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超大城市綜合氣象觀測試驗正式啟動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楊群娜 通訊員陳碧強報導 5月6日,廣州超大城市綜合氣象觀測試驗2019年增強觀測期啟動會召開。來自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廣東省氣象局、上海市氣象局、廣州市科技局、廣州市氣象局等單位領導和專家共100餘人參加啟動會。

  按照中國氣象局部署,廣東省氣象局將開展為期三年的超大城市綜合氣象觀測試驗,致力於解決大城市臨近預報和環境氣象服務中關鍵性核心技術問題。試驗主要內容包括開展城市冠層觀測試驗;開展雷雨大風高時空解析度、高覆蓋天氣雷達觀測試驗,構建高解析度、高(全)覆蓋天氣雷達探測格點資料庫;開展綜合觀測資料的融合性分析與應用和資料同化分析試驗,構建覆蓋城市的高解析度實時三維實況場;開展強降水觀測試驗,提升數值模式對颱風強風強降水以及沿海地區強降水的預報能力;開展灰霾觀測試驗,提高珠三角灰霾與空氣品質預報水平。

  2019年廣州超大城市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將開展大氣綜合廓線站觀測網建設和進行增強期觀測試驗。目前已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已選取了廣州市局和黃埔區局2個站點開展試驗,龍門站作為對比站,已完成了5條垂直廓線觀測設備的布設。下來將結合典型天氣過程獲取溫溼、風、水凝物、氣溶膠5條廓線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將揭示廣州超大城市及城市群對氣象環境,尤其是對大氣邊界層的影響;並通過建立觀測預報的良性互動機制試驗,探索未來觀測與預報一體化的業務和業務流程。

  

(責任編輯:蘇玉君)

  

  

相關焦點

  • 超大城市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儀器設備進場對接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晨 通訊員趙世穎報導 為推動超大城市綜合氣象觀測試驗順利開展,近日,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與北京市氣象局召開觀測試驗設備進場對接會,對京津冀觀測試驗儀器設備進場、觀測流程、運行保障、技術規範等相關事宜進行研討溝通
  • 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規劃(2010-2015年)
    啟動錫林浩特GCOS高空基準氣候觀測站(GRUAN)建設,按照GRUAN技術要求,實現遙感與遙測相結合的綜合高空觀測。(2)實施進度2010年:完成國產GPS探空系統業務化試驗。完成無線電探空儀系統國際比對試驗。
  • 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運行信息化平臺投入運行
    1月1日8時,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運行信息化平臺(以下簡稱「觀測業務信息化平臺」)在全國正式業務運行,實現橫向覆蓋綜合氣象觀測全業務鏈條、縱向貫穿國省市縣四級業務應用,基本實現氣象觀測數據支撐、業務應用融合和產品應用一體化,將進一步保障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運行質量
  • 中國氣象局公布25個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基地名單
    綜合氣象觀測實驗基地是現代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觀測試驗提升觀測業務能力的重要支撐,是推進氣象探測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開展觀測與預報互動的重要平臺。按照「站點環境和氣候條件、試(實)驗室條件、設備比對及測試評估條件、基礎設施、試驗研究基礎」等遴選條件,最終確定了5個(含之前正式確定的3個)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基地和20個綜合氣象觀測專項試驗外場。  此次公布的25個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基地分布在全國22個省級行政區,涵蓋了地面、高空、地基遙感、海洋氣象、生態氣象等試驗領域。
  • 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本報北京12月4日訊 記者郭靜原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觀測站網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全國氣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以智能網格預報為基礎的全國氣象預報業務格局構建基本完成,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
  • 四省協力推進綜合氣象觀測智能分析判識系統建設
    中國氣象局通訊員楊潔報導 近日,「綜合氣象觀測智能分析判識系統」項目建設推進會在寧夏銀川召開。一是按照中國氣象局氣象觀測自動化的規劃要求,完善研究內容、凝鍊後期項目續建任務;二是繼續優化、改進核心判識算法和檢驗評估技術方法,紮實推進各省建設進度;三是列出時間節點,按時完成核心判識算法的優化,提交系統供試點省試運行。
  • 中國大型無人機颱風探測試驗成功 填補海洋觀測資料空白
    填補海洋觀測資料空白 提升颱風監測預報水平中國大型無人機颱風探測試驗成功本報北京8月3日電 (記者劉毅、趙貝佳)8月2日下午,在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影響海南期間,一架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起飛
  • 綜合氣象觀測系統
    在對地觀測系統中,氣象觀測系統的建立是最早的。最早研製的對地球環境進行系統探測和研究的衛星也是氣象衛星。直到今天,氣象觀測系統依然是全球對地觀測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古代人類文明的記錄包含著無數有關天氣和氣候的記載,但通常是與天文學和佔星術聯繫在一起。
  • 山東:規範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管理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彥報導 自2016年1月1日起,《山東省氣象部門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狀況通報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生效,山東省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裝備運行開始實行嚴格的通報與評估制度。
  • 淄博市首家自動氣象觀測站今日上線
    21日,淄博市智慧城市項目首家自動氣象觀測站投入運行啟動儀式在張店區科苑街道泰苑社區舉行。據悉,該站點投入運行後,泰苑社區的居民不出社區就能隨時了解本地的天氣實況和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滿足了城市短歷時暴雨、強對流、城市內澇等災害性天氣服務需求,對提高公民科學素養,提升社區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該觀測站的建設落成,是在「市大數據局」和市科協的大力支持指導、泰苑社區的積極推動下,局地合作的重要成果。
  • 翼龍-10成功執行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任務
    8月2日下午,搭載著觀測設備的高空氣象探測無人機翼龍-10從海南博鰲機場騰空而起,升至1萬米高空後,成功下投30枚探空儀,與毫米波雷達一起,完成了對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外圍雲系的CT式「掃描」。隨著觀測數據實時傳送回地面指揮系統,標誌著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颱風綜合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超大城市 megacity behemoths
    但這是否超出了城市的承載能力呢?這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到那時,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廣州、深圳、天津、武漢這八個城市將成為人口超過一千萬的超大城市,而其中有些城市已經成為超大城市。文中的megacity behemoth就是指「超大城市」。聯合國將人口超過一千萬的城市稱為「超大城市」。超大城市是在二戰以後發展起來的,全世界超大城市在1950年時只有美國的紐約一座。
  • 湖南:綜合觀測智能分析判識系統通過業務驗收
    11月27日,湖南省氣象局組織專家組對省氣象臺牽頭實施的「綜合氣象觀測智能分析判識系統建設」進行了業務驗收。  據悉,該項目研究率先攻克了「雲能天」自動觀測的技術瓶頸,開創了地面觀測要素智能化判識的先河,研發的雲和多種天氣現象綜合判識產品於4月1日已正式在全國氣象部門業務應用,有效推動了我國地面綜合氣象觀測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發展,為全面實現地面觀測自動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
  • 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中新社青海德令哈7月23日電 (孫睿)23日,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當日下午,「2020年度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籤約儀式」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常進介紹,當今天文研究的重大發現都依賴於先進的觀測設備和望遠鏡終端,天文學的創新水平是各國科技實力的綜合體現和重要標誌。
  • 聯合國:廣州已成全球發展最快的超大城市,人類發展指數全國第一
    就在前段時間,廣州不僅被列為了世界一線城市,聯合國也將廣州評價為世界發展最快的超大城市首位,也足以證明了廣州市的發展速度已經得到了國際上面的認可。事實上在聯合國的報告還指出,廣州的人類發展指數已經位於全國城市首位,之前最高的是北京市。也足以證明,目前的廣州正在繼續騰飛,之前說的深圳綜合實力將超過廣州論也不攻自破,雖然不是沒有可能,但至少不是現在。
  • 6個超大城市 10個特大城市
    》(以下簡稱《通知》),對原有城市規模劃分標準進行了調整,明確了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  《通知》指出,伴隨著工業化進程加速,城市數量和規模都有了明顯增長,原有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已難以適應城鎮化發展等新形勢要求。以城區常住人口劃分城市規模  《通知》明確,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與原有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相比,新標準城市類型由四類變為五類,增設了超大城市。
  • 翼龍-10完成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任務
    央視新聞聯播播發消息: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觀測試驗成功。8月2日,中國氣象局聯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海南省氣象局等12家單位,利用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翼龍-10無人機進行了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觀測試驗,並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首個進口乾細胞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北京2021年1月13日 /美通社/ -- 2021年1月12日,由九芝堂美科(北京)細胞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芝堂美科」)發起的我國首個使用進口乾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的Ⅰ/Ⅱa期臨床試驗(ASSIST)啟動會在組長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通過線上會議形式順利召開,標誌著臨床試驗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