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176年,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以及海王星就會排成一條線,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在這段時間裡從地球上發射一個探測器,它就能夠連續地利用太陽系的四大巨行星的「引力彈弓」,從而飛得更快,也飛得更遠。
大名鼎鼎的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射的,它們於1977年發射升空,在經過長達43年的漫長飛行之後,現在早已進入了星際空間。時至今日,旅行者1號地球的距離已經高達226億公裡,成為了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而旅行者2號也遠在188億公裡之外。
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地球對它們的控制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事實上,從2020年3月開始,旅行者2號就進入了失控狀態,並且持續了7個月的時間,直到10月底,失控7個月的旅行者2號才給地球發來信息:你好。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地球與旅行者2號是怎麼通信的。
地球與旅行者號之間的通信並沒有什麼神秘的黑科技,實際上,其採用的依然是我們熟悉的無線電通信技術,只不過為了更好地在深空裡發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旅行者2號攜帶了一口直徑3.7米的「大鍋」,這被稱為「高增益天線」。
「高增益天線」的作用是將無線電信號集中於一個方向,這樣就可以大大增強信號傳輸的距離,除此之外,旅行者2號還配備了高精度的陀螺儀,從而保證了「高增益天線」能夠時刻對準地球的方向。
我們都知道,隨著距離的增加,無線電信號就會衰減得越來越厲害。為了應對這種情況,NASA在地球上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無線電通信系統——「深度空間網絡」(Deep Space Network,簡稱DSN)。
簡而言之,「深度空間網絡」由一系列的天線陣列組成(最大的天線直徑可達70米),迄今為止,該網絡在地球上共有三個站點,分別是戈爾德斯通深空站(位於美國加州的莫哈維沙漠)、馬德裡深空站(位於馬德裡西面60公裡處)以及坎培拉深空站(位於坎培拉西南面40公裡處)。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個站點呈120度分布,這樣就可以避免地球自轉帶給來的影響,從而讓人們能夠更加有效地與深空中的探測器進行通信,並加以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旅行者2號的情況比較特殊,在1989年的時候,為了能夠近距離地探索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控制人員將旅行者2號的飛行軌道進行了偏轉,其方向就是相對於黃道面向下,也就是地球南極所在的方向,自此之後,旅行者2號就「一路向南」,越飛越遠。
在這種情況下,就只有位於南半球的坎培拉深空站能夠與它進行通信了,然而由於坎培拉深空站已經運行了將近50年的時間,各種設施都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因此在2020年3月,科學家不得不對其進行更新換代,而在下線的設施中,就有目前唯一的一個能向旅行者2號發送指令的天線,於是旅行者2號就進入了失控狀態。
直到10月底,更新換代的工作才初步完成,科學家趕緊向旅行者2號發送了信息,大概意思就是,這是地球的呼叫,你收到了嗎?幸運的是,在經過34小時又48分鐘的忐忑不安之後,失控7個月的旅行者2號終於給出回應,它在188億公裡之外給地球發來一條信息:你好(Hello)。
在失控這麼長的時間之後,地球重新與旅行者2號取得了聯繫,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有些令人傷感的是,旅行者2號攜帶的電池的電量已經所剩無幾,大概在2025年的時候,它的電量就會全部耗盡,從那時起,旅行者2號會徹底與地球失去聯繫,在茫茫的宇宙中孤獨地旅行。
不出意外的話,旅行者2號將會朝著射手座的方向前進,估計在4萬年之後,它將抵達一顆名為「羅斯248」的紅矮星附近,它的下一個目標將會是天狼星,而要到達天狼星附近,旅行者2號需要花費長達30萬年的時間。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