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這個詞我們經常掛在嘴邊,帶「朋友」兩個字的成語也有很多,像「豬朋狗友」、「呼朋喚友」等等。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朋」和「友」是一個意思嗎?為什麼說「豬朋狗友」而不是「狗朋豬友」?下面讓老程和你一起探究一下,古人造「朋」和「友」這兩個字的時候是怎麼想的。
我們現在所用的漢字,是由殷商時期的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每個字都有它單獨的意思,每個字都是一幅畫。書面上的合成詞是後來才形成的,「朋友」是一個合成詞,但是「朋」字和「友」字原本是有各自的意思的,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字的甲骨文:
一起花錢的叫「朋」
在甲骨文裡,古人把「朋」字畫成了兩串系在一起的錢幣,一般的說法是五貝為一串,而兩串就是一朋。在出土的青銅器上,我們常常可以見到「貝五朋」這樣的句子,說明「朋「」就是一種貨幣衡量單位。
《詩經·小雅》裡面寫過:「既見君子,錫我百朋。」這裡的「錫」通「賜」,意思是說,有個小姑娘和意中人見面後,情郎送了她百朋的錢幣,看來這個情郎還是個富家公子。
許慎在《說文解字》裡對「朋」字的解讀是:「朋,古文鳳。象形。鳳飛群鳥從以萬數,古以為朋黨字。」
許慎說,「朋」字的古文是「鳳」字,鳳凰飛的時候萬鳥跟著飛,所以引申出朋黨的意思。這個說法,很明顯可以看出,許慎誤把小篆體的「朋」字誤解為「鳳」字了,以為「朋」字是從「鳳」字變形而來的。這是因為他沒有見過甲骨文,不知道「朋」的形象是兩串貨幣。
「朋」字由貨幣衡量單位,引申出「一起花錢的夥伴」的意思,再進而才引申出「朋比、朋黨」的意思。
如《楚辭·離騷》:「世並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世上的人都喜歡結夥吃喝玩樂,為什麼不聽我的忠言?
又如《新唐書·李絳傳》:「趨利之人,好為朋比,同其私也」。追逐利益的人,喜歡聚在一起吃喝玩樂並互相攀比,因為他們的私慾是一樣的。
再如《隋書李彧傳》裡說:「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遊。」正月十五的時候,大街小巷都是聚集在一起遊玩的人。
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在說到一起吃喝玩樂遊戲的時候,多數用的是「朋」字,更印證了甲骨文裡,「朋」字最初的引申義是「一起花錢的夥伴」的意思。那麼,「友」字又是什麼意思?
一起幹活的叫「友」
「友」字在甲骨文裡是兩個「又」,但凡我們在甲骨文裡看到「又」這樣的符號,都是表示手,而且一般是右手,所以「友」是兩隻指向同一方向的右手。與「友」相近造型的是「共」字:
我們可以看到,「共」字是左右手各一隻捧著東西,所以引申出「供奉、拱手」的意思。與「共」字不同,「友」字是兩隻右手,說明是兩個人(一個人不可能有兩隻右手);這兩隻右手朝向同一個方向,表示兩人在一起協同幹某件事。所以,「友」的最初意思是一起幹活的夥伴,從而引申出同一志向的人。
《論語季氏》說到:友直、友諒、友多聞。
《詩經小雅》說到: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周禮》說到;二曰友行,以尊賢良。
你看,跟「朋」不一樣,古人說到「友」的時候,大多是一些好聽的話。
許慎的《說文解字》對「友」字的解讀基本也符合這個意思:友,同志為友。
從以上對「朋」和「友」兩個字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個字的含義是有差別的,「朋」特指一起花錢的人,而「友」特指一起幹活的人。
豬朋狗友:豬一起吃飯,狗一起幹活
明白了「朋」字和「友」字的不同含義,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成語說「豬朋狗友」,而不是「狗朋豬友」。豬只有一起吃飯,你哪裡見過豬一起幹活的?而狗是會一起幹活的,例如捕獵,追敵人,拉雪橇。豬和狗都是人類比較早馴養的家畜之一,所以古人對它們的習性觀察也是比較仔細的。
另一個類似的成語「狐朋狗友」也是這個意思,我們觀看《動物世界》之類的節目時可以留心觀察一下,狐狸這種動物的習性是平時單獨生活,單獨捕食,生殖時才結小群。
而我們現在生活中把「豬朋狗友」、「狐朋狗友」說成是不務正業、好吃懶做的損友的意思,是因為在語言發展過程中詞意發生了演變而同義化了,就如「朋友」這個詞一樣。
我們在《論語》中發現,整書提到「朋友」的地方有三處,單獨提到「朋」的地方只有一處,而單獨提到「友」的地方就有很多處,說明當時人們對「朋」和「友」這兩個字還是有所區分的。
好了,我們對「朋友」的探究就先分享到這裡,下次我們將從「朋」字引申開來,看看《論語》第一篇孔子到底說了什麼,我們教科書上的解釋為什麼是錯誤的。
我是@大灣區老程,如果你對文章內容有興趣,歡迎點擊「關注」,這樣就可以繼續免費看到我分享的內容了;也歡迎點讚、評論,您的每一個互動都是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