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上評】破解「循環證明」不能只靠督查組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退出家長群不是解決教育問題的好辦法

循環證明「沒完沒了」根源在為民服務意識不強

「網癮老年」需要得到全社會正視與呵護

警惕「代拍秒殺」背後的安全隱患

……

  新聞速遞:「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近日,一名家長的「怒吼」火了。該家長在視頻中吐槽: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或許是說中了太多家長的心思,這條視頻一度飆升到微博熱門話題首位。

  中國青年報:家長群是家校交流的平臺,許多重要信息都是通過這個平臺傳達的。「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看起來痛快,卻透著一絲不計後果的苦澀。退了之後怎麼辦?你怎麼了解孩子的在校狀態?又如何獲得學校的通知、老師的叮囑?家長群只是一個工具,如何使用取決於參與其中的人。所以,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什麼有些教師覺得可以讓家長批改作業,或者做更多「越線」的事?除了個別教師的師德師風問題外,這恐怕還與整個教育領域的氛圍有關。中國人歷來重視教育,一些家長更是為了子女教育不惜傾其所有。自己節衣縮食,給孩子報上萬元的培訓班卻毫不手軟;上班未必第一時間回復工作任務,學校發個通知卻立刻回復「收到,謝謝老師」……教育競爭日趨白熱化,誰也不甘心自己的孩子落後別人半步。對於足以影響孩子「前途」的老師,家長們當然無比重視、全力配合了。於是,部分老師難免「得寸進尺」——既然家長這麼積極,那就再多做一點吧。從另一方面來說,在過度競爭的情況下,家長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校外報各種培訓班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這些都是家庭自發為子女教育「加碼」的表現。當然了,對於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之類的明顯不合理要求,家長可以跟教師溝通,向學校投訴,或者向當地主管部門投訴,通過這些渠道理直氣壯地解決問題。只是要想從此以後就不管孩子的學習,恐怕是不可能的。退群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嗎?恐怕也只能逞一時之快吧。

  新聞速遞:中國政府網3日刊發通報指出,根據群眾反映的「公證書辦理難銀行存款無法取出」問題線索,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十一督查組赴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進行了實地督查。督查發現,群眾反映情況屬實,惠州市惠陽區公證機構存在不擔當不作為、為民服務意識不強、漠視群眾利益等問題,導致陳先生七個多月無法辦理繼承公證。

  新京報:在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今天,群眾在銀行、派出所、居委會和公證處等單位之間跑了7個多月,硬是沒有證明「我爸是我爸」,令人五味雜陳。事實上,證明「我爸是我爸」並不難,國務院督查組一到,問題迎刃而解。既然如此,何必等督查組「光臨」?解決此類問題,公證處應主動作為,其他單位應積極配合。事關家庭財產繼承,公證處嚴謹一些無可厚非,但謹慎不是呆板,更不是避責。具體工作中,難免有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處理起來貌似比較棘手,但只要把群眾煩心事真正放在心上,積極主動作為,部門加強協作,打破「信息孤島」,類似陳先生遇到的問題就不會發生。相反,漠視民生,相互推諉,循環證明、重複證明甚至奇葩證明等就會層出不窮。陳先生遇到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根源在於相關部門為民服務意識不強,對「放管服」改革的精神理解不深不透,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將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各有關部門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規避自身責任,相互推諉扯皮,導致群眾陷入循環證明、辦事無門的困境。現實中,親屬關係證明是公證處比較常見的公證項目,特別是涉及繼承、留學、出國等情況,都需要此類證明。民生無小事,就別等督查組到來或媒體曝光了。

  新聞速遞:幾年前,看到子女整天抱著手機,一些上了年紀的父母會很不解,有的甚至會加以斥責。如今,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用上了智慧型手機,並沉迷於短視頻不能自拔。資訊時代,如何幫助中老年人正確「觸網」,理智地面對短視頻等新興傳播方式,已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課題。

  北京青年報:網絡的魅力,極少有人能自持,老年人也不例外。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的老年人,面對的是海量信息和成熟算法指引下一個個投其所好的小視頻,這使得他們想要在無縫銜接的短視頻中掙脫出來並非易事。有節制地使用網絡,可以有效擺脫孤獨與空虛,更好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相反,如果無法抵禦誘惑,就會成為網絡的奴隸,反受其傷害。任何沉迷都是有害的,尤其是在老年人身上,沒有什麼比「整天足不出戶盯著屏幕」更傷身了。表面上看,他們的生活似乎因為網絡而充實起來,足不出戶便可知曉天下事,社交和獲取新知都可以從幾寸大的手機上完成。然而,相比於「觸網」已久的年輕人,老年人對虛假信息缺乏辨別力,社交的缺乏、情感的落寞,加上對健康的焦慮,使得他們更容易受到網絡信息影響。搞笑開心類、祝福類內容還可以娛樂老人生活,但是虛假信息甚至是健康類謠言,則直接影響他們的現實判斷和實際選擇。讓老年人「脫網」並不現實,當務之急是合理引導老人上網行為並為他們提供更多替代性選擇。子女陪伴,建設老年大學,豐富社區老年人文體活動……儘可能為老年人社交、健身和學習創造條件,讓他們有動力放下手機、走出家門,不給他們沉迷網絡的機會。此外,短視頻平臺也要加大對虛假信息治理的力度,為算法加入反成癮因子,以保護老年人用戶的利益。總之,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後,老年人「防沉迷」已是全社會都須共同面對的話題,「網癮老年」需要得到全社會正視與呵護。

  新聞速遞:雙11大幕已經拉開,電商平臺上,各路秒殺活動令人眼花繚亂。與此同時,「代拍秒殺」的生意也愈發興旺。據報導,市面上存在大量此類服務,收費1元至50元不等。有商家承諾提供用戶名和密碼後,即可在0.05秒內拍下指定限量商品。此外,顧客也可以購買8元至100元的「搶拍器」,自己動手操作。

  北京晚報:消費者想提高手速無可厚非,但若是通過作弊手段快人一步,那就降低了自己的消費素養,侵害了其他人的合法權益,有違公平。值得警惕的是,這些消費者也很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小的安全隱患。「代拍秒殺」的首選模式是由消費者向商家提供用戶名和密碼,以方便他人代拍。把需要實名認證的個人信息如此輕易地拱手讓人,增加了遭遇財產詐騙的風險,還很可能因為操作違規而面臨維權困難。至於提供「代拍秒殺」服務的商家,則不僅是擾亂平臺運營秩序那麼簡單。「代拍秒殺」通過隱匿技術手段操控平臺運營系統,其行為本身涉嫌觸犯《刑法》規定的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既然有法可依,電商平臺方應該發揮技術優勢,建起第一道防禦屏障。其實,「代拍秒殺」並非本次雙11的「特產」,而是一條橫亙在電商生態的「老蛀蟲」了。面對這點技術花招,難道各大電商平臺真的無計可施?除此以外,監管部門也該創新治理手段,遏制違法違規的消費亂象,維護線上經濟的發展秩序。「代拍秒殺」的黑灰產業鏈,黑的不僅是有序購物的消費者,也損害信息安全的生態環境。電商平臺及監管部門應形成合力,及時切斷這條產業鏈;消費者更要擦亮雙眼,保持理性,不拿無價的個人隱私信息去交換幾個所謂的「低價好物」。 

【評上評】破解「循環證明」不能只靠督查組-新華網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6702400

相關焦點

  • 媒體:循環證明「我爸是我爸」,為何被國務院督查組抓典型?
    媒體:循環證明「我爸是我爸」,為何被國務院督查組抓典型?銀行稱要想取出存款,必須作公證繼承;派出所認為,陳先生與其父親在同一戶口本上,已能證明其與父親的關係;公證處認定,公安部門應該出具有關證明……如此「循環」沒完沒了,群眾的煩心事就是解決不了。
  • 國務院督查組通報「循環證明我爸是我爸」事件
    中國政府網3日刊發《關於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公證處要求群眾提供循環證明問題的督查情況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通報指出,根據群眾在國務院「網際網路+督查」平臺反映的「公證書辦理難銀行存款無法取出」問題線索,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十一督查組赴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進行了實地督查。
  • 想要評職稱,發表的醫學論文居然還有時限?
    我國職稱評審文件中明確要求了,用來評中級職稱的論文是不能再拿來評高級職稱的。比如說,2012年獲得主治醫師,然後開始準備評副主任醫師,2017年評上副主任醫師,然後開始準備評主任醫師,那麼2012到2017年之間發表的論文只能用來評副主任醫師,而且這些論文在評完副主任醫師職稱後就無效了,不能再拿來留作評主任醫師。
  • 為評職稱而學術造假?讓醫務人員把論文寫在臨床上
    王女士是江蘇省泰州市某醫院的一名護士,因為評職稱,需要在相關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王女士聽說網絡上有「槍手」專做「代寫代發表論文」的生意,便有些動心。讓人沒想到的是,王女士遇到了論文騙子,被騙了數千元。那些中了「槍手」圈套的醫務人員,毫無例外都是為了發論文、評職稱,而自己又寫不來、發不了。這裡就牽涉一個老掉牙的問題,醫務人員評職稱難,難於上青天。
  • 取亡父存款遭遇「循環證明」為哪般
    丁家發近日,廣東惠州的陳先生在國務院「網際網路+督查」平臺上反映了自己遇到的一件煩心事:為了繼承已故父親的一筆存款,需要辦理公證,但陳先生在銀行、公證處、派出所、居委會來回跑了7、8次,歷時7個多月,還是沒能拿到他父親的存款。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循環證明「我爸是我爸」 嚴肅問責才能杜絕...
    廣東惠州的陳先生,為繼承已故父親的存款,陷入證明「我爸是我爸」的循環,在銀行、公證處、派出所、居委會來回跑,歷時7個多月未果。最終經國務院督查組督查,當地政府協調整改,他才取到存款。這是一周前央視的新聞報導。中國政府網3日刊發《關於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公證處要求群眾提供循環證明問題的督查情況通報》。
  • 杭州:視力4.6以下不能評三好生 南京:暫無規定
    據媒體報導,前日杭州一小學「視力4.6以下不能評三好學生」規定一出,立即引起家長的質疑:這不是視力歧視嘛、有近視遺傳的孩子就與三好生無緣了?杭州:視力4.6以下不能評三好學生據媒體報導,近日杭州一小學規定,視力4.6以下不能評三好學生,規定一出,立即引起家長的質疑。
  • 男子證明「我爸是我爸」未果,媒體:整治循環證明不能止於個案
    為了繼承已故父親的7萬餘元存款,廣東惠州陳先生在公證處、派出所、居委會之間來回跑了7次,歷時7個多月,依然沒能證明「我爸是我爸」。直到國務院督查組介入,當地政府召集相關單位予以整改,幫助當事人辦理相關手續,問題才得到解決。
  • 屠呦呦沒有評上院士,如果愛因斯坦現在來中國能評上院士?
    先說答案:愛因斯坦肯定能評上。如果愛因斯坦現在來中國參加評選院士,如果只評一位院士,那這一位必然就是他,這是毫無疑問的。更何況中國每年評選的院士名額將近60名之多,截止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人獲得院士稱號。這兩千多人都能評上,愛因斯坦會評不上?難道這兩千人都比愛因斯坦強?
  • 評「宇宙的起源方式要改寫?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
    評「宇宙的起源方式要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2020年10月24日彭羅斯和霍金的理論,遠不如一個中國人的理論更符合邏輯和宇宙的客觀存在。
  • 評職稱必須要發期刊嗎?
    那些教書質量好,理應評上職稱,也應該優先評上職稱。這樣的老先生已經很少了,猶如快退出歷史的老醫生,一樣一樣的,似乎只有他們乘坐的是末班車!!!時代的車輪告訴我們——可批量、可量化必定是未來趨勢,這也是以論文作為評職稱的魅力。從理論上來說,論文是衡量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重要標準。
  • 顏寧又Nature上發了兩篇論文,為啥沒有評上中科院院士
    如今,顏寧又在國外頂級期刊Nature上連發兩篇論文。如此高的學術成就,為啥評不上中科院院士呢?一、中科院院士評定標準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要求明確規定: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
  • 顏寧又Nature上發了兩篇論文,為啥沒有評上中科院院士
    如今,顏寧又在國外頂級期刊Nature上連發兩篇論文。如此高的學術成就,為啥評不上中科院院士呢?顏寧雖然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了很多論文,有些影響因子甚至很高很高。但是,她的成果大多數都是建立在冷凍電鏡的基礎上,並沒有對蛋白質結構進行系統和創造性的研究和說明。蛋白質結構多種多樣,任何一種蛋白質的結構分析出來都是一個進步,也是一個 成就,但是這個成就,還沒有達到系統性的深度,創造性的深度我認為也沒有達到。
  • 打倒「SCI論文至上」後,大學老師水平高低靠什麼來評?
    打倒高校「SCI論文至上」以後,大學老師的水平高低靠什麼來評價?新的評價方法和體系能保證客觀公正嗎?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SCI論文至上」貽害甚大、廣遭詬病所謂的SCI,是由外國機構創辦的、在國內外廣泛使用的科技文獻索引系統。
  • 直擊湖北高考評卷現場:兩次加密保障評卷安全
    網上評卷安全嗎,會不會有評卷員根據考生在答卷上作的標記認出考生答卷而打感情分?針對考生和家長關心的問題,省考試院揭秘網上評卷詳細流程與細則。  兩次加密保障評卷安全  記者進入評卷點,須經過2道安保檢查,來到評卷監控室。
  • 蘭山區小學生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展評活動舉行
    蘭山區小學生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展評活動舉行 發布日期:2020年10月26日 瀏覽次數:210月23日上午,蘭山區小學生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展評活動在臨沂銀雀山小學勝利小學校區舉行。本次評比分為小發明組、小製作組和小論文組三個組進行,展出的作品來自蘭山區40多所小學,共計300餘件(篇)。在作品展示區裡,學生利用普通的材料、廢舊的物品等製作成富有創新意識和科技價值的作品。比如,利用上千塊小小的樂高積木拼裝成的形態各異的作品:氣勢恢宏的軍艦,懷揣夢想的和諧號,惟妙惟肖的過山車,靈活多變的「大黃蜂"等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視力4.6以下不能評三好
    杭州一位家長網友近日發帖稱:孩子的學校要評三好學生,其中有一條標準是視力保護狀況良好,要求兩眼視力都要達到5.0以上,4.6
  • 媒體評仇和言論:公權不能「法未禁止即可為」
    媒體評仇和言論:公權不能「法未禁止即可為」 2008年04月16日 08:50 來源:法制網-法制日報 應該說,在「解放思想」的大語境下來考察這句話,問題似乎並不大,「解放思想」的內涵之一本身就是不能讓官員做什麼事情都畏首畏尾嘛。官僚體制意義上,「準我幹我才幹」、「唯上」、「唯書」的僵化思想固然需要破除,但在「治權民授」的意義上,「沒有明令禁止」的有些東西卻是政府官員行事必須有所顧忌的。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私權利與公權力的最大區別。
  • 中國藥品審評「四大加快通道"出爐!看FDA「五大加快審評」是怎麼做的
    圖片來源:Pixabay 三項認定計劃助力藥品研發 快速通道認定:如果有非臨床或人體數據證明>優先審評認定標準,高於快速通道或突破性療法認定 優先審評認定:意味著FDA應該在6個月內對上市銷售申請做出決策,而標準審評的審評時間限為10個月。
  • 網易雲熱評:星星還是那麼亮,月亮還是在天上
    我不想在醉酒後壯著膽子給他發消息,不想再一遍遍偷看他的動態卻不敢點讚,不想盯著一個對話框從早看到晚不想再一次次的安慰自己說沒關係不要哭——網易雲熱評《愛存在》愛情就是這樣看似什麼都與我有關,其實什麼都與我無關。望眼欲穿,卻得不到你的晚安但我仍舊希望你快樂,即使你的快樂與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