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石墨烯的柔性黃光有機發光二極體製備與性能

2021-01-15 OFweek維科網

  2 結果與討論

  採用噴塗技術製備的石墨烯/PEDOT:PSS 複合薄膜的光學透過率在320~800 nm 波長範圍內均為80%以上,方塊電阻為320 Ω/□。在此複合薄膜基礎上,製備了黃光OLED 器件。圖2 給出了不同厚度器件的電致發光光譜以及材料的光致發光光譜。從圖2(b)中可以看到,器件的電致發光峰均位於579nm。為了理解發光峰的來源,測量了材料NPB、DPVBi、Rubrene 和Bphen 的光致發光光譜,如圖2(a)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NPB 的發光峰位於463nm,DPVBi 的發光峰位於451 nm,Bphen 的發光峰位於386 nm,而Rubrene 的發光峰位於571 nm。很明顯,器件的電致發光峰來自Rubrene 的本徵發光,並沒有出現DPVBi的發光峰,隨著DPVBi和Rubrene厚度的調整,發光峰位置沒有發生明顯變化。這是由於DPVBi/Rubrene/DPVBi 結構形成了阱結構,電子傳輸至Rubrene 層,陷獲在阱中,空穴與電子在這層中複合輻射發光。

  圖2 (a)功能層有機材料光致發光光譜;(b)黃光OLED 器件的電致發光光譜

Fig.2 (a)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of the active layers; (b)Electroluminescence spectra of the yellow OLED devices

  對器件的電流密度進行了測試,如圖3(a)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器件的電流密度隨著電壓的增大而增大,表現出典型的二級管特性。器件的啟亮電壓分別為7,6,8 V,可以看出C2 器件的啟亮電壓是最低的。各器件的亮度均隨著電壓的增大而增大,直到燒壞。其中器件C1 在13 V 時燒壞,器件C2 於14 V 時燒壞,而器件C3 在11 V 時就燒壞。可以看出器件C2 的耐壓值也是最高的。對C 組器件的電流效率進行了計算,得出結果如圖3(b)所示。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到,器件C2 的發光效率比器件C1 和C3 的高很多。器件C2 的電流效率最大可達0.9 cd/A。結果表明:適當增加發光區,尤其是Rubrene厚度,可以增加器件的發光效率以及器件的穩定性。另外,如果DPVBi 層太薄,也不利於器件效率的提升。圖3(c)為基於石墨烯/PEDOT:PSS 複合薄膜的OLED 器件在曲率半徑為10 mm 時彎曲了200 次的最大發光效率變化曲線。可以看出,三個器件在曲率半徑為10 mm 時彎曲了200 次後,發光效率並無明顯變化。這得益於石墨烯完美的機械柔韌性。在彎曲曲率半徑為15,20 mm 時,三個器件的發光效率同樣沒有明顯變化。圖3(d)為基於石墨烯/PEDOT:PSS 複合薄膜OLED 器件的發光照片,可以看到,器件發出的是明亮的橙黃光。

  (a) 電流密度-電壓曲線;(b) 電流效率-電壓曲線;(c) 器件的彎曲測試曲線;(d) 器件C2 的發光照片

圖3 基於石墨烯/PEDOT:PSS 複合薄膜的黃光器件特性

Fig.3 Device performance of the yellow OLEDs based on graphene/PEDOT:PSS hybrid thin films

相關焦點

  • 北大:直接製備圖案化石墨烯納米片,用於發光二極體
    (AlN)、氮化鎵(GaN)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因其優異的性能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光電器件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Mater》期刊發表名為「Direct Growth of Nanopatterned Graphene on Sapphi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ght Emitting Diodes」的論文,研究報導了一種通過在納米圖形化藍寶石基底(NPSS)的c-面上選擇性生長石墨烯,來製備納米圖案化石墨烯的新思路,並且展示了其在外延生長氮化鋁(AlN)薄膜中的應用
  • 柔性電子常用材料是那些柔性電子那應用在那些行業
    有機材料 大規模壓力傳感器陣列對未來可穿戴傳感器的發展非常重要。基於壓阻和電容信號機制的壓力傳感器存在信號串擾,導致了測量的不準確,這個問題成為發展可穿戴傳感器最大的挑戰之一。 由於電晶體完美的信號轉換和放大性能,電晶體的使用為減少信號串擾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可穿戴傳感器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很多研究都是圍繞如何獲得大規模柔性壓敏電晶體展開的。
  •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近日,來自北京化工大學的譚佔鰲教授和華北電力大學的王志斌博士(現已入職福建師範大學)在《發光學報》雜誌發表了題為「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的綜述文章。該綜述總結了近年來藍光鈣鈦礦材料製備和器件結構優化的研究進展,並對藍光PeLED未來發展方向和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展望,以期促進藍光PeLED相關研究。
  • 我科學家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實現產業化更近一步。11月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刊發了他們在這項研究中獲得的突破性進展。      柔性電子器件,特別是基於有機材料的光電器件,是未來電子器件發展的一大趨勢,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其中,獲得高性能的柔性透明電極是實現高效柔性有機光電器件的前提,也是目前該領域的核心難題。
  • AOM:紅磷光客體敏化熱活化延遲螢光藍光的150 lm/W長壽命疊層雜化白光有機發光二極體
    白光有機發光二極體(WOLED)作為平面光源,具有無藍光危害,無眩光,柔性可彎折等獨特的性質,被認為是固態照明光源的明日之星。
  • 南開大學團隊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文章介紹,陳永勝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記錄。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實現產業化更近一步。
  • 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一、導讀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具有可溶液法製備、高螢光量子效率、高色純度等特點。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LED)的器件效率提升迅速,成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然而,由於鈣鈦礦材料較大的折射率,導致大量的光子被限制在器件內部,阻礙了PeLED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 微流控法製備分層多孔超導炭黑/石墨烯雜化纖維用於超級電容器
    全固態柔性纖維狀超級電容器。全固態纖維狀超級電容器具有高體積電容,出色的能量密度和出色的長期循環穩定性。 此外,成功製造了由SCB/GF組裝的柔性超級電容器(CGSC)。如預期,CGSC顯示出出色的電化學性能,包括大的比電容(體積電容,176.6Fcm-3,質量電容,241.8Fg-1),高能量密度(5.6mWhcm-3)和超長的使用壽命循環穩定性(10000次充放電後保留92.6%)。
  •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新型多量子阱鈣鈦礦材料——基於壘寬調控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因可低成本的製備成大面積柔性器件,色純度高,顏色可調等特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
  • 柔性器件-基於雷射刻蝕石墨烯的柔性霍爾傳感器
    石墨烯因其高載流子遷移率,低片載流子密度和低溫依賴性而顯示出了基於霍爾效應感測磁場的巨大潛力。
  • 柔性OLED應用優勢及製備工藝流程詳解
    01 柔性顯示的應用優勢柔性顯示是指使用柔性基板製備成超薄、超輕、可彎曲產品的顯示技術。基於柔性顯示技術,手機可以戴在手腕上、平板電腦可以折成小本放進口袋,電視也可以像畫軸一樣自由舒捲。 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是一種基於有機材料的自發光顯示器件,主要由基板、TFT驅動陣列和OLED發光器件(金屬陰極+有機發光層+陽極)組成,具有超薄、響應速度快、寬視角、高對比度等特點,非常適合柔性顯示。
  • 【材料】平面PN異質結型有機發光二極體
    然而,與現在主流的基於無機半導體技術的顯示與照明產品相比,有機半導體發光技術衍生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仍然很少。為此,研究人員仍然持續致力於開發同時兼備低成本、高電光轉換效率以及優良視覺優勢的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為降低製作成本,通常要求製備原料中不含有稀有或者貴金屬,為此基於全有機材料的螢光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近些年受到青睞。
  • 石墨烯透明陽極的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300nm厚的光敏層的超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1成果簡介 石墨烯作為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OSC)的透明導電電極(TCE)具有巨大的潛力。然而,隨著層數的增加,電導率和透明度以及石墨烯TCE的表面粗糙度之間的權衡限制了功率轉換效率(PCE)的提高及其在大面積OSC中的使用。
  • LG Rollable首款量產捲軸屏今年推出:屏幕基於柔性有機發光二極體...
    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目前LG正在與京東方進行合作來生產捲軸屏手機,該屏幕將基於柔性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但市場觀察人士表示,京東方對與LG的合作感到滿意,因為京東方需要更多智慧型手機客戶來消化華為之前的OLED產能。據悉,除了LG,TCL還在CES 2021推出了捲軸屏。
  • 新材料二硫化鉬曝光,性能堪比石墨烯,還具有帶隙
    打開APP 新材料二硫化鉬曝光,性能堪比石墨烯,還具有帶隙 發表於 2017-10-26 14:56:40 然而,石墨烯 卻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硬傷,那就是帶隙問題。最近一款柔性量子晶片新材料曝光,電學調控性能有望超越石墨烯。
  • Light: 黃維&王建浦|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LED)的器件效率提升迅速,成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然而,由於鈣鈦礦材料較大的折射率,導致大量的光子被限制在器件內部,阻礙了PeLED效率的進一步提升。、高亮度、柔性可穿戴等要求。
  • 重磅綜述:石墨烯導電材料在透明電極中的應用進展
    作為光電器件中的核心部件,透明電極在發光二極體(LED)、液晶顯示器(LCD)及有機太陽能電池等方面應用十分廣泛,通常要求其在550nm下可視光源穿透率在80% 以上,面阻抗為1000Ω/sq 以下或者滿足1000S/m 的電導率。  透明電極應用在多個方面,包括觸控螢幕,太陽能電池,智能窗戶玻璃,液晶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體等。
  • 清華大學張芳團隊:石墨烯基柔性薄膜的高效製備助力地下水淨化
    石墨烯基柔性自支撐薄膜具有重量輕、結構穩定、機械韌性高、耐高強度彎曲摺疊、導電高等優勢,可以很好解決塗布時電極活性物質易粉化剝離、彎折過程中短路以及材料保存問題。由於石墨烯材料表面官能團較少,分散液中溶解度較低,不易直接製備成柔性薄膜,因此常利用氧化石墨烯(GO)前驅體後還原方式製備,其中真空抽濾法由於設備廉價、操作簡單、定量方便等特點被研究者廣泛使用。但該方法存在部分局限:1. 水系抽濾法耗時較長,分散溶劑揮發較慢,無法達到快速製備的目的;2. 製備的薄膜尺寸較小,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
  • 劉忠範院士團隊:高安全、全柔性石墨烯改性鋰離子電池
    目前,大多數報導的柔性LIB使用有機碳酸鹽溶劑和基於聚烯烴的隔板。在柔性電池的彎曲過程中,液體電解質由於其流動性而對包裝材料有嚴格的要求。一旦包裝材料破裂,電解液的洩漏和電池的短路將導致巨大的安全隱患。
  • 有機發光二極體研究取得新進展:提高螢光發光材料發光效率
    據報導稱,吉林大學化學學院、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峰教授團隊利用有機發光自由基材料製備有機發光二極體,實現了接近100%的量子效率,解決了傳統螢光發光材料發光效率低的問題。該成果以吉林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自然》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