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能量都是從哪些渠道流失的?
人的能量看似從身體的方方面面流失,但多是從六根流失掉的,歸根結底是心的散亂以及妄念叢生。六根無明妄動,特別是意根內搖,導致身心的力量耗散流失。所以人的能量會從意根流失。
人體能量流失的是幻影浮雲,而真人體的能量則是恆順始終如一的。如果我們能適當地關閉意根,我們身體的能量就會充足得像一頭牛一樣。
二、在什麼情況下,心理能支配生理?
只要有正念,亦即在無我的時候,不管何時、何緣、何地,都是心理在支配生理。因為無我了,沒有一個生理的、肉身的我了,那僅有的、又怎會不是心理呢?
身體虛弱的人,由於胡思亂想,意根內搖,導致身心的力量全部內耗了,所以體質就虛弱。這種情況下,心理又怎能支配生理!
當你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己的心理可以支配生理,明白真心本性並付諸行動。只有在學會了運用靈性力量的情況下,心理才能支配生理。
一個典型的心能轉物、心理支配生理的例子,就是中國女氣功大師孫儲琳,她能讓炒熟、炸熟了的豆子返生、發芽——她的心能轉物,她的心理能夠支配豆子的生理。
三、如何理解「借事煉心、借境煉心」?
一個人活得輕鬆自在,超越灑脫,是因為他心裡不樹立任何概念,當事情發生在他面前的時候,他就事論事,不會帶著自己的思想觀點,不會賦予這件事他個人的特性和思想色彩。事情來了就安住在事情上,和事情融為一體,去面對它,處理它。處理完了,就安住在空明的覺知上,最終就超越它了。
也就是所謂的「有事就借事煉心,無事就借境煉心」。這個「境」指的是內在心靈的境界,比如境界來了自己是否有所動?比如恐懼、歡喜等等,看自己的念頭是如何起,從哪裡起,如何動,又到哪裡去。
只有在做事的時候,你才能看清自己的心態是否有起伏,是否產生了牴觸和排斥的情緒。修行修的是什麼呀?修的就是你的忍辱、你的心態、你的心量。尤其是這件事違背了你的意願,超出了你想像的時候,你才能看清自己。
如果每件事都如你的意,你還看不清自己。如果你是個俗人,那麼我以上所說的又另當別論了。
可是我們現在都是修行人,所以你必須把心態調整過來,接受以上的理念,否則,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無論借事、借境來煉心,目的都是為了檢驗,為了完善,看你的心量、心態是否符合修行的實質,因為它規範的是身囗意。
通過為人處事,特別是身處逆境中,看自己的心態是否有起伏,情緒是否有波動,心量究竟有多大。
「有事借事煉心,無事借境煉心」,就是要在獨影境現前時,能看住好動的意根。例如,修行成就的標誌之一是——在夢中也能做主!
你夢中能否做主呢?如果現實中你能做主,夢中你也能做主,則大事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