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en.ce.cn/video_info/2018-10-29/1540795808141.json,553,450
圖為劍橋大學先進光電中心主任初大平。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鵬/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武漢10月26日訊(記者 李方 楊秀峰) 第十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近日在武漢舉行,劍橋大學先進光電中心主任初大平在會上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表示,現階段國際科技交流的語言是英語,如果中國可以出一些英文期刊,有助於現階段科技交流。
初大平指出,目前中國作者高引用率的文章大多是在國外發表的,其根本原因在於現階段國際科技交流的語言是英語,要在這個行業領域交流,需要把文章發表在英文期刊上。「目前中國的期刊大多是中文期刊,如果可以出一些英文期刊的話,對現階段而言的科技交流是有幫助的。」
初大平舉例說,二三十年前德國和法國的期刊也是以德文和法文為主,隨後慢慢引入英文文章。一開始發表英文文章配德文摘要,後來乾脆全是英文文章,把德文文章和德文摘要都去掉了,這也是為了吸引國際交流的一個趨勢。
「至於將來的發展,如果中國科技進一步發展,在世界佔有主導影響力地位的話,也許中文在那個時候變成一個交流的語言,那麼中文期刊可能會起到更大的作用。但是在現階段,在科技界的交流,我覺得英文期刊還是非常重要的。」初大平說。
第十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新聞出版署聯合主辦,主題為「合作 開放——新時代科技期刊建設」。來自全國各地的600餘名專家、學者和科技期刊工作者參加了此次論壇。
(責任編輯:施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