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受《讀者》激勵走上學術路 從理髮匠變博士生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今年31歲的瑞安湖嶺人林國敬,初中畢業後,到溫州市區學理髮、開理髮店。後來,《讀者》雜誌裡的一篇勵志文章,激發他求學的興趣;為能順利通過英語考試,他不但到溫州高教園區附近書店打工,還到大學英語課堂旁聽;他靠不斷自學,順利取得自考大學本科畢業證書,並考上了上海大學碩士研究生,今年還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回顧自己的求學歷程,他感慨,只要敢於挑戰困難,堅持夢想,人生的道路上必定不缺精彩。

  初中畢業學理髮

  《讀者》勵志文章 激發他走上求學路

  昨日,瑞安市湖嶺鎮林源村,在林國敬簡陋的二樓住房裡,一塊紅色獎牌放在顯眼的位置,上面寫著:祝賀林國敬同學考取博士研究生,獎金10000元。落款是瑞安市人民教育基金會。一個不大的書櫃中,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與哲學方面的書籍放置一起。

  林國敬1984年出生,1米63的身高,穿著普通,如果不是他戴著400度的近視眼鏡,誰也不會想到他會是一名研究中國哲學的博士生。

  林國敬的父母都是當地農民,他們對自己兒子能考上博士感到高興,因不善言辭,只一直說:「挺好的,挺好的。」

  林國敬在家排行老大,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因為父母身體不好,加上他當時學習成績不理想,初中畢業後他便外出打工貼補家用。2000年,他到溫州市區學理髮手藝。

  2002年,他在市區開了一家理髮店,曾輾轉搬遷到新橋、雙嶼等城郊接合部。理髮店的生意剛開始還算可以,後來生意越來越慘澹,這讓他對未來也越來越迷茫。2003年上半年的一天,他無意間看到街頭有書店銷售舊雜誌,他買了一元一本的《讀者》雜誌。

  他被雜誌裡的勵志故事吸引,一篇文章深深觸動了他內心對知識的渴望。他決定開始自學的道路。

  他先從最感興趣的中學語文課本入手。拿出曾經讀不懂的語文課本,他感覺自己以前很多看不懂的地方,現在能看懂了,幾年的生活閱歷,使他對文章的內容理解得更深刻。就這樣,他一篇篇讀完所有初中語文課本後,又去借閱高中語文課本,並萌發了參加自學考試的想法。

  當初林國敬開始自學時,家裡人並不支持,認為他不是讀書的料,應該以賺錢養家為主,而且家裡也沒錢供他去讀書。有一次,林國敬看上一套有十幾冊的書,售價大約400元,因為家裡沒錢,他去了好幾趟書店,才買下來。這套書,現在還擺放在林國敬的書櫃中。

  林國敬回憶,最困難的是自考那幾年,當時弟弟妹妹還在上學,家裡經濟並不寬裕,母親希望他能安心賺錢,幫忙分擔家庭重擔。2011年,他得知母親生病卻無錢動手術時,哭了很久,感覺自己愧對父母。在他讀研究生時,村裡有人見了他就說:「國敬,你讀到碩士夠了,畢業後好好賺錢,你家裡太需要錢了。」每次聽到這些話時,他內心總是十分難受,只能更努力地打工和學習。

  英語曾是攔路虎

  幾年苦讀後 他能翻譯原著

  2004年,初中起點的林國敬決定參加自學考試。他先報考浙江師範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專科(自考)學歷,後來又報考了浙江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自考)學歷。為能更好地學習,他轉掉理髮店,到一家超市做營業員,因多次被老闆發現在上班時看書,結果書被沒收,工作也丟了。後來他先後做過酒店服務員、溫州樂園服務員等,還擺過地攤,每次更換工作,他都要扛著沉重的書包更換住處,並堅持看書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2008年,他除英語外,其他文化科目都順利通過。考慮到英語是他考試中最大的攔路虎,他下決心停考一年,專門學英語。

  林國敬說,他英語基礎差,讀初中的時候,英語只考了20多分,遠遠達不到自考本科要求的英語水平,為了能順利通過英語考試,他辭去當時的工作,來到茶山高教園區的一家書店裡打工。

  書店每天上午10點營業。早起的林國敬趕到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教室裡旁聽英語,努力給自己營造一個英語學習環境。學校的英語老師認識他後,也歡迎他旁聽課程,有時還會向他提問。如今已是高中英語老師的謝芬芬,是林國敬旁聽英語課時,那個班級的學生。在她眼中,林國敬學習很認真,在課堂上與同學互動很積極,下課後也會經常參加英語角等活動。

  就這樣,林國敬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英語,經過不懈努力,2010年,他通過全國公共英語四級考試,讀研究生期間,還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我現在還堅持每天學英語,這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林國敬說,他現在不僅能夠看懂國外原著作品、翻譯部分英文作品,在讀研究生期間,他還翻譯了英文哲學著作《理想國》,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

  他坐得住「冷板凳」

  希望當一名大學老師 繼續從事中國哲學研究

  2012年,林國敬通過全國統一考試,考取了上海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為能在學校專心學習,他向瑞安市紅十字會申請資助,後來他通過紅十字會與瑞安市人民教育基金會取得聯繫,成功申請到每年5000元的助學獎金。3年的研究生學習,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先後在《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等國家、省級期刊發表5篇學術論文,還多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

  今年,林國敬在碩士研究生畢業前夕,糾結於工作還是繼續求學。父親看出他的心思,支持他繼續求學,不要因為暫時的困難,而放棄自己的夢想。

  得到父親的支持,林國敬樹立了更大的目標,他決定攻讀中國人民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經過材料審核、筆試和面試的層層篩選,林國敬從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成功考取了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研究生,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跨越。「有的學長經過好幾年努力才考上博士,我能以應屆生的身份考上博士,算是挺幸運的。」

  上海大學哲學系主任寧莉娜說,林國敬是她十幾年來所指導的碩士中,唯一一個考上985高校博士生的學生。當初,因林國敬初始學歷很低,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高中和大學本科教育,在錄取他時,多少有些顧慮。但後來他們發現林國敬學習很勤奮,能坐得住「冷板凳」,並能聽從導師的建議進行學術研究。

  林國敬已經早早買好溫州到北京的火車票,準備在9月7日去學校報到。為了省錢,他沒有買動車票,買的是普通火車票。談起未來的規劃,林國敬希望能當一名大學老師,繼續從事中國哲學方面的研究。他說,儘管自己的初始學歷低,但他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敢於挑戰困難,堅持夢想,人生的道路上必定不缺精彩。(據溫州都市報)

相關焦點

  • 每天早上在杭州東河邊為老人義務理髮 河南小夥肖申奧默默堅持大半年
    「大伯,你知不知道附近有個小夥子,每天在河邊給老人理髮的?」東河綠道,有個小夥每天為老人免費理髮。昨天我們去找這個小夥時,從東河體育場路以南段開始,就有人幫著指路了。「你再往南走走,下一個廊橋附近有幾個涼亭,他經常在亭子裡理髮的。」一位遛鳥的大伯說。這一走,就到了鳳起路以南,坐在涼亭裡的阿姨抬手指:「就在前面。」
  • 著名學者:現在中國博士生的學術水平,不如80年代前期的碩士生
    著名學者丁東指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博士點和博士生的含金量便開始下降……現在,中國博士生的整體學術水平,不但不如80年代前期的碩士生,能不能超過那時的本科生,也很難說。」 如上文所述,我國人口基數大,對崗位的需求大,所以各行各業不斷提升對員工的學歷要求,博士生不再僅僅是學子們在學術上的追求,更是一種就業追求。這時,學子們求學路上就擁有了不同的心態。 他們將求學之路當成了求職之路。
  • 從狩獵者變護鳥人 「直過民族」走上生態致富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直過民族」走上生態致富路  石梯村位於享有「中國犀鳥谷」之稱的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被譽為「中國鳥類資源第一縣」,享有「活著的鳥類博物館」的盛譽。該村是中緬邊境上一個以景頗族、傈僳族為主的直過民族貧困山村,以村內千年「茶馬古道」上的石梯為名。
  • 學術期刊曝光北大博士生大篇幅抄國外論文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到,8月17日,新聞傳播類知名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罕見刊登了一則《關于于豔茹論文抄襲的公告》。       在公告中,該刊稱,「本刊近期接到讀者舉報,稱於豔茹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涉嫌抄襲。」
  • 宅家理髮你也行,理髮師教你自己理髮,變帥其實就這麼簡單!
    最近自己理髮這個話題引發熱議,很多人曬出自己新理的髮型,我也還收到許多網友的留言,詢問自己在家如何理髮的求助,就連薛之謙、陳偉霆、楊洋都自己給自己理髮了。宅在家裡出不了門,理髮店也不營業了,這個時期只有自己理髮才最靠譜。於是我就萌生了寫一篇自己理髮的文章,給大家教一教自己在家理髮的小技巧。
  • 2018北京大學藝術學國際博士生學術論壇舉行
    姜國華表示,北京大學研究生院非常支持藝術學院召開這次藝術學國際博士生學術論壇。該論壇的目的是在培養博士研究生精進學業,做好學術研究的同時,提高策劃組織相關學術活動的能力,並促進與全國其他高校博士研究生的互動交流。
  • 上外啟動「優秀博士生論文培育工程」
    本報上海3月20日電上海外國語大學日前啟動「優秀博士生論文培育工程」,為建立博士研究生科研創新激勵機制,加強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研究學術氛圍營造良好的條件,激勵博士生作出重大創新成果。據悉,上外將從政策上、經費上支持和資助博士生從事對人文社會科學和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並具有重要學科研究價值和應用前景的原創性學術研究成果;同時,為使「優秀博士生論文培育工程」啟動後能產生預期效應和成果,校方將積極發揮導師和知名專家學者的指導作用,達到讓博士生開闊視野,啟迪智慧,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 復旦大學2017年博士生學術論壇之管理學篇獲獎論文回顧(統計學...
    原標題:復旦大學2017年博士生學術論壇之管理學篇獲獎論文回顧(統計學、會計學、市場營銷學) 12月1日下午六點,2017年復旦大學博士生論壇管理學篇在管理學院李達三樓105召開,論壇的主題是
  • 施一公: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
    說極端一點:如果真有這樣主要憑運氣而非時間付出取得成功的科學家,那麼他的成功很可能是攫取別人的成果,而自己十有八九不具備真正在領域內領先的學術水平。 大約在十年前,著名的華人生物學家蒲慕明先生曾經有一封非常著名的email在網上廣為流傳,這封email是蒲先生寫給自己實驗室所有博士生和博士後的,其中的觀點我完全贊同。
  • 中國近海頻發的海洋生態災害2013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預告
    邀 請 函「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主辦,是我國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重要項目,旨在為全國博士生提供的一個高起點、大範圍、多領域的學術交流平臺。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是全面提升我國博士生整體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向社會展示中國博士生群體創新精神和學術研究成果的一個窗口。
  • 學術周刊:超期博士大清退,博士生按時畢業有多難?
    >9 月 4 日,《科學》刊登了一則「編輯部關切」消息,表示有兩個獨立的消息源向期刊指出,一篇由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可能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科學》表示,目前編輯部正在等待作者單位的調查結果,提醒期刊讀者注意該論文可能存在數據真實性問題。專門追蹤學術撤稿的網站 RetractionWatch 稱已向通訊作者發郵件詢問詳情,目前尚未得到回應。
  • 《盲眼鐘錶匠》作者: [英] 理察·道金斯
    因而在這本談論進化論的科普作品《盲眼鐘錶匠》中,作者道金斯反覆強調進化論還只是未被完全證實的學說。「但除了進化論,還有什麼能完美地、無懈可擊地闡述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呢?」理察•道金斯是一位很出色的科普作家。紮實的學術功底加上深入淺出的敘述使得他在科普領域廣受好評。
  • 西安交大規定博士生未發表學術論文也可獲學位
    近日,記者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從今年6月1日起,該校博士生即使未發表過學術論文,也能夠畢業並獲得學位。    今年6月1日起執行的這份《西安交通大學關於研究生學位申請的若干規定》,是西安交大今秋在新入學的研究生中全面推行新的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方案的內容之一。據此《規定》,今後對提出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申請的博士生,不再要求其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
  • 施一公:西湖大學的博士生將不受畢業年限的限制,你怎麼看?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南京大學官網、知乎、募格學術之前報導近日,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上介紹了西湖大學的近況。他表示,目前有104位一流科學家籤約西湖大學作為博士生導師,334位博士生在讀。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
  • 上海交大首批校級優秀博士生論文獲表彰
    據了解,為了激勵博士研究生專注於高水平、創新型科學研究,鼓勵導師對博士研究生的指導和培養,建立崇尚學術、勇於創新的氛圍和導向,進一步提高博士學位論文質量,上海交通大學於2016年底首次開展校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活動。上海交通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遵循「科學公正、注重創新、質量優先、寧缺毋濫」的原則,每年評選一次,每次入選的論文不超過15篇。
  • 劉詩雯康復訓練,踩波速球保持平衡,林高遠終於理髮了
    大家普遍關心國乒選手們近來狀況,劉詩雯除了在進行康復訓練的時候,也開始增加技術訓練,最讓球迷們關注的是林高遠終於理髮了。前幾日,正值布達佩斯世乒賽1周年,國際乒聯在社交媒體上帶著球迷回憶布達佩斯世乒賽,這其實是屬於國乒的輝煌時刻,國乒包攬5冠滿載而歸,劉詩雯十年磨劍終於稱王,馬龍創造神跡,實現世乒賽3連冠。
  • 在韓博聯會舉辦在韓中國博士生論壇
    神州學人網訊 11月10日,在中國駐韓國使館教育處指導下,由在韓中國博士生聯誼會主辦的「2019年在韓中國博士生論壇」在位於首爾的建國大學舉行。中國駐韓國使館教育參贊力洪出席並發表講話。  力洪在致辭中表示,此次論壇旨在為在韓博士生提供高水平、跨領域的交流互動平臺,通過介紹學術前沿和發展趨勢、開展中韓學術比較、探討學習和科研方法等,拓寬學術視野,激發創新思維
  • 百度發布「龍抬頭」搜索大數據:理髮熱度激增300%,男性是自學理髮...
    理髮剛需不減,全民自學理髮成為了今年「龍抬頭」的一大特色。「二月二、龍抬頭」,中國素有農曆二月初二理髮的習俗。百度發布的「龍抬頭」搜索大數據顯示:隨著龍抬頭的到來,「理髮」搜索熱度較節前增長了300%。但因為受疫情的影響,去理髮店理髮成為了一件困難的事,於是各種自學理髮的工具和教學視頻成為了大家的熱搜對象。
  • 施一公:科學男神學術四境界 家國情懷走上科學路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施一公將自己的學術上的發展,總結為四個境界,意識到可以做學問是一個境界,決定做學問則是第二個境界。 施一公:我是1995年11月決定這輩子要做學術的,做博士後吧。我就開始了我最艱苦的兩年,這兩年要多艱苦有多艱苦。我的這個生活節奏,我的這個奮鬥,我就不去說細節了,因為以前也講過。
  • 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全國力學博士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全國力學博士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2020-11-13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