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溶解度、製作天氣瓶...「風雲可測」自然科學科普系列活動來啦...

2020-12-06 大洋網




天氣瞬息萬變,

但神奇的是,

我們卻能通過天氣預報提前預知。

這其中的原理,

是怎麼一回事呢?




天氣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關注氣象。氣象科普教育不僅可以實現課堂學習的有效拓展,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光塔街道商會紮根於社區,社區服務經驗豐富,願意提供科普實踐教育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號召社區內青少年參與體驗生物科普課程,鍛鍊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豐富孩子的科學視野。通過打造屬於孩子的「第二課堂」,可以在社區內培養樂學求知的良好學風,為社區內的孩子樹立課外學習好榜樣,形成優秀的社區科普教育服務案例。


光塔街道商會、光塔街科協與中科科普攜手走進社區,將科普教育課程帶到孩子身邊,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同時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可以增加親子互動,提升親子關係,培養孩子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愛好,使活動參與者真正受益。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本次科普系列活動包括了什麼內容吧!



天氣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關注一下天氣預報也成為每天日常。大家有沒有想過自己設計製作的裝置也能測出天氣呢?


1、探究溶解度


一杯看似無色透明的水中,包含著哪些物質呢?水可以無限溶解溶質嗎?影響其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讓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探究這些問題的答案吧!




2、天氣知識、遊戲互動


數千年前,古人們就開始「觀天象」,並為之總結了許多關於天氣的成語和諺語。這其中蘊含著哪些知識呢?你對大家常說的24節氣了解嗎?我們一起通過遊戲來學習吧!


3、天氣瓶製作


學習了關於天氣與溶解度的知識,如何將它們聯繫起來,製作一個可以觀測天氣的天氣瓶呢?讓我們動起手來嘗試一下吧,看看誰製作的天氣瓶測得的天氣最準!





1、增進家庭情感交流


通過「風雲可測」系列科普活動,不僅可以讓孩子和父母、爺爺奶奶共同參與,增加家庭間的互動,更能激發孩子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增進家庭的情感交流,充實家庭生活,舒緩家庭間各種摩擦產生的壓力。


2、培養正確的科學認知


通過線下專業教師的講解的方式,讓社區居民與孩子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科學等相關背景知識,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且通過科普課程,培養當代人們對科學的正確認知,奠定青少年科學的理論基礎,日後為祖國的科學作貢獻。



1、時間:2020 年 7 月 31 日(星期五)15:00—16:40


2、地點:廣州市越秀區解放中路象牙街 20 號


3、參加者人數:20 位青少年(部分家長可參與)



14:50-15:00 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教師分發實驗器材。

15:00-15:25 「探究溶解度」課程

15:25-15:30 教師答疑,學生互動環節

15:30-15:55 「天氣知識,遊戲互動」環節

15:55-16:00 教師答疑環節

16:00-16:30 「天氣瓶製作」課程與天氣瓶作品展示

16:30-16:40 課程情況反饋與合影留念



1、疫情期間,參與活動人員應備好口罩,學生與學生之間減少親密接觸交流;

2、動手實驗環節須在教師監督指導下進行;

3、活動選擇在室內進行,教學環節設置無危險環節,實驗器材選擇中無危險的利器或重物;

4、教師備好醫用物品,可應對處理輕微擦傷、輕微燙傷、輕微中暑。




1、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點擊底部菜單【關注光塔】,選擇【活動報名】,進入數據表單填寫信息。




2、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報名信息。




注意:報名截止時間為7月25日。



圖片由中科科普提供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字體來源如認為存在侵權,請憑權利證明材料聯繫作者處理,謝謝!



[ 編輯: 【記者 黃麗霞】【編輯 方米妮】通訊員:黃曉玎 ]

相關焦點

  • 一起來探究溶解度、製作天氣瓶...這場「風雲可測」自然科學科普...
    近日,一場「風雲可測」自然科學科普活動在光塔街道商會舉辦。老師用生動的語言給孩子們上了一節充滿趣味的科學課,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溶解(度)是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物質在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解的最高量。一般以100克溶劑中能溶解物質的克數來表示。」老師總結說道。
  • 一起來探究溶解度、製作天氣瓶......這場「風雲可測」自然科學科普活動好豐富!
    近日,一場「風雲可測」自然科學科普活動在光塔街道商會舉辦。老師用生動的語言給孩子們上了一節充滿趣味的科學課,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光塔街道商會紮根於社區,社區服務經驗豐富,願意提供科普實踐教育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號召社區內青少年參與體驗生物科普課程,鍛鍊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豐富孩子的科學視野。
  • 小記者體驗製作天氣瓶 探究瓶內的「美麗世界」
    老師帶領我們到了三樓的實驗室,然後便開始了今天的課程——製作天氣瓶。首先,老師向我們介紹了製作天氣瓶所需的材料,像5克硝酸鉀、5克氯化銨、66毫升蒸餾水、80毫升乙醇、20克天然樟腦。我先用量筒量出66毫升的蒸餾水倒進燒杯裡,再把5克的硝酸鉀和5克的氯化銨也倒進燒杯,用玻璃棒進行攪拌。不一會兒,咦,我驚奇地發現,它們溶解在了一起,變成了一杯無色透明的液體。
  • 天氣瓶結晶好看 但測不了天氣
    」    天氣瓶做法不難,將各種化學原料經過一系列加熱、溶解、攪拌後,封存於透明玻璃瓶中,放在窗臺上,就可以通過觀察瓶中液體產生的結晶來判斷天氣。若用墨水或色素給天氣瓶染色,更加夢幻。    當蕨類狀或羽毛狀結晶逐漸增加時,表示會有寒冷、暴風雨天氣;當這些結晶減少時,則表示天氣溫暖;澄清透明的液體表示天晴、天熱或乾燥;有星星狀結晶像雪花般向下墜落時,則代表將下霜或下雪。
  • 《我是氣象小主播》第三期來啦!
    為了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為了讓孩子們了解氣象、科普氣象和掌握一定的氣象知識。由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FM104.5旅遊之聲《1045小陪伴》、FM93浙江交通之聲《93動態氣象直播室》攜手,共同打造《我是氣象小主播》氣象研學活動,一轉眼已經開展到第三期啦!今天參加第三期氣象研學活動的孩子們來到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開啟了充滿知識和歡樂的一天。
  • 近20場科普活動點亮廣州科學之夜
    宇宙探秘、夜觀動物、聆聽蟲鳴、觀測星空……8月29日晚,由廣州市科技局主辦的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重點活動「科學之夜」拉開帷幕,廣東科學中心、華南植物園、廣州動物園、花都氣象天文科普館等近20家科普基地為廣州市民帶來豐富多彩的夜間科普活動。
  • 近20場精彩的科普活動 點亮廣州科學之夜
    、廣州動物園、花都氣象天文科普館等近20家科普基地為廣州市民帶來豐富多彩的夜間科普活動。科學中心之夜點起熱氣球廣東科學中心當晚專場開放自美國NASA引進的《星球奇境》展廳和低碳&新能源汽車體驗館,引領觀眾探究宇宙奧妙
  • 科普活動點亮廣州「科學之夜」
    神奇:這些石頭會「發光」當晚,廣東科學中心的「科學之夜」開放了兩大展廳:自美國NASA引進的《星球奇境》展廳、低碳&新能源汽車體驗館,引領觀眾探究宇宙奧妙,體驗新能源汽車高科技。IMAX 3D巨幕影院放映科普電影《後院風光》,激發觀眾愛科學、愛觀察、愛探索的熱情。
  • 近20場科普活動點亮廣州科學之夜
    重點活動「科學之夜」拉開帷幕,廣東科學中心、華南植物園、廣州動物園、花都氣象天文科普館等近20家科普基地為廣州市民帶來豐富多彩的夜間科普活動。科學中心之夜現場節目互動受歡迎(央廣網發 廣東科學中心供圖)廣東科學中心當晚專場開放自美國NASA引進的《星球奇境》展廳和低碳&新能源汽車體驗館,引領觀眾探究宇宙奧妙,體驗新能源汽車高科技;IMAX 3D巨幕影院放映科普電影
  • 網傳「神奇」天氣瓶能預報天氣情況 記者實測:只和溫度相關
    天氣瓶製作材料上周,記者用網購的天氣預報瓶進行了一周的觀測,結果發現天氣預報瓶常常「失準」。對此,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後李汀介紹,天氣預報瓶裡的結晶只與溫度有關,並不能做到預測陰晴雨雪。 調查天氣瓶網上賣得火熱 最近一段時間,天氣預報瓶在網上相當火爆。一些網店賣家稱,天氣預報瓶起源於18世紀末的歐洲,其原理是在密封的玻璃瓶中注入蒸餾水、酒精、硝酸鉀、樟腦等混合液,天氣不同,液體結晶狀況也不同,從而達到預測天氣的效果。
  • 溶解度與溶解度曲線
    二、結晶1.定義   固體物質從它的飽和溶液中以晶體的形式析出的過程。只有達到飽和狀態,溶解的溶質的質量才是一個定值,且是最多溶解的質量。(4)單位:克。因為溶解度實質上是溶質的質量,因此溶解度的單位為克。2.溶解度曲線(1)定義:用縱坐標表示溶解度,橫坐標表示溫度,得到的表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2)溶解度曲線的變化規律。①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 [新課力薦] |《科學影像製作》課程明天就要上線啦!
    [新課力薦] |《科學影像製作》課程明天就要上線啦!為幫助科技輔導教師提升視頻製作能力、學習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影像創作,2020年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期間,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共同開展了科技輔導教師網上交流活動。為將科學影像節原創資源提供給更多科技輔導員學習使用,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與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共同推出的課程《科學影像製作》明日即將在科技學堂上線!
  • 「2020雪頓去哪兒」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活動預告
    為全面展示科技創新成就和科技戰疫成效,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促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協調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普及活動惠及於民,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擬利用科技周和雪頓節長假開展系列科普活動。
  • 暑期科普大餐來了!中國科技館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
    原標題:暑期科普大餐來了!中國科技館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光明網訊 疫情期間公眾出行減少,為滿足公眾科普需求,中國科技館積極創新教育活動開展方式,在暑期(自7月16日至8月31日)特別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每天推出一期,通過圖文、音視頻、在線直播等形式,將展覽展品、科學課、品牌活動等豐富的科普內容移至雲端。
  • 「風雲」氣象衛星實現天有可測風雲
    ——紀念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50周年(六)陳 輝古人云:「天有不測風雲,」 但中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升入太空,打破了這一古訓。1977年,國防科工委在上海召開氣象衛星大總體方案論證會,會議正式上報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從此開啟了中國風雲氣象衛星的新紀元。
  • 【輕鬆學化學】固體溶解度
    【本課知識點】        理解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利用溶解度分析物質的溶解。
  • Acta Materialia : 第一原理探究Zr-Nb合金的溶解度
    這項工作在密度泛函理論的指導下,採用第一性原理計算來研究Zr-Nb體系的熱力學性質。簡要研究過程如下:首先,在0K下估算合金能量,結果採用僅考慮配位熵的簡單熱力學模型中以確定相應的混溶隙;然後,鑑於電子激發和晶格振動已經影響了不同相在多個體系中的相對穩定性,所以他們分別計算出了α和β固溶體對合金自由能的貢獻;最後,將所有熱力學模型預測的溶解度極限對自由能的貢獻值與實驗數據進行比較。
  • 中考化學實驗題:探究物質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網小編整理了 化學實驗題:探究物質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中考化學實驗題:探究物質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一、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探究物質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1分) 2、分別向三個燒杯中倒入約20ml的蒸餾水並測蒸餾水的溫度 A、瓶蓋倒放,持拿試劑瓶正確,傾倒無灑落。(1分) B、分別在三個燒杯中倒入約20ml蒸餾水。(1分) C、用溫度計測出蒸餾水的溫度(任意選擇一個燒杯)。
  • 舒巷小學開展師生DIY科技小製作科普體驗活動
    12月2日下午,舒巷小學開展師生DIY科技小製作活動, 讓學生親身體驗「水果發電時鐘」的神奇奧秘,增強科普教育體驗感。活動中,校科技輔導員首先帶領師生認識了實驗材料,介紹水果電池的原理,講解製作方法。然後,通過師生合作形式,運用導線、銅片、鋅片、電子表和小燈管等材料,藉助水果動手製作「水果發電時鐘」,師生們專心致志地進行實踐嘗試:有的小心翼翼地將銅片、鋅片首尾固定;有的迅速將幾個水果串聯組合;還有的在老師引導下,運用多種連接方式,將不同水果巧妙串聯……師生協作,探究實踐,水果電池製作成功了!一盞盞金黃的小燈接二連三地亮了起來,一個個電子表上顯示出清晰的時間。
  • 【科普閱讀聯合行動】100部優秀科普圖書推薦書目來啦!
    2020年9月19日,為期一周的全國科普日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今年的活動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著力打造「雲啟動儀式、省級主場、聯合行動以及網絡平臺」的「3+1」活動架構,廣泛開展「多陣地、多戰線、廣覆蓋、齊參與」的系列科普活動。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以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全民科普閱讀聯合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