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事,是因為有意義才做的,不是僅僅為了完成任務

2020-12-06 不速之課呀

我們從出生那天起,就有無窮無盡的事等待著我們去做。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知道為什麼要吃飯,因為餓了,也知道為什麼要睡覺,因為困了。做這些事的時候,我們的心情要麼很平靜,要麼還有點高興。但打掃衛生,讀書學習這類的事,卻很少能理解得很到位。以至於我們在做這類事的時候,常常會感到不耐煩。做這些事的時候,我們是把它當成了一個別人「下達的任務」,因為是強制性的命令,所以自己必須完成。這樣做事,效率也很低。

因此,我們在做事之前,可以先仔細想想,我們做這件事對別人,對我們自己有什麼樣的意義?在做事之前先預判一下,這件事該不該做,值不值得花時間去做。如果不值得,自然沒必要接著做,如果值得,你做事的時候也會更果斷,減少了你因為猶猶豫豫而導致效率低下的情況的發生。

埋頭苦幹的你,偶爾也要學會抬頭看看天

拿一件事說說,我在接觸到「百家號」這個平臺時,就很感興趣,但是我並沒有馬上就申請帳號。我先是在百度上查了一些有關的信息,簡單了解了一下,看到一些網友的話,我心裡想著:我在「百家號」上發表圖文或者視頻這些的時候,最好不「斷更」,然而,就我當時的情況來說,堅持「日更」比較困難,因為我還有學校的很多事要處理,如果慌慌忙忙地就開始,一旦「斷更」,心裡就會很不好受。所以,我就把這件事推遲到了暑假。

到了暑假,在比較充分地了解了「百家號」的相關情況以後,我開始了「百家號」發文之旅。目的主要是:一、記錄生活,分享快樂。二、訓練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

本著這兩個宗旨,我開始在「百家號」平臺上發文,連續一個月,沒有斷更,但現在我的觀念變了一些,其實沒有必要堅持「日更」,只要我想,我可以在任何時候發文,如果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斷更」,也沒什麼,因為就算「斷更」,我上面的兩個目的也可以達到。

而且,個人認為,發文章要隨心,如果你寫文章的時候是正好是你想寫文章的時候,你當時的心情一定很好,而且寫出來的文章也會更好一些。反之,如果是「被動」寫文章,心裡一般會很不耐煩,這樣,一個很好的興趣就很有可能「活生生地」被你給變成了一個「負擔」。

上面已經講到了我個人使用「百家號」的初心和這樣做的意義,下面再舉一個比較常見的例子,再好好體會體會,在你明白了做某件事的意義前後有什麼不同。

背書,一般是學習中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背書大多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聽歌,一般是生活中一种放松心情的現象,聽歌大多是為了讓自己的心情變得更加愉悅。試想一下,假如現在讓你聽音樂,你心情會怎麼樣?假如現在讓你背書,你心情又會怎樣?回想一下以前,有沒有下面這樣的經歷:你自己聽一首好聽的歌,沒聽多少遍就會唱了,而且歌詞也差不多記住了,尤其是高潮部分。而讓你背誦一篇課文,你可能背了個把小時也才能勉強背完,而且背得不熟,常常「斷片」。現在告訴你,如果你背誦的課文,與你聽的歌詞是一樣的,你會不會覺得有點吃驚,為什麼我聽歌能記住,直接背就這麼難記住,而且聽歌的時候似乎沒咋記,聽得也是不亦樂乎,背書的時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背好,過程也很艱難。奇不奇怪?

你想嘛,你聽歌的時候,你對你此刻聽歌的目的深有體會,那就是放鬆,這也是你此時聽歌的意義所在。而你背書的時候,你雖然知道這是為了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分數,但也會不時得懷疑,我就背這麼點,對分數真有那麼大的影響嗎?於是,你自己對背書意義的理解還停留在表層,自然很難有效率。

綜上所述,做事之前花點時間把你將要做的事它的意義好好想想,「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樣對你做事絕對是很有好處的。

相關焦點

  • 人類的存在有何意義?科學家表示,或許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
    人類的存在有何意義?科學家表示,或許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世界上每一種生物的存在,都不是偶然或者巧合,凡存在即是合理。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物種高達上千萬種,只不過人類看起來卻是獨一無二的,憑藉著自身的智慧,僅僅用了數百年的時間進化成了地球上的「老大」,如此快的發展速度,不得不引起人類的懷疑,我們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 結婚的意義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出於心甘情願的一種選擇
    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再這樣單下去,怕是也找不到了吧!」甚至還會有很多人非議說不結婚的女性就是精神不正常、會孤單。你結不結婚都沒礙著誰,你的人生永遠不在別人嘴裡,而在你自己選擇的生活裡,對於那些讓你聽著不爽的話屏蔽掉就好了。傳統的思想讓世人認為到了適婚年齡就必須要結婚,把結婚當作人生中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在中國,為了結婚而結婚的人著實不少。
  • 巧用紫格尼克效應,打開心理張力,激發孩子學習和做事的完成欲
    這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紫格尼克效應」。琪琪媽媽通過運用「紫格尼克效應」,打開了女兒的「心理張力」,成功地激發了她的做事完成欲。使得不愛做家務的琪琪變成對做家務樂此不彼。這裡提到了兩個概念,一個是「紫格尼克效應」,還有一個是「心理張力」。我們先說什麼是「心理張力」。
  • 嫦娥5號發射意義有多大?一切都是為了這個任務做準備!
    我們對登月任務並不陌生,多年來中國衛星已進行多次越來越有挑戰性和意義的任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2019年,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歷史性著落。但這一次嫦娥五號發射,將會把這一限制進一步推高,因為嫦娥五號要前往從未探測過的月球區域,並且帶回一些月球上的「紀念品」。
  • 怎麼把無意義的事做出意義來?
    你不得不參加一些與你既定任務有衝突的無聊活動時,你怎麼辦?你不得不放棄第一象限的任務而去做那些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時,你心裡是什麼感受?當然,遇到問題我們總應該抱積極的心態,想辦法去解決它,而不是去被動適應,以致成為習慣。
  • 如何做事更有效率?諾森德日常任務攻略大全
    如何做事更有效率?WLK開服已經有一個月了,相信絕大多數玩家都已經到了80級,每天除了下副本,打戰場,相信伴隨大家的就是每日可以賺錢賺聲望的日常任務了,每天在霍地爾之子那裡苦苦的等龍,達拉然等刷烹飪日常的物品,是不是大家覺得非常沒有效率呢?
  • 做事沒有動力,容易半途而廢?3個方法幫你提高幹勁,完成目標!
    然後,我也檢查了一下自己的flag,嗯,目前為止完成了1%吧。所以,我們定的一些目標,經常會做著做著就沒動力了,很容易半途而廢。那怎樣才能把目標給做成呢?因為在任務的最開始,注意小數字的人更容易行動,比如,從2次到4次,相當於翻了一倍,會讓人覺得效率高。但如果從6次到8次,雖然也是增加了2次,但你覺得好像只完成了任務的四分之一。所以,當進程過半的時候,你的聚焦點就要變一下了,注意力要集中在剩下的少量任務。「你離免費奶茶只差兩次了」比「你已經完成了八次」更讓人有動力。
  • 有事做事沒事找事的「奇葩」經營觀
    01—有事做事企業的運行一定需要不同崗位不同工種的人完成日常的工作,而這種工作其實也是經常會發生變化的,比如生產崗位的原料運輸、投料控制、檢驗、產品更換等等,如果你把它看成是固化不變的,效率、成本等其實就成為剛性的,但如果你把它看成動態的,就有變更的思考,舉個例子:我曾經在一家企業做運營管理,有一次發現下屬的工作流程中有一個環節是從供應商處印刷的二維碼物料必須先要運輸到公司
  • 為什麼有人看著我們做事時,我們就會做不好?
    工作也一樣,有人是獨自工作時能做得很好,但只要旁邊有人,就會不順利。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我們的心,一直受到身體影響。身體感覺沉重,心情就跟著沉重起來。因此,你平時拿的公文包,最好不要裝太多東西。為什麼?拿著沉重的皮包走路,心情也會沉重而失去幹勁。身體辛苦,無疑也會造成心情上的辛苦。
  • 《我們是貴族》:人可一時無腦,不可一世巨嬰,做事要三思而後行
    這些寶貴的經歷,也終於讓他們學會了獨立思考,完成了自立。而這部墨西哥電影也正是通過一連串嬉笑怒罵的故事告訴我們:人可以一時無腦,不可以一世巨嬰,做事要帶腦,三思而後行。然而,這個加油站項目即非做過市場調查,也沒有經過慎重分析,僅僅只是幾個富家子弟的頭腦一熱,想弄出來燒哈維父親的錢而已。
  • 孩子做事總是「有頭無尾」?不是孩子健忘,而是缺乏閉環思維
    等到一會,時間一到,孩子聽到音樂一響,就紛紛拿著自己的"作品"放在可以展示的地方,一部分孩子會幫忙收拾整理剩下的"殘局",直到整理完再去做別的事,而一部分孩子就會"逃跑",不會幫忙整理,當然,"逃跑"的孩子被老師喊回來要去繼續幫忙整理,所有人直到全部收拾好才可以離開。
  • 《死亡擱淺》披薩任務怎麼做 披薩任務完成方法
    導 讀 死亡擱淺中有一個任務是要派送披薩,還有不少玩家不是很清楚明白的額,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死亡擱淺山姆派送訂單怎麼完成的介紹
  • 你不是沒時間,只是沒效率:高效能人士的七大效率法則(精闢)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做什麼事都捉襟見肘。其實,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之所以覺得時間不夠用,不是真的因為沒時間,而只是沒效率。高效能人士的一大成功之處,就在於能夠合理規劃時間、掌控時間,從而提升做事的效率。
  • DNF:2月6日新增2個主線任務,我們需要現在做嗎?
    雖然上面兩個更新內容不被大部分玩家所重視,不過還有一個更新內容引起了玩家的困擾:「2月6日遊戲內新增了2個主線任務,我們需要現在做嗎?」當然,如果硬要劃分的話,其實不能算是更新了2個主線任務。根據系統的劃分,更新的是一個主線任務「重返天界」和一個事件任務「空蕩蕩的皇宮」。既然是任務,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需要去做的。不過這兩個任務有必要現在去做嗎?這就讓不少小夥伴發生了疑問。
  • 太懶做什麼都沒動力?找到你的內在動機,你才會願意持續行動
    原因之一是,當我們被內部因素驅動去做某事時,我們僅僅是為了享受這項活動而做。 因此,我們之所以能夠日復一日地繼續前進,是因為做這件事會讓我們感到快樂,獲得價值感,有一種被認可的滿意度,從而充滿動力。
  • 《伊洛納》飛龍爪任務怎麼做 飛龍爪任務完成攻略
    導 讀 伊洛納手遊中託馬特的飛龍爪任務是很多玩家都會做的,不少玩家知道飛龍爪在託馬特,但具體的位置卻一概不知
  • 《原神》首領敵人任務怎麼做 首領敵人任務完成攻略
    導 讀 《原神》近期更新了1.1版本後推出了非常多的任務,其中有任務是需要擊敗首領敵人一些次數,那麼首領敵人是什麼怪物呢
  • 講透「用人做事」和「做事用人」的區別:共治制3.0工作坊體驗(上)|...
    對組織中的行為習慣保持有意識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從參加工作坊的高管們的經歷來看——絕大多數管理者對自己為什麼做出某些行為並沒有太多意識。我們之所以做某些事情是因為這麼做對結果有幫助,還是僅僅因為我們一直這麼做;我們不做某些事情是因為做那些事情對結果有害,還是僅僅因為我們從未想這麼做過。
  • 為了生活本身而不為實現意義:貓教會我們什麼?
    他絕不是一個多情的作家,但他的新書《貓的哲學:貓與生命的意義》(Feline Philosophy: Cat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暫譯)卻是為了紀念他與貓的共同的智慧而寫的。這些年來,其他哲學家也被貓所吸引。薛丁格有盒子裡的貓理論。蒙田曾發出著名的提問:「當我和我的貓一起玩耍時,我怎麼知道它沒有在和我一起玩耍?」
  • 職場潛規則:做得越多,死得越快?小心三大陷阱,做事可適當留白
    做得越多,死得越快已然成為職場潛規則,雖然話不能說死,但大部分情況就是這樣,無數職場人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這三個道理:事情做得越多,留給自己思考復盤的時間越少;事情做得越多,離自己規劃的目標越遠;事情做得越多,出錯的可能性越大,被別人算計的機會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