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狄拉克渦旋拓撲光腔

2020-12-05 中科院物理所

拓撲光子學開始於拓撲邊緣態作為魯棒波導的發現,而另一種最常用的光學元件--光腔也可以利用拓撲缺陷態做出性能上的獨特創新。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點實驗室L01組陸凌研究員等人的團隊,理論提出並且實驗證實了一種全新的拓撲光子晶體微腔——狄拉克渦旋腔不但可以支持任意簡併度的腔模而且是目前已知光腔中, 大面積單模性最好的。這個拓撲光腔填補了半導體雷射器在選模腔體設計上的空白,為下一代高亮度單模面發射器件提供了符合商用雷射器歷史規律的新發展方向,對雷射雷達和雷射加工等技術有潛在的積極意義。此項工作也是對拓撲物理應用出口的一次探索,相關研究成果以「Dirac-vortex topological cavities」為題於2020年10月19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雜誌網站上(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773-7), 相關專利也已獲得授權。

圖1. 狄拉克渦旋光腔與三種商用單模半導體雷射腔的比較,這一發明符合產品的歷史趨勢,即從一維到二維,從邊發射到面發射,從周期結構到拓撲缺陷模式的發展。

半導體雷射器因其體積小、效率高、壽命長、波長範圍廣、易於集成和調製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通信、加工、醫療和軍事等領域。其中單模器件因為其最理想的線寬和光束質量成為眾多應用的首選而單模工作的關鍵是選模依靠的都是光子晶體結構(圖一)。比如整個光纖網際網路的光源是分布式反饋雷射器(Distributed Feedback: DFB,圖1左上),早期的DFB雷射器採用一維周期光柵結構選模,但是因為有兩個帶邊模式相互競爭,導致單模輸出不夠穩定。教科書般的解決方案是引入一個缺陷(四分之一波長的相移,圖1右上),進而在光子帶隙正中間產生一個缺陷模式,保證了穩定單模工作。此外,現在廣泛使用於近距離通訊、光電滑鼠、雷射印表機和人臉識別中的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VCSEL)的諧振腔也同樣利用了帶間缺陷態來選模。然而由於上述兩種主流產品都是採用一維光子晶體來選模的,所以在其他兩個沒有周期結構的方向就因為沒有選模機制而無法在尺寸上超過波長量級,否則就會多模激射。器件尺寸上不去,單模功率也就遇到了瓶頸。一個自然的提高單模功率的方案是採用二維光子晶體結構,而二維光子晶體面發射雷射器(photonic-crystal surface-emitting lasers: PCSEL,圖1左下)的產品也已經在2017年由日本濱松公司成功推出,具有大面積單模輸出、高功率、窄發散角等多方面優勢,但PCSEL也至少有兩個高品質因子(Q)的帶邊模式相互競爭。因此,如果能像一維主流產品DFB和VCSEL那樣,設計出魯棒的二維帶間缺陷模式有可能成為未來高功率單模雷射器的主流方向

物理所的研究團隊運用拓撲原理設計出了具有二維帶間缺陷模式的光腔。團隊首先意識到DFB及VCSEL中的一維缺陷態其實是拓撲的,與很多熟知的一維拓撲模型相等價,包括Shockely, Jackiw-Rebbi和SSH模式。特別是高能物理中的一維Jackiw-Rebbi模式有直接的二維對應,即Jackiw-Rossi模式,是狄拉克方程的質量渦旋解,並且原則上可以在凝聚態體系的蜂窩晶格中用廣義的Kekulé調製來實現(HCM模型)。團隊通過渦旋調製狄拉克光子晶體設計出了這種拓撲光腔,並且實驗上在矽晶片(SOI)上和光通信波段(1550nm)實現了這種狄拉克渦旋腔(圖1右下)。該腔可實現帶間單模任意多簡併模式最大的自由光譜範圍小遠場發散角矢量光場輸出模式面積從微米到毫米範圍可調以及多種襯底兼容等優良特性

圖2. 左) 狄拉克光腔光譜隨著腔大小的演化和過偏振片後的遠場光斑。右)拓撲腔模的數量和簡併度等於渦旋的纏繞數w,圖中是w為1,2和3時的實驗光譜。

最佳的大面積單模性是狄拉克渦旋腔有別於其他已知光腔的最獨特優勢,大面積單模性有利於提高單模雷射器的功率和穩定性。市場對於功率的需求永遠在增長,已有產品在單模能量輸出上已經達到瓶頸,需要新的思路。而且高功率和單模本身就是一對矛盾,因為高功率需要大面積的光腔,而模式數量必然隨著光腔的尺寸增加,讓單模工作更加難以穩定維持,現在狄拉克渦旋腔的出現就是一個潛在的新技術路線。光腔的單模性可以用自由光譜範圍(Free Spectral Range: FSR)來表徵,之前已知所有光腔的模式間距(FSR)都和模式體積成反比(V-1),所以增大FSR的方法就是減小腔的體積。但是狄拉克光腔的FSR與模式體系的根號成反比(V-1/2,圖1右下),所以在同等模式體積下FSR遠超普通光腔(大一到兩個數量級)。形成這一區別的原因是普通光腔中的光子態密度為一個非零常數,模式等間距排布;而狄拉克點頻率處的光子態密度等於零,兩邊的模式間距(FSR)最大化(圖2左)。

任意模式簡併度是狄拉克渦旋腔另一個獨特的地方,因為體系的拓撲不變量為渦旋的纏繞數(winding number: w),所以拓撲中心腔模的數量等於w,可以是任意正負整數,而且所有w個拓撲模式都是接近頻率簡併的,圖2右展示了w=+1,+2,+3的實驗光譜。高度簡併光腔能降低多模雷射的空間相干性,可用於雷射照明技術中。

論文的通訊作者為物理所陸凌研究員,共同第一作者為南開大學與物理所聯合培養的博士生高曉梅(現為物理所博士後)和物理所博士生楊樂臣,其他作者為物理所博士生林浩、南開大學本科生張琅(現為耶魯大學博士生)、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汪忠研究員、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李家方教授(原物理所副研究員)和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薄方教授,拓撲微腔的樣品製備在中科院物理所微加工實驗室完成,物理所博士後李廣睿參與了工作的後期討論。該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7YFA0303800, 2016YFA03024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1721404),中科院先導專項(XDB33000000)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 (Z200008)等項目的支持。

編輯:Watson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蟹黃到底是蟹的什麼器官?

2. 吃太多被退貨,也就大熊貓幹得出來

3. 為什麼妖怪吃唐僧都用蒸的?| No.230

4. 遠 古 巨 貓

5. 量子力學都不懂?還在說你知道量子科技?

6. 玻璃,竟然還可以這麼智能!!!

7. 食堂的「一兩」包子、「二兩」飯,你吃飽了嗎?

8. 《自然》封面:刷新紀錄!室溫超導在超高壓下首次被實現

9. 為什麼冰箱是個柜子,而冰櫃又是個箱子?| No.229

10. 這年頭,不懂些物理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合格的吃貨

相關焦點

  • 進展 | 狄拉克渦旋拓撲光腔
    拓撲光子學開始於拓撲邊緣態作為魯棒波導的發現,而另一種最常用的光學元件--光腔也可以利用拓撲缺陷態做出性能上的獨特創新。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點實驗室L01組陸凌研究員等人的團隊,理論提出並且實驗證實了一種全新的拓撲光子晶體微腔——狄拉克渦旋腔,不但可以支持任意簡併度的腔模,而且是目前已知光腔中, 大面積單模性最好的。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1.23 星期一
    科研進展1、物理所等提出狄拉克渦旋拓撲光腔2、聲學所提出一體化降噪與混響消除算法化學所等發展出曲面印刷微納結構光子器件新策略6、天津工生所在酶立體偏好性改造及其應用研究中獲進展7、天津工生所體外多酶體系催化合成氨基葡萄糖研究獲進展8、昆明植物所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 物理所等揭示鐵基超導體超導渦旋中馬約拉納零能模的拓撲本質
    B 93, 115129 (2016)),研究團隊證明了高溫鐵基超導體FeTe0.55Se0.45中強拓撲絕緣體態與超導態可以共存,拓撲狄拉克表面態出現「自賦」的全能隙超導現象。高溫超導電性和拓撲能帶結合於單一材料有效避免了p波超導配對和異質結結構的困難,這為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研究開闢了新天地。
  • 完美渦旋光束拓撲荷值的在線原位測量
    在渦旋光束中,拓撲荷值是一個重要的參數,它決定了軌道角動量大小及波分復用與信息編碼能力。對這一參數進行實驗測定是理解渦旋光束其他特徵性質的前提。近年來,完美渦旋光束及艾裡渦旋光束等新型光束被不斷產生出來,不過此類光束僅出現在空間光調製器的傅立葉平面。對於這些新型光束拓撲荷值的測量,傳統的幹涉/衍射方法已不適用。
  • 南開大學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日前,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首次實驗觀測並理論證明了贗自旋渦旋拓撲荷的轉換與狄拉克點拓撲特性相關,揭示了動量與實空間拓撲轉換的普適規律。
  • 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水冷磁體和極低溫測試系統支持下,在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
  • 「多餘」的渦旋——衍生等離激元渦旋
    「2020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候選推薦具有軌道角動量的渦旋光束近年來已經逐步地從基礎研究領域走向了應用領域。在實際應用中,器件的微型化和系統集成化是人們的終極需求。在該領域,目前國際上普遍採用的理論模型是一個被稱為角動量轉化的表達式 ℓpv= ℓ + σ + m, 即激發產生的等離激元渦旋的拓撲荷 ℓpv等於入射渦旋光束的自旋角動量參量 σ和拓撲荷ℓ以及PVL參量m的總和。這個式子也經常被解釋為角動量守恆。該公式自被S.W. Cho等人提出以來,一直被作為該領域研究的重要依據。
  • 南科大俞大鵬團隊發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電性調控研究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團隊與北京大學、荷蘭特文特大學等合作,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體異質結量子調控方面取得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通過增大狄拉克半金屬約瑟夫森結的幾何尺寸將電子輸運維數降到拓撲鉸鏈態》(「Reducing Electronic Transport Dimension to Topological Hinge States by Increasing
  • 凝聚態物理的巨大進步,在狄拉克半金屬中,發現新的奇異拓撲態!
    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大類名為狄拉克半金屬的三維半金屬晶體中,發現了一種奇異的新形式拓撲態。研究人員開發了廣泛的數學機制,以彌合具有「高階」拓撲(僅在邊界邊界表現出來的拓撲)形式的理論模型和真實材料中電子物理行為之間的差距。該團隊由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組成,其中包括博士後研究員Benjamin Wieder博士。
  • 凝聚態物理的巨大進步:在狄拉克半金屬中,發現新的奇異拓撲態!
    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大類名為狄拉克半金屬的三維半金屬晶體中,發現了一種奇異的新形式拓撲態。研究人員開發了廣泛的數學機制,以彌合具有「高階」拓撲(僅在邊界邊界表現出來的拓撲)形式的理論模型和真實材料中電子物理行為之間的差距。  該團隊由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組成,其中包括博士後研究員Benjamin Wieder博士。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量子輸運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也為拓撲材料應用於電子、光電子器件奠定基礎。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低維拓撲材料電子輸運與器件效應研究的前沿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廖志敏課題組率先實驗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Cd3As2中外爾費米子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ure Commun.
  • 【十大進展】光學石墨烯中的光子自旋軌道耦合效應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學院科研團隊在原子蒸汽中構造了晶格勢場實時可調的光學石墨烯結構,並利用在此結構中激發贗自旋獲得渦旋光這一拓撲現象,對系統中極其微弱的光子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實現了顯著觀測和全光調控。科研人員通過實驗明確了光子自旋軌道耦合對光學石墨烯中的拓撲效應產生的影響,闡明了拓撲系統可以成為「放大」某些微弱效應的物理基礎。
  • 進展|研發原位電鏡儀器技術,在原子分辨下調控鐵電渦旋疇相轉變
    鐵電渦旋疇是極化連續旋轉形成的鐵電拓撲結構,在電子信息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單個渦旋疇的尺寸為幾個納米,有望大大提高信息存儲密度。為了將來實際器件應用,如何在外場激勵下操縱這類結構的拓撲狀態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研究渦旋疇在外場作用下的動力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 三維狄拉克半金屬ZrTe5能帶調控研究獲進展
    不同厚度ZrTe5納米片的電阻性能和T=2K時的霍爾電阻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三維狄拉克半金屬材料ZrTe5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狄拉克半金屬是目前凝聚態領域和材料科學領域研究的熱點,它可視為「三維石墨烯」,在低能耗電子學器件應用上具有重要價值。層狀材料ZrTe5由於具有高度各向異性的狄拉克能帶特徵,在相關研究中受到很多關注。早期研究表明ZrTe5是性能優異的熱電材料,最近的理論研究表明單層的ZrTe5是一個具有大能隙的量子自旋霍爾絕緣體,塊體材料的拓撲性質位於強-弱拓撲絕緣體之間。
  • 進展 | 在鐵磷基超導家族中發現馬約拉納零能模平臺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丁洪研究員團隊、高鴻鈞院士團隊、北京師範大學殷志平教授團隊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傅亮教授團隊通力合作,在自摻雜的雙層鐵基超導體CaKFe4As4單晶樣品上發現了拓撲非平庸的狄拉克表面態,並在超導渦旋中觀察到了伴隨著整數量子化能級序列的渦旋束縛態的馬約拉納零能模。
  • 進展|在鐵磷基超導家族中發現馬約拉納零能模平臺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丁洪研究員團隊、高鴻鈞院士團隊、北京師範大學殷志平教授團隊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傅亮教授團隊通力合作,在自摻雜的雙層鐵基超導體CaKFe4As4單晶樣品上發現了拓撲非平庸的狄拉克表面態,並在超導渦旋中觀察到了伴隨著整數量子化能級序列的渦旋束縛態的馬約拉納零能模。
  • 金屬所發現拓撲狄拉克節線量子態誘發表面電聲耦合反常增強現象
    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材料設計與計算研究部的研究人員及合作者發現了金屬鈹表面的巨大電聲耦合的反常增強是其塊體材料中拓撲狄拉克節線量子態誘發的。因為該節線態會導致鼓膜類拓撲表面態,它們在表面費米能級附近局域,增高了態密度,尤其是通過與低頻區表面聲子的耦合誘發了巨大的電聲耦合效應。研究團隊也在其它拓撲材料中揭示了類似的效應。
  • 哈工大Adv.Mater: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最初,拓撲被引入到磁性材料當中,隨著理論計算、材料合成以及物性表徵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自旋拓撲結構被預測和發現,如渦旋態(vortex),斯格明子(skyrmion),麥紉(meron)等等,這些磁性拓撲態的形成大多與退磁化場和Dzyaloshinskii-Moriya (D-M)相互作用有關,各種相互作用競爭使得鐵磁材料中相鄰的兩個磁矩成某個傾斜的角度,從而使得自旋拓撲結構的形成。
  • 哈工大(深圳): 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最初,拓撲被引入到磁性材料當中,隨著理論計算、材料合成以及物性表徵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自旋拓撲結構被預測和發現,如渦旋態(vortex),斯格明子(skyrmion),麥紉(meron)等等,這些磁性拓撲態的形成大多與退磁化場和Dzyaloshinskii-Moriya (D-M)相互作用有關,各種相互作用競爭使得鐵磁材料中相鄰的兩個磁矩成某個傾斜的角度,從而使得自旋拓撲結構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