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狐·志怪故事:西湖主

2020-12-05 孤飲寒風

有一讀書人姓陳字明允,祖籍燕薊。生得品貌端莊,為人忠厚,只因家境清貧,只好出外謀生。經同窗好友梁子俊的推薦,在嶽州鎮賈綰將軍府中,作了掌管文書的幕賓。這賈將軍雖是武夫,但向來尊重文人,他見明允到職以後誠實可靠,辦事也很乾練,因此賓主相處甚是融洽。

這一年,賈將軍帶領部屬和陳明允等巡視洞庭,泊舟嶽陽樓下,明允陪著賈將軍登樓飲酒。時值桂子飄香、金風送爽,二人把酒臨風,眺望著湖面景色。明允心胸開朗,不禁吟出了唐人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吟罷,二人舉杯對飲,直到天將薄暮,二人才下樓登舟,乘著酒興,站在船樓上觀賞落日餘暉。那艘大船,掛起滿帆,乘風破浪,不一會已駛近君山。

這時,忽見湖心白浪翻騰,聲如牛吼,波濤中顯出一條巨型豬婆龍在泳躍沉浮。另外,還有條金色鯉魚,咬著龍尾緊緊跟隨。船上的兵丁、水手一齊吶喊,打算轉舵避開,以防豬龍把船掀翻。賈將軍是久經戰場的名將,怎能怕這野物,先是制止眾人,而後取下鐵胎弓、抽出狼牙箭,輕舒猿臂,對準那豬婆龍嗖地一箭。不偏不斜正好射中了龍的脊背,水面立即泛起一縷血水。

但見那受傷的豬龍不再遊動了,浮在水面上張吻鼓腿,顯出奄奄待斃的樣子。水手們立即擲出繩索把龍套住,將它拉近船邊,拴在錨樁上,準備拖回駐地。

眾人都在讚揚將軍的神箭,明允卻獨自到船邊來看那豬龍。只見它雙睛開闔望著自己,好像是求救的神情。更見那條金鯉,不但不自去逃生,反而圍著龍身遊動,似是戀戀不捨。明允看後心中老大不忍,於是來到將軍面前說道:「主公,上天有好生之德,這龍雖是水族之尊,但並未有傷船害人的舉動,還是放掉它吧!」

賈將軍心中暗笑,這個書呆子真有點婦人之仁,滿臉堆笑道:「先生既然生了惻隱之心,那就任憑先生發落好了!」

明允忙謝過將軍,親自到船邊來,先替豬龍拔下利箭,又在它受傷的創口塗了些金瘡藥,然後才替那豬龍解開繩索。只見那豬龍向明允抬了抬頭,像是謝他的意思,後逕自沉入水中去了。

明允救了豬婆龍,自覺做了一件好事,回艙安歇,次日隨同將軍返回任所。日久,這件事也就慢慢忘了。

過了兩年,明允因離家日久,就向將軍告假,要回故鄉去掃墓。他只帶了個貼身小僮,挑著簡單行李,搭了一艘客船,打算經洞庭進入長江。

船行湖中,不料遇見了一場掀天動地的颶風,客船被巨浪打翻,乘客紛紛落水。明允在落水後幸喜抓住了一隻竹箱,順水漂浮了一夜,天明時風停浪靜,竟漂至一座荒島上。明允棄箱上岸,見四下樹木繁茂並無人家。明允疲勞不堪,忙脫下溼衣晾在樹上,坐在岸邊歇息。

正在喘息之際,忽見水面漂來一具屍體,明允不管他死活,忙下水去將人拖到岸上。仔細一看,原來是跟隨自己的小僮。見他雙目緊閉並無氣息,心中一慘,不禁流下淚來。

後來,摸摸他的胸口,似乎還有熱氣,就把他倒控在石墩上,讓肚裡灌進的水慢慢流出。又輕輕按摩他的背部,幫助他做胸腔呼吸。如此救護了多時,才見小僮哼出聲來。

小僮甦醒過來以後,見救他的正是自己的主人,不由哽咽著叫了聲相公,撲在他懷裡啜泣。明允就安慰他道:「我們總算大難不死,應當慶幸才是。你看太陽已經出來了,我們快把衣服晾乾再想法子趕路吧。」小僮畢竟是個孩子,聽了明允的話,也就高興起來。

幸喜此刻正是三春時節,光著身子還不很冷。等衣服漸幹,二人感到飢餓難忍,忙穿上衣服,打算找個人家好去討點吃食。於是,匆匆離開岸邊,向山野裡走去。

只見四野茫茫不見人跡,轉過山坡,忽聽遠處傳來斷續的號角。不久,馬蹄嘚嘚聲中,有兩個垂髫少女,騎兩匹棗紅駿馬飛馳而過。接著,又有幾個騎馬的少女,眾星捧月似的,簇擁著一位女將軍似的麗人奔馳而來。只見這麗人遍體戎裝,騎一匹白龍馬,頭插兩條雉尾,攜一隻寶雕弓,懸一袋花翎箭,姿容秀美,苗條矯健,好不威武嫵媚!

僮兒低聲問明允道:「相公,他們是要打仗嗎?」

明允說:「不是,像是行圍打獵的。我們在此不便,快快躲開吧!」說著,二人忙閃身隱在一塊大青石後,探出頭來偷看。

只見那些少女們在山裡縱馬馳騁,如同穿花蝴蝶似的,給荒野增添了不少生氣!這時,一行大雁出現在晴空,就聽少女們喊道:「公主,公主,雁來了!」

聞言,那麗人對準雁行彎弓搭箭,弓弦響處,一隻大雁從半空中落下,恰巧落在他倆藏身的附近。小僮想走過去看看,被明允攔住,說:「動不得!」

這時,馬蹄聲近,一個青衣侍兒來到雁落之處,滾鞍下馬,拔下雁身上的箭,將雁掛在馬鞍旁。她一抬頭,忽然發現了明允主僕,就詫異地問道:「喂,你們是哪裡來的?」

明允忙上前施禮道:「我們主僕二人是落水遇難的,路經此地,因恐驚動小姐們打獵,故爾在此暫避。」

侍兒見他們不像歹人樣子,只噢了一聲就要走。僮兒沉不住氣了,就搶著說:「請問大姐姐,哪裡有賣吃食的地方?我們餓了一天一夜,實在餓得走不動啦!」

侍兒笑道:「傻瓜!這裡是凡人到不了的地方,哪裡有什麼市井!也罷,我這裡還有點乾糧,你們暫且拿去充飢吧。」說著,從身上的挎袋裡取出三四個蒸餅,遞給了小僮。說道:「這裡是宮苑禁地,不是你們呆的地方,吃完後趕快離開,不然又要招禍了!」不等僮兒謝她,兀自飛身上馬,追那群人去了。

二人實在餓極了,席地而坐,大口地吃起來。誰知這餅竟然香甜可口,還有一種菱藕的味道。東西不多,幾下就吃光了。還覺得不飽。抬頭再看那些打獵的,早已不見人影。

小僮嘆氣道:「餅子太好吃了,可惜少了點!」

明允道:「這已經難得了,不可貪得無厭。你不聽她說——這裡是禁地嗎?還是早點離開為妙!」

主僕二人起身趕路。誰知吃了那點蒸餅,竟覺得神清氣爽,身上也有了力氣。走出山溝不遠,遙遙望見前方有片濃密的松林。林中隱隱約約露出紅牆綠瓦的殿閣影子,明允還以為是座寺院,就撲奔松林而來。

及至穿過松林來到近前,才發覺這不是什麼寺廟,竟是一座莊嚴的宮廷。二人不敢擅闖宮門,就繞向宮苑的後面。見後牆外有幾株馬纓花,掩遮著一座翠綠的小門。僮兒走近前去一推,門並未關,吱呦一聲開了半扇。門內原來是座大花園子,靜悄悄地不聞人聲。僮兒向園內探了探頭,就對明允說道:「相公,裡面並沒有人,我們進去看看好嗎?」

明允搖了搖手說:「不行,不行!私入宮苑要招殺身之禍啊!」

小童說:「我看不像,哪有這麼冷清的皇宮內苑呀!誰會到這荒島上來當皇帝。」

明允一想,也覺得奇怪,這方圓數百裡內,也只有武昌城內才有王府,這深山老林之地,怎會有什麼王宮呢?正遲疑間,小僮又道:「相公,太陽快落山了,在荒郊野外可不能露宿!我看園子裡也沒有人,我們何不就在這園裡,找個僻靜地方躲上一晚,怕什麼的呢?」

明允看看天色確已不早,無奈,只好大著膽子,隨僮兒悄悄摸進花園。只見那園中:怪石嶙峋,古木交柯;翠竹掩映,碧水潺流,水榭亭閣,星羅棋布;曲徑迴廊,宛轉通幽,好一個人間仙境。

他倆過了一座白石小橋,忽然聽見有婦女嬉笑的聲音,再也不敢往裡亂闖,見前面有一小小花廳,忙躲在廳側向前面窺視。只見花廳前搭著一座鞦韆架,正是那個剛才射雁的兩人,已換上羅裙紗衣,翩翩欲飛地蕩著鞦韆,越蕩越高,簡直如同九天仙子在雲端翱翔了。陪她打獵的那群侍兒,圍繞在鞦韆架邊歡笑跳躍,好不開心。

因為早先離得遠,明允未曾看得仔細,如今近在尺丈,越發感到這位公主英姿颯爽,儀態萬千!隨著翠帶飄揚、輕紗翻飛,似有一縷幽香吹來沁人肺腑。明允直看得目眩神迷,不覺低聲讚嘆道:「彼美人兮;天上之人兮!」

不多時,從前面來了個穿紅衣的宮女,對那公主說:「公主打了半日的獵,恐怕已是累了,娘娘有旨,請公主回宮休息。」那公主聽了,也就下了鞦韆,由侍兒們陪伴著姍姍地去了。

明允見他們走後,也就踱到花廳前面,望著鞦韆架發呆。小僮卻拾來一塊紅錦繡帕,對明允道:「相公你看,這一定是那位公主丟下的。」

明允接過帕子,直覺得觸手香軟如親芳澤,情不自禁把它偎在腮邊。信步進了花廳,只見那紫檀几上放著筆硯,立即提起筆來,在帕子上題了一首詩:

雅戲何必擬半仙,

分明瓊女散金蓮!

廣寒隊裡應相妒,

始信凌波上九天。

寫完,自己念了兩遍,十分得意。僮兒見了,發急地道:「相公,你這可要禍了!要讓人家看見弄髒了帕子,可就麻煩啦!我們還是快點離開這裡吧。」

明允聽了也不言語,還在沉吟迷茫。僮兒急了,拉著他就要走。忽見一個青衣侍兒匆匆而來,一邊走著一邊向地上張望,似是尋找帕子。僮兒一見,驚慌地說:「糟糕!這回可跑不脫了……」

明允此時也有些張皇失措,不知該怎樣才好。見那侍兒已到花廳近前,也不能再去藏躲,只好呆呆地站在那裡。

此時,待兒已看見花廳裡有人,詫異的走了進來。仔細地看了看才道:「咦?原來是你們呀!怎麼又跑到這兒來了?」

他們注意一看,原來這個侍兒正是剛才送他們蒸餅吃的那個青衣小獵手。小僮鬆了口氣,上前說道:「噢,原來您是那位好心的小大姐。我們不是故意闖進來的,只怪我們迷了路。」

這侍兒也沒再責怪他們,就問道:「你們可曾撿著塊紅手帕?」

明允窘得沒敢開口,侍兒又催問了一句。小僮望了明允一眼,無可奈何地指指几上:「喏,那不是……」

侍兒走上前一看就急了:「哎呀!這是誰在上面寫的字?這手帕是公主心愛的東西,這還得了!」

明允只好上前抱歉地道:「我實在不知是貴人的愛物,胡亂題了幾個字,真是得罪了!」

侍兒跺著腳道:「這叫我怎麼向公主交代呀?真急死人了!」

明允道:「事已做錯,後悔也來不及了。煩您代我向公主求求情,讓我賠她一塊就是。」

「哼,你可賠得出!你們先在這裡等著,讓我跟公主說說看,好歹由她發落吧!」說完,又匆匆的走了。

小僮已急得要哭:「相公,這回禍可惹大了!沒想到水裡沒淹死,卻要被人活活打死了……」

明允這時反而冷靜下來,安慰僮兒說:「你不要怕,禍是我闖的,就由我來承擔。你是個小孩子,他們不會難為你的。」

小僮著急道:「我才不怕他們打呢!我是怕相公你……」

話沒說完,只見那侍兒又快步跑來。面帶笑容地道:「別害怕,你們有活路了!我把帕子交上去,公主不但沒生氣,反而將手帕上的詩句,反覆念了幾遍,並且連說好好,後來才問我是誰寫的,似乎有些愛惜的意思。她既不說要懲罰你們,也不說放你們走,只是拿著帕子發呆。你們放心等著吧,也許會放你們走的。有消息,我再來告訴你們吧!」說完,侍兒又一溜煙兒跑了。

主僕這時才放了心,天已漸漸黑了,雖然禍事似已消了,可是肚子又鬧起饑荒來。小僮就嘆口氣說:「要是小大姐再送幾個蒸餅來,那該多好啊!」

明允笑道:「你這孩子,剛不哭了又要嘴饞,真是得隴望蜀啊!」

不久,見青衣侍兒手捧一個描金紅漆食盒走進花廳,說道:「相公,餓壞了吧?這是公主讓我送來的點心,請過來嘗嘗吧。」

說著,從食盒裡取出肉餡點心、各種糕餅,還有一壺酒和兩碟小菜。主僕一見,喜出望外,道謝了一聲,就不客氣地吃起來。

正在吃著,忽見一個小丫鬟匆忙跑來。對青衣侍兒說道:「春香姐,不好了!不知哪個爛舌頭的把這件事稟告了娘娘,娘娘聽了很生氣,說這相公竟敢私闖宮幃,還敢在帕上題詩,調笑公主,真是一個狂生!現在已經命人來這裡捉拿了!」大家一聽驚慌失措,個個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突然,人聲鼎沸,在燈球火把照耀下,擁來許多金甲武士將花廳團團圍住。一個老太監帶了幾名武士進來,喝令捆了!陳明允挺身而出,坦然地道:「是我領著小僮闖進園來,是我在紅巾上題的詩。有罪我一人承當,不關別人的事。」

老太監鼓著怒眼也不理他,武士們一擁而上,將他倆都捆綁起來。老太監還不依不饒地問青衣侍兒,是誰叫她送來的吃食?侍兒吞吞吐吐也不敢明說。小僮氣得哭了,嚷道:「是我偷來的,你們打我好了,不關這位姐姐的事!」

正在亂著,見先前那個紅衣宮女閃身進來了,見了明允猛的一愣,忙取過宮燈仔細觀察,驚叫道:「這不是陳相公嗎!怎麼會到這裡來了?」

經她這一說,滿屋的人都呆了。明允也覺奇怪:「她怎會認識我,還知道我姓陳呢?」正驚疑間,又聽這宮女吩咐那老太監道:「先把陳相公他們鬆綁,等我去回稟娘娘,不準如此無理!」老太監唯唯連聲,忙叫武士們替明允主僕解了繩子,領著武士們退出花廳。

紅衣宮女去不多時,就見她帶著兩名提宮燈的小太監重回花廳。見了明允拜了一拜,恭恭敬敬說道:「娘娘有請陳恩公前殿相見。」

這一來,更把個明允鬧糊塗了。他只好拜託青衣侍兒照看小僮,由提燈的太監引路,隨著紅衣宮女去了。

不知穿越了幾層樓閣,才來到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到了殿門,紅衣宮女高聲稟道:「陳恩公到。」

殿內傳話:「娘娘有請。」

明允忙整理衣冠,隨宮女進殿,來到殿內匍匐跪倒。就聽珠簾內有一婦女聲音說道:「請恩公平身就坐。」

立時有人抬過繡墩,紅衣宮女扶起明允,坐在墩上。又聽得一聲捲簾,寶座前的真珠帘子自動捲起。只見在華蓋翠扇下坐著一位中年貴婦。只見她穿戴鳳冠霞帔,遍體錦繡宮裝;案上香菸繚繞,座旁羅列鼎彝,好一派雍穆華貴的氣象!

明允起身謝罪道:「書生無知,誤犯宮闕,獲罪非輕。蒙娘娘垂憐赦免,不勝感激!」

只見那娘娘笑容滿面地道:「不知恩公駕臨,手下人多有冒犯,幸勿見怪。當年老身在湖上遇難,多蒙先生相救,才得生還。活命之恩日夜難忘,大德不能言謝,請受我一拜!」說著,就要起身下位。

明允益感恐惶,苦苦阻攔。那紅衣宮女上前說道:「還是讓我來替娘娘叩謝吧!」說完立即跪在明允面前就拜。

明充急忙半跪還禮,連說:「不敢,不敢!」可心裡越發納悶。心想:我何曾救過她的性命?這從哪裡說起?

獻過茶後,就聽娘娘又道:「先生的恩情久思圖報,只恨無緣相見,一直耿耿在心。誰知天緣湊巧,今日先生竟然降臨舍下。我知先生尚未婚配,小女蒙君有題巾之愛,意欲高攀才郎,成為秦晉之好,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明允一聽喜出望外,也不管它報的是什麼恩了,就施禮謝道:「明允乃一介貧儒,只怕燕雀難配鸞鳳,既蒙娘娘錯愛,敢不俯首從命!」

那娘娘笑道:「賢婿不必過謙,今日即是良辰,就請成其大禮吧!」說罷,示意左右。

紅衣宮女也笑盈盈地上前對明允道:「請新貴人後面沐浴更衣。」

等明允更換上紗帽錦袍,披紅戴花,隨宮女們回到大殿時,見殿內已是燈燭輝煌。紅氈鋪地,只聽絲竹合奏、鐘鼓齊鳴,明允由鑌相陪伴在香案前等候。在宮燈對對,爐煙嫋嫋中,一群豔麗的宮女,簇擁著粉妝玉琢的公主進殿。由大太監贊禮,拜過天地,又向娘娘行了大禮,夫妻交拜後就被送入了洞房。

花燭之夜,郎才女貌恩愛纏綿,自不用說。因明允一直猜不透這個悶葫蘆,枕邊就問公主道:「娘娘口口聲聲說我對她有救命之恩,此事是從何說起呢?」

公主聽了噗嗤一笑,說道:「兩年前你在嶽陽樓下…是不是曾救過……」

「那是救了條受了傷的龍啊!怎麼會是娘娘呢?」

公主正色道:「那就是我們的母后啊!我實話告訴你吧,我父王就是掌管五湖的洞庭君,最近遠徵南海去了。母后本是揚子江龍君之女,那日歸寧回來,酒後現形被人射傷。若不虧郎君仗義救護,性命休矣!此恩此德我們全家都是感念不忘的。」

明允此時才如夢方醒,又問道:「那紅衣宮女是誰?她怎會認識我呢?」

公主笑道:「你還記得隨在龍後的那條金色鯉魚嗎?那就是侍奉我母的丫頭阿紅啊!她怎不認得你呢?」

明允噢了一聲才笑道:「原來如此!幸虧是她,若不然,我主僕要被武士們當賊捉了!」

「這也是天緣邂逅,偏偏就是你闖進宮來。若不是看在你才學的份上,不用武士,我也早把你捉住了。」

明允感激道:「多蒙公主垂青,結此良緣。你不但是我的愛妻,也是賜食的漂母!這樣說來,此地就是水中龍宮了?」

公主搖頭道:「這哪是水中!這是我家陸地上的離宮,凡夫俗子也是到不了這裡的。我自幼被父王封為西湖之主,只因年幼,還沒到我的封地去過呢。」

「那就讓我陪伴著女主,去暢遊西子湖吧!」

好多年後,那個梁子俊因事路經杭州。這日,順便到西湖遊逛。在湖心亭附近,忽見一隻金碧輝煌的大畫舫,在自己乘坐的小船前遊動。船上正在奏樂飲宴,靠船窗坐著一對夫妻,衣冠華貴氣派不凡,正在舉杯對酌。子俊見這男的酷似自己的同窗好友陳明允,因越看越像,禁不住站在船頭招呼道:「那船上可是明允賢弟?」

連著叫了兩聲,畫舫那人已是注意到子俊,竟然站起身來,向他深施了一禮。等子俊還了禮!抬起頭來,只見湖面上突然大霧瀰漫,那隻畫舫已漸漸隱沒在茫茫的湖中了。從此,再也沒有人看到過陳明允的蹤影。

結語:如果您看的滿意,喜歡這個故事,不妨加個關注,留下您的評論、讚賞、轉發、分享,讓更多人的朋友看到這個故事。如果您覺得不好,也請留下您的寶貴意見。你們的支持,才是小編一直更新下去的動力,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鬼狐·志怪故事:鬼母狐女
    王氏還有點不放心,懷疑嬰寧是鬼,就進去把吳生所說的情況告訴給嬰寧,來試探她。說到秦氏早就去世了,嬰寧一點也沒有驚慌的意思。說到可憐你沒有家了,嬰寧一點也沒有悲傷的意思。只是一味地孜孜憨笑,笑得人未曾問她就想笑,究竟是狐,是鬼,是神,是人?簡直莫測高深。到了晚上,王氏讓她和王子服的妹妹在一屋裡睡。他妹妹正缺少個女伴兒,嬰寧是自來熟,這姐倆一見就投緣,還真親熱。
  • 看中日誌怪小說,談談兩國狐文化
    這些故事中的女狐已不再是風流的妖狐形象,而更多地表現出善的一面。此外,還有狐男士人的形象。卷四百四十九中李元恭條中所載故事中,儒雅風流,江郎才俊,超凡脫俗,富有學識,具有非常明顯的儒生文人特徵。與其唐代士人和科舉制度推行的背景相聯繫。故事中狐男通過搶佔民女而達到與高位聯姻的目的,反映了士人其時對門第的一種渴望。而狐男最終被道士所殺,反映了士人身份低微,希望落空的結局。
  • 圖解中國傳統志怪故事
    《中國志怪故事》用帶有志怪小說語言特色的白話文寫作,每個故事都配有若干幅8開跨頁插圖,用圖文的形式進行講述,選取了《聊齋志異》、《列異傳》、《搜神記》、《太平廣記》、《子不語》等志怪小說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志怪小說是中國小說中極具特色的一朵奇葩。其自魏晉南北朝肇始,到清代極盛,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可謂是人盡皆知。志怪小說曾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是頗受人們喜愛的消遣方式。
  • 日本的「鬼」文化源於中國,日本人卻說日本的「鬼」和中國不一樣
    而"鬼"在日本,是妖怪的一種。  "狐文化"的淵源 前一段時間,國漫《百妖譜》前兩集剛剛播出,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過的朋友應該都還記得其中那個情深義重、冒著生命危險自斷尾巴去拯救兒時夥伴的灰狐。狐文化在中國文學裡可謂是非常獨特的一個元素,最早的狐狸傳說也出現在《山海經》當中:"又東三百裡,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
  • 馬欄山觀止客廳首次向公眾開放 上演絕美「狐」文化沉浸式藝術體驗
    「狐」思「鹿」想的主題靈感來自嶽麓書社剛剛出版的新書《狐說》。活動當天,該書責任編輯李鄭龍、插畫作者鹿溟山及裝幀設計戴宇齊聚月湖畔,分享《狐說》出版歷程及藝術構思,探討中國傳統志怪「狐」文化。特邀嘉賓海蒂擔綱主持。
  • 凹凸世界COS:鬼狐大人,我是絕對不會讓你受傷的
    凹凸世界COS:鬼狐大人,我是絕對不會讓你受傷的 > 鬼狐大人,我是絕對不會讓你受傷的。
  • NO.399|怪力亂神(志怪小說)
    先 秦《歸藏》《黃帝說》《汲冢瑣語》《穆天子傳》《山海經》《禹本紀》《伊尹說》兩 漢《漢武洞冥記》《漢武故事》《漢武內傳》《括地誌》《列仙傳》《神仙記》《神異經》《十洲記》《蜀王本紀》《徐偃王志》《玄黃經》《虞初周說》《異聞記》魏晉南北朝《博物志》《集靈記
  • 豪俠·志怪·聊齋·靈異風的仙武文盤點
    之後以破案為主線,徐徐展開,漸入佳境~公眾號裡的長期爭議書,高武懸疑,玩梗很強,插科打諢,氣氛歡樂的同時文字和故事塑造也不差,車速超快(人稱:賣鮑小郎君),書友@李波 給了個閱讀建議:「防止賣綠,我都是一個大篇章一看」。
  • 志怪聊齋:猴鬼報仇
    導語:這些年,通讀了一些文言志怪古籍,總想把裡面的故事整理成系列發布出來。於是,便有了這個志怪聊齋。這個系列主要跟大家說說一些關於鬼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宋朝時候,青州有一富戶,家主名叫周世榮。結語:如果您看的滿意,喜歡這個故事,不妨留下您的評論、讚賞、轉發、分享。望大家多多支持!參考資料:【靈寶集】
  • 中國志怪小說的發展脈絡是什麼樣的?
    且不說《山海經》《穆天子傳》等書中豐富的神話故事,就連儒家經典之一的《左傳》中,也有不少類似於後世志怪故事的內容。最典型的就是《左傳·宣公十七年》中記載的,晉國魏武子的兒子魏顆沒有按照父親的遺命,把他所喜愛的妾殉葬,而是讓她改嫁。後來,魏顆與秦國作戰時,有一位老人用草繩將敵人絆倒,助其得勝。魏顆不知道這位老者是何人。到了晚上,老人託夢給魏顆,說自己就是那位妾的父親,特來報恩云云。
  • 民間志怪故事:第一個故事中古人的信義之舉,今人恐怕很難理解
    別處讀來的三則民間志怪故事,頗為有趣,整理出來,以饗讀者朋友。俱是無稽村言,讀者不必深究。 1、菊花之約 很久以前有一個書生叫範臣卿,上京趕考,不想忽染重病,躺在客棧裡動彈不得。店中主人怕他瘟疫過人(傳染),對他不聞不問。
  • 凹凸世界:鬼狐大人,吾願放棄擁抱之重做利劍守護汝!萊娜攻略
    現在凹凸卡池已經更新了萊娜與鬼狐天衝的卡池,並還為玩家們準備了一份算是最近以來活動獎勵很可以的活動,即照顧了老玩家們能過SSS過關拿全獎勵也照顧了新玩家們可以白嫖一個A級利刃參賽者萊娜。而S級被動技能就更加精彩了,更能說明她其實更像一名刺客,孤膽英雄,下場後為她心愛的鬼狐大人恢復所有的生命力,小夥伴們提前鎖好這個強力組合,鬼狐UP池保底走起呀。SSS的被動更是能看出來萊娜的傷害潛力是多麼的大,當前1級版本就是這個樣子,後期萊娜提升到140甚至是180的時候這個技能該有多麼恐怖?
  • 《九尾狐傳》開播,李棟旭飾演帥氣男狐,故事豐富,都市版聊齋
    《九尾狐傳》第一個故事轉折瞬間而至。緊接著,小女孩睡夢醒來,被告知,這是一場夢境,不能當真。可是,醒來之後的小女孩,發現父母異常,根本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繼而,小女孩逃跑,兩隻妖狐追趕。該劇的帥氣男主出現,降服妖狐,解救女孩,並且施展法力,讓小女孩忘記一切。顯然,這樣的開局劇情,已經足夠調動觀眾追劇胃口了。一個開胃小菜之後,《九尾狐傳》來到當下時間。
  • 2012清明節說鬼故事 盤點讓你脊背發涼的鬼故事(圖)
    清明節說鬼故事 盤點讓你脊背發涼的鬼故事(資料圖)2012清明節說鬼故事 一個親眼見鬼的經歷(圖)故事就此開始。。。。天色開始昏暗了,「還有250公裡了~加油,老公!。。。我們是要開夜車了嗎?」我有點小興奮。(從小就對靈異事件異常的感興趣,所以膽子非常的大)「是啊,我肚子還是有點疼呢。老婆你別怕,有我老公在呢。」「切」。。。天色只有微微星星白了,一路上走的都是山路,車外冰涼冰涼的,我渾身一陣寒戰。
  • 古代志怪故事——魏元虛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乘涼,恍惚看到天邊一塊雲彩落下,到了近前,原來是那狐女,還背著一個大包袱。魏生欣喜若狂,問包袱裡是什麼,女子說:「你的終身全在這裡了。」說完打開包袱,裡面是一大包銀子。然後又說:「你不是想致富嗎?我給你謀劃,不但富,而且貴。現在朝廷允許納錢捐官,這些錢夠捐一個參軍。你要假稱銀子是某人相贈,以免太突然了,引起麻煩。
  • 5本女主會捉鬼的靈異言情小說,抓抓鬼談談愛,心跳砰砰砰!
    1,書名:《信不信我收了你》 作者:暴躁的螃蟹小短評:女主是個驅鬼師也是財迷,尤其是為了掙錢努力接任務的時候,特別可愛,男主是個高幹子弟,但是渾身充滿煞氣,所以故事也就圍繞著男主的煞氣開始,劇透一下,兩人前世有淵源,在為男主驅除煞氣的過程中前世的故事慢慢浮現,原來男主的煞氣是從女主身上吸取來的,結局男主的煞氣成功驅除,跟女主在一起,但女主的爺爺為封印旱魃死了,不過他死得很搞笑,就像搬了個家,到了地府還要搞搞振。
  • 東方朔:中國志怪小說山海經的續集——神異經,真實的尋妖指南
    神異經(節選)是中國古代神話志怪小說集,共一卷四十七則。舊時認為是東方朔所著。其記載類型上沿襲《山海經》的風格,分為東荒經、東南荒經、南荒經、西南荒經、西荒經、西北荒經、北荒經、東北荒經、中荒經等九章。魯迅先生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到「然略於山川道裡而詳於異物」跟山海經沒什麼兩樣,只是文字也不象《山海經》那樣古樸。
  • 很傻很天真的達爾文狐
    唐朝的顏師古注曰:「狐之為獸,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聽且渡。故言疑者,而稱狐疑。」 意思就是說,狐狸這個禽獸……比較多疑,每次過冰河的時候,總是一邊聽河面的冰是否破裂,一邊過河。所以,如果形容一個人多疑,就稱為「狐疑」。一直到現在,也沒變成狼疑,貓疑來著。可見,縱然經歷兩千年多年,人們對「狐」這種獸的看法也沒有什麼改觀。
  • 看看這兩個小故事吧
    根據甘肅放馬灘一號秦國墓地出土的數枚竹簡,就記載了一個人死而復生的故事:一個名叫丹的人在殺人之後被棄市埋葬,但是在三年之後,他卻死而復生,因為地下的官吏認為她陽壽未完,但是因為他已經死過了一次,所以此人喉嚨上有疤痕,而且眉毛稀疏、四肢無力,面色發黑。在地下世界,人們可以以白茅讓鬼獲得財富,接下來他又談到了祭祀的禁忌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