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天蓋地的三氟甲基化,《自然》為啥看中了它?

2020-11-28 騰訊網

▎學術經緯/報導

或許很多人都會對那段時間記憶猶新——從事氟化學研究與非科班出身的人都躍躍欲試,不論什麼樣的反應都會嘗試引入個氟原子或含氟基團一探究竟,研究已知的非氟化學反應是否適用於含氟的情況,抑或解決氟化學研究領域懸而未決的問題。大家稱之為「氟化學熱(潮)」,彼時一篇有機合成方法學的文章要是與「氟」沾上邊,便似乎會提升一個檔次,很大概率會登上一區(JCR期刊分區)化學期刊J. Am. Chem. Soc.與Angew. Chem. Int. Ed.,研究成果意義重大還有可能受到《自然·化學》、《科學》及《自然》的垂青。隨著氟化學重磅研究的狂轟濫炸,這一領域的發現也漸入瓶頸,熱度消退的同時,留下一些難以攻克的問題。

最近,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又發表了一篇三氟甲基化反應相關的文章,這對於氟化學研究並非鼎盛的時期可不是容易的事。德國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的Franziska Schoenebeck教授團隊首次實現了N-三氟甲基化醯胺a)結構的構建,與此同時,還利用相似的手段完成了相關結構分子N-三氟甲基化氨基甲酸酯b)、硫代氨基甲酸酯c)及d)的多樣化合成。這項工作為何能登上《自然》期刊,我們就從上文提到的「重要性」與「挑戰性」逐一進行分析。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N-三氟甲基化醯胺及其相關的結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說起該工作的重要性,醯胺結構在不同類型的分子中存在十分廣泛,小到藥物分子(如下圖中治療心血管疾病的Lipitor、大家熟知的抗生素青黴素),大到多肽及蛋白質分子中的肽鍵。與其相關的氨基甲酸酯、硫代氨基甲酸酯、脲等結構同樣在農藥、醫藥及材料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

醯胺及其相關結構分子的示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而在原有分子結構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調整可能會改變其物理及化學性質,有時甚至能發現新的特性。例如,早期人們便發現,多肽類候選藥物分子在人體內穩定性較差,半衰期較短無法滿足用藥要求,且不能口服使用。當多肽分子中的肽鍵發生N-甲基化後,其代謝穩定性得到提高,藥代動力學明顯改善。於是,對醯胺及其相關結構進行N-H鍵官能化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多肽分子中的肽鍵N-甲基化後藥代動力學發生改變(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而談及該工作中存在的挑戰,主要在於醯胺及其相關結構的N-三氟甲基化十分困難,以往的研究尚無法實現這一過程。目前,人們已建立了成熟的方法來實現醯胺及其相關結構的N-甲基化N-氟化,而對於N-三氟甲基化過程還存在諸多問題。理論上講,構建醯胺結構常用的策略是從伯胺、仲胺出發,與合適的羰基親電試劑進行交叉偶聯。但三氟甲基化的仲胺(H-N(R)(CF3))合成起來較為困難,並且當R基團不是芳香基團時,由於缺少其π體系對醯胺N原子p軌道孤對電子的穩定作用,CF3很可能會發生氟消除。

2017年,Franziska Schoenebeck教授課題組利用(Me4N)SCF3作為三氟甲基化試劑實現了仲胺的N-H鍵三氟甲基化,(Me4N)SCF3是一種穩定可分離的固體,在以往的研究中曾用作三氟甲硫基化試劑。但這種方法僅適用於具有一定親核性的仲胺,醯胺的N原子親核性較差,無法實現N-三氟甲基化。

仲胺的N-三氟甲基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作者認為,既然醯胺的N-H鍵反應活性較差,即便實現了其官能化過程,也需要較為苛刻的反應條件,適用範圍也會受限。與其如此,倒不如採用迂迴的策略,採用其他相對溫和的手段間接構建N-三氟甲基化的醯胺結構。

早期的研究表明,異硫氰酸酯在AgF的作用下可消除硫原子,同時形成相應的二氟甲基亞胺。他們通過原位紅外光譜分析對這一過程進行探究,將異硫氰酸酯與過量的AgF混合後得到產物IIIIII可以穩定分離並進行明確表徵,其中不再含有硫原子。而在反應過程中,他們還發現體系中形成了另外一種中間體,這種中間體在1641cm-1處存在強吸收峰,可歸屬為C=N鍵的伸縮振動峰,因而可確定其為中間體I。而之所以最終形成了III,是因為I可進一步與AgF反應得到「NCF3」親核活性物種II,體系中不存在其他親電底物的情況下,II會對I親核加成得到III

異硫氰酸酯與過量的AgF混合後可能的反應過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他們設想,如果在體系中引入雙(三氯甲基)碳酸酯(BTC)作為羰基親電試劑,II在BTC及AgF的作用下便可形成下圖中的N-三氟甲基氨基甲醯氟結構。這種結構單元本身便存在於不同藥物分子中,其中甲醯氟部分還可作為親電活性位點進行其他衍生化,由此便間接實現了N-三氟甲基化醯胺結構的構建。

N-三氟甲基氨基甲醯氟結構的構建(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最終,他們通過一鍋法實現了以上過程,室溫下將聯苯基異硫氰酸酯、BTC及AgF混合,乙腈作為溶劑反應16 h,以98%的產率得到目標產物11在空氣中較為穩定,甚至可敞口保存。該方法對常見的官能團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游離的羥基、羧酸與胺需要進行保護基修飾方能參與反應。手性的異硫氰酸酯作為底物在轉化過程中立體化學也可得到很好的保持。該反應還有一個優點,反應結束後加入乙醚,鹽副產物可隨之沉澱,通過硅藻土過濾便可完成產物純化,無需柱層析分離。

合成N-三氟甲基氨基甲醯氟的底物適用性(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得到的N-三氟甲基氨基甲醯氟可進一步與不同的格氏試劑反應,室溫下以甲苯作為溶劑,10 min內便可以完成兩者的高效偶聯,得到目標醯胺產物。烷基、(雜)芳基格氏試劑均可參與該反應。這種方法不僅可用於構建醯胺,其他氮、氧、硫親核試劑也可順利對N-三氟甲基氨基甲醯氟進行親核加成/取代,分別得到相應的脲、氨基甲酸酯、硫代氨基甲酸酯。

合成N-三氟甲基化醯胺的底物適用性(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合成N-三氟甲基化脲、氨基甲酸酯、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底物適用性(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作者還進一步評估了N-三氟甲基化醯胺的穩定性,所製備的產物均較為穩定,未出現明顯的分解跡象。他們還選取354647進行破壞性試驗,室溫下加入HCl溶液(pH = 1)或NaOH溶液(pH = 14),35在強酸性條件下未發生分解,在強鹼溶液中僅少量分解,4647均未發生明顯分解。相比之下,N-三氟甲基化的醯胺比N-甲基化的醯胺更為穩定,意味著N-三氟甲基化的醯胺及其相關結構將會在農藥、醫藥及材料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但該反應顯然還存在不足之處,主要的問題便是反應中需要使用大量的AgF試劑,理論上講,形成一分子的N-三氟甲基氨基甲醯氟需要消耗5當量的AgF。考慮到這是目前唯一實現醯胺及其相關結構N-三氟甲基化的方法,將其用於藥物研發的初始階段及小量合成尚可,進一步擴大反應規模甚至用於工業化生產會大大提高反應成本,並帶來大量的銀鹽副產物。或許,進一步發現其他可替代的廉價金屬氟化物將成為下一個研究的目標。

同期的《自然》期刊還以「Fluorine and amide groups together at last」為題對該工作進行評論,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流露出研究之路的百轉千回。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4]

於是想改寫張愛玲小說中一句耳熟能詳的話作為結尾:

於千百次嘗試中探索你所期待的反應,於千百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實現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發了Nature嗎?

圖片來源:Pixabay

參考資料

[2] Jayanta Chatterjee et al., (2008). N-methylation of peptides: a new perspective in medicinal chemistry. Acc. Chem. Res., DOI: 10.1021/ar8000603

[3] Thomas Scattolin et al., (2017). Efficient synthesis of trifluoromethyl amines through a formal umpolung strategy from the bench-stable precursor(Me4N)SCF3. 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609480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實現氧化三氟甲基化反應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和東華大學
  • Angew:固態自由基C-H三氟甲基化反應
    含氟化合物在藥物設計中一直是一類重要片段,尤其是三氟甲基基團,可以大大改善藥物分子的代謝穩定性和其他藥代動力學特性,在藥物化學領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發展新的機械化學方法來高效有選擇地引入三氟甲基基團是一種更乾淨更安全的方式。儘管機械化學轉化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在文獻中還沒有關於固態機械化學條件下進行三氟甲基化反應的報導。
  • 上海有機所氧化三氟甲基化反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由於三氟甲基是一強吸電子基團,除了親電三氟甲基化試劑與親核試劑的反應,目前報導的合成含三氟甲基化合物的方法都是含三氟甲基的親核試劑與相應的親電試劑反應,如芳基滷代物與當場產生的三氟甲基銅(CuCF3 generated in situ)的偶聯反應,經三氟甲基負離子對羰基類化合物的親核加成反應等(說明:三氟甲基負離子不穩定,易分解。
  • 卿鳳翎團隊:有機化學新探索打開高效「氟」門
    理論創新與技術攻堅含氟有機化合物的合成研究遍及世界,眾多化學家也在含氟基團如何高效引入這面峭壁上不斷攀援,此時卿鳳翎及其團隊進行的「氧化氟烷基化反應」項目為含氟基團的高效引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首次提出了「氧化三氟甲基化反應」的新概念,發展了一系列氧化三氟甲基化、氧化三氟甲硫基化、氧化二氟亞甲基化及烯烴氧化三氟甲基雙官能團化等新反應
  • 1-十二烷基咪唑三氟甲磺酸鹽
    中文名稱: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鹽英文名稱: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英文別名:[BMIM]OTFCAS號:174899-66-2
  • ...含氟工業原料一氯二氟甲烷合成二氟甲基芳香化合物—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有機氟化學院重點實驗室張新剛團隊經過努力,首次成功實現了利用廉價工業原料一氯二氟甲烷(ClCF2H)製備含二氟甲基的芳香化合物。儘管在過去的十年中,大量高效、新穎的氟化方法和反應相繼被報導,但大多使用的是商品化的「明星」氟化試劑,通常價格昂貴,而對於大量存在的含氟工業原料小分子氟烷烴的高效轉化卻鮮有報導。這些小分子氟烷烴具有結構簡單、廉價易得的特點,但是由於缺乏靈活多樣的可轉化位點以及相對惰性的反應性,造成其除了單一工業用途之外,很少有其它高效轉化手段。
  • 科學網—首次應用含氟工業原料一氯二氟甲烷合成二氟甲基芳香化合物
  • MacMillan組《自然》子刊: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脂肪烴C-H...
    根據CF3的引入途徑不同,三氟甲基化反應可以分為親核三氟甲基化、親電三氟甲基化及自由基途徑的三氟甲基化。無論哪種方式,相應的方法學研究近年來均取得了顯著的發展,並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日漸廣泛的應用。Baran教授課題組以 NaSO2CF3 作為三氟甲基化試劑,實現了一系列雜芳香烴化合物自由基途徑的C-H鍵三氟甲基化。同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David W. C.
  • 漫談:氟原子及含氟基團為啥在藥化中那麼討喜
    隨著越來越多的含氟化合物被合成出來,氟原子在化合物結構中的獨特性質也越來越引起化學家的注意,這為生物活性含氟化合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比如在酸性基團附近引入氟原子,能夠增強分子的酸性,隨著氟原子個數的增多,化合物的酸性逐漸增強;在鹼性基團附近引入氟原子,則會降低化合物的鹼性,從而可以提高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
  • 2018國自然研究熱點二: RNA甲基化研究深度剖析
    原標題:2018國自然研究熱點二: RNA甲基化研究深度剖析 一、聽說最近 RNA甲基化很火,它是何方神聖?最近發表在Molecular Cell(IF:14.714)上的一篇關於m1A RNA甲基化的文章介紹到這是一類新型RNA修飾,它普遍存在於非編碼RNA和mRNA中。
  • 中藥調控DNA甲基化修飾的研究思路
    那又有好奇的寶寶會問,既然同一個人身上的細胞基因序列都一樣,為啥人體不同部位的細胞卻又不一樣呢?這裡就是因為咱們今天要說的這篇文獻中的表觀遺傳了。因為基因序列上存在各種修飾,比如甲基化、泛素化、乙醯化等等,這些修飾是否被激活對基因表達、細胞功能和形態有很大的影響。其實更通俗的來說就是表觀遺傳決定了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好了,咱們就直接步入正題了,先看看這篇文章中都研究了些什麼吧。
  • 研究實現烯烴分子間不對稱溴-三氟甲氧基化反應
    近期,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湯平平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化學》上發表重要文章,闡述了利用三氟甲基芳基磺酸酯作為新的三氟甲氧基化試劑
  • 從C1到C3:以TMSCF3為唯一氟碳來源的偕雙三氟甲基化反應
    其中,偕雙三氟甲基烯烴便是被長期忽略的一類化合物。事實上,偕雙三氟甲基烯烴因為兩個三氟甲基的吸電子效應而具有獨特的生理活性,如對於溫血動物具有顯著的避孕效果,另外該類化合物還是合成含氟擬除蟲菊酯的重要前體。儘管有著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偕雙三氟甲基烯烴的合成方法卻非常有限。傳統的方法使用六氟丙酮和磷葉立德(或磷酸酯)反應製備得到,或者使用現場生成的六氟磷葉立德和醛反應生成。
  • 人工智慧榮登《自然》雜誌! 基於 DNA 甲基化的 AI 系統可診斷近...
    來自美國、德國、義大利等100多個實驗室的近150位科學家通力合作,聯合在頂級期刊《自然》發表了這篇文章,他們開發了一個超級AI系統,該系統基於腫瘤組織DNA的甲基化數據,可以準確區分近100種不同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更厲害的是,這個AI系統還能自學成才,發現一些臨床指南裡面沒有的新分類。
  • 基因甲基化缺失是致癌重要成因
    德國耶拿人體老化研究所研究人員首次證實,DNA出錯並甲基化缺失是導致癌症的一個重要成因。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人體每個組織由特定屬性的組織特異細胞構成。基因選擇非常嚴格,如在腸細胞裡只有相應的基因目錄激活成為腸細胞。在基因調控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所謂的甲基基團,它通過酶的作用激活基因,這被稱為DNA甲基化。
  • 三氟甲烷氣體滅火系統設計探討(上)
    三氟甲烷氣體滅火系統設計探討(上)2010/6/24/8:16來源: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省消防局    關鍵詞:三氟甲烷、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計算     前言     三氟甲烷氣體滅火系統是以三氟甲烷為滅火劑的自動滅火系統。三氟甲烷(HFC-23)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是潔淨的氣態化學滅火劑。它不含溴元素和氯元素,對大氣中的臭氧層無破壞作用,(即ODP=0),是哈龍產品優秀的替代物之一。
  • 南開團隊研發新三氟甲氧基化試劑 有望廣泛應用於軍工等領域
    含氟有機化合物在醫藥、農藥和材料領域應用廣泛,為人們所熟知的降膽固醇藥物立普妥、抗腫瘤藥物5-氟脲嘧啶和抗愛滋病藥物依法韋侖等藥物都是含氟有機化合物。其中,由於三氟甲氧基具有強吸電子性和高脂溶性,在新藥和農化產品中引入三氟甲氧基越來越多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 三氟胸腺嘧啶核苷 Trifluridine
    【分類】眼科用藥/抗感染藥  【別名】曲氟尿苷,三氟尿苷,三氟哩啶  【外文名】Trifluridine,Viroptic  【藥理作用】本品結構與碘苷相似。對單純皰疹病毒(HSV-1和HSV-2)作用最強,對腺病毒、牛痘病毒、巨細胞病毒、帶狀皰疹病毒亦具一定作用,對阿昔洛韋耐藥的皰疹病毒有效。
  • 不一樣的元素故事: 有「氟」同享|《自然-化學》專欄
    化學史上的一座裡程碑也是藉由氟的使用而奠定的:1962年,Neil Bartlett製備了氟化氙,這證明了惰性氣體的反應活性,也挑戰了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惰性氣體不反應」。這引發了一系列包括氟化氪和氟化氡在內的惰性氣體氟化物及其衍生物的製備。
  • DNA甲基化——甲基化DNA PCR & NGS 分析試劑盒
    即未甲基化的胞嘧啶殘基被脫氨成尿嘧啶,甲基化的胞嘧啶(5-mC)殘基不受影響,這使PCR擴增可將尿嘧啶視為胸腺嘧啶,將5-mC或5-hmC識別為胞嘧啶。 這樣便能夠區分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的胞嘧啶殘基,從而提供有關DNA甲基化區域的單核苷酸解析度信息。要成功地進行DNA甲基化研究,必須進行完全轉化,並減少通常由於嚴酷的化學反應而導致的DNA降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