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炯強 通訊員 程國政)近日,國家幹細胞轉化資源庫在上海揭牌。這一資源庫依託同濟大學建設。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具有修復再生組織器官、低抗原性、免疫調節等優勢,能干預多種疑難雜症、重症疾病。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表示,生物醫藥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在國家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在生物醫藥前沿領域和核心關鍵技術、臨床醫學研究等方面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同濟大學幹細胞轉化資源庫等同於國家重點實驗室,其對科研、新藥、新技術的研發作用至關重要,必須加強整體布局,要在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範圍內協調行動、統一謀劃;該庫對同濟學科發展,尤其是生命科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等學科的發展促進作用巨大。
幹細胞科研庫負責人康九紅介紹,按照國家的要求,國家幹細胞轉化資源庫是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具備收集、保存、利用幹細胞的資源中心,還是新知識、新技術、新藥物的生產中心,是幹細胞國家標準制定、檢測檢驗的重要機構,正按照這一要求加緊建設。他表示,這個庫提供科研、臨床所需的幹細胞服務,要保證大家拿到的是標準(高質量)的幹細胞,以保證科研、藥物、臨床治療的規範化與高質量。此外,這個中心還承擔科普、培訓的職能。同時,還要為一些特殊的需求提供定製服務、資源孵化服務,承擔接軌國際的任務。
康九紅表示,目前,正在加緊完善已有資源的儲存、備案等工作,同時加大幹細胞收集的力度,支持一些科研、臨床項目的開展。2018年10月,教育部印發《關於細胞乾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立項建設的通知》,依託同濟大學建設「細胞乾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是首批建設的7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中心旨在建成具有國際「領跑者」地位的創新中心和人才搖籃,聚焦幹細胞領域的重大基礎理論突破、促進幹細胞轉化醫學研究。
揭牌標誌著新的開始。同濟附屬東方醫院十幾年來,集結了海內外眾多幹細胞研究人才,成為了同濟大學重要的幹細胞研究基地之一,這些年申請獲得了國家近5億元幹細胞研究基金,政產學研商資用七位一體,共同打造出開放式平臺、全產業鏈,臨床庫現已具備提供科研、臨床、藥物研發及產業化的基本能力。
幹細胞臨床負責人劉中民說,今後十年左右,幹細胞的臨床應用很有可能會顛覆現有的醫學體系、臨床方法,生物醫學很可能會出現顛覆性革命。而這種以幹細胞為驅動軸的醫學革命,上海將是策源地之一。
劉中民介紹,近年來,東方醫院承擔國家衛健委的幹細胞項目在同行中名列前茅,一個重要的依託就是資源庫。目前,骨關節幹細胞研究已經漸入佳境,成果很快將會發布;抗衰老、抗心衰的幹細胞藥物也在緊張研發中;東方醫院與301醫院牽頭,聯合多家醫院共同研發的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藥物正在臨床中。「將來我們還將積極爭取建一個國家級幹細胞藥物孵化基地、一個幹細胞資源國家交易平臺、籌建一個特區性質的幹細胞治療醫院,爭取牽頭制定更多的幹細胞研究、治療、藥物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