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億年不差1秒的高精度鈣離子光鍾 | NSR

2020-08-27 Future遠見

FUTURE | 遠見 眺望 選編


時間是物理學中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也是目前測量精度最高的物理量。很多其他物理量,比如長度、時間等,都可以通過時間或者頻率的測量來直接或間接確定。時間的準確測量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以至於國防安全和物理規律的驗證都具有重要意義。

微波鍾(黑線)和光鍾(紅線)不確定度發展對比圖


要更準確地測量時間,需要刻度更細的「尺子」,也就是振蕩頻率更高、振蕩周期更短的時鐘。過去,我們用天體的周期性運動作為「時間的尺子」,而現在,我們藉助於原子能級之間固定的躍遷頻率,讓計時結果更加可靠。基於這一原理的計時器包括微波鍾、光鍾等,它們都具有很高的精度,而近幾年來,光鐘的精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微波鍾(如下圖)。


單臺鈣離子光鐘的穩定度

微波鍾(黑線)和光鍾(紅線)不確定度發展對比圖


最近,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高克林研究員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 發表題為&34;的觀點文章,描述其研究團隊在鈣離子光鍾領域的研究進展及展望。該團隊研究鈣離子光鍾已經超過二十年,解決了一系列關鍵物理問題並突破了關鍵技術:首先將單個鈣離子囚禁起來,並用雷射冷卻技術降低離子的溫度;同時,將一臺雷射器的頻率鎖定到一臺精細度很高的穩頻腔上,獲得了極窄的雷射線寬;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光鍾鎖定。


單臺鈣離子光鐘的穩定度


不確定度方面,該團隊引入「魔幻」頻率射頻囚禁場和優化伺服反饋等方式,將不確定度指標提高到2×10-17,相當於16億年不差一秒,是目前國際上不確定度水平最高的鈣離子光鍾。


穩定度方面,該團隊採用態製備方法,通過兩台鐘比對測得單台鐘的長期穩定度達到10-18量級,這意味著該鐘能分辨出約20億億分之一(2後面有17個0)秒的微弱時間/頻率變化(下圖),繼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研製的鐿離子光鍾後,這是國際上第二次達到如此高的分辨能力的離子光鍾。


單臺鈣離子光鐘的穩定度


該團隊兩次測量了鈣離子光鐘的絕對頻率,絕對頻率測量值三次被國際計量局時間頻率諮詢委員會(CCTF)採納,隨著測量值被採納,鈣離子光頻躍遷的國際頻率推薦值也被不斷更新,該團隊測量結果所佔權重也得到不斷增加。


鈣離子光鍾已經達到如此高的精度,但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限制光鐘不確定度指標的主要因素是由環境溫度場引起的黑體輻射頻移效應。目前,該團隊採用液氮冷卻的方式來降低該頻移。鈣離子光鐘的不確定度有望達到百億年不差一秒的水平。另外,穩定性更好的雷射器還將進一步提高光鐘的穩定度。該團隊同時正在開展車載可搬運光鐘的研究,目前已初步實現鈣離子光鐘的車載運行及長距離搬運。可搬運光鍾將極大地拓寬光鐘的運用範圍,在基礎物理檢驗、導航和測地學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




相關焦點

  • 中國原子鐘2000萬年不差1秒 成為國際基準鍾
    可對大多數人來說,往往只知道年、月、日、時、分、秒和時區,對時間究竟如何而來、1秒鐘如何產生並不清楚。日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的NIM5銫原子噴泉鍾,2000萬年不差一秒,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為此,本臺記者專訪了計量院首席研究員、同時也是國際時間頻率諮詢委員會中國代表李天初院士,請他對銫原子鐘的工作原理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進行介紹。
  • 精密測量物理:精度起決定作用的物理學|NSR專題
    2020年12月,《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出版了「精密測量物理精密測量是指在現有的物理框架下,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方法追求高精度。精密測量物理是以更高的精度檢驗現有物理學的範圍,並試圖找出框架的極限,從而發現新的物理。換句話說,精密測量物理是精度起決定作用的物理學。眾所周知,將測量精度提高一個數量級往往會導致新的物理發現。
  • 我國自主研發「銫原子噴泉基準鍾」 約等於5400萬年不差1秒
    中國計量院攻克了冷原子製備、冷卻和探測、超穩微波產生、時標駕馭等關鍵技術,研製出銫原子噴泉基準鍾(NIM6)約等於5400萬年不差1秒。項目成果為北京衛星導航中心時間頻率系統標準時標的產生、保持、改進和比對提供計量支撐。
  • 我國銫原子噴泉鍾2000萬年不差一秒
    迄今為止,除了中國的NIM5,先後只有法、美、德、意、日、英、俄7國的14臺銫原子噴泉基準鍾得到國際計量局的認可,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 2000萬年不差一秒    NIM5是在科技部和國家自然基金委的支持下,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的第二型銫原子噴泉鍾,2010年通過專家鑑定。
  • 【中國科學報】追求30億年不差1秒的精度
    在人類日常生活中,當時間精確到秒時,已經讓人感覺很短暫,然而在很多領域,可能還需要使用更精確的時間,比如百分之一秒的差別將決定田徑運動員勝負、炮彈的發射精度需要達到千分之一秒、雷達甚至需要百萬分之一秒的時間精度,這就要不斷地提高計量時間頻率的精度。  中國科學院時間頻率基準重點實驗室正在為更高精度的時間而努力,同時他們還需要傳遞和保持產生的時間。
  • 150億年後不差1秒
    原子鐘,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精確的時鐘設備,它利用原子內部的電子在兩個能級間跳躍時輻射出來的電磁波作為標準,去控制校準電子振蕩器,進而控制鐘的走動。這種鐘的穩定程度很高,最好的銫原子鐘達到2000萬年才相差 1 秒的精度。我們腕上的手錶典可以保證一周之內不差一秒,我們對這個精度已經很滿意了,而現代原子鐘的目標測量精度,是要求在整個宇宙壽命期間都不會偏差一秒。
  • 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原標題: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原標題: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雨、朱宛玲):現代社會,時間對人類極為重要。它滲透於人類活動、科學實驗、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的各個領域。
  •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原標題: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根據原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當原子從一個能量態躍遷至低的能量態時,它便會釋放電磁波。同一種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是一定的,可用作一種節拍器來保持高度精確的時間。原子鐘就是利用保持與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同步作為產生時間脈衝的節拍器。
  • 世界最精準原子鐘3億年誤差不到1秒
    鍶原子鐘3億年誤差不到1秒 北京時間4月18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和丹麥科學家日前聯合研製出一款迄今走時最為精確的原子鐘。這種時鐘的精度比當前的國際時區校準儀高出2倍以上,每3億年的誤差只有不到1秒。 研究人員聲稱,這種最新研製的原子鐘比當前國際時區校準系統和衛星系統所採用的計時器要精準2倍以上。這座鍶原子鐘現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與以往的其他原子鐘一樣,鍶原子鐘也是採用極其穩定的原子自然擺動原理進行計時。
  • 中國研發出 24 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
    IT之家12月2日消息 新華社報導,近期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成功研發 24 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高克林研究員團隊經過 10 多年努力,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研製出 24 億年不差一秒的超高精度車載光頻標。該車載光頻標經過 1200 多公裡的長途搬運後,完成了 16 位有效數字的鈣離子光頻標鍾躍遷絕對頻率測量。
  •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科學家在長期實驗中發現,鹼金屬原子中銫原子鐘又最為穩定,誤差可低至每2000萬年1秒的水平。  銣原子鐘是所有原子鐘中最簡單也最緊湊的一種,它使用裝有銣氣的玻璃腔,銣氣在周圍的微波頻率恰到好處時,就會按照銣原子的振蕩頻率改變其光吸收率。銣原子鐘溯源同步到GPS衛星銫原子鐘上,輸出頻率幾乎沒有漂移,性能與銫原子鐘相近,而且不存在銫原子鐘那樣銫束管壽命短需要高成本更換的問題。
  • 量子糾纏讓計時精度大幅提升,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
    2020年底,《自然》雜誌刊載了一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成果報導,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而在同樣的時間框架內,此前最先進的原子鐘偏差在半秒左右。自從人類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就開始利用周期性現象進行追蹤。
  • 我國研發出24億年不差一秒的超高精度車載光頻標
    我國研發出24億年不差一秒的超高精度車載光頻標 來源:IT之家 • 2020-12-03 10:26:06 新華社報導,
  • 日本高精度光晶格鍾成功測定海拔差
    新華社東京8月1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研究人員16日宣布,成功利用160億年誤差只有1秒的鍶原子光晶格鍾測定了相距約15公裡的兩個地點的海拔差,今後這一技術可以用於監視火山活動等。  2015年2月,東京大學教授香取秀俊等人發明了精確度極高的鍶原子光晶格鍾,160億年才產生1秒誤差。
  • 最精確原子鐘:150億年偏差不超1秒
    原子鐘,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精確的時鐘設備,它利用原子內部的電子在兩個能級間跳躍時輻射出來的電磁波作為標準,去控制校準電子振蕩器,進而控制鐘的走動。這種鐘的穩定程度很高,最好的銫原子鐘達到2000萬年才相差1秒的精度。我們腕上的手錶典可以保證一周之內不差一秒,我們對這個精度已經很滿意了,而現代原子鐘的目標測量精度,是要求在整個宇宙壽命期間都不會偏差一秒。
  • 「1秒」到底是如何定義的,幾十億分之一秒真的可以測定嗎?
    為了適應這些高精度的要求,人們製造出了一系列精密的計時器具,銫鐘就是其中的一種。銫鐘又叫「銫原子鐘」。一起來看一下吧。銫原子鐘是什麼銫原子鐘是一種精密的計時器具。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時間準到1分鐘也就夠了。但在近代的社會生產、科學研究和國防建設等部門,對時間的要求就高得多。它們要求時間要準到千分之一秒,甚至百萬分之一秒。
  • 新原子鐘精準度創紀錄 150億年內計時可分秒不差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4月22日報導,物理學家22日表示,他們已經微調一個原子鐘,該原子鐘在150億年內都不會增減1秒,維持時間比宇宙現已存在的年齡還長。原子鐘研發者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表示,這個「光晶格」鍾使用鍶原子,比2013年創下的世界紀錄精準3倍。
  • 中國銫原子鐘通過評審:2000萬年不差一秒
    原標題:中國銫原子鐘通過評審:2000萬年不差一秒  本報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陳海波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並運行的「NIM5銫原子噴泉鍾」通過評審,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TAI)。
  • 350萬年不差1秒 中國首臺銫原子噴泉基準鍾問世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科技日報報導,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成功的銫原子噴泉基準鍾在北京通過了鑑定。據悉,銫原子噴泉基準鍾鐘的時間頻率基準達到8.5×10-15,相當於350萬年不會誤差一秒  兩院院士王大珩擔綱的鑑定委員會的專家一致認為,銫原子噴泉鐘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的量子計量學技術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