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Ooho藻類氣球:新型創新可食用材料誕生

2021-01-13 明月海藻

    

    隨處可見的廢棄塑料礦泉水瓶,令環境保護者頭疼不已。其實要想改變這種情況也不難,做個可以吃的瓶子不就搞定了麼?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可食用水球「Ooho!」。Ooho!是個氣泡狀的可持續包裝袋,可以代替塑料瓶和杯子。球面是雙層凝膠狀的膜,由褐藻提取出的海藻酸鈉和氯化鈣製造而成,純天然可食用。吃一個球,喝一口水,發明者表示這一發明有望取代礦泉水瓶。

Ooho

      普通的礦泉水瓶可是白色塑料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它們也佔了礦泉水售價中很大一部分。相比這些昂貴而不環保的普通礦泉水瓶,Ooho!實在是強韌,低價又環保,成本只有2美分,如果你不願意吃,將其丟棄,其也能在環境中進行完全的降解。眾所周知,塑料瓶是由聚乙烯製成的,是一種典型的白色汙染物。塑料瓶要經過500年才能被完全降解,給自然環境造成很大負擔。Ooho的出現,將可能替代市面上的普通塑料瓶,大大降低這種汙染。經過反覆的實驗和嘗試,設計師們最終確定Ooho現在的成分比例。Ooho是由海藻提取物製成的,利用表面膠化成球的製作方法,將水包裹在裡面,是一種純天然的「水瓶」,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 

  「Ooho!」是把水包裹在可食用海藻薄膜內的新技術 

  ooho!是由棕藻的提取物和氯化鈣合成的,原型是倫敦 的Rodrigo Garcia Gonzalez和 另外兩個小夥伴Guillaume Couche Pierre Paslier發明的owner-tracking hop! suitcase 。原料經過混合後塗抹在覆蓋冰雪的巖石上。當冰雪化了,這些水珠就各成形態。食用者僅需要在薄膜上破開一個小口就能直接飲用了。這種容器通過「spherification」技術將水盛在雙層薄膜中,所謂的 spherification 技術就是將液體塑成球形的技術,最早出現於1946年,近來被西班牙廚師 elBulli 推廣後開始普及。Ooho!的雙層外膜可以確保 Ooho 內部衛生乾淨,而且兩層膜間可以夾帶標籤,無需使用粘合劑。雙層外膜可以調味和著色,也可以用來裝其他的液體,比如軟飲、烈酒和護膚品等。 

  這種新的裝水方式希望可以代替塑料瓶裝水,該技術利用表面膠化成球的製作技巧,將水巧妙的包裹在雙層薄膜內 

  這種技術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先把水凍成冰塊,然後再包入薄膜內,這樣可以儘可能做成更大的水球。在嘗試膠化成球技術過程中,團隊不斷變換原料種類、摻入比例和添加量,終於研製出了各種型號的「Ooho!」雙層海藻薄膜的神秘「配方」。雙層膜既可以保證內部飲用水的衛生,還為識別標籤留出了合適的位置:把識別標籤夾在兩層膜之間,就不用使用粘膠了。該技術的另一個創新之處是在封裝水時,先把水凍成固體(冰塊),這樣就能做成更大的水球,還能保持鈣和藻類物質鎖在薄膜內。 

  Ooho是由海藻提取物製成的,利用表面膠化成球的製作方法,將水包裹在裡面 

  skipping rocks實驗室打算在英國舉辦的倫敦馬拉松比賽和有名的格拉斯頓伯裡音樂會上售賣Ooho。因為像進行一次馬拉松比賽將會發出75萬瓶水。設想一下,如果將來Ooho被廣泛使用,那麼人們也會省去很多麻煩,比如參加馬拉松比賽的運動員,不需要擰開瓶蓋,也能成功補水,可謂是既環保又方便。目前,由化學家,工程師,設計師和商業顧問組成的skipping rocks實驗室的團隊正在繼續開拓海藻在其他包裝用途中的使用,他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海藻材質包裝的生產商。 

  ooho!的食用包裝可以調味和著色,也可以用來裝其他的液體,比如軟飲、烈酒和護膚品等。 

  skipping rocks實驗室打算在英國舉辦的倫敦馬拉松比賽上售賣Ooho 

  當然如果你不想吃「水瓶」,也不用勉強,可以直接扔掉,因為材質特殊,4-6個周就會降解,所以完全不會汙染環境 

  相比目前昂貴而不環保的普通礦泉水瓶,Ooho!顯得非常強韌,低價又環保 

  有一個人正在從ooho!中喝水


更多精彩,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OOHO一種連包裝也能吃掉的水球
    目前我們國家有很多地方都實行了垃圾分類,但很多地方還是沒有上海那邊實施的嚴,很多時候還是各種類別的垃圾一車載去垃圾場,去到垃圾站由於垃圾混合在一起也基本不會過於仔細的分類,那些可回收的瓶子就會被「誤傷」。
  • 工程師發明可食用水球 製作材料純天然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1日報導,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可食用水球,外形酷似植入女性乳房的假體,製作材料純天然,成本僅花費2毛,目前正在籌款希望可以上市。    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藻類球體,取名為「Ooho」。Ooho是個氣泡狀的可持續包裝袋,可以代替塑料瓶和杯子。
  • 可編程的氣球,有望實現「瘋狂變形」
    研究人員可利用可編程氣球開發新型變形裝置。氣球塑型不再是孩子們的專屬了。《先進材料》雜誌7月6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可控系統,能夠將氣球塑造成預設形狀。該系統中包含周期性切割的剪紙薄片和充氣裝置。氣球膨脹時,剪紙切口引導其生長,使一些區域膨脹,另一些區域收縮。由此,研究人員就能在全局範圍內控制宏觀形狀,以及在局部範圍內構建微觀特徵。
  • 【科技速覽】風雲四號B衛星、「產油能手」、新型人造皮膚、食用...
    【科技速覽】風雲四號B衛星、「產油能手」、新型人造皮膚、食用十字花科蔬菜、人工光合作用、腫瘤代謝物… 2020-08-26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可編程氣球為新型形狀變形設備鋪平道路
    氣球造型不再只適合孩子們了。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一組研究人員設計了可以控制氣球並將其成型為預編程形狀的材料。該系統使用kirigami薄板(具有周期性切割的薄材料板)嵌入充氣設備中。隨著氣球的膨脹,kirigami片上的切口會引導生長,從而允許在某些地方擴展,而在其他地方收縮。研究人員不僅可以全局控制擴展以製作大型形狀,還可以局部控制擴展以生成小特徵。
  • 今日科技話題:風雲四號B衛星、「產油能手」、新型人造皮膚、食用十字花科蔬菜、人工光合作用、腫瘤代謝物
    這種藻類廣泛分布在長江中下遊的巢湖、鄱陽湖等淡水湖泊中,不僅承擔著製造氧氣和營養物質的「重任」,還能產生豐富的油脂。解開其「基因密碼」,有助於人類深入研究其生態功能,並發揮其能源價值。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史小麗介紹,麥可屬是一種粒徑小於3微米的超微藻類,生活在淡水之中。
  • 氣球注滿水 可變身高性能發電機材料
    新知科技日報訊 (洪恆飛 柯溢能 記者江耘)灌了水的氣球,有很好的彈性和可拉伸特性,構成氣球的PVC材料則具有優良摩擦電特性——在科研人員眼中,注水的氣球成了製作發電機的好材料。近日,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電子與智能系統研究所納米能源研究團隊,利用氣球製成了可用於收集波浪能的多倍頻高性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 這樣的可食用礦泉水瓶 簡單粗暴一口一個
    這些一次性包裝材料的出現的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是,這些包裝材料使用後往往被丟棄造成「白色汙染。」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人口眾多,對包裝塑料的需求龐大,這些廢舊塑料被大肆丟棄在各個角落,眾所周知,塑料材料極難以降解,成為極大的環境問題。
  • 新材料的創新應用
    過去的2019年是充滿創新力和創造力的一年,2020年又是一個嶄新的起點,誕生了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與研究成果。從實驗室培育研發出的蜘蛛絲到纖維素,這些材料都著重關注了環保性與可持續性,下面一起來看看這10種有趣的創新材料吧!
  • 食用藻類過量可能有危害
    【環球網綜合報導】眾所周知,可食用藻類富含礦物質和抗氧化劑,還具減肥功效,因此藻類食物在飯桌上越來越受青睞。然而法國健康雜誌《TOPSANTE》指出,食用藻類過多會引起碘攝入過量,反而可能有害健康。據法國食品衛生安全局(ANSES)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由於生產條件、加工過程和添加劑種類不一,藻類食品和膳食補充劑中碘含量也各不相同。這種未知使消費者更易面臨每日最高碘攝入量超標的風險。報導稱,對於某些特定人群,碘攝入過量會引起一系列甲狀腺疾病、心臟病和腎臟疾病。
  • 看可食用包裝&餐具帶來飲食體驗新革命
    」的新功能,不僅給人們的飲食方式帶來全新改變,也給企業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迎來了新篇章。 大家可能會認為,無論怎麼創新,包裝的作用不還是裝飾食品?餐具不也只能輔助用餐?還能怎麼變?奇思妙想的人們索性直接跳過傳統思維,賦予它們「可食用」的新功能,這不僅給人們的飲食方式帶來全新改變,也給企業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迎來了新篇章。
  • 研究人員研究出石墨烯氣球可識別稀有氣體
    石墨烯是一種的輕薄的材料,僅由一層碳原子組成。它的原子厚度使其成為用於氣體和液體的理想過濾材料:石墨烯本身不具有滲透性,但小孔使其具有很高的滲透性。此外,該材料是已知最堅固的材料,可以承受高壓力。這兩個特徵共同為新型氣體傳感器提供了完美的基礎。 納米「氣球」  科學家使用由雙層石墨烯(厚度為0.7 nm)製成的微觀氣球(直徑小於25 nm的非常小的納米孔)來檢測氣體。他們使用雷射加熱氣球內的氣體並使其擴展。然後,加壓氣體通過穿孔逸出。
  • 可食用水球問世了!外形酷似「乳房假體」
    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可食用水球,外形酷似植入女性乳房的假體,製作材料純天然,成本僅花費2毛,目前正在籌款希望可以上市。
  • 2019年度十大創新材料出爐!你pick哪一個?
    2019 年已經過去,在這充滿創新力與創造力的一年,誕生了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與研究果實局長注意到,近期全球知名建築與設計網站 Dezeen 公布了在過往一年中的10 種有趣的創新材料。 從實驗室培育研發出的蜘蛛絲到纖維素,這些材料都著重關注了環保可持續循環利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康康它們的創新之處吧!
  • 海葡萄是蕨藻屬的一種可食用藻類,其形狀晶瑩飽滿似葡萄!
    海葡萄是長莖葡萄蕨藻,是蕨藻屬的一種可食用藻類,營養價值非常高。海葡萄在日本也被稱為綠色魚子醬和長壽藻,常常用來做壽司的配料。海葡萄自然生長於太平洋的帛琉群島、吉格波特群島等領域,是以衝繩為北線而分布的熱帶性食用綠藻,由於其形狀晶瑩飽滿似葡萄,故被稱為海葡萄,世界著名長壽之鄉"衝繩"原住民在退潮時採摘食用,故又被稱為"長壽藻"。
  • 工程師發明可食用水球 外形酷似「乳房假體」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1日報導,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可食用水球,外形酷似植入女性乳房的假體,製作材料純天然,成本僅花費2毛,目前正在籌款希望可以上市。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藻類球體,取名為「Ooho」。Ooho是個氣泡狀的可持續包裝袋,可以代替塑料瓶和杯子。
  • 工程師發明可食用水球外形酷似「乳房假體」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1日報導,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可食用水球,外形酷似植入女性乳房的假體,製作材料純天然,成本僅花費2毛,目前正在籌款希望可以上市。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藻類球體,取名為「Ooho」。
  • 再見礦泉水瓶英國工程師發明容量250ml可食用水球
    【PConline 資訊】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可食用水球,外形酷似植入女性乳房的假體,製作材料純天然,成本僅花費2毛,目前正在籌款希望可以上市。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藻類球體,取名為「Ooho」。
  • 藻類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藻類有廣泛的用途。一,海藻的利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利用它作食品或營養品,我國人民很早就知道食用海帶,福建一帶用養殖和加工紫菜也有很長的歷史,還有裙帶菜,石花菜,髮菜等都是藻類。二,藻類及其萃取物除了作為食用、藥用之外,藻類,大型海藻及微藻均可加工成有機肥和飼料,促進農業和畜牧業發展。
  • 研究成果:多種屬性的新型材料 可用於各類場景
    原標題:研究成果:多種屬性的新型材料,可用於各類場景   在我們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