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安哲羅普洛斯

2021-01-08 看電影說美人

我想在夜晚紀念他,害怕過於煽情,決定在溫度比較高的白天做這件事。

寫他,總讓我覺得自己很蹩腳。儘管在看完《霧中風景》,我已經寫了一次又一次,長句短句段落,最終都被我拋棄。安哲的長鏡頭,在我體內撕裂出的那道痕跡,連接過去和未知,它對我的影響,是我全部淺薄的語言都不能夠詳盡。

他的鏡頭語言,依託於悲愴的憂國憂民,觸及著被時代晃蕩的個體命運。鮮活的個體最終會被『某一類人』這樣的標籤代替,安哲影像裡的人物不會,他們只代表自己,帶著弟弟尋父的烏拉,身患癌症的詩人亞歷山大,亦或是那些『帶根的流浪者』。每每被問及喜歡安哲的原因,我的腦海裡頃刻蹦出千言萬語又被壓回去,最後脫口而出——「長鏡頭」。我想這三個字組成的詞已經足夠描述我想說的一切。

安哲的長鏡頭於我,有超出電影、藝術的影響。那些隻言片語的詩意鏡頭,是我情緒的盛放容器,是從我的身體割裂並溢出且無處安置的痛苦的歸宿。我反覆地在安哲電影裡饕餮痛苦,撕開,觀賞,揉碎了再丟掉,然後它們又回到我的身體裡,扼住每一個細胞,直到我把它們再次與細胞壁剝離。

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有好幾年,我總是為自己抑制不住的情緒感到抱歉,對身邊的人,對自己。那種感覺像是被困住了,我不斷地被問『為什麼不能控制』『有什麼事讓你悲傷『』放不下什麼心結『諸如此類。也可能在比這更早之前,我已經踏上尋找答案的旅程。只是愚昧如我,除了懷疑、沉溺、妥協,我似乎找不到對抗的方式。

安哲的電影命題,是照進我痛苦的一道光。『尋根『,是一個多麼古老而莊重的行為。烏拉和弟弟毅然踏上尋找父親的旅途,安哲並沒有告訴我們這趟尋父之旅的確切結果,他安排了一場奔著熾光而去的未知結尾。我先是憤於這樣模糊的處理方式,而當父親這一具象體隨著朦朧的光變幻於無形,我才恍然,這也該是我的叩問。在很多文明裡都講求落葉歸根,古今中外的大家困頓於鄉愁的不在少數,但他們至少有可名狀的實體,於塔可夫斯基是蘇聯,於昆德拉是布拉格...至此,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根,也終要歸根。可怖的是,我發現我的失去了,歸屬感缺失,令我在不同空間的輾轉間隙不斷被擱置,一部分一部分的分離重組,我與萬千人一樣有家鄉,卻又事事而非。我像遊魂,像沒有根的肉體,在時間交迭裡走失了。

去年,有個人告訴我,『能夠感知比常人更多痛苦也是一種天賦...』這是第一次,我聽到同理以外的,痛苦可以被接受的話語。我沒有自信是否能如己所願,甚至,也還沒解決任何問題。但我知道我不用再為自己的痛苦感到抱歉,也不用再懷疑自己是否擁有同成年人一般處理情緒的能力。如果終其一生,我仍舊尋不得,我便是我自己的故鄉(根)。

相關焦點

  • 紀念導演安哲羅普洛斯:將最後一天包作禮物,塞滿旅途與夢境
    英國知名影評人喬納森·羅姆尼說,要想領略真正的希臘戲劇,就去看安哲羅普洛斯,他的電影把古代神話變成了現代傑作。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安哲羅普洛斯曾把自己的電影創作歸納為一個主題——「旅途,邊界,放逐」,雨天、霧氣和水面是他的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場景。
  • 鳳凰網讀書會第五期:漫談安哲羅普洛斯的影像世界
    幾乎同一時間,第34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為安哲羅普洛斯特設紀念影展單元;而內地電影圖書重鎮北京世紀文景,也出品了華語世界第一本全面論述安哲羅普洛斯的原創性研究著作《尤利西斯的凝視:安哲羅普洛斯的影像世界》。清風徐徐的午後,「鳳凰網讀書會」邀請《尤利西斯的凝視》一書作者諸葛沂先生,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知名學者杜慶春先生,北京電影學院的美女導演姜麗芬女士,與青年讀者影迷朋友一起漫話安哲。
  • 生命甜美——回憶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
    其實早在拍攝《永恆與一天》時,安哲羅普洛斯就探討過人生主題的消逝,「不是失去什麼,而是平穩地繼續向前,開闢新的道路,向著平原和大海的方向」。安哲羅普洛斯在二樓典雅的咖啡座,安哲羅普洛斯由妻子陪同前來,當時74歲的他剛拍完電影生涯最後的「希臘三部曲」之二《時光之塵》。
  • 別要求電影做它做不到的事——專訪安哲羅普洛斯
    ——安哲羅普洛斯上一次在柏林電影節看希臘大師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是2004年,「20世紀三部曲」的第一部,《哭泣的草地》(2006年,CCTV-6播放過該片)。我和一個中國導演坐在柏林電影宮最高一層的看臺裡,緊挨著韓國導演金基德。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一如既往地緩慢沉重,大概放了二十多分鐘,中國的導演示意我看看金基德——他已經睡得挺香了。
  • 專訪希臘電影大師安哲羅普洛斯
    文/河西 圖片編輯/成立峰  1 9 9 8 年的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頒獎儀式將要舉行的那天,進早餐的時候,安哲羅普洛斯(T h e oAngelopoulos)顯得很緊張。他1995年的影片《尤利西斯的生命之旅》獲得了坎城評委會大獎,卻沒能把金棕櫚這個電影界至高無上的榮譽攬入懷中,這次他是否又將與其失之交臂?
  • 《永恆和一日》,解讀安哲羅普洛斯對永恆的理解以及生命的價值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是希臘國寶級導演,他與蘇聯導演塔可夫斯基屬於同時代人,由於特殊的環境因素影響,其導演之路起步較晚,在35歲才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重建》,不過與塔可夫斯基極為相似的是,他從小便充滿了對詩歌的熱愛和哲理思考的追問,並將詩歌、影像與自己的人生閱歷充分結合,與塔可夫斯基一同探索著人類的內心世界和電影的詩意表達。
  • 卡蘭卓:安哲羅普洛斯的「御用」作曲家,希臘文化傳承的光與火
    如此的分類,令今年的女性紀念活動中,提及被遺忘的女性作曲家,就少了希臘當代作曲家艾蓮妮·卡蘭卓(Eleni Karaindrou)。但是,有她和安哲羅普洛斯合作過8部影片(最後一部未完成),以及創作的名滿天下的戲劇音樂《特洛伊婦人》,人們相信,她已經將希臘的名字,重新納入世界音樂的版圖。
  • 安哲羅普洛斯:寫作行為才是遊戲中最具統治性的原則
    撰文|conserva聲音聲音之於安哲羅普洛斯,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在安哲的影像裡,聲音不止有優劣之分,還有深淺之分。儘管安哲的電影臺詞極少,但聲音卻對整個影像的運動以及故事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很多人會拒絕進入安哲的造境,理由是鏡頭太緩慢、形式感太強、故事太悶。但對於另外一些觀影者來說,進入安哲的影像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dnf》少女的紀念相冊怎麼得 少女的原畫紀念相冊獲取攻略
    導 讀 少女的紀念相冊怎麼得?少女的紀念相冊有什麼效果?
  • 《碧藍航線》水星紀念怎麼樣 水星紀念技能屬性詳解
    導 讀 《碧藍航線》水星紀念怎麼樣?
  • 泰國紀念海嘯周年
    26日,泰國將在曾受海嘯襲擊的6個地區舉行儀式,紀念海嘯發生一周年。  泰國官方預計,到時至少有1萬人會參加紀念儀式,其中包括外國遊客。一年前襲擊泰國南部的海嘯使2000多名外國遊客命喪異鄉。  泰國副總理、海嘯紀念委員會主席素瓦·利達班洛說:「我們必須紀念海嘯死者和傷者。我們願意展示泰國人民的善良和慷慨。」
  • 紀念|王為松:對沈昌文最好的紀念,是在當今時代做好出版
    紀念|王為松:對沈昌文最好的紀念,是在當今時代做好出版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2021-01-10 14:58 來源:澎湃新聞
  • 2009年大日食及紀念封
    2009日食紀念封(編號為PFTN·KJ-20,封、戳由王俊傑、劉永慶設計,全國限量發行60000套。) 中國集郵總公司為紀念這次中國世紀大日食而發行的這枚紀念封畫面主要表現了如下幾個內容:穿越中國大陸的日全食帶。
  • 紀念,為了更好地出發——懷化市承辦湖南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
    在國家確定 9 月 3 日為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後,通過湖南省的爭取,中央同意在懷化芷江舉辦「湖南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70 周年大會」 。這是湖南省首次經中央批准同意舉辦的紀念抗戰勝利活動,規格之高前所未有。一個由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軍區五大家主辦的重大紀念活動,為什麼選擇在芷江來舉辦?
  • 熊耳國家紀念地發現大量化石,川普政府縮減紀念地規模再惹爭議
    最近,考古學家在熊耳國家紀念地發現了大量重要化石,該發現呼籲公眾注意川普政府縮減國家紀念地規模的決議,後者可能會弱化重要化石遺址的保護。圖為三疊紀植龍的鼻部化石,也是上世紀90年代從熊耳國家紀念地盜取的一具化石的一部分。
  • 聯合國紀念曼德拉國際日
    新華社聯合國7月18日電(記者倪紅梅 史霄萌)第71屆聯大18日舉行「納爾遜·曼德拉國際日」紀念大會。包括聯大主席湯姆森在內的多名聯合國工作人員還將在當天參加志願者活動來紀念這個日子。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會上致辭說,向曼德拉致敬的最佳方式不是言語或儀式,而是改善世界的行動。今天,聯合國與曼德拉基金會一起呼籲世界各地的民眾在社區發揮作用,以帶來持久變化。
  • 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事件
    在28日舉辦的「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上,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作家藍博洲說。連日來,臺灣社會舉辦多場「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各界人士呼籲,勿借「二二八」事件操弄「臺獨」、挑動對立。  為紀念「二二八事件」71周年,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與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28日舉辦《春天——許金玉與辜金良的路》新書發表會。
  • 海研會舉行座談會 紀念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
    海研會舉行座談會 紀念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 2020年02月07日 21:2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紀念偉大的數學家圖靈
    紀念偉大的數學家圖靈艾倫·麥席森·圖靈(英語: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之父。享年41歲。為了紀念他對計算機科學的巨大貢獻,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於1966年設立一年一度的圖靈獎,以表彰在計算機科學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圖靈獎被喻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