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風暴法,是美國學者奧斯本提出的,原指精神病患者頭腦中短時間出現的思維紊亂現象,病人會因此產生大量的胡思亂想。奧斯本借用這個概念來比喻思維高度活躍,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而產生大量創造性設想的狀況。
頭腦風暴的目的是激發人類大腦的創新思維,使之能夠產生出新的想法和新的觀念。
美國北方每年的冬天都十分寒冷,尤其是進入12月之後,大雪紛飛。對當地的通信設備影響極大,因為大雪經常會壓斷電線。
以往人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曾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是沒有一種辦法能夠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基本上都是剛開始有些效果,到最後還是沒有辦法戰勝自然環境。奧斯本是一家電訊公司的經理,他為了解決大雪經常性地阻斷通信設備的數據傳輸問題,召開了一次全體職工的會議,目的是想讓大家開動腦筋,暢所欲言,從而解決問題。
他要求大家首先要獨立思考,參加會議的人員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不要考慮自己的想法是多麼可笑或是多麼行不通。
其次,發言者發言之後,他人不要去評論這個想法是好還是不好,發言的人只管自己發言,而評判想法值不值得借鑑,則交給高層的組織者。
再次,發言者不要過多地考慮發言的質量,也就是自己提出來的想法到底有多麼高的可行性,這次會議的重點就是看誰說的多。
最後,要求發言的人能夠將多個想法拼接成一個,優化資源,儘可能想出一個效果最為突出的解決辦法。
說完規定之後,參加會議的員工便積極議論起來,大家紛紛出招。有的人說,要是能夠設計一種給電線清掃積雪的機器就好了。
可是怎麼才能爬到電線上,難道是坐飛機拿著掃把掃嗎?這種想法提出來之後,大家都覺得不切實際。
過了一會兒,又有人通過上面提出的坐飛機掃雪想到可以利用飛機飛行的原理,讓飛機在電線的上空飛行,通過飛機螺旋槳的震動把電線上的積雪掃落下來。大家通過聯想飛機除雪的點子,接著發散思維想到用直升機等七八種新穎的想法。就這樣僅僅一個小時的時間,參加會議的員工就想到九十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久,公司上層根據大家的想法找到了專家,利用類似於飛機震動的原理設計出了一種除雪機,巧妙地解決了冬天積雪過厚,影響通信設備正常工作的難題,而且還很巧妙地避開了研製時間長、費用大的缺陷。
從研發除雪機的案例可以看到,這種互相碰撞能夠激起頭腦中關於創造性的「風暴」,就是所謂的頭腦風暴,英文是brain storming。雖然其原意是精神病人的胡言亂語,但是通過奧斯本的引用和應用,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和傳播。中國有句古話「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也正是說,那些天資一般的人如果進行互相補充,一樣可以做出不同凡響的成績。正是奧斯本頭腦風暴的方法,從另一個角度證明,通過「頭腦風暴」的這種互相幫助、互相交流的形式可以集思廣益,得到不同凡響的效果。
如果按照頭腦風暴會議的處理形式分類的話,可以分為直接頭腦風暴法和質疑頭腦風暴法兩種。前者是指在群體激發頭腦思維的時候,僅僅考慮的是產生出更多新穎的辦法和想法,而不是質疑或是否定某一個想法;而後者——質疑的腦風暴法就是棄之糟粕,取其精華,最終找到可行的方案和辦法。
說到分類,又不得不提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解決群體思維。
群體思維是指在多數人商討決策的時候,由於個人心理因素的問題,往往會產生大多數人同意某個決策而忽視了頭腦風暴本身。這樣就會大大降低頭腦風暴的創造力,同時也影響了決策的質量。
頭腦風暴法力求減輕群體心理弊端,從而提高決策質量,保證群體決策的創造性。
頭腦風暴法的具體執行就是,相關人員召開會議;在開會之前,與會的人員已經清楚本次的議題,同時告之相應的討論規則,確保在相當輕鬆融洽的環境內進行;不要急於發表評論,使大家能夠自由地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