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時代人的名字總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古代也不例外。在古代,有一些特殊的名字和禁忌,一些時代也會喜歡普通的單詞。研究中國古人的姓名、文字和數字,就像研究古老的姓氏系統一樣,是非常有趣的。
杜甫從沒寫過海棠詩,因為他叫海棠母親
在古代,孩子出生有一個從三個月後到十歲的暱稱,這是人生中的第一個名字。例如,曹操筆名a lie,劉禪筆名阿鬥,南朝歷史學家,《後漢書》作者範曄筆名「磚」。在古代,正式的名字,即「訓名。」《宋史·選舉志宗學》:「凡無官宗子應舉,初生則用乳名給據,及長則用訓名」,只有在十歲以後才有。根據《禮記》中的記錄,因為孩子十歲的左右想要進入學校接受正規教育,所以應該有一個正式的名字。
牛奶的名字基本上是家庭對孩子的稱呼,而且更隨意。但名字訓練不同,而且名字很特別。《左傳·桓公六年》記錄了春秋時期的五個原則名字:「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這就是魯國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問題時提出的。這意味著,應該根據其來源的特點,從欣賞祥瑞、託物喻志、讚美美德、信任父母的期望等方面來選擇名字。
除了遵循上述原則,還有許多禁忌需要注意。《春秋左傳·桓公六年》記錄:「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為什麼我們命名時要避免這些東西?因為「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
此外,古人必須避免出現在長輩名字中的單詞。當《紅樓夢》中提到林黛玉讀書時,書中所有的「敏」單詞都讀作「密」;當書寫中使用「敏」時,會減去一到兩個筆劃。這是因為林黛玉母親閨房名賈敏。這種尊重和禁忌不僅存在於文學作品中,也存在於生活中。唐代詩人杜甫母親稱海棠,所以杜甫不寫海棠詩。根據《古今詩話》,「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諱之,故《杜集》中沒有海棠詩。小興所讀的北宋名石徐積,不用石器,走路時從不踩石頭。當遇到不可避免的石橋時,人們背著他跑過去。北宋時,劉溫叟有父親名樂,劉溫叟不聽絲竹樂,也不登嵩山、華山等五嶽。
因為為了避免名字父親也開了個玩笑。元代邱遠的《稗史》,南宋錢良臣之子讀書,以及凡經史上的「良臣」,都改為「爹爹」。讀取《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並將其更改為「今之所謂爹爹,古之所謂民賊也」。為了通過避開父親的名字來表示尊敬,結果變成了辱罵。
為什麼這個詞從先秦到漢魏很流行
閱讀《後漢書》《三國志》和其他歷史書籍可以是發現,其中90%以上的字符是單字名稱。從先秦到漢魏,人們通常以單字命名,但很少以兩個字命名。這是因為孔子在修復《春秋》時修復了一個名為「二名非禮也」的原則。因為古人忌諱比較多,兩個字的名字很容易使忌諱,一個字的忌諱比較容易。所以從先秦到漢魏的文字,如秦始皇嬴政,李斯,趙高,劉邦,項羽,韓信,呂布,曹操,劉備,張飛,孫權,周瑜,都是單字名稱。
由於「瓊瑤風」現在很流行,父母經常用「軒、萱、浩、梓」來命名孩子和其他單詞,所以在古代也很流行用某個單詞來命名。例如,在魏晉時期,大族家族喜歡使用「之」作為其名稱。這是因為東漢末年出現了一批「五鬥米道」的道教,歷史學家陳寅恪證實「之」一詞是道家名字使用的五鬥米道的秘密記載。因此,信道的宗族以「之」為人名,形成了一種風尚。琅琊王氏僅在第六代,就有「晏之、允之、羲之、頤之、胡之、耆之、羨之、彭之、彪之、翹之」等。此外,還有畫家顧愷之、將軍劉牢之、科學家祖崇之、歷史學家裴松之、作家顏延之、楊銜之等。
現在仍有許多家長堅持用宋朝的「字輩取名制」來命名孩子。北宋元豐年間的開始編撰了中國家譜中最完整的孔子家譜。今天是古人忌諱的一種常用命名方式。重字符名字也稱為「雙名」。在古人眼中,它是地位低下的人的名字。一般來說,妾和妓院婦女有兩個名字,如元稹妾「鶯鶯」和秦淮妓女「陳圓圓」。在古代,大多數婦女地位低下,只有姓氏沒有名字。《禮記·喪服小記》:「男子稱名,婦人書姓與伯仲,如不知姓則書氏。」一般是情況下,女性按出生會得到一個數字,這就是她們的名字,比如杜十娘,尤二姐,楊八妹等等,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古代有許多著名的女性,如漢末女詩人蔡琰、顏氏、字文姬、南宋女詩人李清照。
成年後撥打「字」或「名」
「姓許名仙字漢文」。許多人對《白蛇傳》中引入的許仙印象深刻。除了名字,這個詞也是古人非常常見的稱呼。不同的是,名字主要用於自我聲明,而這個詞主要用於其他名字。
「字」通常是對名稱的解釋和補充,它與「名」在表中,因此也稱為「表字」。根據《禮記·檀弓上》、「幼名、冠字。」和「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可以看出,這個詞是從孩提時代起的,為了長輩呼喚,這個詞是為了方便別人稱呼,為了禮貌和尊重,這個詞是給同齡人或長輩的。當一個人到達二十歲時,他將舉行一個皇冠儀式,這意味著他將走出辦公室進入社會。
這個名字通常是由父親取的,但這個詞不是。在《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記載「到了弱冠之年或結婚時,則由一位著名的官員榮授給他另一個尊稱,這就叫作字。除了家中傭人之外,誰都可以用這個名字稱呼他。」成年禮要隆重,並請當地著名官員或名流來獻詞,這不僅是一個榮譽,也是這個家庭社會地位的象徵。以之後這個詞為例,他的名字是由他的父母和年長的親戚稱呼的,而其他人們會稱他的名字。
古人對文字的選擇很講究,情況也很複雜,但不是無跡可尋。清代訓詁學對家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詁》進行了總結,揭示了當時名與字之間的幾種關聯。例如,單詞和名字有相同的含義:孔子學生樊須,單詞遲到了。必須和遲到都有等待的含義。孟軻,紫玉。可和宇是車。張衡,單詞Pingzi。衡,意思相同。也有與名字含義相反的詞,如孔子弟子曾典,用的是漂亮的詞。斑點是黑白的。朱熹,字符不清晰。天黑了。此外,還有一些人在他們的家族同齡人中排名第二。例如,中牟,字孫權,表示他在家裡排名第二;薄福,字孫策,表示他是老大。數字和名字之間的顯著關係,單詞不一定,通常與我的生活環境、志向、愛好或對人生的態度有關。例如,白居易號碼香山戶主,蘇軾號碼東坡戶主,陶潛號碼五柳先生。無論你多大或多年輕,你都可以呼之。
編輯:任曉斐
實習生:田曉月潘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