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網
原標題:「經濟倒退三年」?史上PHEIC事件帶來什麼經濟影響
此前被宣布的PHEIC對於當地經濟的影響不盡相同,如墨西哥當年GDP縮減比例大約5.3%。但全年墨西哥股指漲幅為43.52%。而寨卡病毒對巴西一地造成了310億雷亞爾的經濟損失。本次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弱於2003年SARS的概率較高。
當地時間1月30日晚(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消息傳開後,恐慌氣氛蔓延,網上關於被列PHEIC可能會導致中國經濟「倒退三年」的言論在微信、微博傳播。對於這一消息,專家認為,一旦被WHO認定為疫區,出口可能受較大影響。
國金證券分析師表示,儘管疫情的發展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本次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弱於2003年SARS的概率較高。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在此前被宣布的PHEIC對於當地經濟的影響不盡相同,如墨西哥當年GDP縮減比例大約5.3%。但全年墨西哥股指漲幅為43.52%。而寨卡病毒對巴西一地造成了310億雷亞爾的經濟損失。
近十年共宣布五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在譚德塞宣布將新冠病毒疫情為PHEIC後,還宣布了七條臨時建議:第一,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世衛組織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第二,必須支持那些衛生系統較弱的國家;第三,必須加速疫苗、治療方案和診斷方案的研發;第四,必須打擊謠言和錯誤信息的傳播;第五,必須審查準備計劃、找出差距、評估所需資源以識別、隔離、治療患者,防止疫情傳播;第六,必須與世衛組織和全世界共享數據、知識和經驗;第七,打敗此次疫情的唯一辦法就是,所有國家以團結協作精神共同合作,我們都身處其中,我們也只能共同阻止它。
什麼是「PHEIC」?根據世衛組織《國際衛生條例》,「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是指「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並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同尋常的事件。」
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取決於三個方面:一,情況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意外;二,對公共衛生的影響很可能超出受影響國國界;三,可能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疾病感染病例、死亡病例、傳染性、治療效果、疫區人口密集程度;病情發展速度;是否傳出國境;是否需要限制國際旅行及貿易等。
根據疫情的發展,宣布PHEIC後隨時可以撤銷及修改。發布後有效期為3個月,之後自動失效。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自2009年以來,WHO共宣布了五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別為:
1、2009年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
2、2014年暴發的脊髓灰質炎疫情;
3、2014年西非暴發的伊波拉疫情;
4、2015-2016年出現的「寨卡」疫情;
5、2018年暴發的剛果(金)伊波拉疫情。
其中,剛果(金)伊波拉疫情被定為PHEIC的消息在2019年7月17日宣布,當時總病例2532例,死亡1705例。世界衛生組織宣布,3個月後再次評估決定延續。
對比非典疫情,專家認為進出口將受影響
對於此次新冠病毒被宣布為PHIEC,券商人士認為,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跨國旅遊及進出口貿易,對於國內宏觀經濟將造成短期的外部衝擊,此外,對於資本市場來說,對市場情緒、投資者對實體經濟的預期將會帶來衝擊。
國金證券分析師認為,儘管疫情的發展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本次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弱於2003年SARS的概率較高,對投資和出口影響不大,對部分行業的消費和進口影響較大。對於後續疫情的演進需持續觀察。
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其公眾號中表示,疫情全面衝擊宏觀經濟、中觀行業和微觀個體,疫情影響是全面性的,但受影響程度不同。對宏觀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一旦被WHO認定為疫區,出口可能受較大影響。若疫情升級為國際事件,國外將對來自疫區的商品提高準入門檻或直接禁止進入。
任澤平表示,非典對中國出口貿易影響相對有限,出口同比並未出現明顯下滑態勢,僅在2003年4月略微下滑。
任澤平認為,疫情將從盈利和風險偏好共同打壓股市,股市的波動性將加大。2003年非典疫情前期對形勢估計不夠充分,股市整體先漲後跌,交通運輸、房地產、有色金屬板塊跌幅居前,醫藥板塊相對受益。
據任澤平觀察, 2002年11月「非典」出現之初,市場對疫情的嚴峻性估計不足,股市整體仍然上漲。2003年4月疫情明顯加重、4月16日國內多地區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非典疫區、4月20日北京多校停課、4月21日國務院宣布取消五一假期等一系列事件發生,市場情緒急轉直下。4月15日起恐慌情緒快速擴散,股市大幅下跌,4月15-4月25日上證綜指、滬深300指數分別累計下跌8.8%和8.5%。其中,交通運輸、房地產、有色金屬跌幅分別為13%、10.3%和10%,而醫藥板塊跌幅2.8%,相對受益。
根據WHO資料顯示,非典疫情期間,2003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先後將北京、廣東、香港、臺灣,以及新加坡、加拿大多倫多、越南河內列為疫區,並未擴大至全國範圍。2003年5月31日,WHO將新加坡從疫區中除名。2003年6月23日,WHO將中國香港從疫區中除名。2003年6月24日,WHO將中國大陸從疫區中除名。2003年7月2日,WHO將加拿大從疫區中除名。2003年7月5日,WHO將中國臺灣從疫區中除名。
前次被列PHIEC疫情對當地經濟影響
2009年4月26日,墨西哥發現了一種類似動物流感疾病的病毒造成了20人死亡,此後的數十天內該病毒迅速在全球擴散,美國、加拿大、中國等國家陸續發現此病毒的疑似病例。世界衛生組織立即將該疫情列為「公共衛生事件」。
當年,墨西哥第一大產業石油產量在2009年創20年新低,墨西哥央行報導稱2009年墨西哥GDP縮減比例大約5.3%。旅遊業遭受重創,經濟損失數百億美元。
資本市場方面,2009年,墨西哥股指漲幅為43.52%,不過,在墨西哥H1N1流感暴發之後,股指有小幅的下滑。
2015-2016年出現的「寨卡」疫情中,據南美僑報網報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辦公室(UNDP)2017年公布的一項數據表明,寨卡病毒的流行對於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僅在巴西一地,寨卡病毒就造成了310億雷亞爾的經濟損失。
巴西「Correiobraziliense」網站2017年8月16日報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指出,由於國土面積廣闊以及社會衛生條件較差,巴西國內有感染寨卡病毒風險的人數為1.2億。
截至2017年中,整個美洲地區的51個國家中,只有智利、烏拉圭和加拿大這三個國家沒有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病例,2015到2017年間,寨卡疫情對整個美洲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了572億雷亞爾。
新京報記者 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