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去某大品牌的醫療機構做體檢,結果出來後,醫生對他說,"你的身體是酸性的",頓時讓他大吃一驚。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個理論——即"酸鹼體質理論"。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的體液PH值呈酸性,那麼你換腫瘤的機率會比常人高出很多。
但諷刺的是,提出這一理論的創始人被判賠償1.05億美元,原因是:他用這套沒有依據的理論讓病人放棄正規的化療渠道。
而且,直接往患者的靜脈注射蘇打水,加速患者病情惡化,延誤了治療時機。
其實,"酸鹼體質理論",簡直不值一駁。
首先就是,人體內的酸鹼度是沒有具體定義的,只有血液酸鹼度、尿液酸鹼度、唾液酸鹼度等,而沒有"人體酸鹼度"這一說。
就比如說你拿著唾液去檢查,不管怎麼檢測都是酸性的,因為唾液的酸鹼度一般在6.6—7之間,屬於弱酸性,按照這一理論,所有人都容易患腫瘤。
食物雖然有酸鹼性,但是它並不會破壞人體的酸鹼平衡,因為人體會根據體液的酸鹼度來進行調節,而不是一成不變的。
換句話說:不管你吃什麼,你都改變不了你體內的酸鹼度。
患腫瘤最大的風險因素並非空氣汙染和轉基因食物,而是年齡。有數據顯示,超過55歲以後,罹患腫瘤的人數開始呈指數型上升。
癌變的本質,是 DNA在複製過程中發生突變,使正常細胞發生無限分裂。而且每天都會發生 DNA突變,發生的次數越多,就越有可能得癌。
那麼,真的有食物可以抵抗腫瘤麼?
沒有,哪些食物中的某種元素或許可以對抗腫瘤,但是,卻沒人提劑量的問題。
比如紅酒,都說當中的白藜蘆醇可以延緩腫瘤生長,但是,如果想達到這個效果,起碼要一次性攝入2500杯紅酒。
而酒精是"一類致癌物質",和這麼多酒,到底是抵抗還是促進腫瘤的出現誰都說不好!
那麼我們平時又該如何去預防腫瘤的出現呢?
有研究顯示,長期鍛鍊的人,換腫瘤的機率會顯著降低,這是一項跨越18年的調查,囊括了144萬人,是有史以來對"運動防癌"最準確的數據統計!
同時,還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飲食均衡、作息規律、保持一定的活動量等等,都有助於增強我們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