病毒,拯救了無數中國人
  • 《遇見未知的自己》:學會原諒自己,才能過好自己的一生
    無獨有偶,我有一個朋友,30歲左右,已經結婚了並且還有兩個寶寶,自己也經營著一家店,一個月差不多賺個萬把塊錢,按說也算可以了,但是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到了30歲的時候混成這個樣子。」看到身邊人的各種抱怨,再結合自身的經歷,我不禁產生一個疑問:人生為何如此艱難?
  • 她用自己的犧牲和智慧贏得了自己想要的愛,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利
    她用自己的犧牲和智慧贏得了自己想要的愛,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利文/有內涵的蛟哥 圖/網絡劉秀洛陽登基後,郭聖通就坐上了後位她看著丈夫,就注意到丈夫眼中的不安。她一生都為這種所毀。那是一種內疚和痛苦的表達。我們擁有愛情時,我們常常錯誤地認為對方是那麼好,那麼好,所以應該得到回報。這是一種世俗的愛的觀念,就像客觀事物不被人的意志所轉移一,愛不地位、生活,能左右的,它是生命中最基本的東西,它超越了一切。劉秀愛上了陰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