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研究之 | 口腔CT市場主題研究

2020-11-22 搜狐網

概要

CBCT即錐形束CT,其原理是X射線發生器以較低的射線量圍繞投照體做環形數字式投照,經過數百次多次數字投照後,所獲得的數據在計算機中,重組後獲得三維圖像。廣泛應用於種植牙術前測量、口腔炎症、腫瘤等多種疾病的診斷。

CBCT與傳統CT的最大區別在於:CBCT用三維錐形束X線掃描,重建後直接得到三維圖像,圖像金屬偽影較輕;而傳統CT用二維扇形束掃描,重建後形成二維圖像數據,偽影較重。另外,CBCT放射劑量比傳統CT降低了75%以上。

我國口腔診療產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口腔齲齒患病率高而治療率低(老年人患齲齒的比例高達98.40%,而治療率僅1.90%),消費升級下口腔正畸需求快速增長(2015年隱形正畸5.8萬例,增長幅度達到66%),種植牙市場滲透率低(我國每萬人種植牙人數僅有9人,日本有35人,而韓國高達419人),牙醫配置率低(我國每百萬人100名牙醫,而日本和美國是我們的7倍以上),牙醫流動性有待加強。

相對於其他科室而言,口腔科是最容易民營化、實現異地複製的行業。目前我國約有8萬家私立口腔醫療診所,是CBCT主要的增長點。對標臺灣,我國仍有108億CBCT市場增量空間:臺灣2350萬人口,有6000多家民營診所;我國7.9億城鎮人口則需20.5萬家,即還至少還需要12萬家民營診所,滲透率按30%計算,需要3.6萬臺口腔CT機,按每臺口腔CT機30萬計算,就是108億的市場增量空間。從滲透率來看,臺灣30%-40%;而我國僅15%左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我國CBCT設備主要依賴進口,美亞光電是首家自主研製成CBCT的國內廠商。隨著國內廠商在口腔CT診斷設備領域的研發實力不斷增強,國產CBCT對國外產品的進口替代日益顯現。高性價比疊加完善的銷售渠道和售後服務,國產CBCT具備較強的本土化優勢,以美亞光電為首的國內廠家實現快速發展。

1

什麼是CBCT?

CBCT(Cone beam CT),即錐形束CT,其原理是X射線發生器以較低的射線量圍繞投照體做環形數字式投照,經過數百次多次數字投照後,所獲得的數據在計算機中,重組後獲得三維圖像。

口腔CT經過成像軟體的處理後,可重建獲得頜、口腔全景圖像和各方位斷層圖像,圖像清晰直觀,已被成功用於種植牙術前測量、口腔炎症、腫瘤和口腔上頜竇瘻等多種疾病的診斷;其在頜面外科手術、牙體牙髓治療、牙周治療、正畸治療以及種植牙方面均可提供更全面和準確的資料,從而提高手術和治療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CBCT的口腔應用

1、口腔種植科

CBCT 能為口腔種植提供精確的三維影像,顯示頜骨的骨質、骨量及下頜神經管、上頜竇等組織結構。CBCT 在成像立體圖像上設計最佳手術方案 ,製作種植手術導板,從而將種植體的理想位置轉移至患者頜骨內,大大降低了種植手術風險。

2、口腔頜面外科

在拔除智齒時,一般的曲面斷層攝影不能準確提供牙在頜骨中的位置以及與下頜神經管的關係,而CBCT 能提供下頜神經管的位置及其與位於其上牙根之間的關係,顯示周圍骨量,更好地進行阻力分析。

3、口腔正畸科

CBCT 可以顯示頜骨內埋伏牙的位置和方向,及其三維結構上骨量的大小。傳統的二維平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顱面結構疊加失真,使顱、頜面各標誌點的定位上存在一定的誤差,而CBCT 提供三維結構,各切面的數據重建可還原顱頜面的結構。

4、牙體牙髓病科

CBCT能清晰立體地在頰舌向、水平位和軸位上顯示上下頜牙齒根管數目,以及根管的走形。 對於複雜的根管結構,需要清晰的軸位影像,這就需 CBCT 掃描重建獲得軸位影像,以清晰地顯示根管數目及走形和根管口的位置,幫助手術順利進行。

5、牙周病科等其他口腔科室的應用

在牙周疾病中,CBCT 能提供清晰的牙周膜間隙影像,清晰顯示骨密度的改變、牙槽骨吸收程度以及骨缺損類型,為牙周治療計劃的確定、以及為牙周預後的評價提供更有力的信息。

CBCT具有獨特的優勢

CBCT與傳統CT的最大區別在於CBCT用三維錐形束X線掃描,而傳統CT用二維扇形束掃描。帶來的結果是傳統CT的投影數據是一維的,重建後形成二維圖像數據,重組的三維圖像是連續多個二維切片堆積而成的,因而圖像金屬偽影較重;而CBCT的投影數據是二維的,重建後直接得到三維圖像,偽影較輕。

與傳統CT相比CBCT主要具有以下優點:

(1)便捷適用:CBCT佔地面積只有傳統CT的1/4 到1/5,價格僅相當於傳統CT的20%-50%,有利於普通牙科診所購置。

(2)放射劑量低:傳統CT的有效放射劑量大概在2000uSv,而CBCT放射劑量範圍在29uSv-477uSv之間,降低了75 %以上的放射量。

(3)掃描時間短:單次掃描時間一般為10-50秒,降低了患者輻射暴露時間和掃描時運動產生的偽影。

(4)解析度高:CBCT能夠提供高解析度(0.4mm-0.076mm)、高對比度、各向同性的CT圖像,在頜骨掃描領域,CBCT圖像質量甚至優於傳統MSCT的圖像質量。

(5)CBCT還同時具有多平面重建、虛擬曲面體層片和根尖片、交互式三位渲染、圖像增強和測量等多種優點。

2

口腔診療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而老年人口腔問題凸顯,推動CBCT等口腔醫療設備需求持續增長。根據populationpyramid的數據,2012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佔比13.5%,2017年這一佔比達到16.1%,2022年60歲以上老人佔比將達到18.6%,我國人口老齡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隨著老年人口基數的增長,老年人口腔問題日益明顯,對口腔醫療服務的需求也隨之而來。

齲齒、正畸、種植牙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我國口腔齲齒患病率高而治療率低。我國各個年齡層都有口腔疾病的問題,老年人患病最為嚴重。老年人平均缺牙數有11顆,平均患齲齒顆數14.65顆,患齲齒的比例高達98.40%,而治療率極低,僅有1.90%。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老年人的口腔問題將催生巨大的口腔市場。

消費升級帶動口腔正畸需求。隨著我國人民基礎需求不斷得到滿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牙齒健康以及外觀形象,牙齒正畸市場快速發展。牙齒正畸分為隱形矯正和固定矯正,目前市場上還是以傳統的固定矯正為主,相比固定矯正,隱形矯正器難以察覺且衛生方便,受到越來越多患者的青睞。根據漢瑞祥(HenrySchein)的統計數據,我國2014年及2015年的正畸病例量分別為145萬例和163萬例;其中隱形正畸病例量分別為3.5萬例和5.8萬例,增長幅度分別為12%和66%。

我國的種植牙市場滲透率低,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種植牙可以獲得與天然牙功能、結構以及美觀效果十分相似的修復效果,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缺牙患者的首選修複方式。根據Straumann2016年的年報數據,我國每萬人種植牙人數僅有9人,日本有35人,而韓國高達419人。從市場規模來看,亞洲地區種植牙市場規模大約佔全球16%,而中國僅佔全球約1%的份額,佔比極低,國內種植牙市場空間巨大。

醫師滲透率低、流動性有待加強

我國人口基數大,相對應牙醫配置率低。我國每百萬人中只有100名牙醫,而日本和美國每百萬人超過700名牙醫,瑞典則超過1000名,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016年10月,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出爐,提出創新醫務人員使用、流動與服務提供模式,積極探索醫師自由執業、醫師個體與醫療機構籤約服務或組建醫生集團。

2017年4月1日實施的新版《醫師執業註冊管理辦法》,將醫師執業地點由過去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修改為「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所在地的省級或者縣級行政區劃」,真正實現了「一次註冊、區域有效」,中國執業醫師將可以申請異地執業:即在一家主要執業機構進行註冊,其他執業機構進行備案,執業機構數量不受限制。

2017年4月1日實施的新版《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刪除了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醫療機構在職、因病退職或者停薪留職的醫務人員不得申請設置醫療機構」的內容,放寬了醫療機構申請人條件,在職醫務人員可辦醫療機構。

美國牙科醫師在私人口腔診所服務的人數是綜合醫院口腔科或口腔醫院服務人數的4倍,德國為9倍,而我國口腔醫生幾乎都在公立醫院工作。醫生是口腔診療的核心,而隨著政府逐漸放開醫療市場,口腔醫師實現自由流動,未來越來越多的醫護將選擇到民營醫療機構兼職或全職,民營口腔醫院及診所迎來發展機遇。

3

CBCT在民營口腔醫院的應用

民營口腔醫院是主戰場,且可複製性強

我國口腔醫療經營機構主要包括公立和民營兩大類型,公立口腔醫療結構包括綜合醫院裡設置的口腔科以及專科口腔醫院,民營口腔醫療結構則包括連鎖口腔醫院和個體口腔診所。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公立口腔醫院資源優勢較大,對患者形成了較強的虹吸作用;而民營口腔醫院及診所憑藉專業化的細緻服務和個人品牌效應,實現了較快發展。

民營口腔醫院及診所數量龐大,增速較快,是驅動口腔診療產業的主要力量,也是CBCT主要的銷售渠道。以口腔醫院為例,根據國家衛計委的數據,2015年我國口腔醫院501家,其中民營口腔醫院332家,佔比66%,是在覆蓋範圍上民營口腔醫院更為廣泛。從增速來看,公立口腔醫院布局基本完善,幾無增長;而民營口腔醫院保持快速增長,2010-2015年複合增速達到18.85%。民營口腔醫院之外,還有數量更為龐大的私立口腔診所,目前我國私立口腔診所8萬家左右,為CBCT提供了充足的市場空間。

相對於其他科室而言,口腔科是最容易民營化、實現異地複製的行業:

①口腔疾病多為局部性非系統性問題,診療風險較低:

口腔疾病系統性問題少,風險較低,口腔醫療可以在沒有大醫院的支持下單獨運作,靈活的運作機制是民營口腔診療機構一大優勢。

②門診操作性簡單,資本要求不高:

口腔診療以口腔醫生為主,1-2人即可開展會診,不需要依賴大型設備,即便是口腔頜面外科、種植牙等治療,所採用的CT診斷機也不是大型昂貴設備;且口腔診療主要以門診收入為主要收入,極少存在住院需求,所以民營口腔診所對資本金的要求並不高。

③口腔醫療涉及個人美容,是消費升級的產物:

牙齒正畸以及牙齒種植可以達到美化外觀形象的作用,在整形整容風靡的當下具備較大的市場空間;同時,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口腔保健意識也日益加強,社會對口腔醫療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以通策醫療為例

作為首家以醫療投資、醫療服務為主業的上市公司,通策醫療在民營口腔醫院的探索較為成功。通策醫療主要提供種植、正畸、修復等口腔醫療服務,口腔醫院的擴張採用「中心旗艦醫院+分院」的模式,截止報告期末,公司已設立口腔醫院22家。公司在2006年收購杭州口腔醫院,隨後通過旗艦+分院的模式迅速發展壯大,並通過外延布局寧波、北京等地;目前公司在寧波正以旗艦+分院的模式進行擴張,有望複製杭州口腔醫院的發展模式實現異地擴張。

從財務數據來看,公司業績保持穩定增長,口腔醫院的發展模式得到成功驗證。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79億元,同比增長15.13%;實現歸母淨利潤1.36億元,同比增長9.44%。

CBCT 百億市場增量空間

大多數公立醫院都配備有CBCT設備,因而私立口腔醫院及診所是CBCT主要的市場拓展領域。根據《2012 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鑑》,2011年底,我國設有口腔科的綜合醫院約1.8萬家,口腔專科醫院317 家,私人口腔醫療機構近5萬家。私人口腔醫療機構大致呈每年10%的穩定增長,我們預計至今我國約有8萬家私立口腔醫療診所。

對標臺灣,我國108億CBCT市場增量空間:臺灣2350萬人口,有6000多家民營診所,即臺灣每萬人對應2.6家民營診所;我國7.9億城鎮人口需20.5萬家(79000×2.6=20.5萬),即還至少還需要12萬家民營診所,滲透率按30%計算,即需要3.6萬臺口腔CT機,按每臺口腔CT機30萬計算,就是108億的市場增量空間。

從滲透率來看,臺灣有6000多家民營診所,其中2000-2500家配有CBCT,滲透率30%-40%;而我國CBCT滲透率15%左右,相比於臺灣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CBCT設備廠商

我國CBCT設備主要依賴進口,美亞光電是首家自主研製成CBCT的國內廠商。隨著國內廠商在口腔CT診斷設備領域的研發實力不斷增強,國產CBCT對國外產品的進口替代日益顯現。國外產品主要包括歐美和韓國的品牌,其中韓國品牌定位中低端,歐美品牌定位中高端;本土品牌多為中低端產品,產品價格30萬左右,遠低於國外動輒上百萬售價。高性價比疊加完善的銷售渠道和售後服務,國產CBCT具備較強的本土化優勢,以美亞光電為首的國內廠家實現快速發展。美亞光電2016年CBCT銷量約為550臺,國內市佔率30%,是最大的國產CBCT供應商。

4

相關標的

美亞光電(002690.SZ)

美亞光電主業色選機、口腔CT診斷機和工業檢測設備。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4億元,同比增長14.73%,實現歸母淨利潤4111.06萬元,同比增長10.13%,一季度業績符合預期。公司一季度應收帳款相比於2015年末下降9400多萬,沒有銀行貸款,目前在手現金7.67億,財務數據健康合理。

公司是色選機行業的龍頭,色選機業務收入體量6.8億(2016年度),市佔率20%-30%;除美亞光電之外,色選機主要生產廠家還包括泰禾光電、中科光電等企業,都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美亞光電色選機業務在2016年同比下滑3.4%,主要是由於經銷商在2015年大量囤貨,公司在2016年清理渠道庫存,導致色選機業務報表收入出現下滑;刨除去庫存的影響,公司色選機業務每年保持10%左右的增速。

目前公司的業績彈性主要體現在口腔CT診斷機業務。公司自2012年開始口腔CT機的銷售,2016年CT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65億,同比增長120.22%,市佔率達到30%。我國口腔診所數量穩定增長,口腔CT機的滲透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預計2017年口腔CT業務同比增速在80%以上。公司新產品耳鼻喉科CT和骨科CT機預計18-19年陸續上市,將有力擴充醫療檢測業務產品矩陣。

高毛利工業檢測業務有待爆發。X射線輪胎檢測設備和地鐵安檢設備已投入應用,業務毛利率高達60%。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視,以及工業檢測必要性逐漸提升,工業檢測設備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科技投立場

相關焦點

  • 口腔醫療成香餑餑!京東健康伺機而入,千億口腔市場再迎爆發期
    文章來源:公眾號_Eshare醫械匯轉載請標註文章來源-12月16日,京東健康宣布與松柏投資展開口腔全產業鏈戰略合作。一時間,口腔行業備受關注。據了解,2019年中國口腔醫療行業規模上下遊加起來為1382億元,但千億賽道卻沒有幾家上市公司,不免讓人覺得這個行業略顯神秘。
  • 2021年口腔醫療行業發展概況及發展趨勢
    一、行業產業鏈結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我國口腔醫療服務行業的經營主體 國口腔醫療服務行業的市場經營主體,分為公立口腔醫療機構和民營口腔醫療機構。
  • 建博會丨科技引領牙齒「硬實力」,泰康拜博口腔提供長壽時代的口腔健康方案
    2020年11月11日,以「健康共同體 科技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以下簡稱健博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此次由國家衛健委、湖北及武漢政府、楚商聯合會、各大集團公司共同搭建的大健康展示和交互平臺,聚合全球優質產業資源,促進大健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生活需求。
  • 南京國際健康城打造國內精準醫療高地
    中瑞國際腫瘤綜合治療中心、中美國際口腔中心、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短短3年多,在江北新區核心區這座5.6平方公裡的「小城」內,世界一流醫療資源要素相繼匯聚,生命健康產業蓄勢待發,一個精準醫療創新和服務高地已現雛形。高端資源匯集,助力精準醫療今年年底,位於國際健康城的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一期將正式運營。
  • 院長在線|濟南市口腔醫院院長杜毅:打造全方位口腔醫療服務體系...
    自2012年開始,大眾網聯合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原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開設《院長在線》欄目,邀請全省公立醫院院長與網友進行交流對話,讓醫院和患者零距離,建立和諧的醫患溝通渠道,促進我省衛生健康事業穩步發展,為全面推進和落實「健康山東」工作鼓與呼。
  • 【健康晚報】2020專業口腔護理展開啟報名|史蒂芬·庫珀|西門子...
    虔誠頭條晚2020專業口腔護理展(10月廣州口腔護理展會)開啟報名2020中國廣州國際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展覽會(CHINAPCE中國護博會)作為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全球市場的焦點,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產業在世界處領先地位,中國不僅是全球口腔清潔護理用品最大的消費國,同時也是全球口腔清潔護理用品最大的生產國。以廣東、江蘇、湖北為核心擁有全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製造基地和產業鏈集群,為展覽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和有力的市場支撐。
  • 口腔醫療:如何續寫速度與激情
    【編者按】本文剖析了口腔醫療全產業鏈的現狀,直擊2019年上中下遊的新機遇,希望帶給大家關於口腔醫療賽道的完整認知和思考。本文來源於投稿稿件,作者青桐資本;經億歐大健康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口腔醫療是青桐資本長期重點關注的賽道。
  • 中國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研究主要貢獻者之一
    本報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陳海波)隨著醫療信息化和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療數據的類型和規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醫療行業進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時代。日前,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愛思唯爾等機構聯合發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學研究與臨床試驗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 口腔生物力學問題有限元分析的研究進展
    口腔內科學、口腔顱頜面外科等領域和口腔醫療器械的力學性能評價及優化設計;總結了口腔領域國內外學者建立各種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分析工具、材料假設及研究內容,為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鑑;指出了有限元法在口腔生物力學中應用的特點和不足以及模型重建和相關分析中需進一步改進和深入研究的問題。
  • 京東健康與松柏投資建立口腔全產業鏈戰略合作,數位化賦能口腔醫生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健康意識及消費能力增強,口腔醫療的需求不斷提升,但同時存在如醫療人才緊缺、信息化程度低等痛點,掣肘口腔行業的快速發展。京東健康布局醫療健康全渠道,松柏投資深耕於口腔全產業鏈,雙方抱有以信息化賦能醫生、解決行業痛點的相同初心,締結強強聯合。
  • 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在西安開館 一館看盡口腔醫學發展史
    昨日,位於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的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隆重開館。該館館藏歷史之久、數量之多、質量之高、門類之全、規模之大,堪稱當今世界口腔醫學博物館之最,也被中國醫師協會、中華口腔醫學會等多個國家級學會確定為醫學人文和科教基地。走進這個容積21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展廳,就像穿越到人類口腔醫學發展的時光隧道。
  • Genome Biology 口腔中令人難以置信的細菌-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
    adaptation and cultivar diversity  原文連結:https://genomebi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9-020-02200-2  來源:美國Harvard University  摘要  每年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
  • Genome Biology | 口腔中令人難以置信的細菌-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
    habitat adaptation and cultivar diversity原文連結:https://genomebi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9-020-02200-2來源:美國Harvard University摘要每年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
  • 攜手提供更多高品質醫療健康服務!今天,成都與四川大學專題研究...
    7月31日,成都市與四川大學圍繞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開展專題研究,以更好地共建世界一流大學,助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範銳平,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鳳朝,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國,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市委副書記朱志宏出席。
  • 「行業深度」醫療器械研究之醫用耗材篇:醫用耗材產業鏈深度梳理
    高值耗材細分市場:國內高值醫用耗材細分領域中的血管介入和骨科植入類市場最高,分別佔比為37.2%和25%。血管介入、口腔和血液淨化增速居前,超20%。 未來隨著中國老年骨病如骨質疏鬆、椎間盤突出、股骨頸骨折等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再加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增長和支付能力的提高,國內骨科植入市場增速將遠高於全球,未來5年有望繼續保持約15%的年複合增速。
  • 威海338家非公立口腔醫療機構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5日訊 記者從威海市衛生健康委了解到,目前,威海市擁有非公立口腔醫療機構338家,這些機構已經成為口腔診療服務的「主力軍」。為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維護好廣大群眾的健康權益,威海市衛生健康委積極探索監管新思路,全面啟動「非公立醫療機構依法執業規範提升工程」,對全市所有非公立口腔醫療機構依法執業實行量化分級、動態管理,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量化分級管理有效發揮了「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效能,提升了非公立口腔醫療市場科學化、規範化、法制化管理水平。
  • 臺中最新研究:口腔黏膜DNA可檢測腸癌機率(圖)
    臺中最新研究:口腔黏膜DNA可檢測腸癌機率(圖) 2014-11-23 10:02:26臺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最新研究,找到26個與腸癌相關的遺傳因子,未來醫師只要採民眾口腔黏膜組織做基因檢測,就能預測先天得腸癌的機率。  大腸癌是臺灣人癌症好發第一名,王輝明多年來致力相關研究,希望能更早找出潛在患者,他說,所謂「上醫治未病」,希望從DNA著手,找出遺傳因子中容易得腸癌的人,協助這些民眾做好日常保健,降低癌症發生率。
  • 報告顯示:中國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研究主要貢獻者之一
    光明日報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陳海波)隨著醫療信息化和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療數據的類型和規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醫療行業進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時代。日前,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愛思唯爾等機構聯合發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學研究與臨床試驗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 口腔醫療3D列印項目「第七元素」獲融資界認可
    11月12日受邀參加3551光谷人才計劃創業大賽,迎來專業醫療投資領域評委團的青睞,並為後續深入了解3D項目做了鋪墊。第七元素致力於國際3D增材製造研發領域及醫用口腔方向,新技術的創新與資本結合為打造該領域檢測安裝全產業供應平臺服務商。自2017年開始,醫療投資估值回歸理性。在第七元素髮力的口腔領域,龍頭企業拜博口腔從2015年至2018年連續累計虧損超過20億。
  • 口腔市場激增至數千億規模,「Purgo」從上遊的牙科骨再生切入市場
    口腔市場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最近十年來,口腔市場的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達18%,截至2018年整體口腔醫療服務市場已突破數千億規模。 36氪近期接觸的「Purgo Biologics」,正是從上遊的細分賽道切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