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離岸人民幣
文丨英國《金融時報》 社評
英國已成為首個批准一款經過大規模臨床試驗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國家。這是一個重大時刻。新冠疫情還遠遠沒有結束,但大規模疫苗接種的啟動標誌著結束階段的開始。現在,我們看到了針對不計其數的人們的抗疫限制最終解除的希望。
這也開啟了經濟快速增長的可能性。高儲蓄率和經濟信心恢復,結合被壓抑數月的經濟需求,有望帶來新版「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及戰勝西班牙流感之後的上世紀20年代。如果新冠病毒被永久撲滅,人們可能很快就會以近期被阻止的各種方式盡情享受。
這種樂觀仍有可能被證明是不恰當的。即使疫苗管用,其分發也不會一帆風順。各國政府需要說服數量眾多的往往面臨低風險的健康者接種疫苗。加快的批准過程意味著我們可能尚未完全理解其影響;其功效也不確定。在英國獲得緊急使用批准的輝瑞(Pfizer)/BioNTech疫苗,尚未得到美國和歐盟的批准。這種規模和速度的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尚無先例。
然而,如果這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得到控制,整體經濟復甦將是強勁的。來自中國和澳大利亞(這兩個國家的反彈都超出預期)的證據似乎表明,一旦放鬆限制,使經濟活動得以恢復,那麼消費者就會開始消費。購物者認為新冠病毒是暫時的,信心強勁反彈。與以往的經濟衰退不同,疫情期間房地產市場保持穩定,金融市場已經復甦,製造業的某些部分相對未受影響。在最新預測中,富國智庫——經合組織(OECD)上調了其對經濟增長的預測。
擺脫疫情之後的經濟看起來將大不相同。數以百萬計的企業不僅學會了在大部分員工在家工作的情況下如何管理,並投資於必要的設備,而且零售業迅速轉移到網上,數位化方面的落後者被迫擁抱新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其他許多公司永久停業,而許多生存下來的公司不得不應付高得多的債務負擔,這意味著放緩招聘的步伐,投資減少。
正如國際勞工組織(ILO)周三警告的,新冠疫情加劇了不平等現象。從事穩定、高薪工作的人積累了可觀的積蓄;歐洲各國的房價都有所上漲,部分原因是富人尋求更具吸引力的遠程工作地點。其他人則因他們的工作崗位消失或工作時間減少而受苦;數量可觀的少數人陷入極端財務困境,不得不借錢購買必需品。
經過數月的隔離和苦日子,公眾值得有一個盡情享受的機會——如果疫苗接種計劃取得成功的話。在某些地方,2021年春季和夏季可能被銘記為消費和娛樂業繁榮時期,就像2020年被銘記為保持社交距離的時期一樣。對危機的記憶和早期的團結感將不可避免地淡化。然而,要促成一場名副其實的可持續復甦,各國政府應保持警惕,牢記上一個「咆哮的20年代」是如何收場的。
圖片來源 FT、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