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一隻蟬正在濃密的樹陰裡休息而沒有注意自己的安危;一隻螳螂在樹葉的隱蔽下準備捕捉這隻蟬,螳螂在即將成功時卻忘掉了自身危險的存在;一隻怪鵲在後緊緊跟隨看到了有利的時機,它就要捕到螳螂的時候卻又記掉了自己的安危。
莊子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連環畫。莊子說,有一隻蟬正躲在濃密的樹陰下乘涼,但忘卻了自己的危險,因為此時恰有一隻螳螂在樹葉後伺機偷襲它;正打算捕蟬的螳螂也忘記了自己的危險,因為有一隻黃鵲正在盯著它,而黃鵲同樣也忘記了自己的危險,因為此時,莊子正拿著彈弓瞄準它。
然而,當莊子看到這一切的連鎖情況後才恍然大悟,趕緊丟掉彈弓往家裡跑。因為莊子也處於危險中:看管粟園的人看到了他,以為他是竊賊。這些環環相扣的危險都是出於一個利字。所以莊子在痛失彈弓之後總結到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一俗語,就是讓人們時刻謹記不要趨利忘害。
但僅僅做到這一點還是不夠的,因為無論是處於安全或是危險之中,自己和外物始終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沒有絕對的安全和平安。因為存在就會有欲求,有心機,即使自己可以忘記一切,但別人未必就不記得你。所以即使是身處利害之外,也要時刻保持警惕。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時刻保持警惕對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
人有時候不會注意那些潛在的危險,其實那些看不見的對手才是最為強大的對手。而看得見的對手只是蝦兵蟹將,只要稍一用心,就可對付,而應該警惕的對象則是那些你從未留意過的,一旦他們發力,自己就很難應對的對手。
所以要時刻保持警惕,經常往自己的周圍看看,而不要將目光局限在眼前。
人類社會雖繁華熱鬧,但卻時刻都充滿著危險。人們貪婪的目光時刻準備吞沒任何一個有利可圖的目標。因為濁水看多了,就會忘記清水的感覺。
莊子描繪的「一異鵲自南方來」中的鵲,其翅膀雖長但卻不能遠飛,眼睛雖大但卻很遲鈍,顯然它不是來自於世俗的人世間,所以不懂得趨利避害,從而遭到了滅頂之災。不管是清水還是濁水,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形體。在文明社會中,既不能趨利也不能忘害,只有這樣方能確保安然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