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光線射入雲層中的冰晶後,經過兩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有卷層雲時,天空中會飄浮著無數冰晶,在太陽周圍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將同一種顏色的光折射到我們的眼睛裡形成內紅外紫的暈環(通常呈環狀或弧狀,有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由太陽照射冰晶反射至人類眼睛稱為「日暈」,月球照射冰晶反射至人類眼睛則稱為「月暈」)。天空中有冰晶組成的卷層雲時,往往在太陽周圍出現一個或兩個以上以太陽為中心、內紅外紫的彩色光環,有時還會出現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點和光弧,這些光環、光點和光弧統稱為暈。
「所以,出現日暈現象並不是什麼預兆,只是一種正常的大氣光學物理現象,日暈的出現,往往會預示天氣要發生一定的變化。」蔡親波表示。下轉A04版▶
◀上接A01版
蔡親波進一步解釋,日暈所需要的氣象條件是比較苛刻。首先天空得有適量的高雲,因為這個雲是產生幾日同輝現象的物質載體,雲太少了,它形成不了;雲太多了,可以把光直接吸收掉了,射不到地面上來;雲太低了,雲中主要含量是水滴而不是冰晶,形成的將是彩虹而不是日暈。
第二個條件是空氣中必須得有足夠的水汽。冰晶是水汽在冰核上凝華增長而形成的固態水成物。通常情況下,六菱體的冰晶存在才能產生光的折射。
第三個條件是風得比較小,大氣層也得比較穩定,否則的話,有規則的冰晶就會被打亂,也形成不了有規律的光的折射現象。
蔡親波說,3月29日冷空氣影響減弱,氣溫明顯上升,天氣轉好,但高層西南風較強,高層水汽含量豐富,海南上空出現了較多的卷層雲,在這樣的氣象條件下,三亞、瓊海等地上空就出現了日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