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博客為什麼仍然重要

2021-02-20 科學傳播人

 

科學博客給已有建樹或正在成長的研究員同時帶來了機會和風險。那麼讀者如何使用這些網際網路信息?事實上,誰又是科學博客的讀者?

 

Jarreau針對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PLOS)博客網24篇博文的上百位讀者展開了一項調查,調查發現大多數讀者都是活躍的研究人員。他們最感興趣的是專家關於當前科學問題的評論,對研究論文的深度分析,以及解釋性的科學博客

 

據內部人士介紹:「儘管博客受到歡迎,研究人員中幾乎沒有人會在同行評審期刊刊登他們的論文之前,將博客作為展示研究成果的平臺。」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受訪者擔心,其他研究人員可能會竊取他們的成果,或者擬投稿期刊以成果已刊出為由拒稿。

 

2017年1月發表在期刊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上的另一項研究中,Jarreau和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曼希普大眾傳播學院(Manship School of Mass Communication)副教授Lance Porter分析了40篇隨機挑選的科學博客的2955位讀者。研究發現,這些讀者可以被明確劃分為三個不同的群體。

 

其中最大的群體是「單向娛樂用戶」,他們閱讀科學博客主要是為了娛樂和追求氛圍,這一群體中非科學學位讀者的比例最高。第二大群體是最有可能追求或仍在追求科學職業的人,是「獨特的信息搜尋用戶」。他們閱讀科學博客,主要是獲取在傳統媒體上看不到的信息,了解當下發生的時事,並以此為學習渠道。最小的群體是「超級用戶」,他們參與在線社區,獲取建議,為個人博客或社交媒體帳戶尋找創作源泉。

本文綜合編譯自

[1] Eryn Brown & Chris Woolston. Why science blogging still matters. 2018-01-3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1414-6

[2] Beryl Lieff Benderly. What readers want from science blogs. 2016-06-28.

http://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16/06/what-readers-want-science-blogs

相關焦點

  • 科學博客——科學家與公眾溝通的平臺
    不得不說,公眾對於科學研究大多還處於「仰望」階段,導致很多科學現象無法理解,給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不便。其實,科學很簡單,一些常見問題都是科學,電的產生、汽車製造、企業管理等,只要科學理論能被恰如其分地解釋,普通人都能理解。科學博客恰恰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 美國研製超級信息數據收集系統監控網絡博客空間
    該系統能對網絡上的新聞、博客、電子郵件等進行收集、提煉、篩選、分析,並總結出這些信息中的一些活動規律。來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US plans massive data sweep:該系統能將大量來自網絡博客和電子郵件中的信息與政府檔案和情報記錄中的信息聯繫起來進行分析,以期從中揪出恐怖活動的蛛絲馬跡。現在系統的一部分已投入使用,而剩下的仍在研發中。
  • 為什麼科學對我們如此重要
    在中國這個地方,對科學的理解是長期缺失的,為什麼中國人會誤解科學、錯失科學,從而影響整個中國科學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呢?對科學的誤解第一、科技不分:在我們日常語言裡,經常把科學說成科技,一說科技,我們想的是技術,我們一說技術,我們想的生產力。我們說著說著把科學說沒了。
  • 將新浪博客搬家到搜狐的六大理由
    正在閱讀:將新浪博客搬家到搜狐的六大理由將新浪博客搬家到搜狐的六大理由2007-06-07 11:14出處:PConline作者:於添>   6月1號,搜狐博客推出了一款搬家工具,可以將博客網友在新浪博客的文章搬到一個搜狐博客中,而且發布日期仍保留原來的發布日期,非常具有吸引力。搬家後原新浪博客的數據不會丟失,將仍然保留。
  • 科研博客圈的書劍恩仇
    這一點在科學家的博客上展示的淋漓盡致,雖然在學術期刊裡發評論比較正式,但在預印本、數據共享與可重複性研究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選擇時效性更高的非同行評議的博客來對科學進展進行評論。緊接著 Gelman 教授又提到主觀確實是貝葉斯方法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那頻率學派是不是可以說成「簡單隨機採樣的技術」,科學研究範圍在拓展,各種方法也在發展,貝葉斯方法可以研究客觀問題。這個說法也比較中肯,接下來 Gelman 教授又開啟了挖墳模式,他把 Larry 08年到13年關於貝葉斯方法中隨機性看法的轉變給列了出來,緊接著又說我也有這個轉變過程。
  • 為什麼弗洛伊德仍然重要,儘管他幾乎在所有的問題上都不正確
    、神經學和文化的重要組成——儘管他的許多方法都是徹頭徹尾、災難性的錯誤。下面是為什麼他還沒過時。 無論是喜愛他或討厭他,沒人能夠否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他的領域中的巨人。當談論到對心理學、精神分析和精神理論,他通常被認為掀起了一場革命。而說到弗洛伊德,他的貢獻更是開創了一個時代。
  • 年度記者博客翁寶、王佑感言搜狐博客大會
    2006年9月24日,博客史上史無前例的千人「大爬梯」——首屆搜狐博客大會在北京遊樂園如期舉行,各博客圈牛人、名博、娛樂界明星大腕和眾多搜狐草根博客從線上走到線下,歡聚首度博客嘉年華,共同見證搜狐博客2006「玩·弄」版橫空出世及搜狗拼音輸入法1.0版正式發布,據悉,報名參加此次大會的博友超過2萬人,而當天有2000多幸運的博友一同玩轉北京遊樂園,盡享玩弄之趣。
  • 挑戰費曼:為什麼科學哲學對科學很重要?
    為什麼科學哲學就該不一樣呢?那麼,如果科學哲學對於科學本身沒有用,那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我認為,從更大的格局上講,它有益於整個人類。我們哲學家為科學本身構建敘事,我們仔細審視科學方法和建模行為。我們深入到科學的理論根基和它的概念細節。我們要把這些智力研究活動歸功於整個人類,它是我們文化遺產和科學歷史的一部分。
  • 《十萬個為什麼》成絕響,科學素養普及仍然在路上
    天空為什麼會出現彩虹?為什麼會產生龍捲風?蚯蚓是益蟲還是害蟲?……知名科普作家葉永烈筆下的「十萬個為什麼」就像一座座燈塔,照亮了一代代青少年通向未來的成長求索之路。5月15日上午,與病魔抗爭多年的葉永烈先生在上海長海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0歲。消息傳出,不少科普工作者與科普愛好者對先生的離世表達了深切緬懷之情。葉老曾形容自己為「一輩子的碼字匠」,一生創作了超過3500萬字的作品。
  • 古天樂宣布停更博客,12年共更文4434篇,他都寫了些啥?
    說到博客,現在可能很少人會用這個軟體了,但有一位明星堅持寫博客12年,直到最近才發文宣布停止更新博客,這個非常有意志力的人就是古天樂,在這12年來,他幾乎每天都會更新博客,一共更文4434篇。古天樂為什麼堅持更新博文呢?在一次採訪中,古天樂說出了他一直堅持更文的原因,因為他曾經答應過粉絲,要用文字與粉絲進行交流,為了信守這一承諾,古天樂堅持了十幾年時間,現在已經養成他的一個習慣了。而在古天樂的博文下,古迷們也經常跟他互動,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日常點滴,古天樂和古迷之間,倒有點像是從前的「筆友」。
  • 科學發展至今,仍然無法解釋的10件生活常見的事情
    為什麼貓會發出呼嚕聲我們已經證明貓在快樂時並不總是發出嘶啞的聲音,但謎團遠不止於此。貓的喉嚨中沒有刺耳的器官,即使對功能本身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在貓的解剖結構中該功能的確切來源仍然未知。從理論上講,他們可能會通過喉部的收縮和擴張來做到這一點,但從未提供任何證據來證明或反證該理論。
  • 老外博客細述玩弄中國女生 網上掀追逐流氓行動
    其追逐的理由為:「一個在博客裡寫色情故事的人是心理不正常的人,是不適合從事教育工作的。尤其是,還是他的學生。」之後又有網友david公布了Chinabound的公開email,稱其在交大、復旦教過書。  記者嘗試進入該老外博客地址,但該博客已被設置為不對外開放。
  • 鄒承魯:我仍然會選擇科學研究
    如果我能夠再活一次,我仍然會選擇科學研究作為我終身的職業。這項工作的完成確定了胰島素全合成的路線,為胰島素的人工合成做出了重要貢獻。[責任編輯:單清偉]
  • 中科院課題組丟失的探空氣球,為什麼重要? | 科學加
    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中心業務科技處處長雷勇告訴記者,氣球本身價值並不高,但所獲取的數據卻是十分重要的。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工作人員陳先生也表示,飄走的氣球內攜帶有數臺儀器,儀器中保存有相關的探測數據,目前氣球仍未找到。
  • 泡泡男孩活在無菌環境中 博客分享生命奇蹟
    為及時向親友通報孩子病情和治療進展,貝利斯的父母去年4月為兒子開設博客。不料,貝利斯的博客竟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點擊率迄今已超過37萬人次。  陌生人祝福  貝利斯去年6月10日成功接受手術後,身體日趨康復,如今與父母住在位於密蘇裡州玻利瓦爾的家中。他的博客已由記錄病情轉為描述幸福,但每天仍有不少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登錄博客關注他。
  • 2019年拍攝V-log(視頻博客)的10個最佳相機
    高質量的圖像可以提升v-log的專業性,下面我們從幾款專業的攝像機來分解一下為什麼下。v-log的10大最佳相機索尼a6500佳能6D Mark II佳能PowerShot G7 X Mark II佳能Rebel T7i富士X-T20尼康D5600尼康D7500松下GH5索尼a7R III索尼RX100 VIV-log的最佳相機雖然博主將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相機,這裡是我們的博客的首選。
  • 科學網—科學松鼠會:讓科學流行起來
    以這隻小松鼠為「形象代言」的科學松鼠會也正是這樣的充滿快樂與朝氣,這是一個科學傳播的公益團體,現在已經有100多位成員(還在繼續擴大著),他們都是年輕人,有大學的副教授、博士後、研究生、本科生、科學記者編輯。和所有年輕人群體一樣,他們郊遊、交友,不同的是,他們還聚在一起聊科學、作講座、看紀錄片、辨星星、認植物……當然,他們最擅長的是文字表達,一起寫作科學博客。
  • 看《星際穿越》科學顧問如何回應科學吐槽
    電影《星際穿越》上映後,不僅在觀眾中引發了黑洞蟲洞科普熱,也在科學圈內引發了吐槽熱——果殼網「科學人」就匯總過不少科學家的吐槽(詳見:科學圈怎麼吐槽《星際穿越》?)。這些槽點真是影片在科學設定上出現了bug嗎?
  • 聲稱破解四色猜想 哲學狂人賭命「科學鬥士」
    ■事件發生  博客引發雙方爭論  4月20日,哲學狂人黎鳴在其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感謝老子,我發現了——「四色」難題終獲簡潔而絕妙的證明!》。真理探求路途上謬誤難免,發現自己錯了認錯即可,為什麼要自殺?難道個人面子比真理重要嗎?  還有網友罵黎鳴是「典型的中國式狂病患者」。  而支持黎鳴的網友則指責方舟子是在「瞎整」。  一名網友認為,學術成果對國家、對個人都有好處。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不應該在成果沒有公開之前用懷疑的語言挑逗或者抨擊甚至玩弄。
  • 比爾·蓋茨預言未來世界:機會屬於人工智慧、生物科學
    近日,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在其個人博客「蓋茨筆記」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給大學畢業生的寄語。因為人工智慧可以使人們生活更有效率和具有創造力;而能源革命對消除貧困和氣候變化有著重要作用;生物科學則可以讓人類活得更長久和健康。與此同時,比爾·蓋茨還與年輕人分享了他的人生經驗,而這些道理是在他認為對人生非常重要,但在他剛走出校園時也不理解的。其一是要懂得欣賞他人的才能,讓每個人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