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巨人--愛因斯坦
提起愛因斯坦,沒有不知道他在科學界的名聲,他的偉大發現改變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拓展了我們的視野,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在他的朋友圈中,有這麼一對夫婦,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中,特別是這位夫人,她發現的一种放射性元素,為人類在醫療上的治療提供了更科學的手段。她也很平凡,她經歷了所有經歷苦難的人,所經歷的苦難、孤獨和徘徊。她更偉大,為了她的事業,她投入的不僅僅是金錢、才智,還還包括生命。很多人都知道,她叫居裡夫人,都忘了她的本名,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呢?她在感情上遭遇,她是感情裡的弱者,被理解和遺棄,她的不幸是偏見和不了解所導致的。
是的,她不是別人,她是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
居裡夫人
她有一個不幸的童年,卻有最豐富的經歷,最積極的心態,和來自親人最無私的愛。
在她還是幼年時,就經歷了兩場生離死別,她永遠的失去了母親和大姐。她時常嘆息生活的不易,感嘆命運的無常。為了生活,居裡夫人做過幾年的私人教師,一直在為生存奔波的她,在經歷磨難和苦澀面前,一直沒有放棄對於夢想的追求。支撐她走下去的,是來自父母的愛和父親的鼓勵,從小居裡夫人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用行動教會了她,要愛、包容和忍耐。居裡夫人的倡導遵從孩子意願的教育理念,任兒女們在興趣這個最好的老師的指引下,去探索自己的人生,走自己想走的路。
居裡夫人和女兒們
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一點在居裡夫人身上得到了印證。為了追求給好的學習環境和工作,他來到了波蘭首都華沙。在這裡,她可以在堂哥的實驗室裡做著簡單的實驗,來印證自己學到的知識;也是在這裡,追求進步的青年居裡夫人加入了當時的一個組織,這個組織一來是為了提高同學之間的學習動力,二來為了提高工人和農民的素質,這群年輕人會利用晚間空隙教授自己擅長領域的知識。學習知識、奉獻社會,成為了身為其中一員的居裡夫人一生都在踐行的諾言和最高準則。
經過近四年的準備,在二十四歲時,居裡夫人終於踏上了去巴黎的行程,為了求學她投靠了姐姐一家。在四年的求學生涯中,為了節省開支,居裡夫人租了一個沒有什麼家具的房子,就這樣,她一邊求學一邊兼職。雖然她在物質上是貧瘠的,經常缺衣少穿,但她的精神是富足了,她對知識的渴望、對未知的探索,給了無限想像的空間和自由。在享受著精神自由的世界裡,他在數學和物理上的學識也跟得上巴黎這個大都會的學生。距離自己的夢想又進了一步,也是在這裡,她遇到了事業上的夥伴,生活上的伴侶、精神上的依靠---皮埃爾·居裡。
居裡夫人和丈夫
他們成了親密無間的搭檔,為了科學研究,居裡夫人忍痛放棄了回華沙造福祖國的承諾,選擇留在了巴黎,因為這裡才有更好的實驗環境,對於在放射性方面造詣,居裡夫人超越了她的丈夫,這個領她踏入放射性研究的領路人。在放射性概念和理論上,瑪麗·居裡才是真正的開創者,丈夫皮埃爾是她的助手,是她取得偉大成就的堅強後盾。
以至於1903年,在諾貝爾獲獎名單上,居裡夫人的丈夫堅持要瑪麗·居裡出現在聯合獲獎名單中。但據說,同時獲獎的貝克勒爾曾說過一句,但有明顯偏見和無理的話。
&34;
1906年4月19日,這一天是居裡夫人命運的轉折點,也是從這一天開始,原本家庭幸福,事業有成的一對,從此天人兩隔。居裡夫人的先生在路上被馬車撞到,當場身亡。夫婦倆一路走來一直相互扶持,現在只剩下了39歲的瑪麗·居裡孤身一人,居裡夫人內心的苦楚,常人難以想像,更無法體會。
居裡夫人的丈夫
把手上的事情做好,把和亡夫一起的事業延續下去,成了居裡夫人活著的信念和動力。就在他孤獨而頑強的堅持著自己的事業時,一個叫朗之萬的年輕科學家闖入了她的生活,也是從這裡開始了,她那段不堪回首的感情經歷。
兩個人在一起工作的時間長了,慢慢的原本只是工作上的搭檔,卻發現友情變成了愛情的味道,可這個朗之萬是有婦之夫,他對居裡夫人不知道是欣賞還是因為愛情。
1910年,朗之萬用自己的名義,為居裡夫人在巴黎索邦大學旁邊租了一個小房子,後來成了他和瑪麗·居裡在一起的地方,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地方。瑪麗(居裡夫人)稱那裡是&34;,足見她對這段感情的珍視和期待,這裡讓她原本冰冷的心又有了希望,似乎她的生活又開始變好。可世事難料,朗之萬本想離婚,徹底結束自己不滿意的婚姻,糟糕的是他失敗了,更要命的是,朗之萬的妻子拿到了瑪麗·居裡寫給他的熱情洋溢的情書,這成了居裡夫人破壞別人婚姻的&34;,為了報復他們,這些信被捅給了法國的媒體,這對居裡夫人帶了無盡的困擾,她的名聲掃地,她甚至被輿論惡毒的稱為&34;。
當居裡夫人被輿論攻擊時,那個叫朗之萬的卻始終沒有站出來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讓居裡夫人獨自站在輿論的漩渦中,被踐踏和謾罵。更無恥的是,朗之萬和他的妻子達成了&34;,朗之萬可以在外面養情人!這種毀三觀的事情,深深地刺痛了居裡夫人。
居裡夫人的大女兒
1935年,居裡夫人和她的女兒一起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居裡夫人成為唯一一位獲得過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的科學獎。她本來可以很輕鬆的,憑著手上關於放射性的研究成功,成為億萬富翁的。但他們放棄了鐳的相關專利申請,瑪麗·居裡甚至認為這是整個科學界的共同財富,她不能獨享,並佔為己有。
由於長期沒採取任何保護措施,就那麼在放射環境下工作,這導致她的衣物、實驗設備、保存完好的筆記本都沾滿了放射性元素,如果不穿上特殊的防護服,根本就不能去接觸它們。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終於沒有人再去在意她的其他私生活,而是對她獻身科學的偉大精神而肅然起敬。以至於愛因斯坦為居裡夫人說了這麼一句話,用來評價她偉大的貢獻
&34;
在這個男權當道的世界裡,她只能遠離祖國,去巴黎讀大學,華沙的大學根本不收女學生。哪怕她以優異成績從大學畢業,也只能做一個中學女教師,注意是女教師,因為她是女性;她沒資格在法國科學院朗讀自己的論文,同樣因為她是女性;後來她以一票之差落選法國科學院院士,理由居然是荒誕不經的一句話:&34;。就連她和丈夫一起用過的實驗室,她都無權使用,後來經過多方申請才重新獲得研究資格。
老年居裡夫人
看透了這一切的居裡夫人,曾灰心的對女兒說:&34;女人只有回歸家庭測試成功,這是多麼荒誕的邏輯啊!
居裡夫人,將全部的智慧和生命都獻給了全人類,她發現的放射性元素鐳,在醫療上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可對於她那段不堪回首的感情經歷,有得到多少人的諒解?細想起來,不禁感慨萬千,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