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資源可以幫助預測藥物敏感性和優化治療策略

2020-11-07 以和為貴生生不息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對腫瘤細胞系中藥物治療反應的蛋白質變化進行大規模分析,獲得了一種寶貴的資源,可以幫助預測藥物敏感性,了解治療耐藥機制,並確定最佳的聯合治療策略。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天的《癌細胞》雜誌上,其中包括在300多個細胞系中使用168種不同化合物治療後的200多個臨床相關蛋白的表達變化,這是目前關於癌症細胞系中蛋白對藥物治療反應的最大數據集。

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關於藥物治療或crispr介導的變化後基因表達變化的幹擾研究,但是在蛋白質組分析方面有一個顯著的差距。我們希望通過分析主要治療靶標蛋白的變化來填補這一空白,這為耐藥性和藥物組合設計提供了很多見解。」

韓亮,博士,研究高級作者,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生物信息學與計算生物學教授


攝動生物學測量一個系統,如癌細胞,如何對各種刺激作出反應。梁解釋說,這些類型的實驗在模擬癌症行為和理解系統層面的反應方面被證明是有用的。

為了描述蛋白質的擾動,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稱為反相蛋白質陣列(RPPA)的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對特定的蛋白質組進行快速定量分析。在基線和治療後,通常在多個時間點測定蛋白質水平。

該研究評估了針對319種常用的、特徵明確的細胞系的多種信號通路和細胞過程的藥物,這些細胞系來自許多癌症類型,包括乳腺癌、卵巢癌、子宮癌、皮膚癌、前列腺癌和血液癌。

研究人員沒有分析所有可能的藥物細胞系組合,而是集中研究那些最有可能與該領域相關的組合。他們總共生成了15492份樣本的RPPA檔案,包括11884份藥物處理樣本和3608份對照樣本。該數據具有很高的可重複性,並被多個獨立的途徑驗證。

從這些分析中獲得的數據為了解藥物反應或耐藥性的機制提供了重要的見解,突出了在使用特定藥物治療後被激活或抑制的信號通路。此外,Liang解釋說,擁有基線和治療後蛋白水平的數據在建模預測對其他藥物的敏感性方面更為有用。

研究人員還構建了一個蛋白質-藥物連接的全面地圖,以可視化反應,並更好地研究不同蛋白質和信號通路之間的關係。

這些圖譜展示了哪些蛋白質在服用某種藥物後發生了顯著變化,哪些藥物產生了相似的反應,哪些蛋白質看到了相似的變化模式。研究這些複雜的關係可以揭示未知的聯繫,並指出潛在有效的治療組合。

「通過這些數據集,人們可以立即看到給定藥物的後果,包括幹擾通路和適應性反應,這有助於確定最佳的藥物組合,」梁說。「隨著我們繼續努力擴大數據,我們認為這將是研究人員進行藥物機制研究的一個有價值的起點。」

研究人員可以在數據門戶網站上公開獲取蛋白質反應數據,該網站提供了各種可視化和下載數據的方法。

儘管這項研究只包括癌症類型的一個子集,研究人員希望在未來繼續增加數據集。從長期來看,研究小組預計,基線和治療後的蛋白質組分析可能是臨床試驗中一個有用的工具,可以更好地跟蹤患者的治療反應和優化治療策略。

相關焦點

  • 測量睡眠時的腦電波可以預測你的抑鬱症治療手段是否有用
    最近,科學家發現,測量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產生的腦電波可以預測患者是否會對抑鬱症的治療做出反應。這使患者能夠轉而使用新的治療方法,而不是繼續使用無效的治療手段。然而,這些藥物通常可能需要數周或數月的時間才能表現出效果,這意味著使用藥物療法的患者要面對抑鬱的折磨長達數周,甚至還不知道他們正在使用的治療方法是否有效。研究表明,約有50%的患者對最初的抗抑鬱藥物治療沒有反應,這意味著在無效治療四周之後,醫生不得不改變治療策略,並且再次等待四周,以觀察新的治療手段是否會產生療效。
  • 慢B肝:核苷酸藥物的優化治療及挽救治療
    >酸)類藥物治療慢性B型肝炎,強調首選高耐藥基因屏障的藥物;如果應用低耐藥基因屏障的藥物,應該進行優化治療以提高療效和減少耐藥性產生。在替比夫定(LdT)兩年的研究中,醫生發現治療6個月的時候患者的療效可以預測將來的療效和耐藥的發生。
  • CellPress|單細胞技術和基於深度學習的藥物反應預測
    與傳統的大規模測序分析方法相比,單細胞測序分析的快速發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腫瘤基因組,轉錄組和基因組異質性的概況。不僅如此,據調查顯示,單細胞測序分析技術可以使腫瘤對藥物暴露的反應更大。目前,深度學習模型已經能夠從大量複雜的序列數據中提取出特徵,用於預測藥物的反應。
  • 聊聊治療性抗體藥物的優化
    導語:   自1986年FDA批准了首例抗體Orthoclone OKT3,已有70多種重組抗體被FDA批准了,目前還有幾百種治療用抗體在進行臨床研究,抗體領域的競爭愈發得激烈。因此,有必要對治療性抗體進行深度優化,這裡,小編總結了一些可用於抗體優化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 知己知彼 優化免疫治療策略——乳腺癌免疫治療現狀及進展
    由於免疫治療具有延遲反應和應答持久的特點,免疫治療與其他療法的聯合治療,以及使用免疫標誌物精確預測治療反應,成為免疫治療發展的新方向。本文擬就乳腺癌免疫治療的基礎及現狀作出綜述,並對免疫治療的特點及展望作出總結。
  • Nature綜述:開發下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的策略和挑戰
    在本綜述中,討論了ADC開發中的抗原靶標選擇,臨床階段ADC中使用的彈頭,接頭的設計和優化,抗體的選擇和優化,位點特異性和替代共軛化學,以及增強效力的策略,包括非腫瘤學ADC 。1. 抗原靶標選擇開發癌症ADC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確定和驗證mAb組分的足夠的抗原性靶標。抗原選擇中需要考慮幾個因素。
  • 基於粒子群優化算法的結構可靠度敏感性分析方法:相對收斂率
    (PSO)提高可靠指標計算效率,探討PSO求解過程中粒子群在不同維上統計特性及其收斂速率表徵的物理含義,研究優化過程中粒子收斂速率與隨機變量敏感性的關係,提出可靠度敏感性分析新方法。根據PSO尋優過程中粒子在不同維上收斂速率不同,提出採用收斂速率表徵隨機變量的敏感性;2. 建立最優化策略組避免粒子群收斂過程中產生波動,保證最優化策略組內粒子在不同維上連續收斂,定義相對收斂率表徵隨機變量敏感性。方法:1.
  • 淺析基於優化算法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二)
    目前主要的優化算法包括下列11種,上期介紹前5種,本期介紹後6種:動態規劃(Dynamic Programming,DP)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策略(Equivalent Consumption Minimization Strategy,ECMS)模型預測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神經網絡算法(NeuralNetworks
  • 治療HIV和B肝的藥物將糖尿病風險降低33%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組用於治療愛滋病毒和B型肝炎的藥物可以用於預防2型糖尿病。研究人員發現,服用這些藥物的患者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33%。科學家們說,基於藥物的工作原理,降低風險是有意義的,並指出其中一種藥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顯著提高了人體細胞樣本和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胰島素敏感性。
  • 免疫成像技術、策略及在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不幸的是,癌症可以調節免疫檢查點分子,從而逃避免疫檢測和攻擊。用治療藥物阻斷這些免疫抑制信號通路,對免疫檢查點進行阻斷,從而對抗腫瘤免疫反應進行阻滯。 許多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經批准了針對幾種免疫檢查點分子的藥物:CTLA-4、PD-1和PD-L1(3)儘管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效不錯,但只適於部分患者。目前,正在開發幾種預測最有可能對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做出反應的患者的影像工具。
  • 人工智慧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前景|人工智慧|藥物研發|製藥公司|...
    不同的人工智慧工具可以用來預測物理化學性質。例如,ML使用之前在複合優化過程中產生的大數據集來訓練程序。藥物設計的算法包括分子描述、勢能測量、分子周圍的電子密度和三維原子坐標,通過DNN生成可行的分子,從而預測其性質。生物活性預測藥物分子的療效取決於它們對靶蛋白或受體的親和力。
  • AAAI 2020|CORE:利用複製和改進策略自動優化分子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的生成策略,稱為 「Copy&Refine」 (CORE),在此方法中,生成器首先決定是從輸入X複製現有的子結構還是生成新的子結構,然後將最優的子結構添加到新分子中。與骨架樹生成和對抗性訓練相結合,CORE可以在藥物相似性 (QED)、多巴胺受體 (DRD2) 和懲罰LogP等多種測試中顯著改進幾種最新的分子優化方法。
  • 全球與中國瘧疾治療藥物行業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
    《全球與中國瘧疾治療藥物行業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通過瘧疾治療藥物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瘧疾治療藥物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全球及中國瘧疾治療藥物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瘧疾治療藥物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採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學研究方法撰寫而成。
  • 優化子宮內膜異位症合併不育治療策略專家意見
    為了更好的了解中國子宮內膜異位症合併不育患者的就診流程,提高診治效率,幫助她們儘早抱嬰,默克公司在 2020 年 3 月至 7 月間在全國範圍內對子宮內膜異位症 40 位婦科專家和 40 位生殖專家就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策略問題及對在生殖中心就診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不育的 80 位患者就其治療流程相關問題進行了調研。
  • 識別控制癌細胞狀態和藥物反應調控機制的研究
    他補充說:「重要的是,定義每種亞型的腫瘤檢查點可以被解構為幾個激活和失活的主要調節因子塊的非常具體的組合,具體來說,本研究中確定了24個。MRB可潛在調節實施和維持腫瘤細胞轉錄身份所需的互補遺傳程序,這種程序增強癌細胞行為的關鍵方面,並決定對特定藥物和治療幹預的敏感性。」
  • 測量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產生的腦電波可以預測抑鬱症患者對治療的反應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科學家發現,測量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產生的腦電波可以預測抑鬱症患者是否會對治療產生反應。 這使患者能夠轉換到新的治療,而不是繼續無效的治療(和抑鬱)數周而不知道結果。 這項工作在ECNP大會上發表。
  • Nat Che Bio:「高能」資料庫讓抗癌藥物篩選更便捷
    在藥物研發的過程中,基因表達數據是最有價值的信息之一,利用這些數據就可以進行小分子化合物篩選發現潛在藥物,之後在包含基因表達數據和不同癌細胞對小分子化合物的化學敏感性數據的大數據背景下對篩選出來的潛在藥物進行進一步分析,就可以幫助找到可能的藥物作用機制。
  • 科學家發現將氘策略添加到苯中的一種新方法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策略性地將氘策略添加到苯中的一種新方法,苯是一種常見於原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當用於摻入氘的藥物有效成分時,它可以顯著提高藥物的功效和安全性,甚至可以引入新藥物。「由於中子對氫及其氘同位素的高度敏感性,我們不僅可以定量分配氘原子在原子水平上的位置,而且可以精確地確定在苯分子的每一側添加了多少。」王說。「這對設計新的治療藥物很重要。」生態-砍伐森林一個由多個機構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正在影響全球的森林,導致樹木死亡人數增加,森林恢復能力的不確定性增加。
  • 院士論壇 | 王紅陽院士:基於抑癌基因pten的膽管癌治療新策略
    而目前以吉西他濱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方案,對患者的療效並不理想,亟待發現療效更好的藥物。因此,為了更深入的研究膽管癌發病機理和有效藥物的敏感性提高,王紅陽教授團隊展開了基於東方肝膽外科已行手術切除治療患者為實驗對象的課題研究。
  • Antibiotics:將有毒的殺蟲劑轉化為治療抗生素耐藥細菌的藥物
    它們被用作殺蟲劑和殺真菌劑。然而,這些物質可能對人類有毒,並導致突變。由於它們並不經常使用,在藥物化學文獻中關於它們的數據很少。然而,最近有人提出,傳統上避免使用的幾組化合物可以幫助對抗病原菌。然而,為了減少毒性作用,必須在分子水平上進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以便準確優化硝基雜芳烴「彈頭(warhead)」的分子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