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季是捉蛐蛐兒、養蛐蛐兒、鬥蛐蛐兒的最佳時期,白露、秋分、寒露,則是玩蛐蛐兒的高潮,所謂的「勇戰三秋」,指的就是這三個節氣。前些天,通州區馬駒橋鎮神龍潼關小區的居民反映,有住戶在樓內大規模養殖蛐蛐兒,產生了難聞的氣味。在社區工作人員與鎮政府、民警、城管、市場所等多方聯合工作下,該住戶積極配合,目前已經將養殖器具全部搬離,並且另外找到了合適的養殖地點。
資料圖 記者 王海欣攝
居民樓竟養起了蛐蛐兒
前段時間,家住神龍潼關小區的張先生總是能聞到一股股怪味,並且時斷時續,每天都會持續好長一陣兒。怪味到底從何而來?在確認本樓層沒有異常後,為弄清異味的源頭,張先生開始樓上樓下走訪。
走到8樓,張先生感到異味越來越強烈,他發現,該層住戶的房門敞開著,樓道裡還堆放著一些泡沫箱,裡面裝著沙土、白菜葉。而這股怪味正是從房間裡散發出來的。向屋裡看去,裡面的景象讓張先生頓時傻眼了:地上堆積著一摞摞泡沫箱、塑料箱,還有一層一層碼放的瓶瓶罐罐。經了解,這些罐子都是蛐蛐罐,箱子等器具都是用於養殖蛐蛐的。「這麼大規模的養殖行為,異味已經嚴重影響了其他居民的生活環境。現在又是疫情期間,社區能否從中協調處理?」張先生將問題反映給了社區居委會。
接到居民的投訴後,社區、物業工作人員立即實地走訪調查。「確實味道挺衝的,樓上樓下都能聞到。」新海北裡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李凱等人走進該住戶房間了解情況。據兩名住戶介紹,他們受僱於該房間的租戶,租戶平時並不在這兒居住,由他們來負責蛐蛐兒的養殖及日常管理。飼養的蛐蛐兒主要被用來餵魚。原本僱主只是租了一戶,後來由於養殖規模擴大,加上對面房間正好退租,價錢也合適,就把對面也租下來了,現在這一層的兩套房都被他們用來養蛐蛐兒。
據了解,兩戶房間的面積分別約為110平方米、140平方米。工作人員發現客廳、臥室、廚房,以及添置的貨架上都擺滿了菜葉、飼料以及各種養殖器具。摞起的蛐蛐罐高度可到人的胸口位置。李凱掀開蛐蛐罐逐層查看,「每層大約有20多隻,總共大約有上千隻,這麼多蛐蛐兒我還是頭一回見。」
至於異味擴散的原因,兩名住戶表示,因為養殖,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味道,在把該樓層的兩戶都租下來後,為了方便進出,他們乾脆就把門大敞著,氣味就擴散到了樓道裡。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勸說、協調下,兩名住戶同意將堆放在樓道裡的泡沫箱等養殖器具進行清理,並且在開關門時多加注意,儘可能避免異味擾民。
多方協調租戶主動搬離
不過,幾天後,當社區工作人員回訪時發現,雖然樓道雜物已經基本清理完畢,但是異味問題依然存在,樓上樓下的居民對此也頗有怨言。
「現在光是異味問題就已經很嚴重了,目前蛐蛐兒還未發育成熟,要是等天涼了,蛐蛐兒再叫喚的話,就更麻煩了。」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社區工作人員先後聯繫了房東、中介以及租戶,希望通過多方協調,租戶能夠停止養殖行為。雖然房東及中介表示願意服從社區的安排,不過租戶起初認為,養殖行為只在自己的房間內,並沒有觸犯相關法律法規,因此不該被管。
社區居委會隨即將情況向馬駒橋鎮的相關職能部門進行了反映。但是,能不能在居民樓內大規模養殖蛐蛐,能養多少,以及產生擾民後,是否有權對其採取強制措施,誰來執法等等,都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
在了解到社區面臨的困境後,鎮政府相關負責人立即聯合包片民警、市場所、城管、社區、物業等工作人員再次來到現場走訪,與該租戶進行面對面交流。「因為養殖行為確實影響了其他居民,房間裡堆積了那麼多的泡沫箱子也存在火災隱患。繼續在這裡居住我們不反對,我們建議他能不能將養殖器具暫時先搬出去,另尋合適的養殖地點,特別是那種帶有院落的平房。如果這一過程中遇到困難,我們也會幫忙協調。」李凱說。
「我願意配合社區的工作!」在與工作人員溝通之後,該租戶主動表示願意搬離,「不過,當時租房子就是為了養殖,要是把蛐蛐兒搬走了,房子也得退了,能否幫忙協調退租事宜?」面對租戶的這一請求,社區工作人員又積極協調中介、房東,退回了其剩餘的租金。目前,該樓門已完成灑掃消殺工作。
責任編輯:向勤如(E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