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倒退三年」?史上PHEIC事件帶來什麼經濟影響

2020-11-25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網

原標題:「經濟倒退三年」?史上PHEIC事件帶來什麼經濟影響

此前被宣布的PHEIC對於當地經濟的影響不盡相同,如墨西哥當年GDP縮減比例大約5.3%。但全年墨西哥股指漲幅為43.52%。而寨卡病毒對巴西一地造成了310億雷亞爾的經濟損失。本次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弱於2003年SARS的概率較高。

當地時間1月30日晚(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消息傳開後,恐慌氣氛蔓延,網上關於被列PHEIC可能會導致中國經濟「倒退三年」的言論在微信、微博傳播。對於這一消息,專家認為,一旦被WHO認定為疫區,出口可能受較大影響。

國金證券分析師表示,儘管疫情的發展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本次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弱於2003年SARS的概率較高。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在此前被宣布的PHEIC對於當地經濟的影響不盡相同,如墨西哥當年GDP縮減比例大約5.3%。但全年墨西哥股指漲幅為43.52%。而寨卡病毒對巴西一地造成了310億雷亞爾的經濟損失。

近十年共宣布五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在譚德塞宣布將新冠病毒疫情為PHEIC後,還宣布了七條臨時建議:第一,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世衛組織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第二,必須支持那些衛生系統較弱的國家;第三,必須加速疫苗、治療方案和診斷方案的研發;第四,必須打擊謠言和錯誤信息的傳播;第五,必須審查準備計劃、找出差距、評估所需資源以識別、隔離、治療患者,防止疫情傳播;第六,必須與世衛組織和全世界共享數據、知識和經驗;第七,打敗此次疫情的唯一辦法就是,所有國家以團結協作精神共同合作,我們都身處其中,我們也只能共同阻止它。

什麼是「PHEIC」?根據世衛組織《國際衛生條例》,「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是指「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並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同尋常的事件。」

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取決於三個方面:一,情況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意外;二,對公共衛生的影響很可能超出受影響國國界;三,可能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疾病感染病例、死亡病例、傳染性、治療效果、疫區人口密集程度;病情發展速度;是否傳出國境;是否需要限制國際旅行及貿易等。

根據疫情的發展,宣布PHEIC後隨時可以撤銷及修改。發布後有效期為3個月,之後自動失效。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自2009年以來,WHO共宣布了五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別為:

1、2009年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

2、2014年暴發的脊髓灰質炎疫情;

3、2014年西非暴發的伊波拉疫情;

4、2015-2016年出現的「寨卡」疫情;

5、2018年暴發的剛果(金)伊波拉疫情。

其中,剛果(金)伊波拉疫情被定為PHEIC的消息在2019年7月17日宣布,當時總病例2532例,死亡1705例。世界衛生組織宣布,3個月後再次評估決定延續。

對比非典疫情,專家認為進出口將受影響

對於此次新冠病毒被宣布為PHIEC,券商人士認為,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跨國旅遊及進出口貿易,對於國內宏觀經濟將造成短期的外部衝擊,此外,對於資本市場來說,對市場情緒、投資者對實體經濟的預期將會帶來衝擊。

國金證券分析師認為,儘管疫情的發展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本次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弱於2003年SARS的概率較高,對投資和出口影響不大,對部分行業的消費和進口影響較大。對於後續疫情的演進需持續觀察。

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其公眾號中表示,疫情全面衝擊宏觀經濟、中觀行業和微觀個體,疫情影響是全面性的,但受影響程度不同。對宏觀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一旦被WHO認定為疫區,出口可能受較大影響。若疫情升級為國際事件,國外將對來自疫區的商品提高準入門檻或直接禁止進入。

任澤平表示,非典對中國出口貿易影響相對有限,出口同比並未出現明顯下滑態勢,僅在2003年4月略微下滑。

任澤平認為,疫情將從盈利和風險偏好共同打壓股市,股市的波動性將加大。2003年非典疫情前期對形勢估計不夠充分,股市整體先漲後跌,交通運輸、房地產、有色金屬板塊跌幅居前,醫藥板塊相對受益。

據任澤平觀察, 2002年11月「非典」出現之初,市場對疫情的嚴峻性估計不足,股市整體仍然上漲。2003年4月疫情明顯加重、4月16日國內多地區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非典疫區、4月20日北京多校停課、4月21日國務院宣布取消五一假期等一系列事件發生,市場情緒急轉直下。4月15日起恐慌情緒快速擴散,股市大幅下跌,4月15-4月25日上證綜指、滬深300指數分別累計下跌8.8%和8.5%。其中,交通運輸、房地產、有色金屬跌幅分別為13%、10.3%和10%,而醫藥板塊跌幅2.8%,相對受益。

根據WHO資料顯示,非典疫情期間,2003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先後將北京、廣東、香港、臺灣,以及新加坡、加拿大多倫多、越南河內列為疫區,並未擴大至全國範圍。2003年5月31日,WHO將新加坡從疫區中除名。2003年6月23日,WHO將中國香港從疫區中除名。2003年6月24日,WHO將中國大陸從疫區中除名。2003年7月2日,WHO將加拿大從疫區中除名。2003年7月5日,WHO將中國臺灣從疫區中除名。

前次被列PHIEC疫情對當地經濟影響

2009年4月26日,墨西哥發現了一種類似動物流感疾病的病毒造成了20人死亡,此後的數十天內該病毒迅速在全球擴散,美國、加拿大、中國等國家陸續發現此病毒的疑似病例。世界衛生組織立即將該疫情列為「公共衛生事件」。

當年,墨西哥第一大產業石油產量在2009年創20年新低,墨西哥央行報導稱2009年墨西哥GDP縮減比例大約5.3%。旅遊業遭受重創,經濟損失數百億美元。

資本市場方面,2009年,墨西哥股指漲幅為43.52%,不過,在墨西哥H1N1流感暴發之後,股指有小幅的下滑。

2015-2016年出現的「寨卡」疫情中,據南美僑報網報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辦公室(UNDP)2017年公布的一項數據表明,寨卡病毒的流行對於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僅在巴西一地,寨卡病毒就造成了310億雷亞爾的經濟損失。

巴西「Correiobraziliense」網站2017年8月16日報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指出,由於國土面積廣闊以及社會衛生條件較差,巴西國內有感染寨卡病毒風險的人數為1.2億。

截至2017年中,整個美洲地區的51個國家中,只有智利、烏拉圭和加拿大這三個國家沒有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病例,2015到2017年間,寨卡疫情對整個美洲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了572億雷亞爾。

新京報記者 張思源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對經濟的短期影響是什麼?
    施洛德投資經濟師Irene Lauro氣候變化不僅會對經濟造成長期破壞。 從極端天氣事件來看,我們亦認為氣候變化會產生短期影響。自1880年以來,陸地及海洋的溫度總和平均每10年上升0.07°C。 然而,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的2019年全球氣候概要顯示,自1981年以來,平均升溫速度已提高逾一倍(0.18°C )。
  • 印度經濟或倒退25年,羅傑斯發出狙擊印度經濟號令後,事情又有進展
    按照阿齊茲的說法,印度經濟永久疤痕或正出現。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個月間,印度宣布了包括10月份用於支持經濟的近100億美元的一攬子計劃,但上述兩位經濟學家的表述卻表明,經濟學家對此基本沒有任何印象。換言之,印度經濟似乎拿不出充裕的資金來應對經濟倒退,以及大流行。這就使得原本債臺高築,並且在經貿上經常犯錯的印度經濟,雪上加霜。
  • 全球女性地位倒退25年怎麼狀況?女性地位倒退會有什麼影響?
    全球女性地位倒退25年怎麼狀況?女性地位倒退會有什麼影響?時間:2020-11-27 17:2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球女性地位倒退25年怎麼狀況?女性地位倒退會有什麼影響? 隨著近些年來的努力,女性地位顯著提升了。
  •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對美國經濟帶來的影響-美聯儲對經濟表示擔憂...
    當地時間15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發布「褐皮書」報告顯示,隨著整體經濟活動的增加,美國經濟顯現出復甦態勢,但仍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風險。有分析指出,疫情反彈的嚴峻形勢以及隨之而來的新一輪封鎖措施可能給美國經濟帶來新的衝擊。
  • 最不想獨立國家,8年內戰經濟倒退五十年,歸還中國上千領土
    最不想獨立國家,8年內戰經濟倒退五十年,歸還中國上千領土在二十世紀末期,最為世界知名的事件就是蘇聯的接替了,對於蘇聯的解體,有一部分的聯盟國歡呼雀躍,終於擺脫了蘇聯的控制,比如波羅的海三國。但是也有的國家並不想獨立出去,比如中亞五國。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中亞五國中的塔吉克斯坦。
  •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濟影響》完整譯文
    摘要引言人類基因組測序是生物科學史上最重大的獨立項目,已成為一項標誌性的科學成就。為此,Battelle團隊在Life Technologies基金會的支持下,首次對人類基因組計劃帶來的經濟影響進行了全面分析。整個報告提供了多元性的分析和信息來源,來利於思考和討論。其中包括:一份對來源於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際開支和聯邦政府後續的在主要基因組科學研究項目上的開支給美國帶來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影響的定量測算。這是輸入/輸出分析模式在區域經濟分析中的量化運用。
  • ...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對經濟的影響很大;如果重新實施嚴格的衛生...
    日本央行副行長若田部昌澄:日本央行將密切關注疫情的影響;日本經濟處於非常嚴峻的狀態,但顯示出一些復甦的跡象;日本經濟今年下半年可能逐步好轉;日本央行將在必要時增加刺激措施;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對經濟的影響很大;如果重新實施嚴格的衛生措施來控制疫情發展,日本的經濟活動可能會受到嚴重限制;日本央行強有力的寬鬆舉措對經濟和市場產生影響;就目前而言,
  • FT社評:疫苗獲批帶來經濟曙光
    這也開啟了經濟快速增長的可能性。高儲蓄率和經濟信心恢復,結合被壓抑數月的經濟需求,有望帶來新版「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及戰勝西班牙流感之後的上世紀20年代。如果新冠病毒被永久撲滅,人們可能很快就會以近期被阻止的各種方式盡情享受。
  • 中國經濟一枝獨秀表現在哪些方面?影響幾何?
    外國企業不得不權衡失去附近有如此多其他供應商所帶來的網絡效應,以及在中國被證明是如此可靠之後還搬往其他地方所面臨的風險。滙豐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 0005.HK, HSBC, 簡稱:滙豐控股)去年11月對1,100多家跨國企業進行的調查發現,75%的受訪企業(包括70%的美國企業)預計將在未來兩年擴大在中國的供應鏈。
  • 被WHO「貼標籤」意味著什麼?疫情對宏觀經濟有何影響?……這是中歐...
    【MBA中國網】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對於這一「標籤」的意義,大家眾說紛紜。同時,隨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被WHO貼上「標籤」,一些人對其未來的走勢和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影響也產生了疑慮。
  • CF40:高善文解析疫情對經濟影響
    自武漢封城以後,疫情事件對各國市場都產生了比強衝擊,有必要深入觀察全球市場截至目前的運行狀況,這有助於從市場運行角度,理解全球投資者如何看待疫情的影響。  再次,結合國內主要省市的人流、物流、用電、開工等等的現狀,綜合評估一下最近一段時間大城市返工、復工的基本情況,掌握經濟活動的恢復進度。
  • 日本經濟:浴火重生還是長期衰退?——解讀大地震之經濟影響
    日本經濟:浴火重生還是長期衰退?——解讀大地震之經濟影響 主持人(搜狐財經高級編輯魏喆):各位嘉賓、媒體、搜狐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朗潤-搜狐經濟學人論壇。相信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大家都非常關注日本大地震,以往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地震的災情,今天我們將從經濟的角度來解讀這場地震所帶來的影響。
  • 14世紀以來歷史顯示:重大疫情對經濟影響可延續數十年
    來源:環球外匯網原標題:14世紀以來歷史顯示:重大疫情對經濟影響可延續數十年據彭博社報導,研究人員考察了14世紀以來的數據後發現,如果以過去的模式作為參照,那麼當前的冠狀病毒疫情可能對經濟產生長達幾十年的損害。
  • 2020:史上溫度最高三年之一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12月2日發布了《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2020)》(「WMO Provisional Report on the 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2020」)該報告稱,2020年,氣候在持續變化,今年有望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三年之一
  • 印度經濟或成「玻璃之國」,羅傑斯再發出狙擊印度經濟信號,有新進展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包括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印尼、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在美元資本的持續侵蝕下,由於美元外債的高企,或成為經濟上的「玻璃7國」。野村「達摩克裡斯指數」顯示,除上述一些國家之外,斯裡蘭卡、埃及和烏克蘭等國的貨幣和經濟風險也非常大。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
    疫情將打斷中國經濟2019年底的弱企穩,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破6是大概率事件,一季度可能破5。疫情將對經濟影響有多大?如何應對?摘要我們的主要研究結論:一、影響1、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隔離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費需求。
  • 張瑜: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如何評估?如何演化?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瑜 殷雯卿 文/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 執業證號:S0360518090001主要觀點COVID-19的爆發帶來了全球經濟陷入困境,因此本期的央行雙周志我們重點關注了近期各國央行、國際組織如何評估疫情對短期及中長期經濟的影響。
  • 羅傑斯:他們根本不懂經濟,推手出現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即使在疫情消退之後,印度仍將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2025年前後的國內生產總值產出將比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低12%,IMF預測,到2021年3月,印度GDP將萎縮10.3%。
  • 瑞士再保險:惡劣天氣事件加劇對全球經濟韌性構成重大威脅
    中新社北京4月9日電(記者 王恩博)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9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將不斷加劇惡劣天氣事件的強度和發生頻率。預計未來數十年間,此類事件造成的損失將不斷上升,對全球經濟韌性構成重大威脅。
  •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斯賓塞:不要忽視數字經濟所帶來的福利
    全球經濟正無可避免地經歷著數位化變革,然又要如何理解數字經濟對社會福利所帶來的影響?6月25日,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紐約大學教授斯賓塞(Michael Spence)在2019年羅漢堂數字經濟年會開幕式上指出,僅僅拿經濟增長或生產率做指標難以反映數字經濟對社會福利的影響,應持有一個更權衡、更中立的態度,以多維度進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