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被毆打致死,驚動周總理;如他在,我國航天技術可提前N年

2020-07-09 淡淡的煙味378

1999年9月18日,我國政府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辦「兩彈一星功勳勳章」授勳儀式,共有23位科學家獲得此殊榮;姚桐斌是其中一位,可斯人已去31年。

姚桐斌是我國著名的冶金學、航天材料專家、火箭材料及工藝技術專家,為我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這樣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卻於45歲時死於非命,實在令人痛惜。

45歲被毆打致死,驚動周總理;如他在,我國航天技術可提前N年

「神舟飛天」「嫦娥探月」的成就是站在姚桐斌肩上獲得的

我們都知道「神舟飛天」「嫦娥探月」的偉大成就,卻不知這些成就的取得都和姚桐斌的研究努力有關,沒有他的先行探索,哪有今天我國的傲視蒼穹?姚桐斌早就提出「材料先行」的理念,提出國家要發展航天航空事業,火箭材料必須先行。

姚桐斌高中畢業後,因成績優異他被國內的武漢大學、湖南大學、中正大學(今江西師範大學)、湘雅醫科大學(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等7所大學錄取。出於對礦冶專業的酷愛,他選擇了當時播遷於貴州平越的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後又被錄取為公費留學生,進入英國伯明罕大學工業冶金系學習,獲英國伯明罕大學工學博士學位。新中國家建立後毅然回國,被聶榮臻元帥點名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第七室主任。

45歲被毆打致死,驚動周總理;如他在,我國航天技術可提前N年

姚桐斌帶領手下的科研人員,經過艱苦卓絕的研究,實現了我國火箭材料的全部國產化,填補了我國的航天技術上的多項空白。他的研究即使放在現在仍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後來我國的「神州飛天」「嫦娥探月」火箭發射材料方面的技術仍然是沿用姚桐斌的研究。

姚桐斌成為我國「兩彈一星功勳人員」當之無愧!

偉大的科學家卻無端被毆打致死,是我國航天技術的大損失

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科學家,不巧身處史無前例的「文革」,備受不公正待遇。1968年6月8日,姚桐斌中午下班回家,遭遇一群不明身份的所謂「革命群眾」的攔截,被毆打。拳頭、鋼管狠狠地打在這位科學家身上。這位科學家能夠讓火箭上天,卻無法抵擋野蠻人的拳頭,鮮血汩汩流淌;最後這幫傢伙把我們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扔在距他家200米的地方後,快意離去!

下午3點,我們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正值壯年的科學家就這樣悽慘地離去了!消息傳到中央,正在開會的周恩來總理驚得茶杯都掉到了地上!

姚桐斌的離去不僅給他的家庭帶來了悲痛,更給我國的航天技術帶來了無可彌補的損失。他的同事說,假如他在,我國的航天技術至少可提前10年!

45歲被毆打致死,驚動周總理;如他在,我國航天技術可提前N年

儘管後來歹徒被抓,被判處了10多年徒刑,但能補救由此造成的損失嗎?

在今天我國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的時代,我們不該忘記那些為了我國的科學事業嘔心瀝血的前輩先驅。

相關焦點

  • 李政道與我國少年班的不解之緣,提出一個建議,驚動了周總理
    前幾年有一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名字叫做《少年班》,整部電影圍繞著我國教育事業而展開。電影中由孫紅雷主演的李政道,深知當時我國教育事業的短板,為此經過重重困難在全國各地選取的最優秀的學生,一手建立起了一個特殊的團體,便是少年班。
  • 他是兩彈一星元勳,終身為我國航天事業做貢獻,遇害時年僅46歲
    他是「兩彈一星」元勳,為我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神舟飛船與嫦娥四號能順利上天,也有他的一份功勞。他就是我國優秀的冶金學、我國第一代航天材料專家和技術領路人、火箭材料及工藝技術專家姚桐斌。獲得碩士學位後,他又到聯邦德國亞亨工業大學冶金系鑄造研究室擔任研究員兼教授助理。1956年9月,他在瑞士的伯爾尼中國駐瑞士使館加入了我黨。次年4月,他到德國的冶金廠實習,對德國的科學技術和工業情況進行了大量調查與研究。得知祖國正在進行航天航空方面的研究,需要大量人才,加上蘇聯也撤走了相關專家,這讓姚桐斌迫切地想回到祖國,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 毆打特異體質人致死的行為如何定性?
    曾某的行為與張某的死亡結果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導致張某死亡的直接和主要原因不是曾某的毆打行為,而是張某本身的特異體質,即張某自身患病。曾某的毆打行為只是引發張某死亡的誘因,是間接的和次要的。另外,曾某的行為在客觀上雖然與張某的死亡結果有一定聯繫,但曾某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認知能力和當時的情景,他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張某患病,也不負應當知道張某患病的義務。
  • 23位兩彈元勳中的一位,發誓為航天事業做出犧牲,卻因毆打致死
    姚桐斌,說起他來,總是甚為惋惜。因為在他事業最輝煌的時候,航天事業最需要他的時候,卻因遭受別有用心者的毆打而致死。當周總理聽說此事後,都不禁詫異得摔掉了手中的杯子,痛心而流涕。從古至今,好人有很多,壞人也有很多。但是一些別有用心者,才是讓人最可怕的。
  • 15歲少年被同學毆打致死,兇手向圍觀女生炫耀:不禁打
    盛天逸的生命定格在15歲,還沒來得及考試,他的中考照片就成了遺照。2020年5月7日,南通市小海中學14歲的範軍(化名)與盛天逸發生矛盾,後夥同19歲的社會人員蔡偉(化名),將其毆打致死。事發後,母親葛玉英才了解了盛天逸的校園圈子——他曾多次轉帳給兇手範軍。
  • 他是兩彈一星元勳,一生為中國航天事業作貢獻,遇害時年僅46歲
    他就是姚桐斌,一位優秀的冶金學家,我國第一代航天材料專家和技術帶頭人、火箭材料和工藝專家。1922年9月3日,姚桐斌出生在江蘇無錫黃土塘鎮,排行老二,還有一個哥哥。姚家的生活並不富裕,只能靠父親和哥哥做糧食生意微博的收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讀完小學後,父母不同意他繼續讀書。
  • 45歲,結直腸癌篩查年齡要提前了
    法國的David Karsenti博士及其團隊開展了一項前瞻性研究,評估了2016年在法國大型轉診內鏡中心進行的6027例連續結腸鏡檢查,結果發現與40-44歲的患者相比,在45-49歲之間的發現腫瘤的患者增加了400%。45-49歲之間的腫瘤檢出率也比50-54歲之間高出8%。。
  • 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46歲時被暴徒殘忍殺害
    我國在此領域也取得過多項令人矚目的成就,如 &34;、&34;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北鬥導航等等。都說我國航天事業是起步晚進步快,起步晚不難理解,中國近代打了一百多年仗,剛建國時可謂是一窮二白。進步快指的是中國航天事業在短短幾十年裡便躋身世界航空至少前三的地位,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這背後是一代代航天人的刻苦鑽研,特別是老一輩航天人,他們在當時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將中國航天事業完成從無到有的轉變,後來者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才有了現在的輝煌成。本文介紹的便是兩彈一星元勳中的一位——姚桐斌,他是中國航天材料與工藝技術的奠基者。
  • 「兩彈元勳」姚桐斌:為航天事業做巨大貢獻,卻被一悶棍終結生命
    自從中國實現神舟十號的任務以後,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已然成熟,從發射第一個航天火箭開始到現在,已經有11名太空人送入太空,中國已經成為了新的世界航天工業大國。雖然中國現在已然是一個航天工業大國,但是在中國航天事業剛開始的時候。進展的非常的艱難。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就因為用於航天飛船的這個發動機材料屢屢不能過關,導致我國火箭的發射頻頻失敗,這使得航天技術的研究陷入了一個困境。
  • 51年了,有誰還記得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他的功勳至今影響中國
    姚桐斌於1922年出生在江蘇,童年時家中做小本生意略有積蓄,保證生活之餘有入學堂的機會,在小學裡成績優異,獲得校長青睞,在其極力支持之下又步入中學繼續學業。1941年,他考入交通大學工學院,後以總評成績全校第一大學畢業。
  • 海南"割膠大師"回憶47年前與周總理面對面(圖)
    1960年2月9日早晨,28歲的西聯農場白南隊割膠輔導員鄭紅芬接到場部通知,說上午有中央首長來,讓他做好準備,到時給首長表演割膠。    鄭紅芬在馬來西亞10歲起時就會割膠,有高超的割膠技術,人們都稱他為"割膠大師",只要有重要人物來農場視察,場裡一般都安排他來擔任表演。
  • 在美國被限制5年自由,他的回國讓中國原子彈,飛彈發射提前20年
    大家稱他為「神童」。5歲時,他已可讀懂《水滸》了,從小在心中紮下了一個英雄夢。他對爸爸說:「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變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爸爸說:「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須好好讀書,努力學習知識,貢獻社會」。在小學低年級時期,男孩子最喜歡玩用廢紙折的飛鏢。每次比試,總是錢學森扔得最遠,投得最準。
  • 兩彈元勳姚桐斌:為航天事業奠基,46歲時卻被悶棍結束生命
    前言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這也標誌著,我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奴役的屈辱歷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但是就當時的國際環境、國內狀況而言,我國的發展仍舊是步履維艱。作為我國航天材料、工藝的奠基人,他成就卓著,他有著赤子之心,有著豪情壯志,但如今卻鮮有人知。46歲時,更是慘遭歹徒毒打致死。
  • 建國後,周總理曾委託公安廳尋找一人,得知結果後他沉默了
    011964年,周總理委託江蘇省公安廳幫助自己找一個叫陳式周的人,並且再三叮囑,找的時候一定要細心,這個人對自己很重要。全省找一個人就像是大海撈針一樣,幸運的是,最終找到了陳式周的兒子。但是,周總理知道陳式周情況的時候,他沉默了。
  • 回憶我為周總理當翻譯的日子
    周總理則親切地對我說:「小範,再眯一會兒吧!」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人情味啊!羞愧之餘,我心裡想:自己和同事們所謂的「缺睡眠」「很勞累」,是積幾天形成的。而周總理這位公認的「不知疲倦」的人,他長年累月一貫如此。在此次出訪14國期間,周總理每天工作15—18個小時。儘管如此,他還是從我的幾分鐘「打瞌睡」中,發現了一個普遍存在於中國代表團中的「問題」。
  • 一張圖像傳回後,還驚動了航天界?
    一張圖像傳回後,還驚動了航天界?人類對月球的嚮往從古代就有了,還為了寫下了很多精彩的神話故事。直到上個世紀美國的阿波羅號成功登月,人類才知道原來月球跟神話故事中有那麼大的區別,沒有生物更沒有嫦娥,即便是這樣,我們對月球的探索也從未停止。
  • 我國的國寶級科學家,90歲高齡身家千億,讓國產航母提前30年
    而在建造航母的過程中,我國又曝出國寶級科學家,他是我國的最強焊工,90歲高齡身家千億,讓國產航母的出現提前30年。 事實上,他除了幫助我國提前研製出國產航母——山東艦以外,還為我國的高鐵建設,以及焊接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當之無愧的最強焊工。
  • 王永志:為我國航天事業圓夢的「常勝將軍」(下)
    他的生命裡,註定又有一段與火箭相伴的難忘經歷。「國務院領導說花28個月研製也行,但我沒敢告訴你!」「長徵二號」火箭在中國航天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最直接的一點,就是意味著中國航天真正走向國際。1985年,我國正式宣布將自行研製的長徵系列火箭投入國際市場,承擔國際衛星的發射業務。
  • 江西12歲男童被虐打致死!其父母何其毒也!
    說實在的看到12歲男童被親生父母虐打致死深感震驚!這真是慘絕人寰!餘干歸江西省上饒市管轄今年來自餘干縣氣象局的預報稱預計未來24小時內餘干縣最高氣溫可達37℃以上這被稱為高溫橙色預警而我們卻深感餘干縣12歲男童被其父母虐打致死則是向全國預警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刻不容緩!救救孩子!
  •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成功發射,是我國航天技術中另闢蹊徑?
    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按照計劃,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而這幾年我們最常聽到的可重複利用的航天技術便數火箭或是貨運飛船了,對於我國此次發射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它算是貨運飛船呢,還是可重複使用的載人飛船,又或是其他的太空飛行器存在,因為官方沒有公布,所以在這只能是猜測。不過按照以往的航天發射活動來看,這類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很可能是指空天飛機,又或者太空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