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海洋生物,例如海星、海膽等棘皮動物,都是既有異性性行為也有同性性行為。© Doug Steakley/Getty Images
在最近的幾十年,無論是各種新假說還是各項新實驗,該領域的研究重點往往集中在動物為什麼要進行一種無法實現種族繁衍的性行為。在最近一篇發表於《自然生態與進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的文章中,我們(譯註:指代該文章的多名共同作者,下同)回顧了一下生物學家們提出的假說與理論,包括那些未經討論就已經被廣泛接受的假設。© Africa Geographic
至於為什麼說某些假設不具備科學的嚴謹性,在此舉一例。在生物學領域,可以觀察到很多廣泛存在於大量物種中的行為特徵,就像同性別性行為這樣,而對於其他的行為特徵,生物學家往往會考慮進化中是否存在繼承、延續的可能性,即:某些同樣具備該特徵的物種,是從其共同祖先那裡一次性或階段性繼承了這樣的特徵,而非由這些物種分別且單獨完成該特徵的進化。然而據我們目前調查所知,對於同性別性行為這一生物行為特徵,竟然沒有生物學家考慮上述進化模型的可能性。上述兩個例子中的假設大量存在於現有研究的底層邏輯之中。不僅如此,這樣的科學假設還會得到社會文化中異性戀世界觀的肯定,從而導致人們進一步加強認識,把動物同性別性行為當作一種異常現象。而這種異性戀世界觀也許正是該領域研究中大量假設的來源,這可能就是學者極少對此提出疑問的原因。我們在論文中提出了這種觀念微妙轉變的重要性,這將幫助我們打開新的大門,理解生物豐富多樣、代代流傳的性行為,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同性別性行為。與其抱殘守缺,繼續盲信同性別性行為是某種異常、某種獨立於非同性別性行為的現象,我們在論文中明確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無論是個體還是種群,生物可以進行多種多樣的性行為,這包括同性別之間的,也包括非同性別之間的,更包括其他的組合方式。基於這個全新的觀點,我們也提出了新的進化模型:同性別性行為有沒有可能早在生物進行任何性行為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呢?© The Nature Conservancy
© Daily Mail
今天的科學家們總是對動物的同性別性行為缺乏全面認識,就連這種現象在生物界的存在廣泛性也不甚明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歷史上科學界曾經把動物的這種習性視為一種不得體的、無意義的、極其偶然罕見的現象。我們預測,如果針對動物界的同性別性行為進行系統科學的資料整理,並量化同性別性行為與非同性別性行為帶來的生存資源浪費,那麼研究者將發現同性別性行為遠沒有今天通常認為的那樣罕見,更沒有想像中那樣浪費資源。動物的同性別性行為也許可以追溯到其祖先的性行為習性,但是在研究這種可能性的時候,我們還必須提出該理論與人類性行為及其文化內涵並無關係。我們可以在其他場合討論人類性行為的規範問題,但這並不在本課題的科研範圍之內。事實上,人類文化對生物學研究帶來的影響,可能遠遠大於生物學研究能對人類文化產生的影響。當然,影響人類文化也並非我們的科研目的,我們期望提出這樣的假說,拓展人類理解生物多樣性的科研視角。我們希望能鼓勵那些勇於提問的學者,當我們擺脫了文化規範的束縛,當我們摒棄掉多年來約定俗成的印象,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釋放出科研創造力,探索生物進化的更多可能性。在這方面,生物學家們還需借鑑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比如科學與技術的人文社會學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該學科就提供了一種審視科技發展進程的重要視角。如果該學科的學者與生物學學者在本文討論的領域建立跨學科合作,並且讓更多的科學家們了解到社會與文化正在不可避免地滲透到所有學科的研究中,就有可能讓今天的生物科學更加穩健地進步。【譯註:「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STS)」目前並無通用的中文翻譯,在此意譯為「科學與技術的人文社會學研究」。該學科旨在研究社會、政治、文化是如何影響科學研究,並推動科研革新的,以及科學研究又是如何反過來影響社會、政治及文化的。】(en.wikipedia.org/wiki/Science_and_technology_studies)© Science News
我們希望通過提問和懷疑來修正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然而必須注意的是,我們的提問與懷疑也無法擺脫我們目前對世界的認知。換句話說,我們是誰決定了我們會提出怎樣的假設,以及我們會進行怎樣的推論。因此,在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解釋結果的過程中,科學家必須始終對一個關鍵問題保持警醒:自己是否已經潛移默化地將個人視角、偏見、假設代入到科研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科研實踐,並更好地積累知識,科學領域能否進一步吸納不同的觀點,以及多種多樣的文化,並允許多種聲音同時存在以消除來自單一聲音的偏見,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未來,誰知道未來的文化領域會把什麼樣的假設拋到科研領域呢?文/Ambika Kamath, Julia Monk, Erin Giglio, Max Lambert, Caitlin McDonough
譯/馮·克雷
校對/安布裡奧·伊萬科夫
原文/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observations/why-is-same-sex-sexual-behavior-so-common-in-animals/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馮·克雷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往期文章:
點擊小程序,或「閱讀原文」進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