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6月8日國內頂尖科學家被扣上反動派的帽子,倒在了血泊中。這位科學家就是姚桐斌,去世的時候只有46歲。是一位科學家最好的年紀之一,這個年紀已經已經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對於未來的研究更是無限可能。而且這是一位曾經留學英國,德國的國家頂尖科學家。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被扣上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那天他被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一群人暴打,最終因為一根鋼管倒在血泊裡。被送去醫院後就再也沒醒過來。
真的是非常可惜,在現在培養出這樣的一位科學家都要花費很多年時間以及很大的資金和各種投入,更不用說在那個年代了。姚桐斌1922年出生在一個農民家裡,家中兄弟姐妹眾多,父母生了8個孩子。並且把他4歲的他送給別人,後來養父養母去世,他又回親生父母家裡。父親曾給別人做長工,她的母親裹著一雙小腳日夜操勞,大姐在18歲的時候因為過勞去世。後來他們一家搬到養父母的屋子裡,母親變賣了最後一點首飾,家裡開了一個糧油店。隨後到了該上學的年紀,姚桐斌和大哥都上了小學。也是這個時候他開始展現出他勤奮好學的天賦以及天資聰穎的頭腦,成績一直十分優異。
但是小學畢業後父親便不再讓他繼續念書了,覺得認得幾個字就可以到鋪子裡幫忙了。在他的執意和努力下才跌跌撞撞的讀完初中。他實在是太愛讀書了,當時縣裡沒有高中,他就想辦法考到了上海。一邊賣襪子;打零工湊學費,還曾一度輟學。上海的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此時的上海已經容不下一張課桌了。在突破重重困難後考到江西的國立十三中,還獲得獎學金。高中畢業後他被當時國內頂尖7所大學錄取,最後選擇了他最感興趣的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礦冶專業。工作一年後他拿到了異常珍貴的全額獎學金留學名額。這時距他來上海離家已經過去七八年的時間了,這期間他從未回過家。出國前回到家後父親也露出了欣慰支持的笑容。
在他去英國伯明罕大學留學的兩年後,新中國成立。這讓他振奮又高興,但是國民政府提供的公費留學資金也因此斷了。為此他開始勤工儉學,但在這期間在學業上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優秀的論文答辯後,他獲得工業冶金學博士學位。這讓他的導師非常欣慰,並且推薦29歲的他到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皇家礦校冶金系繼續深造,也發表了許多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同時這期間他一直各處演講,宣傳剛剛成立的新中國。這遭到了英國的強烈不滿,並且被限期離境。1954年2月,赴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冶金系鑄造研究室任研究員。在德國考察並學到了很多先進的工藝和技術。
此時的他已經35歲了,在而立之年和不惑之年的中間。壓在心裡的那顆愛國心從未消失。終於在1957年回到祖國,效力於祖國的火箭事業,放棄在國外的高薪和生活環境。回來後他成為國防部新成立的飛彈部研究院的主任。只給他的團隊12個剛畢業的本科生,以及簡單的放大鏡等器材。而火箭又是一件綜合性非常強的科技,1960年蘇聯全部的科學家和設備又統統撤走。就在這樣一無所有的條件下他帶領他的團隊仍然取得了很多成就,發表了很多著作。直到上世紀70年代,困惑研發人員的發動機原材料問題還是在他的論文中找到答案。
而且他為人謙虛謹慎,從不搞特殊化。即使妻子懷孕生子他還在工作崗位上。即使他不是一位好丈夫,但絕對是共和國的棟梁,在他身上也深深的體現出老一輩航天人的品質。當時他去世的消息傳到周恩來總理耳朵裡時,總理痛心不已要求徹查,並且加強對於科研人員的保護。
直到1976年在他的妻子彭潔清努力下兇手才被繩之以法。可是她卻永遠失去了丈夫,三個孩子也沒有父親了。在1999年9月18日,人民大會堂頒發&34;,中國共有23位科學家獲此殊榮。姚桐斌是其中之一。在他去世的31年後,她的妻子替他領獎的時候淚流滿面,國家和人民不會忘記這位科學家所作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姚桐斌傳》;《火箭人物:兩彈一星功勳姚桐斌》;《永遠的眷戀——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姚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