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來自Aquaculture Research的文章:益生菌發酵海藻殘渣對刺參養殖的作用,引用信息如下:
海參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廣泛的醫療用途,商業價值很高,現已成為中國北方的主要海水養殖品種。長期以來,鼠尾藻粉一直是海參的適口餌料,但由於自然資源的減少和鼠尾藻價格的大幅上漲,需要尋找一種可獲得性更高、成本更低的替代原料。海帶是一種大型海藻,隸屬於海帶目的褐藻科。海帶不僅是人類的食物,也是廣泛工業(紡織、食品、造紙、化妝品、製藥等)的藻酸鹽來源。一般來說,從海帶中提取藻酸鹽的效率只有30%。海帶提取後產生了大量的廢海帶殘渣,其中含有大量的粗纖維、蛋白質和殘留的藻酸。但海帶渣中的纖維和海藻酸不易降解,限制了海帶渣在海參養殖中的應用和實用價值。海參腸道中的海藻素酶和纖維素酶活性較低。發酵飼料是用適當的微生物降解物質而得到的,通過微生物的代謝活動,飼料原料轉化為肽、胺基酸、還原糖等小分子物質,提高了養分利用率。發酵後的飼料適口性更好,更容易消化吸收。
文章研究了通過用配合飼料和發酵飼料餵養海參,來探討益生菌發酵海帶殘渣對海參養殖的作用。
表1是配合飼料和發酵飼料的主要營養成分
生長性能
這兩種飼料對海參生長性能的影響如圖1所示。投餵5周後,發酵飼料組海參的增重率(7.890±0.075%)顯著高於配方飼料組(5.090±0.151%)(p
消化酶
海參腸道的消化酶活性如圖2所示。發酵飼料組的蛋白酶活力顯著低於配合飼料組(p
細菌計數
表2顯示了發酵組和配方組在7、21和35d時養殖水體和海參腸道中的異養菌數量。發酵飼料組(採用MPN(2216E)法)腸道異養菌數顯著高於配合飼料組(p
腸道微生物區系的多樣性
表3顯示了野生日本海參、發酵飼料和配合飼料餵養的海參中腸道微生物區系的多樣性。從野生群中獲得的細菌隸屬於三個門:放線菌門,厚壁菌門,變形菌門;發酵飼料組的細菌分屬於4個門:放線菌門,擬桿菌門,厚壁菌門,變形菌門;配合飼料組的細菌分屬於4個門:擬桿菌門;藍藻門;厚壁菌門和變形菌門。
水質
海參養殖水中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濃度如圖3所示,發酵飼料中的銨(圖3a)和亞硝酸鹽(圖3b)的濃度保持恆定,低於《海洋水質標準》(GB3097-1997)規定的安全濃度(0.50 mg/L和0.1mgL)。配合飼料組氨氮濃度每周呈持續上升趨勢(從0.05 mg/L增加到0.31 mg/L),第4天亞硝酸鹽濃度高於安全濃度(0.1 mg/L)。相比之下,發酵飼料可以改善水質,有效降低養殖水體中氨氮(92.50%)和亞硝酸鹽(80.94%)的濃度。
綜上所述,用益生菌發酵的海帶殘渣飼餵海參,可以通過提高海參腸道消化酶活性和腸道微生物區系多樣性來促進海參生長,改善養殖水質。本研究的海帶發酵殘渣可為海參提供一種新的食物來源,可用於海參或其他水產養殖品種的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