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 謝麗萍
作為超大城市,上海對於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需求更加精細化。在今年汛期災害性天氣預報服務中,上海市氣象局將業務服務工作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特別將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過程拓展為「五步走」,以為民盡責的初心將預警服務不斷精細化,高標準書寫超大城市氣象服務汛期的答卷。
「從『兩步走』到『五步走』,就是通過深入查找業務服務與實際需求的差距,在以前的預通報和預警服務兩個環節基礎上,分別向前後延伸,增加了早提醒、精細化跟蹤服務和過程性通報三個新環節。」上海中心氣象臺負責人馬雷鳴介紹,此舉除起到早通氣、早預警、早防禦作用外,還注重重點影響區域全過程跟蹤服務,進一步滿足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需求。
8月18日中午,來自上遊的強雷暴雲團逼近上海。上海中心氣象臺決策氣象服務工作人員緊繃神經,密切監視著雷達回波的動態,做好第一時間發布「早提醒」的準備。在得到值班首席的確認後,「閔行等地有回波發展,準備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號」的「早提醒」和「預通報」信息在上海市防汛直通車和上海氣象災害預警服務聯絡員微信群中迅速發出。
預警信號發布只是服務的開始,要讓服務更加精細化,就必須密切關注天氣實況,通過微信群等各種渠道與服務對象進行實時溝通。18日15時,雷達強回波「大部隊」如約而至,「早提醒」和「預通報」信息再次發出——準備發布大風藍色預警信號和暴雨藍色預警信號。上海市防汛指揮部立即要求各單位做好防汛排水準備及應急處置工作。
此後的幾個小時裡,微信群新消息提示音不斷響起——雷雨大風實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對全市哪些地區的影響會比較大?值班人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主動發布信息回應關切,讓防汛聯動部門「心中有數」。7小時後,風雨影響結束,連續無間歇工作才走到最後一個環節——預警服務快報製作。
馬雷鳴說,「五步走」雖然對氣象預報服務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卻起到了更早防禦、更細防禦的作用。
「五步走」的服務策略,在防禦超強颱風「利奇馬」期間同樣發揮了作用。
按照「颱風提醒——預通報——預警發布——精細化跟蹤服務——過程性通報」精細化服務五步走要求,上海中心氣象臺策劃製作了應對颱風「利奇馬」決策氣象服務流程,有條不紊地開啟防颱風服務工作。8月6日10時,上海中心氣象臺向市委、市政府及防汛聯動部門發布信息,提醒颱風欲來;8日16時,發布預通報,並針對重點影響區域及設施給出風險提醒及對策建議;8日17時,發布颱風藍色預警,每3小時向市委、市政府及防汛聯動部門提供最新颱風動態消息;9日13時,更新颱風預警為黃色;9日22時10分更新颱風預警為橙色,逐小時更新颱風動態信息。
從容有序的服務中,也有驚心動魄的瞬間。
9日12時30分,橫風「撕咬」著東海大橋,上海海洋氣象臺和上海氣象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汽車卻迎著風往危險的港區「逆向而行」;10日2時15分,在位於浙江省舟山市的朱家尖,暴雨像鞭子一樣抽打在身上,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野外觀測團隊頂著風雨艱難施放第三隻臭氧探空氣球。為完成自己的使命,為向上海市氣象局「大本營」提供第一手實況資料,為下一次更好地捕捉颱風積累經驗,他們始終奮戰在一線。
汛期大考仍在繼續,申城還將會迎來高溫、雷電、暴雨、颱風等災害性天氣的考驗。上海氣象工作者將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高質量服務書寫汛期氣象服務和主題教育的精彩答卷。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9年9月4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