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聊聊治療性抗體藥物的優化

2020-11-24 騰訊網

  導語:

  自1986年FDA批准了首例抗體Orthoclone OKT3,已有70多種重組抗體被FDA批准了,目前還有幾百種治療用抗體在進行臨床研究,抗體領域的競爭愈發得激烈。因此,有必要對治療性抗體進行深度優化,這裡,小編總結了一些可用於抗體優化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抗體人源化

  鼠或者是其他動物產生的單克隆抗體由於具有免疫原性會在人體內激起免疫反應,為降低這種免疫原性,可將鼠類抗體的可變區融合到人源抗體的恆定區上產生人源化嵌合抗體。嵌合抗體的可變區可被進一步修飾,增加其與人源體抗體的相似度,從而降低其免疫原性。抗體人源化通常通過研究比較小鼠抗體蛋白序列與同源人抗體序列之間的差異來進行設計。在每個小鼠和人類不同的胺基酸位點上,必須進行選擇:如果變換成人的胺基酸不會影響抗體的抗原結合親和力或不顯著降低抗體的基本性能,可以選擇人胺基酸;否則,保持小鼠胺基酸。很多種方法可用於抗體人源化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噬菌體展示和酵母展示是3 種廣泛使用的方法。

  增加機體對嵌合性抗體的耐受性和

  去除抗體的免疫原性

  即使對嵌合抗體大程度甚至是完全化的人源化,也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其中,T細胞抗原表位的含量是引起治療性抗體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雖然目前有多種工具可以用來預測抗體序列中的T 細胞表位,但由於大多數這些工具不能顯示預測的抗原表位是否顯示在蛋白質表面(將被人類免疫系統檢測到),所以來自線性序列預測的信息必須和其在抗體3D模型上的位置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最好可以用實驗對其進行驗證。除此之外,降低抗體免疫原性的新方法是誘導機體的免疫耐受,通過將Treg表位引入抗體來實現。

  抗體親和力

  結合親和力是影響治療性抗體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抗體的結合親和力是具有意義的。可通過隨機誘變、靶向誘變、重親鏈洗牌重配和電腦模擬設計方法實現。前3 種方法通常使用展示技術進行,電腦模擬藉助計算機輔助設計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方法。

  抗體特異性優化

  為提高抗體的靶向性,需要對抗體進行工程改造以優化其特異性。隨機誘變和靶向誘變是2 種常用優化抗體特異性的方法。

  抗體Fc 端的功效改善

  除了通過改變可變區來提高抗體的抗原結合能力外,還可以通過對抗體的恆定區(Fc)進行工程改造,來提高抗體的生物學效應。一種方法是根據需要將突變引入抗體的Fc結構域可以改善或減少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吞噬作用和抗體誘導的補體依賴性細胞毒作用。另外一種改進Fc 和FcγRs 相互作用的方法是Fc結構域的糖基化。因為FcγR 與CH2 結構域上的碳水化合物相互作用,並且這些聚糖的組成對抗體功能活性具有實質性影響。

  抗體藥代動力學改善

  改善治療性抗體的藥代動力學特性能夠降低劑量並降低成本且同時延長了給藥間隔,更加便利。

  治療性抗體在人體內的清除通常由2 種機制引起:非特異性清除:抗體被細胞非特異性內吞;特異性清除:抗原結合介導內化和清除。

  為減少非特異性清除,有實驗證明降低抗體的等電點,可提高其研究的抗體的半衰期。因此,可從抗體變體文庫(通常是隨機位點誘變產生)或來自不同人源化設計的文庫中選擇低等電點抗體來實現。為改善第二個問題,可以選擇或研發對pH敏感的抗體。這類抗體在生理條件下與抗原結合而在低pH(內涵體的pH 為6.0)條件下與抗原解離。

  抗體成藥性的改善

  治療性抗體需要具有良好的藥物性質,主要包括:熱穩定性、溶解性、化學穩定性和較小的異質性。

  1. 提高熱穩定性

  熱穩定性差可能導致抗體聚集和低表達。Vogt 等實驗結果表明,隨著熱穩定性的增加,氫鍵的數量和極性表面積分數也一致增加。因此,提高抗體的熱穩定性,可通過優化疏水性核心和帶電荷簇殘基、可利用資料庫的點突變研究和計算機的設計這2 種方法來優化。

  2. 提高溶解度

  由於單次皮下注射的體積通常限制在小於1.5 mL,所以皮下注射通常要求使用高濃度的抗體製劑。這也就要求了作為臨床候選藥物的抗體應具有良好較佳的溶解性和黏度。提高抗體溶解度的主要方法是去除表面疏水性。

  3. 提高化學穩定性

  機體內的化學降解常常會導致治療性抗體的效力降低,並且可能是藥學研究中需要額外控制的問題,所以抗體臨床研發應該儘量避免這些影響因素。此外,抗體蛋白質結構表面上的酶解位點也會影響抗體的化學穩定性,對此,可應用晶體結構或計算機構建的3D 模型結構來研究並改良抗體結構表面的特性,或通過噬菌體/ 酵母/ 哺乳動物文庫進行隨機或靶向突變這些方法來進行改善。

  4. 降低異質性

  抗體工程化改造經常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蛋白翻譯後的糖基化、N-焦穀氨醯胺環化修飾引起抗體蛋白的異質性,該現象也會引起不同生產批次之間抗體質量的不一致。具有這些修飾的抗體需要在製造中進行額外的質量控制,這不僅增加了工作量也同時增加了商品的成本。如若無法通過控溫等方法避免這類異質性,可採用「靶位點突變」去除可以引起抗體異質性的胺基酸。

  內容參考:藥學進展

  本文系科學橋研究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科學橋研究院

  科學橋

  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

  開創技術資源、人才資源、基礎設施和金融資本一體化的模式,為國內外創業型企業家和有前景的企業從零開始提供發展環境。

  找生物醫藥領域的項目合作,來科學橋

  推薦:科學橋研究院

相關焦點

  • 聚焦單克隆抗體藥物技術瓶頸
    特別地,全人源化單抗的可變區和恆定區都是人源的,可在人源化單抗的基礎上進一步去除免疫原性和毒副作用。人源化單抗藥物和全人源化單抗藥物具有高親和力、高特異性以及毒副作用小的特點,極大地克服了鼠源單抗和人鼠嵌合型單抗藥物的各種缺點,因而已經成為了治療性抗體藥物發展的必然趨勢。
  • 腫瘤治療之雙特異性抗體—結構、優勢、製備、研究現狀
    特別在使用劑量方面,由於其治療效果可以達到普通抗體的100-1000倍,使用劑量最低可將為原來的1/2000,顯著降低藥物治療成本。相對於組合療法,雙特異性抗體的成本也遠遠低於兩個單藥聯合治療。雙特異性抗體的製備主要有雙雜交瘤細胞法,化學偶聯,重組基因製備等方法。重組DNA技術是目前製備BsAb使用最多的技術。
  • 全球首個四特異性抗體藥物獲批進入臨床,或將為淋巴瘤白血病等患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郭可欣 通訊員 李娟)11月18日-21日舉行的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四特異性抗體藥物GNC-038首度亮相,引起與會生物醫藥大咖們的強烈反響。
  • 2020值得關注的抗體藥物|抗體|藥物|tanezumab|幹擾素
    前言截至2019年11月,共有5種新抗體治療藥物(romosozumab,risankizumab,polatuzumab vedotin,brolucizumab和crizanlizumab)已在美國或歐盟獲得首次批准,有13種新抗體治療藥物正在接受審查,這些新抗體藥物代表了治療性抗體的主要市場。
  •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肝毒性抗體藥物偶聯物
    Seattle Genetics是知名抗體藥物偶聯物研發企業,公司主要在研新藥SGN-CD33A,主治治療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 )。近日,Seattle Genetics突然宣布,臨床試驗中出現6例嚴重肝毒性,並造成4例死亡。
  • 降脂治療新藥物:PCSK9單克隆抗體
    膽固醇治療試驗協作組公布的他汀藥物主要試驗分析結果顯示,LDL-C水平每下降1.0 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冠狀動脈血管重建以及缺血性卒中)的年發生率下降近20%,如故目前的指南或共識均建議採用積極的他汀治療方案。然而,他汀治療尚存在不足之處,即便使用強化他汀治療,高危患者仍具有較高的心血管風險。此外,10%~20%的患者因肌肉骨骼系統不良反應而無法耐受他汀。
  • 抗體類藥物投資還有這些熱點
    單克隆抗體抗體藥家族成員多,主要為單克隆抗體,其他還包括抗體偶聯藥物(ADC)、雙特異性抗體、Fc融合蛋白、抗體片段、多克隆抗體等單克隆抗體(以下簡稱單抗)藥物是抗體類藥物中最重要的一類。按照人源化程度的不同,單抗藥物可以分為鼠源單抗、嵌合單抗、人源化單抗和全人源單抗:鼠源單抗:為早期的單抗藥物,由於其為異源蛋白,因此在人體中具有免疫原性,易引發人體的抗鼠單抗免疫反應。綜合來看,因鼠源單抗副作用大、半衰期短且藥效較差,迄今為止,FDA僅僅批准過3個鼠源單抗。
  • 全球首個四特異性抗體藥物獲批進入臨床,或將為淋巴瘤白血病等患者帶來突破性療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郭可欣 通訊員 李娟)11月18日-21日舉行的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四特異性抗體藥物GNC-038首度亮相,引起與會生物醫藥大咖們的強烈反響。
  • 聚焦抗體研發新思路新發現——2018新型抗體藥物論壇
    抗體工程等新技術的應用將抗體藥物研髮帶入了新的發展空間。目前人們通過對抗體結構的改造,發展出了抗體藥物研發的一些新方向,如抗體偶聯物、雙特異性抗體、單域抗體(又稱納米抗體)等新型抗體。多個新型抗體藥物已經在歐美同期註冊或開展臨床。
  • 2020值得關注的抗體藥物
    前言 截至2019年11月,共有5種新抗體治療藥物(romosozumab,risankizumab,polatuzumab vedotin,brolucizumab和crizanlizumab)已在美國或歐盟獲得首次批准,有13種新抗體治療藥物正在接受審查,這些新抗體藥物代表了治療性抗體的主要市場
  • 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聯合化療治療胃腺癌臨床試驗招募
    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的療效怎麼樣?免疫治療PD1/PDL1/CTLA4作為最值得期待的藥品之一,一直被譽為「抗癌神藥」。而本次臨床試驗招募的是PD1與 CTLA4雙特異性抗體的聯合,減輕副作用的同時,可提升療效。
  • 下一代抗體偶聯藥物(ADCs)的策略與挑戰
    抗體偶聯藥物(ADCs)是在腫瘤治療中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抗體偶聯藥物包括三部分:重組單克隆抗體(mAbs)、共價連接的細胞毒素(作為彈頭/Warhead),二者通常被連接體(linker)連接起來。理想的連接體(linker)理想的linker對藥物的成敗起著關鍵性作用,linker的性質決定著藥物的藥物動力學性質和治療效果。理想的linker是在ADC到達靶點前是不釋放細胞毒素的,到達細胞後才能將其釋放。
  • CDE文章 | 抗體藥物偶聯物抗藥抗體中和活性分析研究進展
    抗體藥物偶聯物; 免疫原性; 抗藥抗體; 中和抗體抗體藥物偶聯物( 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 是一類新興的抗癌治療藥物,此類藥物藉助單克隆抗體的特異性,靶向運送細胞毒素到腫瘤部位,不僅可以提高化學治療的療效,而且可以降低或消除細胞毒素分子對非靶組織、非靶細胞的毒性[1-2]。
  • 『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
    關於『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相關的信息
  • 新一代抗體藥物大盤點
    抗體藥物已成為整個製藥行業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目前,基於新一代技術平臺,有70隻產品正在進行臨床開發。本文盤點了新一代抗體藥物,包括ADC、工程抗體、多特異性抗體、非免疫球蛋白配體等。抗體-藥物共軛物抗體-藥物共軛物(ADC)是最為耀眼的新抗體技術平臺。ADC通過化學連結器把細胞毒劑連接到單克隆抗體。通過靶向遞送化學治療劑直接作用於癌組織,ADC可增加單克隆抗體的臨床療效,並降低全身給藥的細胞毒性作用。
  • 防疫新科普 | 什麼是抗體藥物?為何有望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
    防疫新科普 | 什麼是抗體藥物?為何有望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三優生物與之江生物、復宏漢霖達成協議,合作研發針對新冠肺炎的全人源抗體藥物。候選抗體藥物已在細胞水平、轉基因動物水平上完成活病毒中和活性驗證,表現出很好的抗病毒活性,且未發現毒副作用。什麼是中和抗體?抗體藥物為何有望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
  • 癌症治療的概念性突破!這些在研三特異性抗體你知道嗎?
    那麼,近期開始出現在人們視野的三特異性抗體有何獨特之處?目前都有哪些公司涉足這一領域?本文將節選部分在研藥物和公司與大家分享。1、賽諾菲(Sanofi)通常激活T細胞的雙特異性T細胞銜接蛋白(T cell engagers)的一端與腫瘤表面的靶點相結合,另一端與T細胞表面的CD3受體相結合。
  • 針對GPCR家族的抗體藥物研發
    它還可以結合GPCR的特定表位,穩定GPCR活化時的特定構象,產生具有偏好性的生物學活性。其次是抗體藥物的選擇性好。與受體之間保守度低的位點結合的藥物具有很好的特異性。例如,Secretin受體家族成員的胞外N端較長,而相近成員之間的序列差異主要集中在N端;而小分子結合的跨膜區域則相對保守[9]。再者是抗體藥物的體內分布。
  • 沈毅弘教授採訪:免疫治療引領治療新時代,雙特異性抗體可能為治療...
    沈毅弘教授採訪:免疫治療引領治療新時代,雙特異性抗體可能為治療突破點
  • 盤點:國內學術界從事抗體藥物相關研發的科研機構和重點實驗室
    近30年來,生物技術藥物尤其是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研究開發,已呈井噴態勢。1986年第一個治療性單抗(Muromonab)問世;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獲批上市抗體類藥物(包括已撤市的5個和先撤市又獲批的1個)已達8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