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克薩斯州的國家黑猩猩護理中心接受研究的黑猩猩Tina和Martin。
在德克薩斯州的國家黑猩猩護理中心接受研究的黑猩猩Jane Tash和Nina。
在德克薩斯州的國家黑猩猩護理中心接受研究的黑猩猩Judumi。
語言能力是建立在我們理解單詞的組合以及組合間關係的能力之上的,但是人們對這種更基礎能力的進化史卻知之甚少。
現在,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這種理解語言的關鍵認知模塊在猴、猿和人類的最終共同祖先身上已經出現,它比語言本身的出現要早至少3000至4000萬年。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0月21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人類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通過語言分享思想、文化、信息和技術,這是其他物種都沒有使用過的複雜交流方式。因此,確定它進化的原因和時間對我們至關重要。
處理句子中單詞之間的關係是支撐語言理解的關鍵認知能力之一,包括相鄰單詞及非相鄰單詞的處理。相鄰單詞被稱為「相鄰依賴」(adjacent dependency);相隔較遠的非相鄰單詞被稱為「非相鄰依賴」(nonadjacent dependency)。例如,在句子「the dog who bit the cat run away」中,由於能夠處理首個短語和最後一個短語之間的關係,我們就能理解是狗跑掉了,而不是貓。
本文合著者、蘇黎世大學的Stuart Watson博士解釋說:「大多數動物在它們自己的自然交流系統中不會產生非相鄰的依賴關係,但我們想知道它們是否能夠理解非相鄰依賴。」
為此,研究小組在實驗中創造了一種「人工語法」,用無意義的音調組成的序列來檢驗實驗對象處理聲音元素間關係的能力。這一方法能夠幫助研究人員比較普通狨猴、黑猩猩和人類這三種不同靈長類動物識別非相鄰依賴關係的能力。結果發現,這三者都能夠處理相鄰和非相鄰聲音元素之間的關係。因此,非相鄰依賴的處理能力在靈長類家族中普遍存在。
研究的領導者、華威大學的Simon Townsend教授說:「該發現意義重大,這表明語言的這一關鍵特徵在我們的遠古靈長類祖先身上已經存在,這種能力比語言本身的進化至少早3000到4000萬年。」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科學進展》
期刊編號:2375-2548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0-blocks-language-evolved-million.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