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鐵獅子」今何在?首博收藏二隻,最有元代特徵是這隻

2021-01-07 北晚新視覺網

前段時間,筆者關於中軸線的石獅的文章在《北京晚報》上刊發,引起一些讀者的關注,有的讀者希望介紹介紹鐵獅子。因此,筆者寫下此文,專門介紹北京現存的較為珍貴的鑄鐵獅子。

大鐘寺東院的鐵獅子 攝影:梁欣立

北京作為金、元、明、清四朝古都,有不少守門神獸、獅子。除了石獅子外,還有許多鑄鐵獅子,分別擺放在皇宮、府衙、大宅院及廟宇的大門旁,以彰顯地位威武,迎接祥瑞之氣,也有避邪之意。經過幾百年的歲月變遷,留存下來的鐵獅子並不多。究其原因,還是材料導致的。

石獅子的材料是石頭,雕刻而成後不能挪作他用,但鐵獅子則不同。鐵獅子是用生鐵冶煉澆鑄而成,可以砸碎成原料回爐冶煉,並重新鑄造成其他物品。因此,北京的鐵獅子在持續減少。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佔領北平後,就大規模收銅鐵回爐造槍炮。抗戰勝利後,國民黨也回收鋼鐵造槍炮。上世紀五十年代大躍進時收廢鐵大煉鋼鐵,六十年代一些鐵獅子被當做「四舊」砸了,這些都是老北京鐵獅子減少的原因。

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北京留存下來的鑄鐵古獅留存在五個地方:首都博物館收藏二隻鐵獅子;大鐘寺東跨院收藏一對清代鐵獅;東城區花市回民實驗小學教學樓門口有一對鐵獅子;廣化寺般若堂有一對鐵獅子;通州文廟收藏一隻鐵獅子。這些鑄鐵古獅有三隻單個的,三對成雙的,總共九隻。

鐵獅子胡同不見鐵獅子

北京東城有條著名的老胡同叫「鐵獅子胡同」,當年胡同寬不過幾米,大概位置是平安大街東部張自忠路的一段,如今已不存在了。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其民國時期的門牌號為鐵獅子胡同1號。攝影:姜真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其民國時期的門牌號為鐵獅子胡同1號。攝影:姜真

顧名思義,鐵獅子胡同當和鐵獅子有關。明代崇禎年間,崇禎帝有位寵愛的貴妃姓田,「妃在當日頗得上寵幸」。田貴妃的娘家就在這條胡同裡,其父為田宏遇,即田畹,明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田宏遇任遊擊將軍、錦衣衛指揮。田妃受寵後,田宏遇封左都督。崇禎十六年(1643),田宏遇病死。田宏遇生前憑藉田貴妃的地位顯赫一時,自有跋扈之感覺,因此把一對鐵獅子放置在胡同口炫耀,人們就把這條胡同叫「鐵獅子胡同」。

明末清初江蘇太倉人吳偉業,號梅村。在清順治十年(1653年)調京城任官時,寫了篇《田家鐵獅歌》,讚美形容了一番鐵獅子胡同裡的鐵獅子,還把巷子裡的鐵獅子與河北滄州鐵獅子、盧溝橋石獅作了對比,這在詩文中並不多見。

《田家鐵獅歌》曰:「田家鐵獅屹相向,篸炎蹲夷信殊狀;良工朱火初寫成,四顧諮嗟覺神王。先朝異物徠西極,上林金鎖攀楹出;玉關罷獻獸圈空,刻畫丹青似爭力。武安戚裡起高門,欲表君恩示子孫;鑄就銘詞鐫日月,天貽神獸守重閽……主人已去朱扉改,眼鼻塵沙經幾載;鎖鑰無能護北門,畫圖何處歸西海?吾聞滄州鐵獅高數丈,千年猛氣難凋喪;風雷夜半戲人間,柴皇戰伐英靈壯。蘆溝城堞對西山,橋上徵人竟不還;枉刻蹲獅七十二,桑乾流水自潺潺。秋風吹盡連雲宅,鐵鳳銅鳥飛不得;卻羨如來有化城,香林獅象空王力。扶雀犛牛見太平,月支使者貢西京;并州精鐵終南冶,好鑄江山莫鑄兵。」

李自成率兵打進北京,崇禎帝自縊於景山,田宏遇家也沒得到好結果。不過,鐵獅子胡同又迎來新的顯貴。胡同裡先是造起一座恭親王府,其主人是康熙帝的五弟常寧。隨後田宏遇的舊宅被康熙帝賜給其第九個兒子胤禟,建為貝子府,貝子府後來改建為和親王府,和親王弘晝是乾隆帝弘曆的弟弟。不久,胡同裡又添了一座和敬公主府。三座王府連綿道旁,胡同內冠蓋往還,一時風頭無兩。按清代的世襲制度,宗室王公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將軍的序列世代遞降。到了光緒年間,鐵獅子胡同的王府相繼降為公府,恭親王府降為承公府,和親王府降為廉公府,公主府降為那公府。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天咫偶聞》記載:「鐵獅子胡同,雙獅在一狹巷中,已破碎……今獅半埋土中,銘詞有無不可知。」可見清光緒年間鐵獅子胡同裡的鐵獅子被埋土中,只見半個身軀,沒人待見。也有記載說鐵獅子被運到鼓樓前擺放,算是「發揮餘熱」。不過,清末西方照相技術已經傳入中國,而且在北京居住的外國人頗多,當然有許多外國人用鏡頭記錄了北京舊時的場景。鼓樓是著名古蹟,拍攝者自然不會錯過。然而筆者查詢留存的鼓樓老照片,始終沒有見到鐵獅子的影子,推測鐵獅子很早就被人砸碎煉鐵去了……

大鐘寺有鍾也有鐵獅子

大鐘寺本名覺生寺,位於北三環西路甲31號,是一處清代寺廟。據《世宗御製覺生寺碑文》記載:「京師西直門外曾家莊有圓址爽塏,長林佳茂,此地肇建梵宇。經始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告成於十二年(1734年)冬,爰賜名覺生寺。」清乾隆朝時,這裡一度是皇帝祈雨的地方,清乾隆八年(1743年),一口原來在萬壽寺的大銅鐘被搬到這裡,大鐘叫華嚴鐘,即永樂大鐘,鑄造於明永樂年間的鼓樓西鑄鐘廠,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青銅鐘。因永樂大鐘名氣頗大,可稱北京第一大鐘,人們便把覺生寺稱為大鐘寺。永樂大鐘懸掛在大鐘樓中央巨架上,通體褚黃,高6.75米,直徑3.7米,口外徑3.3米,重46.5噸。鍾唇厚18.5匣米,鐘體光潔,無一處裂縫,內外鑄有經文230184字,無一字遺漏,鑄造工藝精美,為佛教文化和書法藝術的珍品。現在大鐘寺中還是北京古鐘博物館,收集一些中外各種古鐘供參觀者欣賞。

除了永樂大鐘外,大鐘寺還藏著一對鐵獅子。大鐘寺東路是一處四合院的東跨院,院垂花門外擺置一對清代鑄鐵獅,鐵獅高1.4米,前後長1.7米,寬1.08米,在京城僅有的幾對鑄鐵獅中,其體積算是最大的了。

由於古代鑄造時工藝水平有限,冶煉時爐溫不夠高,鐵水中雜質多,鑄造出來的鐵獅表面有許多沙眼、風窩。大鐘寺這對鐵獅中,雄獅的腹部和前爪部分有大塊鐵脫落,雌獅頭部大面積起皮脫層,這說明鐵獅經歷了百多年的風吹雨打,鐵被風化,使得體表多處有起皮現象。這對鐵獅鑄造年代不詳,從造型看,鐵獅頭上為螺旋卷,從蹲坐的姿勢與白石雕刻的仰覆蓮須彌座來看,與清代的石獅造型有相同之處。這對鐵獅原不是大鐘寺的物件,1985年成立大鐘寺博物館時向社會徵集藏品,這對鐵獅被送到大鐘寺。因大鐘寺山門前有對清代石獅,所以鐵獅子放置在東跨院垂花門前,已經移到此地三十多年了。

廣化寺般若堂鐵獅 攝影:梁欣立
首博金代鑄鐵獅 攝影:梁欣立
通州文廟鐵獅 攝影:梁欣立
廣化寺鐵獅(雄獅)攝影:梁欣立

廣化寺鐵獅有元代特徵

廣化寺在西城區什剎海北岸,地址鴉兒胡同31號。廣化寺大約建於元代至正年間,據《日下舊聞考》記載:「廣化寺在日中坊雞頭池上,元時有僧居住之,日誦佛號,每誦一聲,以米一粒記數,凡二十年,積至四十八石,因以建寺焉。」就是說元代時,大都城日中坊內,有個地方叫雞頭池,住著一位僧人,每日誦經時,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用一粒米來計數……20年後,積攢了四十八石米,「象徵四十八願」,用米折成錢,在眾人幫助下建起了廣化寺。現在廣化寺內有一對石獅,一對鐵獅。

廣化寺第四進院藏經樓的一層中間稱「般若堂」,堂門前石臺階兩側擺放一對鑄鐵獅,高渾而沉雄,遺貌而求神。鐵獅高1.1米,屬中型鑄鐵獅。這對鐵獅子的鑄造年代並不確切,不過其外觀帶有元代鐵獅子的特徵。因為元代門前放置獅子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右為雄獅,左前爪下是繡球;左為雌獅,右前爪下是一隻小獅子。明清兩代之後,門前擺放雄雌獅子的形式就反過來了,好似附合「男左女右」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天。鐵獅子造型端莊肅穆,平視挺胸,蹲坐姿勢,頭頂平禿,下垂式螺髮捲,胸前綬帶細窄,背後盤花結紋鑄造得非常細膩,雄獅綬帶用鐵鈕掛一鈴二纓穗,雌獅胸前綬帶上掛的不是鑾鈴,像是一個上有口的「杯子」,很有特色。再有雄獅張大嘴似吼;雌獅是閉嘴觀望。鐵獅子的鑄造工藝和造型手法一般,鑄造時留下了不少空洞和沙眼,現鐵獅的雙耳及雄獅的底座等多處,都出現被人為損壞的痕跡。推斷這對鑄鐵獅應是篤信佛教的居士奉獻給廣化寺的,以示對佛的虔誠。

鐵獅子在廣化寺多年,每當廣化寺內有佛事活動時,誦經琅琅,佛音蕩蕩,前殿的石獅和後院的鑄鐵獅伴隨著青煙縹緲的香火,鎮守著一片佛家聖地。

首博的鐵獅子沒配對

隨著歲月的流逝,北京的鑄鐵獅子已經非常稀少了,首都博物館特意收藏了兩隻鐵獅子,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隻鐵獅子並非一對,而是單獨的兩隻。其中一隻是最珍貴的金代「泰和八年(1208)」鐵獅子;另一隻是身上多處有殘缺,蹲坐姿勢的鑄鐵獅子。

金代鑄鐵獅的身上鑄有「泰和八年(1208年)十月十五日七叔記和基李俊與告」的字樣,這是北京地區現有最古老的鑄鐵獅。這隻鐵獅呈直立蹲坐姿勢,頭側歪向上揚,獅臉兩邊是成排的短鬃毛,頭頂捲毛不是正圓形,而是梳理狀的一綹一綹捲毛,數量較少。雙眼圓瞪,高眉骨上刻有條條眉紋,與明清時獅子的卷卷眉紋不同。鐵獅的元寶形鼻子像雲朵,張著大嘴,牙方舌圓,下巴有兩排短鬍鬚。胸前有一圈細絲帶掛圓球鈴,這種裝飾形式延續到元代中晚期。元代以後的獅子胸前就不是細絲帶狀墜飾物了,而是寬寬的雕花綬帶,或稱雕花頸圈,表示獅子已經被人馴服了。

這隻鐵獅前爪下踏繡球,四肢肌肉圓鼓,起伏剛勁,指爪分開,指關節圓鼓,爪尖短粗。獅底座與獅身軀一起鑄造,底座為供臺几案式,前部繡球下綬帶飄散在几案面上,後部是獅尾鬆散的尾毛,四個案腿有雲紋裝飾,造型上很有特點。這隻金代鑄鐵獅最初擺放的地點不明,但鑄造精良,表面拋光處理得非常精細,時至今日,獅子軀體上肌肉起伏,顏色光潤。因右前爪下有繡球,可見為雄獅,有雄獅就應有雌獅,成對擺放,可惜此獅子的另一半——雌獅,已經沒有蹤影了。

灶君廟鐵獅光滑發亮

東城區花市東大街的中部有一所回民實驗小學,現教學樓前保存著一對清代鑄造的灶君廟鐵獅子。

早在明代,這所學校的所在地就是製作、販賣絹花的聚集地。明朝時多以出售各種手工製作的紙花、絹花為主。儘管是假花,但製作精美,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當時的花行、花店、花作、花局遍布街巷,每逢集市,京城及外地的花客紛紛趕來躉貨,大街小巷處處是花。曾有「百戶千家花如錦,不似春時也醉人」的詩句,讚美這一帶花市繁榮景象。清代的時候這條街被稱為「花市大街」,但已不再限於售紙花、絹花,還大量出售鮮花,最多時有幾十家花店。這裡所售的鮮花多來自豐臺、黃土崗一帶,也有一些是這裡的售花店自己培植的,品種繁多。花市大街上有一座始建於明代的灶君廟,清康熙年間進行過擴建重修。灶君廟裡供奉著灶王爺,灶王爺掌管著人間煙火,它包括:炊事火、照明火、取暖火、吸菸火和燒香火等,是「火」都由灶王爺管轄著,要是惹惱了灶王爺,一把「火」就讓萬物成災。火能成災,火更是人們生活中祈求的「旺」。每年農曆八月初的廟會期間,很多人來灶君廟燒香叩拜灶王爺,特別是從事烹飪的手藝人,紛紛來灶君廟虔誠奉祭,祝願烹飪的爐灶火旺、生意興隆,香客雲集,廟會曾經盛極一時。

清康熙年間,住在花市大街周圍的一些生意人家捐款,為灶君廟鑄造了一對鐵獅子。鐵獅子鑄造精良,高0.88米,前後長0.9米,寬0.52米,單只重量在四五百斤左右。獅子呈蹲坐姿態,獅頭側歪,腦後鬃毛成綹螺旋狀,雙眉捲雲紋,兩圓眼睛直視,圓耳朵耳尖下卷。胸前綬帶上鑄有花紋還有文字,掛一鑾鈴兩纓穗,前腿正面有鎧甲紋,爪指尖而鋒利。雄獅腳踏無綬帶的繡球,張大嘴似吼叫;雌獅咬牙閉嘴,怒目前方,腳下小獅子個兒略小。看上去這對鐵獅子表情有些兇,但還是生氣勃勃。獅身上鑄有幾百個字,兩隻獅子身上的字數不相等,內容分別是「崇文門外頭巷童子會誠獻」和「大清康熙歲次己巳季秋穀旦」字樣,還鑄有幾十位人名,從姓名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是家庭、家族人名。根據鑄鐵獅身上的「大清康熙歲次己巳」年款,推算出鑄造鐵獅是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1949年後,灶君廟改成小學校,以後逐年拆舊廟殿蓋新樓房,鐵獅子也被多次遷來移去。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這對鐵獅子被放入北京美術公司倉庫而免遭毀壞。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據說小學校長靠口舌之功,經過努力協商,把有300多年歷史的鐵獅子搬回了小學校,蹲守在教學樓前。獅頭、獅身被同學們用手摸得光滑發亮,黑黝黝的仍有生氣,給小學增添了不少文化色彩。

通州文廟有鎮宅鐵獅

通州有座文廟,又稱學宮,創建於元大德二年(1298年),其具體位置在京杭大運河北端西畔、通惠河河口南岸,是通州第一景「三廟一塔」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州文廟的建造時間比北京孔廟早四年,自建成以來經曆元、明、清三代22次修復擴建,至光緒九年已形成除北京孔廟之外,北京現存最大的文廟。1985年,通州文廟被公布為通州區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通州文廟內收藏有原漕運使分司署的一隻鐵獅子。

元朝至順年間,戶部京畿都漕運使分司署設在通州城東北部,負責管理通惠河、壩河的漕河轉運事宜,漕運使分司署大門置鐵獅一對。1984年冬季,原通縣文物保管所收集到遺存的一隻雌鐵獅子,放置在整修一新的文廟院裡戟門的西側。

這隻鐵獅是獅身與底座鑄造在一起,鐵獅高94釐米,前後長80釐米,寬53釐米,底座高47釐米。鐵獅側身歪頭,圓眼直視,雲頭鼻子,半張大嘴,臉龐兩邊捲毛與短鬚髯連接,脖系素紋綬帶,掛一鈴兩纓穗,左前爪下有一隻向後趴臥姿勢的可愛小獅。鐵獅局部有損壞,底座前方鑄有文字,因年久風化,字跡筆劃模糊,大約為元代「皇慶二年(1313年)八月」和「去邪□惡 鎮宅大吉」的字樣。

北京城守大門的除了鐵獅子,還有筆者此前在《北京晚報》發表文章中所說的石獅、銅獅、鎏金獅等,時代發展到今天,這些獅子已褪去封建迷信的色彩,而是一種傳統文化的象徵。

(原標題:老北京鐵獅子今何在)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梁欣立

流程編輯:L021

相關焦點

  • 雲心無我,雲我無心:元代衛立中的這首《殿前歡》,值得我們細品
    這首作品演唱時用的調就是【雙調】,而【殿前歡】是曲牌名,依聲填詞時所依的格律。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雖有定格,但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
  • 韓劇童星萌娃今何在:小千頌伊爆紅 多數已長殘
    韓劇童星萌娃今何在:小千頌伊爆紅 多數已長殘 來源:中國娛樂網    2015年01月07日17:42 韓國娛樂圈更新換代的頻率一向很快,現在早已是90後、00後當道的時候了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這些萌娃們今何在。
  • 博人傳:次時代誰的外掛最強?博人:我有淨眼,佐良娜:我有三隻通靈獸
    《火影忍者》於2017年風光完結,無數人撒花青春時代結束,想當年佐助是個中二少年,鳴人還是愛吃泡麵的精神小夥,一晃眼四年過去,兩人在博人傳不僅成家立業,各自的孩子都能打醬油做飯了。小輩們不僅繼承了父母的能力,還和他們一樣開啟了外掛,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氣勢,下面就來聊聊,他們誰的外掛最強。
  • 瓷器中的貴族,元代青花瓷器!其實元代除了青花外還有這些品種!
    土耳其託普卡帕皇宮收藏的40件元代青花瓷器,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世界第一。那麼,為什麼在遙遠的土耳其皇宮,會有多達40件元青花,甚至成為全球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博物館呢?眾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輸出國,精美的瓷器製品經由中國的水陸兩條「絲綢之路」,運往世界各地,而土耳其就是當時這些瓷器的主要外銷國之一。接下來,一起看看託普卡帕宮裡的中國瑰寶。
  • 中國首隻白犀牛「子二代」公開亮相
    中國首隻白犀牛「子二代」大壯與母親形影不離(韓希 攝)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韓希):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的白犀牛在廣東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已形成30多隻的大種群
  • 【網上自博館】在家玩啥?這有6隻萌寵供folding(下)
    接上篇【網上自博館】在家玩啥?這有6隻萌寵供folding(上)你還記得自博館的網紅獅嗎?
  • 「老北京吃播」引爭議 他們的「地道」不地道
    大胃吃播剛禁止 土味吃播又來了   他們的「地道」不地道  「嗨,您猜怎麼著,老北京就好這一出。就這一口,那是蓋了帽了,真地道!」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北京的爺」,憑藉老北京美食題材的吃播小視頻火了,隨之也爭議四起。  「這能代表老北京嗎?」
  • 「航天之父」錢學森:子女後代今何在?
    「航天之父」錢學森:子女後代,今何在?大家都知道錢學森是誰,錢老先生是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在中國科研事業上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可謂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啊,也被譽為是中國的「航天之父」,同時也是中國的「導(dao)彈之父」。他當時去世的時候有我國「三軍儀仗隊」為他抬棺,可以看得出他的地位是有多麼的重要,國家對他是多麼的重視,而他去世後,他的子女後代,今何在?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做為北京人,老北京你了解嗎?你知道什麼是老北京「十大文玩」嗎
    提到老北京,不得不說就是老北京的文化,而老北京的文玩覆蓋面兒非常的廣,今天咱們單說老北京的文玩,做為皇城根兒的生活的人們,對於文玩有著莫名的喜愛,經常能看到北京的老大爺們,早上起來盤著核桃,遛著鳥,悠然自得的生活節奏,著實讓很多人羨慕,而一說到文玩,老北京的十大文玩,你知道是什麼嗎
  • 元代山水畫精髓,全在這裡!
    他用輕重乾濕不同的側峰微妙地畫出山石的頂面與側面,以表現其立體感,此畫對這一畫法的運用可謂登峰造極。畫中所展現的是幽靜清涼的景色,而這正是倪瓚心目中的寧靜有序、遠離塵囂的理想環境。王蒙遠宗王摩詰(王維),對董源、巨然的山水用功尤深,能自出新意,並且以大自然為師,獨具面貌,是元代末年富有創造性的山水畫大師。其山水布局,畫得密,畫得滿,滿而不臃,密而不塞,用筆繁複而又富有層次和空間感。《春山讀書圖》是王蒙在晚期探索一種平面化的山水樣式的產物。這幅作品完全是用短促、乾澀且多為解索皴的筆觸完成的,絕無王蒙以往慣用的渲染和豐富的皴擦。然而卻有一種非常微妙的美感和視覺效果。
  • 老北京人真會玩,冬養秋蟲鬥蛐蛐兒
    冬養秋蟲曾是老北京人的最愛, 秋蟲主要是養蟈蟈兒、 蟋蟀、 油葫蘆、 金鐘兒、 秋蟬以及蝴蝶等, 這裡說說冬養蟈蟈兒、 蟋蟀之俗。 養蟈蟈兒和養蟋蟀曾是我少年時的愛好,那時玩蟲及聽蟈蟈兒、蟋蟀鳴唱是人們的閒趣享受。養蟈蟈兒有悠久的歷史, 在我國最早的詩集《爾雅》、《詩經》裡就有蟈蟈的記載。 而玩賞蟈蟈兒, 據《武林舊事》 記載, 已有千年的歷史了。
  • 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這首詠梅詩別具一格寫得很唯美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元朝詩人劉因的一首詠梅詩,那便是他的這首《觀梅有感》,這首詩同樣的也是別具一格,通篇描繪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梅花也歷來被文人雅士所喜愛,而且梅花也被稱為君子之花,它代表著高潔,堅強、勇敢等等,也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神,使得很多的文人極為鍾愛梅花。
  • 國內首隻白犀牛「子二代」在穗成功繁育
    中青在線訊(麥念萍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林潔)近日,在廣州誕生的首隻白犀牛已經升級為爸爸,長隆珍「犀」大家族再添「大壯丁」,國內首次突破性地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目前,瀕危物種犀牛在廣州已形成30多隻的大種群。
  • 最珍稀的蝴蝶,光明女神蝶在我國僅有3隻
    光明女神蝶數量十分稀少,被稱為秘魯國蝶,十分珍貴,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蝴蝶,而且也是最珍稀的蝴蝶 ,光明女神蝶不僅體態婀娜,展翅如孔雀開屏,而且蝶翅光明女神蝶標本還會發光變色,雙翅上的白色紋脈就像鑲嵌上去的珠寶,光彩熠熠。
  • 一百多年前,老北京人比現代人可宅多了!
    人們居家辦公、帶娃的同時,開始在家裡各種花式找樂子,練廚藝、刷手機、做手工……一百多年前,老北京人比現代人可宅多了。明清時期,閨中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官員、百姓夜晚基本要宅在家裡。清代北京因城市管理和治安需要,施行嚴格的宵禁。據《北京史》,清代城內街道胡同處處豎立柵欄,每處柵欄都有出入之門,起更後即行關閉,除「有奉旨差遣及緊要軍務」外,「自王以下官民人等,概禁行走」。
  • 北冰洋上市 也救不迴風評被害的「老北京味兒」
    作家肖復興在《咫尺天涯:最後的老北京》中這樣描繪記憶裡的北冰洋。北冰洋之所以深入人心,不僅僅因為它有真東西,細細看是渾濁的,搖幾下桔茸就會上下浮動;還因為在它的敘述中,既能看到生動的老北京市民史,同時也勾勒了中國本土汽水的興衰往事。北冰洋是老北京孩子們奢侈的享受。
  • 北冰洋上市,也救不迴風評被害的「老北京味兒」
    作家肖復興在《咫尺天涯:最後的老北京》中這樣描繪記憶裡的北冰洋。北冰洋之所以深入人心,不僅僅因為它有真東西,細細看是渾濁的,搖幾下桔茸就會上下浮動;還因為在它的敘述中,既能看到生動的老北京市民史,同時也勾勒了中國本土汽水的興衰往事。北冰洋是老北京孩子們奢侈的享受。
  • 如果你手上的釉裡紅有這些特徵,請慎重!專家說可能是假的
    流散民間的元代、傳世品不能說沒有,但數量不是有些人想像中的那樣多,現市場上的這類瓷器99%都是景德鎮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的仿製品。 歷來元青花、釉裡紅瓷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讓人傾倒,這主要取決於元代青花、釉裡紅的燒製成功開創了以鈷、銅著色劑為繪瓷器的先河。
  • 讀|今何在《西遊日記》
    西遊題材的作品裡面,《大話西遊》和今何在的《悟空傳》是我比較喜歡的故事。角色、情節、語言,有趣卻深刻。重要的是,它對於當年的我們,可以說是比較影響三觀的一個存在。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我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我要這諸佛都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