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拓撲零模式下編織的首次演示

2020-10-10 工程學習

用光執行編織過程的結構的示意圖。(a)波導陣列結構,其中光沿兩個陣列的相反方向編織,然後受到幹涉;(b)示出執行編織操作所需的波導陣列坐標的位移的圖,其中,\ alpha表示圍繞陣列編織的「無窮大渦旋」的角度。圖片來源:Noh等。

物理學理論表明,外來激發可以局限在拓撲缺陷附近的束縛態形式存在,例如,在馬約拉納邦零模被困在拓撲超導材料內的旋渦中的情況。更好地了解這些狀態可以幫助開發包括量子技術在內的新計算工具。

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種引起人們關注的現象是「編織」,當特定狀態的電子(即馬約拉那費米子)相互編織時,就會發生這種現象。一些物理學家認為,這種現象可以促進新型量子技術的發展,即拓撲量子計算機。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愛荷華州立大學,匹茲堡大學和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測試了這樣的假說,即編織也發生在電子以外的粒子中,例如光子(即光粒子)。在發表於《自然物理學》上的一篇論文中,他們提出了使用光子拓撲零模進行編織的第一個實驗演示。

進行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Mikael C. Rechtsman對Phys.org表示:「這個想法是受到建造量子計算機的著名體系結構的啟發;該體系結構在理論上已經被預測,但從未在實驗上實現。」 「為了在這種先前理論化的類型的量子計算機中執行操作,馬約拉那費米子彼此之間移動,這稱為編織。在先前的理論研究中,我的一些同事預測編織是一種普遍現象,不僅可以應用於電子,但也包括光子。在我們的新論文中,我們使用類似於光纖電纜的波導陣列,通過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Rechtsman和他的同事通過進行一項實驗來測量編織現象的幾何相位,在該實驗中,兩種不同的編織過程相互幹擾。在這些過程之一中,拓撲缺陷是順時針編織的,而在另一過程中,它們是逆時針編織的。

幹擾是波浪力學的一項功能,通常用於研究物理系統。此功能可導致無數與波浪相關的現象,從肥皂泡上的彩虹漩渦到重力波。

「我們觀察到來自兩個相反的編織過程的光發生了破壞性幹涉,這證實了我們的理論預測,即該過程具有一個相對的pi編織階段,」參與這項研究的另一位研究員Thomas Schuster告訴Phys.org。「至關重要的是,由於編織的動作非常簡單,我們收集的測量值使我們可以推斷出任何編織過程的行為。特別是,它可以驗證在連續執行多個編織時,編織的順序很重要。」

Rechtsman,Schuster及其同事證明了普遍存在的編織過程的存在,他們將其稱為非阿貝爾編織,這是研究人員多年來在電子系統中尋求的功能的簡單體現。他們的結果表明,編織實際上可能是一種超越電子的普遍現象,並且還適用於光,聲,水甚至地震波。

除了強調使用光子晶格作為研究拓撲缺陷及其編織的平臺的可能性之外,本研究還可以激發其他研究團隊在涉及波產生的其他現象的背景下檢查編織。Rechtsman,Schuster及其同事現在計劃繼續研究光子拓撲零模的編織以及其他也可以應用於與光相關的系統的拓撲現象。

Rechtsman說:「編織是傳統上與電子設備相關的一種拓撲現象。」 「我們現在希望表明,一整套拓撲現象不僅可能對電子設備有用,而且對雷射,醫學成像設備,電信系統等光子設備也可能有用。我們還希望這種新型的拓撲物理學可以應用於量子信息系統,特別是那些基於光子的系統。」

相關焦點

  • 《自然》雜誌:馬約拉納導線中零模式的光子輔助隧穿特徵
    在物理層面上,馬約拉納零模式會掩蓋特定信息,更確切地說,是在給定的拓撲超導體內是否存在非局部電子或不存在過量電子。不能使用用於收集本地測量值的工具來公開此信息。從理論上講,使用馬約拉納零模式來保護量子數據應該是簡單和直接。
  • 成功揭示合成維度的光子拓撲絕緣體
    成功揭示合成維度的光子拓撲絕緣體Eran Lustig (物理系和固體研究所), Steffen Weimann (物理)摘要拓撲相使沿材料邊緣的保護傳輸得以實現通常,描述拓撲絕緣體的模型是二維或三維的空間晶格。然而,拓撲邊緣狀態也在具有空間維度和合成維度(對應於超冷原子的自旋模式)的網格中被觀察到,將原子模式用作合成維度來展示網格模型和空間晶格實驗無法研究的物理現象。在光子學中,具有合成維度的拓撲晶格被用來研究高維和相互作用光子中的物理現象,但迄今為止還沒有觀察到合成維度的光子拓撲絕緣體。本研究通過開展實驗演示了一種合成維度的光子拓撲絕緣體。
  • 澳研究:首次用拓撲學保護雙光子糾纏態,助光量子計算機開發
    澳研究:首次用拓撲學保護雙光子糾纏態,助光量子計算機開發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首次利用拓撲學原理實現對雙光子糾纏態的保護,這有助於開發光量子計算機。
  • 南開大學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的課題組合作研究,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基於一維SSH拓撲光子晶格,實驗和理論上研究了光與拓撲光學微結構的非線性相互作用,發現了非線性導致的體態模式向拓撲界面態模式的耦合,並構建出了普適的非線性模式耦合的理論框架。
  • 在光學拓撲超晶格結構實現拓撲荷大小為2的三維狄拉克點
    由於傳統的三維狄拉克點是由一對手性相反的外爾點重疊而成,其淨拓撲荷數為零,因而不能引起拓撲保護的表面態。然而,與傳統的三維狄拉克點不同,CDPs具有非零淨拓撲電荷的特徵(拓撲荷數為±2 ),可以導致全新的拓撲表面態。如果能利用光學系統實現光頻CDPs,必然能拓展得到全新的應用。
  • 中國科大首次量子模擬馬約拉納零模的非阿貝爾幾何相位
    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韓永建等人與其合作者利用自主研製的光學量子模擬器研究馬約拉納零模的非阿貝爾交換特性,實現了具有拓撲特性的非阿貝爾幾何相位,並演示了拓撲量子計算的普適量子門操作。常見的玻色子和費米子具有阿貝爾統計特性,而馬約拉納零模的特異之處在於它具有非阿貝爾統計特性,可以用來實現拓撲量子計算。問題是怎麼才能得到馬約拉納零模呢?很幸運,理論物理學家給出了答案:在一條Kitaev鏈的兩端就蘊含著兩個馬約拉納零模。
  • Jackiw-Rebbi零模:在非馬約拉納體系中實現非阿貝爾編織
    在量子計算領域中,拓撲量子計算是一個重要分支,具有可容錯性高等一系列優點。拓撲量子計算非常依賴於量子態的非阿貝爾編織,一種和量子態的非局域性緊密相關的量子統計特性。
  • 金賢敏團隊在光子晶片上演示指數加速的量子快速到達算法
    研究團隊利用粘合二叉樹的一維等效結構,對層數從二層到十六層,叉數為二叉到五叉的粘合二叉樹上的量子快速到達進行了實驗演示,最優量子到達效率相對於經典隨機行走可實現指數提升,從而展示了專用量子算法在快速到達問題上的指數加速優勢。
  • 拓撲絕緣體或構建光子「高速公路」
    1月10日,中新研究團隊通過聯合攻關,設計出一種特殊結構的人工電磁單元,構建出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首次將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相關成果發布在《自然》上。  這條三維世界光子的「高速公路」為「Z」字形,但光子在傳播時,能夠無障礙地繞過「Z」形拐角。
  • 南開大學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日前,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首次實驗觀測並理論證明了贗自旋渦旋拓撲荷的轉換與狄拉克點拓撲特性相關,揭示了動量與實空間拓撲轉換的普適規律。
  • FOE|光子晶體與拓撲光子學專刊
    基於光子晶體不僅實現了雷射器、邏輯器件等各種集成光子器件,還實現了負折射、光學隱身等多種物理效應。基於光子帶結構的拓撲光子學已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點。拓撲光子學提供了兩種新的調控自由度,即拓撲態自由度和能谷自由度。可以預見,拓撲光子學不僅可以促進對物理效應和現象的基礎研究,而且可以促進高性能光子器件的研究。
  • Nature:谷邊緣模式發光的電泵浦拓撲雷射器
    近年來,受到魯棒光學延遲線、放大器和其他器件工作的啟發,人們對在光子學中利用這種拓撲邊緣態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拓撲雷射器已在類似於Schrieffer-Heeger (SSH) 的一維系統中實現,其拓撲邊緣態是品質因子很高的納米諧振腔模式,在適當的增益條件下可以激射。然而,一維系統的邊緣狀態不支持受拓撲保護的傳輸。
  • 科學網—拓撲絕緣體或構建光子 「高速公路」
    ,首次將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 這條三維世界光子的「高速公路」為「Z」字形,但光子在傳播時,能夠無障礙地繞過「Z」形拐角。 論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博士楊怡豪告訴《中國科學報》,他本人對拓撲光學一直很有興趣,並表示拓撲絕緣體自提出以來一直是凝聚態領域的一大研究熱點。 拓撲絕緣體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其內部表現為絕緣體,而材料表面表現為導體。
  • 中國科學家:光子無定形拓撲絕緣體
    當前對拓撲絕緣體及其經典波類似物(例如光子拓撲絕緣子)的理解主要基於拓撲帶理論。與此相反,中國和新加坡的科學家通過實驗顯示了基於玻璃狀無定形相的光子拓撲絕緣體,其帶結構不確定。研究還發現拓撲保護的持久性與玻璃到液體的轉變密切相關。拓撲和非晶性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為新型非晶體拓撲光子帶隙材料鋪平了道路。
  • 我國首次實現聲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拓撲絕緣體近年來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其電子能帶結構的拓撲性質使之具有獨特的輸運特徵,有望在自旋電子學、熱電以及量子信息領域獲得應用。同時,玻色子(光子和聲子)的拓撲態也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對於光子,科學家相繼提出了光量子霍爾效應、光自旋量子霍爾效應和光拓撲絕緣體等理論。但由於聲子縱波偏振為零,空氣聲的拓撲態設計極為困難。
  • 進展 | 二維拓撲光子晶體微腔取得新進展
    (a)拓撲光子晶體微腔示意圖。(b)拓撲光子晶體的能帶結構圖。(c)零維拓撲角態的電場分布。(d)拓撲角態品質因子及頻率隨g(兩種光子晶體結構之間的距離,如插圖所示)的變化。除了邊界態外,最近國內外很多課題組提出在高階拓撲絕緣體中存在零維拓撲角態,並且已經在多種體系中實現,包括二維的光子晶體結構。這種零維的高階拓撲態為設計具有高品質因子的拓撲光學微腔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拓撲光學微腔不僅具有高品質因子、低模式體積,而且其模式受拓撲保護,因此對它的研究將會促進拓撲光學在腔量子電動力學、量子信息處理及新型光學器件等方面的應用。
  • 拓撲保護光子晶體中的光傳播
    這種材料是光子晶體,由兩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的穿孔方式略有不同。光可以以特殊的方式沿著這兩個部分之間的邊界傳播:「受拓撲保護」,因此不會在缺陷處反彈。即使邊界形成一個尖角,光線也可以毫無問題地跟隨它。AMOLF小組組長Ewold Verhagen表示:「我們首次看到這些引人入勝的光波在技術上與納米光子學相關的尺度上移動。」
  • 極端光學研究團隊發現非厄米光子拓撲絕緣體拓撲相變規律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光學團隊」胡小永教授和龔旗煌院士等在非厄米拓撲光子學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在二維PT對稱構型的耦合諧振環陣列光子拓撲絕緣體中存在拓撲相變,並且揭示了產生拓撲相變的內在條件:由耦合強度與增益損耗量共同決定的解析關係。
  • 陳鴻課題組在拓撲光子學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LC-circuits based on microstrips and observ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modes with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對拓撲保護光子晶體單方向邊緣態的軌道角動量進行了直接實驗觀察和測量。
  • 進展|狄拉克渦旋拓撲光腔
    拓撲光子學開始於拓撲邊緣態作為魯棒波導的發現,而另一種最常用的光學元件--光腔也可以利用拓撲缺陷態做出性能上的獨特創新。團隊首先意識到DFB及VCSEL中的一維缺陷態其實是拓撲的,與很多熟知的一維拓撲模型相等價,包括Shockely, Jackiw-Rebbi和SSH模式。特別是高能物理中的一維Jackiw-Rebbi模式有直接的二維對應,即Jackiw-Rossi模式,是狄拉克方程的質量渦旋解,並且原則上可以在凝聚態體系的蜂窩晶格中用廣義的Kekulé調製來實現(HCM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