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三巨頭合影,羅斯福為何總是坐在中間?史學家:原因不簡單

2020-12-08 騰訊網

  二戰三巨頭合影,羅斯福為何總是坐在中間?史學家:原因不簡單

  隨著許多歷史資料的解密,我們總是能夠從中發現一些學問。比如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三巨頭在召開會議期間,我們總是能夠發現羅斯福總是坐在中間位置。雖說西方人對於座位不是太講究,可是許多照片中,總是能夠發現羅斯福總是坐在中間的位置。史學家據此進行研究探討,表示原因不簡單。其實,從細節中往往可以看到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小編就為大家說說這裡邊的細節問題,希望能夠讓大家看到一些問題的本質,看出其中的問題所在。

  說起二戰,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陣痛。在這場戰爭中,蘇聯、美國、英國都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尤其是,蘇聯和英國處於德國法西斯的眼皮底下,壓力非常大,國內的資源消耗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在二戰結束前夜,三巨頭在雅塔爾舉行重要會議,核心要旨便是商議如何解決利益分配,以及戰後世界新秩序的建立。這個雅爾達位於前蘇聯境內的克裡米亞,就地緣關係來看,前蘇聯應該是這場重要會議的東道主。按照史達林的脾性,對於座位也是會比較重視,這是一個十分愛面子的人。

  然而,我們通過許多圖片來看都會發現一些照片中都是羅斯福坐在中間。其實,這種國際政要合影對於座位,以及站的位置都是十分的重視。大家可以看看北約峰會世界政要的合影,大多都是美國居中,其他政要按照與美國的親疏關係依次排開。史學家根據三巨頭的合影,進行一番分析,得出一個結論,羅斯福總是坐在中間,這裡邊的原因不簡單。這麼一來,我們不妨來看看史學家的觀點。

  前蘇聯與英國關係不大好

  前蘇聯與英國在二戰前夕關係就不怎麼好,當年一門心思讓德國對付蘇聯的就是英國首相張伯倫提出來的。這點老江湖的史達林心如明鏡,對此也是非常的清除怎麼一回事。可以說,英國對於蘇聯從內心深處是不接受的。從這個關係來看,史達林跟邱吉爾在坐的位置上不靠近,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美國在二戰中實力大增,英蘇實力不濟美國

  在二戰中要說最大的贏家就是美國,美國前期沒有介入到戰爭中,到了後期才大規模的介入戰爭。與此同時,英蘇在各個領域都接受美國的救援,甚至於食物都要接受美國的救援。這麼一來,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發了不少戰爭財。蘇聯與英國多多少少的都忌憚美國,尤其是美國握有大殺器,連蘇聯心裡都沒底。

  羅斯福的個人身體原因

  史達林的背後是蘇聯,但是自身實力不如美國,所以就是在雅爾達會議那種場合依舊讓羅斯福坐在中間位置。其實,仔細想想的話,這個羅斯福身體不是太好。羅斯福身有殘疾,有諸多不便,讓羅斯福坐在中間,即是對美國的尊重,又是對羅斯福個人的尊重。

  二戰三巨頭合影,羅斯福為何總是坐在中間?史學家:原因不簡單。史學家基於上述3個原因,得出一個結論這樣的安排原因不簡單。一張簡簡單單的合影照片,就能有這麼多的信息,可見照片背後的歷史深層次原因,也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重要原因。

相關焦點

  • 二戰,三巨頭合影,為何總是羅斯福坐在中間?
    幾場國際會議期間,各國的首腦都進行了多次合影,其中二戰三巨頭的合影可謂最多,但奇怪的是,在三巨頭的合影中,總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坐在中間,史達林和邱吉爾位列左右。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所以在三巨頭第一次會晤的德黑蘭會議上,蘇聯和英國,自然而然的就讓美國總統羅斯福坐在了中間。不過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
  • 二戰三巨頭合影,為什麼總是羅斯福坐在正中間?原因不簡單!
    在二戰結束之時,美國,英國,還有蘇聯三個國家在雅爾達地區召開了一次會議,他們在研究戰爭結束之後的國家秩序問題。這次會議結束之後,三國的領導在一起合影,通過一些照片發現,他們三個人在一起合影總是美國的總統羅斯福坐在正中間。
  • 二戰中三巨頭合影,為何偏偏羅斯福坐中間?背後原因真不簡單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前美國和英國以及蘇亮在雅塔爾舉行了一次首腦會議,研究戰爭結束後全球新秩序和利益分配的問題,在這次會議上三巨頭進行了合影,事後發現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坐在了中間主位上,英國首相邱吉爾和蘇亮領袖史達林在其左右,這是為何呢?
  • 二戰三巨頭合影,為啥羅斯福都在中間?除了美國強大還有另外兩點
    如果了解二戰歷史的讀者,一定知道二戰中的三巨頭,他們分別是三個國家的領導人,美國的羅斯福,英國的邱吉爾,以及蘇聯的史達林。這三個國家在二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們三個人也經常在一起開會,但是如果仔細觀察當年的老照片,就會發現每次三個人坐在一起的時候,羅斯福總是在中間的位置。
  • 二戰三巨頭嗜酒如命,到底誰的酒量大?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說起二戰的三巨頭,大家可能都會知道,那就是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二戰之所以能勝利,他們三個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以說就是因為他們三個領導人在二戰當中制定了總體的作戰方案,才使得那些法西斯在各個戰場屢屢受挫。二戰三巨頭嗜酒如命,到底誰的酒量大?
  • 二戰三巨頭年輕時都長啥樣?個個顏值高,但沒有一個是聽話的孩子
    在蘇聯的提議下,第一次「三巨頭」會晤地點定在了德黑蘭,11月28日下午4時,會議正式開始,三巨頭姿態各異的坐在一起留下了這張歷史性的合影。很多人可能會好奇,三巨頭在年輕的時候都長啥樣呢?
  • ...偉大衛國戰爭期間史達林與羅斯福和邱吉爾往來書信:文獻研究...
    相較而言,史達林與羅斯福之間的信函比較少,原因是他們當時的關注點有所不同。美國更關注讓蘇聯向遠東滲透,企圖把蘇聯引入對日戰爭。總之,這一時期出現的問題使得聯盟三角關係中的蘇英邊和蘇美邊都出現了緊張關係和正面博弈。正是由於聯盟關係齟齬不斷,史達林拒絕參與羅斯福和邱吉爾倡議的「三巨頭」首次會晤。史學界有學者認為,史達林錯過了一次三方深化合作的良機。
  • 歷史上的今天丨1945年,領導英國獲得勝利的邱吉爾,為何會被請下臺?
    這次會議很有意思,美國總統羅斯福在4月份去世,因此副總統杜魯門成了總統。在會議的前半截,英國的首相還是熟知的邱吉爾,但是到了後半截則變成了艾德禮。邱吉爾領導英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其為何會被請下臺?1943年11月,羅斯福、史達林、邱吉爾合影波茨坦前期會議的三巨頭:邱吉爾、杜魯門和史達林波茨坦後期會議的三巨頭:艾德禮、杜魯門和史達林01邱吉爾上臺以後,英國人的日子並不好過說邱吉爾之前,不得不說他的前任首相張伯倫。
  • 埃米爾·路德維希:有「精神」的公眾史學家
    路德維希還曾給羅斯福、史達林等同時代的著名政治家做過訪談。因此,他被視作「新一代的普魯塔克(羅馬帝國時代的傳記作家)」。在傳記創作中,路德維希頗有新意地把原始檔案材料與當時剛剛興起的精神分析法結合起來,塑造了一個個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讓所有偉人「像站在街上的那個人一樣」,而不是「奧林匹亞山上的半神」。  路德維希的志向並不僅限於文學。
  • 開羅會議,羅斯福提出把越南和琉球歸還給中國,蔣介石為何拒絕?
    直到11月2日,蔣介石打電話給羅斯福,表示願意前往埃及會見羅斯福和邱吉爾。 羅斯福還提出,如果中國不接受越南,那就對越南進行託管。對此,蔣氏對這個方法表示贊同,但蔣氏也提出,最好的辦法還是讓越南獨立。但羅斯福不接受這一點。
  • 為何有人寧願坐一整天的高鐵,也不願意坐飛機?你知道原因嗎?
    總是可以聽到中國速度這樣的名次來形容祖國的變化,如今看到車水馬龍,體驗到了各個地區的連接終於明白中國速度,這不僅是數字的表現,也是祖國強大的表現。但有時我們會發現,去一些遙遠的地方,高鐵還需要坐一整天,如果你選擇乘飛機旅行,你可以在兩小時內到達目的地,但為什麼會有人寧願整天坐高鐵而不坐飛機呢?答案很簡單,現在春運已經開始了,大家都知道,每年春運都很艱難,很多人都盡力去搶一張高鐵的票,有時你會發現有些人買不到票,需要在高鐵上站一整天才能到達目的地。
  • 愛因斯坦與羅斯福:原子彈的製造
    我們看到美國用製造出來的兩枚原子彈,砸向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這一事件對二戰最終結束,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原子彈這個東西,作為工具,本身不具有任何好壞的屬性,但是因為威力實在太大,直到今日眾說紛紜。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最早是德國準備研製並生產。為此希特勒還曾經下令禁止捷克的鈾礦對外出口。
  • 歷史深處的秘密:二戰時納粹德國為何沒能率先造出原子彈
    在1945年8月9日,美軍再一次向日本本土長崎投下了人類歷史上用於戰爭的第二顆原子彈,而在這顆原子彈將長崎市夷為平地之後,日本再也不敢賭美國有沒有第三顆原子彈了。日本立馬宣布無條件投降,進而二戰徹底結束!
  • 法國在二戰中僅僅堅持38天,為何卻能成為「五常」?
    (蔣委員長也有功勞)二戰期間,美蘇對法國很瞧不起,當時的法國在自主事務上的權力也不大,只比後來投降的德國大一點。比如二戰期間召開的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達會議,美蘇就都沒有邀請法國代表參加。特別是雅爾達會議,當時法國已經復國,但美蘇依然不帶法國玩。
  • 美國家檔案局將解密2.4萬名二戰間諜身份(圖)
    「警察」樂隊鼓手斯圖爾特-科普蘭的父親邁爾斯-科普蘭(右)與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孫子小溫斯頓-邱吉爾的合影。  據香港《大公報》十五日援引外電報導,戰略情報局由羅斯福總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立,該局成員包括各類人物,如歷史學家、演員、律師和運動員。他們搞宣傳、滲入敵人圈子和在外國軍隊中鼓勵抵抗納粹。
  • 狙擊步槍多為栓動,為何不直接用二戰老槍改造?
    在「吃雞」遊戲中,98k,也就是二戰時期德軍使用的毛瑟Kar.98k步槍與M24、AWM等現代栓動狙擊步槍都歸為一類,都是「狙擊槍」,由此讓他產生了錯誤的認知,認為今天的栓動狙擊步槍結構上和二戰老槍沒什麼區別。這種認識不光他有,很多人都有,以為二戰那票老式栓動步槍射擊精度比今天的自動步槍高。
  • 二戰1941:羅斯福給日本天皇的信——美國為和平所做的最後一次努力
    1941年11月25日,羅斯福總統曾對部下告誡說:「下星期一,即12月1日左右最危險,日本慣用奇襲伎倆,你們要加緊研究對策。」 國務卿赫爾等人也提出了不能消極等待被動挨打的局面。但是當時的國際形勢太過於微妙,德國的希特勒認為,要想摧毀蘇聯,打垮英國,必須得有一個「條件」——美國不要介入。所以希特勒最怕的就是美國參戰。
  • 天才爭霸賽:二戰德國先開始研究的原子彈,為何卻被美國反超
    天才爭霸賽:二戰德國先開始研究的原子彈,為何卻被美國反超 要知道二戰時期,各個國家為了取得勝利都紛紛開始研究原子彈,其中美國是最先研究出原子彈的國家,其實在美國之前德國早早的就開始研究原子彈了。
  • 航天員落地為何都要坐在輪椅上?不是身份特殊,背後原因讓人心酸
    航天員落地為何都要坐在輪椅上?航天員的選拔非常的嚴格,訓練也非常的艱苦,因為他們一旦飛上外太空,遇到的所有情況都需要自己解決,什麼困難也要自己克服,而在航天員從外太空回到地球的時候,你們注意到他們總是坐在輪椅上被工作人員從飛船裡抬出來的,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航天員落地為何都要坐在輪椅上?不是因為他們身份特殊,讓小編來給你講講這其中背後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