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元勳」姚桐斌:為航天事業做巨大貢獻,卻被一悶棍終結生命

2020-08-11 史海浪客

自從中國實現神舟十號的任務以後,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已然成熟,從發射第一個航天火箭開始到現在,已經有11名太空人送入太空,中國已經成為了新的世界航天工業大國。

雖然中國現在已然是一個航天工業大國,但是在中國航天事業剛開始的時候。進展的非常的艱難。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就因為用於航天飛船的這個發動機材料屢屢不能過關,導致我國火箭的發射頻頻失敗,這使得航天技術的研究陷入了一個困境。

就在這個時候,科研人員在國外的一個期刊上閱讀到了一篇論文,根據這個論文解決了發動機材料中存在的問題,也把中國的航天事業從困境中拉了出來。而這篇論文的作者就是姚桐斌。

可能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姚桐斌是誰,提起航天大家想到的都是楊利偉等人。雖然不為很多人所知,但姚桐斌卻是為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在「嫦娥」工程當中,他的指導思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位兩彈元勳姚桐斌,在為祖國航天事業做了巨大貢獻之後,卻在其46歲時被一記悶棍結束了生命,讓人扼腕嘆息。

寒門學子辛苦求學

姚桐斌是江蘇無錫人,出生在一個非常貧寒的農民家庭當中,但是他學習非常的努力,並考進了當時非常有名的無錫一中。然而由於家裡實在是無法再提供學費,姚桐斌上了一段時間的學之後便輟學離開了學校。

離開了學校之後,姚桐斌沒有忘記讀書,他在鎮上擺攤賣襪子、香菸等貨物,用了兩年的時間,終於為自己攢夠了學費,繼續回到了學校念書。

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姚桐斌考上了國立十三中的高中部,之後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交通大學,進入了唐山工學院的礦業系。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補貼自己生活費,他有空就去打掃實驗室或幫忙分發郵件,來勤工儉學。

在1946年,姚桐斌再次以出色的表現獲得了公費留學的機會,並進入了伯明罕大學學習,並取得了博士學位。誰能想到當初那個初中學費還需要自己努力賺錢才能獲得的小男孩,一步一個腳印,走進了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呢?姚桐斌在獲得伯明罕大學的博士學位之後,又取得了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之後他便留在了倫敦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的工作。

雖然姚桐斌身在國外,但一直密切關注著中國的消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姚桐斌便想著回國效力,但是卻遭到倫敦警察署的通知,要求他在期限內離開英國,但是不能夠回到中國。

萬般無奈之下,姚桐斌接受了伊·皮沃斯基教授的邀請,去了德國一所研究所工作。在德國工作幾年之後,姚桐斌心繫祖國,一心想要回國效力,但是又受到了德國政府的百般阻撓,後來還是周總理出面,與德國政府進行交涉,姚桐斌才得以回國。

回國效力

姚桐斌回到中國之後便馬上被授予了重任,擔任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航天材料研究所的所長,並在那裡創辦703材料研究所,堅持在一線崗位做研究。受當時經濟的限制,姚桐斌回國之後的工資與在國外的薪資天差地別,但是姚桐斌卻不以為意,他說,他是為了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貢獻給國家,只想為中國的航天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姚桐斌利用他所學到的知識帶領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們,很快就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他的703研究所也很快成為了實力超強、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機構。在20年代50世紀的時候,中國的航天事業碰到了攔路虎:一種耐高溫的航天材料始終無法研製出來。

在這個時候,姚桐斌憑藉一己之力,確定了這種材料的成分比例,並很快生產出了這種材料。因此,國家授予了他全國科學大會的重大發明獎,並由此躋身「兩彈一星元勳」之列。

英雄逝去,令人憤恨

然而這樣一位英雄,為祖國的建設做出了如此多的貢獻,卻在文革的時候遭到了迫害,被幾位造反派,以「反動學術權威」的名義圍毆,等妻子回到家,看到倒在血泊中的丈夫,立馬請求鄰居幫忙送到了醫院。然而可笑的是,竟然因為姚桐斌的「身份」,醫院竟然不敢接收,導致這樣一位為國貢獻良多的英雄就這樣不治身亡。

要知道這位英雄才年僅46歲啊,他為國家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卻受到了如此的對待,被一悶棍結束了生命,真是令人扼腕嘆息。

姚桐斌的死訊令周總理萬分震驚,批示一定要抓到兇手。然而,英雄已經離我們而去,逝去的生命再也回不來了。在文革結束之後,姚桐斌的被毆打事件才得到回應,殺害英雄的兇手到1979年才被捕入獄,但也總算是能夠告慰姚桐斌的在天之靈了。

後來,1982年國家追封姚桐斌為革命烈士,1999年被頒布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然而這一切,姚桐斌已經看不到了,這件事是祖國的一個巨大的損失,也是姚桐斌妻兒心中永遠的傷疤。

小結:

在每個時代,我們的身邊其實都存在著千千萬萬個「姚桐斌」,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哪怕不夠優秀,我們仍要努力,哪怕一點點力量,匯聚起來也會成為一條河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堅守好自己的崗位,就能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

同時我們也要反思,在對待身邊的這些祖國建設的「功臣」時,是否會因為一些不良輿論的導向,曾向他們發起過「迫害」。對待事情,我們不能盲目的隨大流,要調查清楚真相之後,採取正確的方法來表達自己。並且在法制社會我們要遵守法律,用法律的武器說話,而不能用含有惡意的語言或者武力來攻擊他人,這是需要我們時時刻刻銘記在心的。

相關焦點

  • 兩彈元勳姚桐斌:為航天事業奠基,46歲時卻被悶棍結束生命
    而在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之中,姚桐斌卻可以稱之為另類。作為我國航天材料、工藝的奠基人,他成就卓著,他有著赤子之心,有著豪情壯志,但如今卻鮮有人知。46歲時,更是慘遭歹徒毒打致死。回國,為航天事業奠基當時的祖國,情況之差可想而知。要實現對兩彈的研究,顯然更是任重而道遠。由於在冶金行業成就斐然,姚桐斌隨即被委任在主抓材料與工藝的第七研究室工作。
  • 兩彈元勳姚桐斌:寒門出身到科研專家,輝煌人生卻慘絕於悶棍之下
    一提起兩彈元勳,我們第一反應想到的肯定是鄧稼先。而本文要介紹的則是除了頗負盛名的鄧老以外的另一位也同樣在核彈、飛彈的研究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甚至是在冶金與航天材料、火箭材料等方面的研究都大有作為,被譽為是「中國航天材料及工藝奠定者」的科研專家——姚桐斌。
  • 23位兩彈元勳中的一位,發誓為航天事業做出犧牲,卻因毆打致死
    姚桐斌,說起他來,總是甚為惋惜。因為在他事業最輝煌的時候,航天事業最需要他的時候,卻因遭受別有用心者的毆打而致死。當周總理聽說此事後,都不禁詫異得摔掉了手中的杯子,痛心而流涕。從古至今,好人有很多,壞人也有很多。但是一些別有用心者,才是讓人最可怕的。
  • 他是兩彈一星元勳,終身為我國航天事業做貢獻,遇害時年僅46歲
    他是「兩彈一星」元勳,為我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神舟飛船與嫦娥四號能順利上天,也有他的一份功勞。他就是我國優秀的冶金學、我國第一代航天材料專家和技術領路人、火箭材料及工藝技術專家姚桐斌。期間,他靠擺攤賣香菸、襪子等日雜品維持生活,空餘時間就去做收發員、家庭教師和打零工補貼家用。1937年8月,因強烈的求知慾,姚桐斌帶著做生意攢下的一點兒積蓄,冒著日寇的炮火隻身來到上海求學。後因交不起住宿費和學費,他只好與其他四名同學一起到江西吉安,靠貸款來完成自己的學業。姚桐斌的求學之路,充滿了坎坷。
  • 他是兩彈一星元勳,一生為中國航天事業作貢獻,遇害時年僅46歲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445,閱讀約3分鐘他是"兩彈一星"元勳,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神舟飛船和嫦娥四號能夠順利上天,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得知祖國正在進行航天研究,需要大量人才,再加上蘇聯撤走了相關專家,姚桐斌迫切地想回到祖國,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1957年9月,姚桐斌回到祖國,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某分院工作。他從事的是航天材料的研究,都是高度保密的工作,不能向家人透露任何信息,就連妻子生孩子,他也不能第一時間回去。
  • 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46歲時被暴徒殘忍殺害
    都說我國航天事業是起步晚進步快,起步晚不難理解,中國近代打了一百多年仗,剛建國時可謂是一窮二白。進步快指的是中國航天事業在短短幾十年裡便躋身世界航空至少前三的地位,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這背後是一代代航天人的刻苦鑽研,特別是老一輩航天人,他們在當時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將中國航天事業完成從無到有的轉變,後來者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才有了現在的輝煌成。
  • 兩彈元勳郭永懷:我國科學家堅守核武數據,堅持到生命最後
    隨著我國的發展,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湧現出來,並且為我國的科技領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大概我們都知道兩彈元勳錢學森院士,但是,和他同稱為兩彈元勳的郭永懷。又有幾個人能知道呢?說實話,對這位科學家,我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但是,聽了他的事跡過後,令我肅然起敬。
  • 兩彈元勳姚桐斌:46歲被活活打死,妻子追兇11年,兇手刑期僅15年
    建國後,湧現出了許多為國家軍事戰力提升而做出努力的科研人員,今天要講的這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姚桐斌,就是這樣一位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不惜以犧牲自己為代價的偉大人物。作為中國第一批航天研究人員,他與研究所的同事致力於飛彈與航天材料還有工業技術的科研與實驗。他對於冶金學還有合金粘性與流動性的研究,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奠基了一條康莊大道。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的航天事業蒸蒸日上,這都離不開姚桐斌在航天科研上作出的卓越成績。
  • 氣憤,竟然這麼多人不知道「兩彈一星」,你知道兩彈一星元勳有幾個...
    最近看了一個視頻,採訪路人的,問「兩彈一星」是什麼,回答出來的人不到一半;問鄧稼先是做什麼的,竟然沒有人回答正確,還有人以為是種莊稼的!確實令人心痛不已,這些老一輩科學家為了國家強大,為了我們的和平昌榮,隱姓埋名、嘔心瀝血、奉獻青春,甚至還有人獻上了健康、獻出了生命。而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只懂得明星網紅。
  • 千人冒雨送別「兩彈元勳」王大珩
    當日,「兩彈一星」元勳、著名光學科學家王大珩院士的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社會各界千餘群眾前來送別。新華社記者 汪永基攝 據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光學科學家、教育家王大珩同志,因病於2011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 此人為兩彈一星做出巨大貢獻,身價比錢學森還高,卻一直鮮為人知
    像錢學森,兩彈一星鄧稼先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無不對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年錢學森回家的時候,美國方面試圖阻攔,而且還宣稱他可以抵美國軍隊的五個師,足以見得美國對錢學森有多麼的重視了。但是有一個人,很少提到,但是他的身價更是讓美國都琢磨不透。
  • 引用兩彈元勳程開甲的故事
    引用兩彈元勳程開甲的故事 「為了保密,他20多年未公開發表一篇學術論文」 引用兩彈元勳程開甲的故事現場,南大校長陳駿以「崇德修身 奉獻求真」為主題,與3000多名新生分享了科學家程開甲的故事。   通訊員 齊琦  現代快報記者 俞月花  談奉獻  為保密,他20多年沒公開發表論文  程開甲先生1918年出生於江蘇吳江盛澤鎮,1937年進入浙江大學物理系學習。昨天,南大校長陳駿向新生們介紹了程先生默默奉獻的故事。
  • 51年了,有誰還記得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他的功勳至今影響中國
    我國近代一直積貧積弱,在眾多有為之士拋頭顱灑熱血的努力下方才逐漸崛起,在這些貢獻卓越人之中,有這樣一位不為人知的科學家姚桐斌桐斌,他人生曲折,令人唏噓不已。姚桐斌的行為引起西方政府注意,此時冷戰正進行如火如荼,社會制度矛盾顯著,他這般公然宣傳西方敵對政治制度。政府指控他破壞國家法律並吊銷他的護照,將其從留學大學驅逐,並逼迫他離開英國。在我國有關機構幫助下,姚桐斌得以轉移到西德亞亨工業大學,繼續從事著自己的研究工作,學習知識為報效祖國做準備,在此期間,姚桐斌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兩彈一星」元勳多數來自江浙,江浙地區有什麼魔力?
    富饒的魚米之鄉兩彈元勳,多數來自江浙1999年的9月18日,是許許多多科研人員為之感到振奮的一天。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還有一些人的名字跟隨著歷史永遠的被無數的華夏兒女所深深銘記。這些人就是為「兩彈一星」研製作出重要貢獻的23位科研專家。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兩彈一星元勳名單完整版:陳能寬逝世僅6人在世
    兩彈一星元勳  「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飛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飛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授予或追授給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 「兩彈元勳」鄧稼先:假如生命可以再來,我仍選擇中國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在他62年的生命軌跡中,活得究竟有多偉大?走得到底有多壯烈?臨走前,鄧稼先鄭重其事地對許鹿希說:「希希,往後家裡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過得就很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之後,鄧稼先便離開了家,一心鑽進了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中。這一年鄧稼先34歲,妻子許鹿希30歲,兩個孩子大的4歲小的只有2歲。從此以後,鄧稼先的名字就從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了。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已有17人離世 媒體解析其功績(1)
    「兩彈一星」部分元勳合影 「兩彈一星」功臣中17人辭世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分別為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吳自良、陳芳允
  • 23名「兩彈一星元勳」照片,你認識幾個?
    任新民,航天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是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獲得者,兩彈一星元勳之一、"中國航天四老"之一。朱光亞,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被譽為"中國工程科學界支柱性的科學家"、"中國科技眾帥之帥",為中國核科技事業和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為發展我國兩彈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郭永懷
    為發展我國兩彈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郭永懷 (1909—1968 ) 李家春 李成智     郭永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他首先就空氣動力學研究院的服務對象、研究手段、重點設備、測試方法等提出了建議,並和錢學森一起為該院規劃了藍圖,為以後空氣動力學研究發展中心的建設奠定了基礎;為了發展我國的「兩彈」事業,郭永懷更是嘔心瀝血,從理論到實踐都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多次赴現場參加準備工作,直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