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動物拯救人類自己—BBC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

2021-01-08 閱行天下

01. 貪婪的人類對穿山甲進行了無情地大屠殺

紀錄片一開始就是老爺子大衛·愛登堡的解說「This is a pangolin……」(這是一隻穿山甲),有著「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之稱的老爺子,他解過很多眾所周知的紀錄片《藍色星球》《地球的脈動》,最近熱播的《七個世界,一個星球》也是老爺子解說的,特別震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穿山甲是世界上唯一真正有麟哺乳類,在地球上生活超過了4000萬年,在地球上有8個物種,4種在非洲,4種在亞洲。穿山甲以螞蟻為食,一隻穿山甲一年可以吃幾百萬隻螞蟻,保護250畝森林免受白蟻的威脅。可是因為鱗片有膠原蛋白,具備所謂的食用和藥用功能,它們正遭受著人類致命地殘殺。平均每五分鐘就有一隻穿山甲被捕,也就是,每年有10萬隻穿山甲在地球中消失。甚至,為了增加穿山甲的重量,賣更高的價錢,人類對他們強行灌食,用細長的管子往體內灌入食物或水,甚至是水泥;緊接著,為了方便運輸和更好地銷售,又給它們打上鎮定劑和興奮劑。這些可憐的小動物,就這麼被人類玩弄於手掌之中,它們無力的反抗完全被忽視。

被殺害的穿山甲

02. 萌寵Honey Bun

Honey Bun 中文名是蜜寶,圈粉無數。它在野外出生,它的母親在遭受到人類襲擊的時候將它緊緊地擁在懷中,「即使自己遍體鱗傷,也要守護年幼的孩子」是,Honey Bun 在被Maria解救後,就開始和Maria一起生活,現在已經18個月了,通過Honey Bun,也使得人類對穿山甲這個群體有了更多的了解。

蜜寶媽媽將蜜寶保護在懷裡

Honey Bun有時候很調皮,把家裡的東西弄得到處都是,還會用它的小腳打開冰箱找吃的;有時候很乖巧,靜靜地依偎在Maria的肩膀上,是個溫順的乖寶寶;有時候很能幹,每天要走6公裡找吃的;有時候又很膽小,暴雨天的時候,遲遲不敢睡覺,需要從Maria身上獲得安全感。

Honey Bun還是穿山甲這個群體的形象大使,和Angelababy一起合拍了系列公益片,為自己的同伴發聲,呼籲人類不要消費穿山甲。

03. 為了穿山甲變賣所有家產的Maria

Maria瑪利亞·迪克曼是納米比亞的環保學家及科學家,是世界上可以圈養穿山甲的三個人之一。為了穿山甲變賣了所有的家產,只為致力於保護穿山甲。

在紀錄片中,她多次哽咽,看著穿山甲的遭遇,為自己的有限的力量感到遺憾;看到警方繳獲的穿山甲,崩潰落淚,她說雖然她是個科學家,但首先是個環保學家,很難不情緒化,很難不想起那些死去的穿山甲;在影片的最後,她有些哀傷地說道「如果穿山甲在野外滅絕,我就失敗了,如果我們在這方面失敗了,我們還會在哪些方面失敗呢?」。

對於Maria,特別地佩服,不為名利,不為榮譽,只為守護這一群讓人心疼的小生命。想起《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第二期廖昌永和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合唱團唱得《祖國不會忘記》裡面的歌詞「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歷史會記住這樣一群無私奉獻者的,你們甘於平凡,你們甘於寂寞,但你們為拯救動物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04. 沒有需求,則沒有殺戮

有需求,就會有黑市。紀錄片的鏡頭從非洲抓到了東南亞的越南,接著轉到了香港,我的心裡咯噔一下,因為在紀錄片《象牙的遊戲》也有香港的鏡頭,難道又要寫中國人吃野生動物嗎?可是,這確實是事實,穿山甲在香港的黑市上繼續交易。還好鏡頭是為了講述Angelababy用自己的影響力發起保護穿山甲的活動。

我們痛恨捕獵穿山甲的人,其實,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痛恨消費穿山甲的人,穿山甲並不便宜,能夠消費穿山甲的人應該是有一定基礎的人;的確,捕獵穿山甲的人並不值得同情,雖然他們有的是為了孩子的學費,為了家裡的夥食從事這樣的違法活動,為了滿足馬斯洛需求中的底層需求「生存」的需求;可是,消費穿山甲的人應該讓人痛恨吧,如果沒有需求,就不會存在殺戮,穿山甲就不會變成極危物種。前兩天,看到新聞說,朝鮮官員從中國回去後,因為到大澡堂洗澡被立即執行槍決,突然在想,要是用非常重的立法來保護這些動物,人們的膽子是不是會小些,這些動物的命運是不是會好些?

05. 欠我們家的貓咪一句「對不起」

朋友發給我一個連結《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實話說,一開始,我並不打算看,即使它是BBC的紀錄片。因為我還是比較「害怕」這種動物的,看著既像四腳蛇,又像剛出生的小老鼠(剛出生的穿山甲Baby),還有有點像恐龍(純粹個人感覺),我對這樣的小動物實在愛不起來。這部紀錄片勾起了我一些不太美好的回憶。

初中時,宿舍好多老鼠,有一次半夜被舍友吵醒,原來,老鼠跑到她的被單裡邊,她就拽著被單的一角使勁搖,直到第二天天亮才想辦法處理;初中的床鋪是上下床,有一晚,一隻小老鼠從我身上爬過去,然後沿著鐵桿往上鋪爬,爬到一半又摔下來,我嚇得整個人僵在那,一動不動,直到現在我敲打這些文字的時候,手指都在顫抖;初三的時候,一天早上醒來,舍友和我說「昨晚老鼠與我同床共枕」,她被老鼠給咬了一口,於是,我陪她到鎮上的醫院打狂犬疫苗,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被老鼠咬了和被貓狗咬了的,打的疫苗是一樣的。因此,看到穿山甲圖片,我有些猶豫。

而對貓的不喜愛源於小時候爺爺養的貓總是喜歡爬到餐桌上偷吃我們的菜,只要一不留神,它就上桌偷吃。小時候,家裡一餐也就兩三個菜,貓一碰,我就不敢吃了,更重要的是,我媽捨不得倒了,她會繼續吃,無論怎麼勸都不行,物質缺乏的年代長輩是捨不得浪費任何食物的。我內心充滿恐慌,要是得狂犬疫苗怎麼辦?所以,我開始對貓不喜歡。心地善良的爺爺會給貓好吃的,豬肉,魚肉等,野貓跑來家裡,爺爺也會餵養它們,結果它們就不走了,因為爺爺的溺愛,有幾隻貓不僅不會抓老鼠,甚至怕老鼠。有一次,爺爺抓到一隻老鼠,用繩子綁著放在桌底下,貓看到老鼠,嚇得要死。這讓我,對貓更加「痛恨」。有一次,貓又偷吃東西,我氣不打一處來,我用力踹了貓一腳,如今,我覺得我欠貓一句「對不起」,我不應該將自己的怒氣發洩在貓身上。而觀念的改變,也算是紀錄片帶給我的改變之一吧,地球上每個生命應該被尊重,每個生命都應該好好珍惜。

06. 寫在結尾」

誰都不希望我們的後代只能在動畫片《葫蘆兄弟》中才能看到「曾經有過一種名叫穿山甲的動物……」,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自古以來對我們的教導。拯救每一個動物,每一個生命的同時也是在拯救人類自己,希望在人類共同的努力下,有更多的生命被呵護!

相關焦點

  • 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我們該如何拯救其瀕臨滅絕的不幸?
    廣告文案警醒大家:「有些人自作聰明去吃穿山甲,其實這是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你讓自己增加了感染危險病菌和寄生蟲的機會。」就在不久前,有學者發布論文指出,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從蝙蝠到人類的中間宿主。果不其然,吃野味不止一次給人類帶來嚴重的傳染病,2003年的非典以及這一次的新冠肺炎。
  • 被捕殺最多的動物:穿山甲究竟做錯了什麼?
    人類和動物本應該是和平相處的,不過卻因為人類的貪慾,讓地球上的生態環境逐漸被破壞,很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被人類佔領,甚至為了人類的利益,它們的生命也要被人類取走,很多動物因為人類而正在走向滅絕,比方說我們今天文章中的主角——穿山甲。
  • 人工養殖能拯救野生動物?別太天真,商人有100種方法獵殺動物
    前段時間,就有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和穿山甲中病毒的基因序列有高達96%以上的相似度,這一度讓公眾懷疑是不是穿山甲將病毒傳染給人類的。但目前真正的新冠病毒中間寄主尚未確定,而且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喜歡吃野生動物呢?人類捕殺野生動物的目的無非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為了吃它們的肉;另一方面是利用它們身上的部位。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但它的境遇遠比人類可憐!
    下面這只在獅爪下團成一個球的正是一隻穿山甲,獅子對這種身披硬甲的小東西都無能為力,然而這身大自然賦予穿山甲的甲冑卻為它們帶來了殺身之禍。穿山甲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長有鱗片的哺乳動物,也是這個世界上被販賣最多的野生動物。
  • 豆瓣9.4高分紀錄片:「反科學論」可以結束了,穿山甲或將滅絕!
    研究表明「有70%的傳染病都來自於野生動物。」而這一論證也在03年的非典和此次的新冠病毒上得到了進一步的說明。最近,華南農業大學曾經發布消息,認為穿山甲很有可能就是病毒的宿主之一。其實當前關於售賣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的黑灰產業十分興旺,從捕殺到售賣甚至已經形成了一條有序的「產業鏈」了。此前,BBC曾上映過一部紀錄片名叫《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豆瓣給出了近9.4的高分成績,不過漂亮成績的背後,也是為我們揭露了穿山甲的真實樣子。
  • 穿山甲:我的鱗片是大補?人類,你還不如把自己的腳趾甲煲一鍋湯
    每年2月的第三個星期六是國際穿山甲日,穿山甲這種已經在地球上存活5000萬年的古老物種,卻在現代社會源於人類的貪婪,已抵近滅絕的邊緣。早在九年前,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就已經發起了國際穿山甲日,呼籲國際社會喚起對穿山甲的保護意識,停止對穿山甲的捕殺。
  • 穿山甲,又一個快被吃滅絕的動物
    華南農業大學的論文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甚至有人質疑他們的穿山甲檢測樣本來源不明。放下這件事不說,穿山甲這麼珍稀的動物,怎麼會有可能把病毒傳給人類的?答案,就是「吃」。加上其他省份,估計當時每年就能捕獲15、16萬頭穿山甲[5]。被捕殺後遺棄的穿山甲屍體 / 豆瓣《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不過,80年代以後,穿山甲的數量就開始急速下降[3]。
  • 穿山甲從二級保護動物變為一級了?
    今天,6月5日,世界環境日,我國將穿山甲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提升至一級。「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穿山甲就是一個血淋淋的見證者。除了我國以外,日、韓、孟加拉、越南等也是穿山甲主要消費國,每年約有10萬隻穿山甲從非洲被販賣到東亞東南亞。穿山甲成為全球被走私最多的野生動物,穿山甲貿易額約佔全球野生動物非法貿易額的20%。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因人類活動原因瀕危或已經滅絕的動物數不勝數。
  • 穿山甲、斑鱉、大鯢,那些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劇照。之前的研究認為:穿山甲的生態價值主要體現在對森林害蟲白蟻的防治上。在健康的生態環境下,白蟻難以成災,因為存在諸多以白蟻為食物的動物——比如穿山甲,控制和制約它們。然而,正是因為人類破壞了自然的平衡,才使得白蟻成災。自古以來,人們熟知穿山甲的藥用價值,早在《本草綱目》上就有記載:「鱗可治惡瘡、瘋瘧、通經、利乳。」現代醫學認為其鱗片有通經絡、下乳汁、潰痛瘡、消腫止痛之功。因此穿山甲是名貴的中藥材原料,是我國14種重要的藥用瀕危野生動物之一。
  • ...正以「可怕的速度」消失,鮑裡斯·詹森呼籲全世界拯救穿山甲
    野生動物正以「可怕的速度」消失,鮑裡斯·詹森呼籲全世界拯救穿山甲 2020-11-02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人類自己
    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人類自己,這樣的2020會給你什麼樣的思考?引言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有45億多年的歷史了,期間地球面臨過諸多毀滅性的災難,地球上的生物一次次瀕臨滅絕。自從人類發展工業化以來,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損壞,海洋汙染,動物們備受牽連,物種消失的頻率不斷加快,令很多人對於地球的前景而感到憂心忡忡,呼喊著要「拯救地球」。事實上地球從不需要我們拯救,因為真正應該拯救的是人類自己。
  • 紀錄片《地球的力量》:所謂的拯救地球,不過是拯救自己而已
    這是一部相當震撼的紀錄片,配樂也是超級喜歡,很多畫面不由自主的開啟了截屏模式,因為畫面實在太美。要說這部紀錄片有啥缺點的話,最想提的一點就是有好幾個鏡頭重複的次數太多了。這部紀錄片是一部相當有意義的紀錄片,人們所謂的拯救地球其實不過是為了拯救自己而已。
  • 野生動物的體內被人類注入水泥。這部紀錄片帶給你瀕臨絕望的沉重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關於拯救野生動物的國產紀錄片,這部片子只有不到20分鐘,拍攝和後期製作並不太專業,關注的人很少,就連豆瓣網上也沒有相關的評分,但在僅有的一些評論當中,很多網友對此表示這種片子無需打分,只有厚重和震撼。
  • bbc出品紀錄片大貓,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
    bbc出品的紀錄片,往往都是花費數年時間打造的稀世精品,每一部都口碑炸裂,讓人大開眼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大貓。同樣是史詩級的作品。從世界最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的鏽斑豹貓、膽敢單挑鱷魚的美洲虎,殘忍屠殺企鵝的美洲獅,以及喜馬拉雅山頂神出鬼沒的雪豹。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進來,絕對是一部鑑貓寶典,貓奴們的頂級盛宴。
  • BBC有史以來最棒的野生動物紀錄片:它們吹的哨聲我們聽見了嗎?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以人類為主導的星球上,我們的一舉一動對動物們都產生極大的影響。 這片土地曾經的森林覆蓋面積達80%,而隨著發展森林只有過去的一半,而動物們不得不和人類生活在一起。 直布羅陀是無尾獼猴的家園,而這些適應能力超強的動物出沒在人類居住的城市中。
  • 聞啼鳥薦影 | 多樣的貓科動物——BBC紀錄片《大貓》
    人類天生便對可愛沒有抵抗力,這個世界存在數不清的貓奴,因為貓咪實在是太可愛了。
  • BBC紀錄片 貓科動物:奇妙的動物家族 Big Cats:An Amazing Animal Family.2018
    在紀錄片《貓科動物:奇妙的動物家族》中生物學家Patrick Aryee環球親密接觸各種大貓小喵,泰國雲豹、南美獅子、西伯利亞虎、
  • 巴西通過拯救瀕危靈長類動物計劃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12月5日電(記者趙焱 陳威華)據5日發布的巴西聯邦政府公報,該國環境部通過了一項試圖拯救15種生活在亞馬孫地區的靈長類瀕危動物的行動計劃,即日生效。
  • 除了穿山甲,還有4種動物你很熟悉,但卻難以意識到它們也已瀕危
    近日,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功能性滅絕的消息被國內各大媒體報導。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在20世紀末期,生活在中國大陸的穿山甲還有大約6萬隻,而動物保護工作者在近3年的時間裡考察了大片中華穿山甲的傳統分布區域,僅僅發現了11隻!
  • 拯救野生動物計劃也許弊大於利
    亞洲人之所以捕殺穿山甲一是因為其肉質鮮美,二是因中醫認為其鱗片可以治療關節炎等疾病。目前,現存的8種穿山甲全部處於漸危或瀕危狀態。2016年,180多個籤訂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國家開始嚴禁穿山甲跨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