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ene- 碳納米管複合膜從極低濃度金溶液中回收金子

2020-10-03 石墨烯聯盟


本文要點:

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製備高度穩定的Ti3C2TxMXene-CNT複合膜,被用作從極低濃度的溶液中回收貴金屬的過濾膜。

1成果簡介

貴金屬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在許多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印刷電路板、催化劑和靶向藥物,但其回收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本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劉暢教授課題組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MXene-Carbon Nanotube Hybrid Membrane for Robust Recovery of Au from Trace-Level Solution」的論文,研究提出一種三明治結構Ti3C2TxMXene/碳納米管複合膜,其中CNT隔離並支撐MXene片層。該複合膜顯示出優異的捕獲貴金屬離子的能力,並且具有高通量。膜的水滲透性達到437.6 L m –2h –1bar–1(2.46×10 –18m2),約為純Ti3C2Tx的 202倍,並能從極低金濃度20 ppm溶液中捕獲99.8% 的金(III)。Ti3C2Tx–CNT薄膜理想的貴金屬捕獲能力是由於C–Ti–OH的高氧化還原活性所致。這項工作為回收廢水中的貴金屬離子提供了借鑑。
2圖文導讀

圖1.(a)Ti 3 C 2 T x,CNT和Ti 3 C 2 T x -50 CNT懸浮液的照片,顯示廷德爾在膠體溶液中的散射。(b)矽晶片上的Ti 3 C 2 T x納米片的AFM圖像,(c)Ti 3 C 2 T x納米片的TEM圖像,以及(d)單個Ti 3 C 2 T x納米片的TEM圖像。

圖2. Ti 3 C 2 T x,Ti 3 C 2 T x -50 CNT和CNT的(a-c)光學圖像,(d-f)表面和(g-i)截面SEM圖像膜。

圖3.(a)Ti 3 C 2 T x -CNT雜化膜的Au(III)截留率和滲透率。(b–d)Ti 3 C 2 T x -Au,Ti 3 C 2 T x -50 CNT-Au和CNT-Au膜的SEM圖像。

圖4.(a)Ti 3 C 2 T x -50 CNT和Ti 3 C 2 T x -50 CNT-Au的XRD圖譜。(b)在Ti 3 C 2 T x -50 CNT 上收集的Ti 2p的XPS光譜。(c)在Ti 3 C 2 T x -50 CNT-Au 上收集的Ti 2p的XPS光譜。(d)在Ti 3 C 2 T x -50 CNT-Au 上收集的Au 4f的XPS光譜。

圖5.(a)Ti 3 C 2 T x -50 CNT-Au膜的橫截面SEM圖像(Au納米顆粒以假色突出顯示)。(b)Ti 3 C 2 T x -50 CNT-Au膜的3D XRT圖像。(c)顯示Ti 3 C 2 T x -CNT雜化膜排斥Au(III)的氧化還原反應機理的示意圖。

3小結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製備高度穩定的Ti3C2TxMXene-CNT複合膜,被用作從極低濃度的溶液中回收貴金屬的過濾膜。MXene-CNT膜具有437.6 L m –2h –1bar –1(2.46×10 –18m2)的極高滲透性,在捕獲極低濃度的貴金屬離子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優勢。這項工作為回收貴金屬的膜材料設計和製備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文獻:

來源:材料分析與應用

相關焦點

  • 金屬研究所:MXene- 碳納米管複合膜從金溶液中回收金子
    本文要點: 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製備高度穩定的Ti3C2TxMXene-CNT複合膜,被用作從極低濃度的溶液中回收貴金屬的過濾膜。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MXene-Carbon Nanotube Hybrid Membrane for Robust Recovery of Au from Trace-Level Solution」的論文,研究提出一種三明治結構Ti3C2TxMXene/碳納米管複合膜,其中CNT隔離並支撐MXene片層。該複合膜顯示出優異的捕獲貴金屬離子的能力,並且具有高通量。
  • MXene-CNT複合膜從極低濃度金溶液中捕獲99.8%的金
    膜的水滲透性達到437.6 L m –2 h –1 bar–1(2.46×10 –18m2),約為純Ti3C2Tx的 202倍,並能從極低金濃度20 ppm溶液中捕獲99.8% 的金(III)。Ti3C2Tx–CNT薄膜理想的貴金屬捕獲能力是由於C–Ti–OH的高氧化還原活性所致。
  • 對碳納米管和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材料的技術解讀(上)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在CN107527673A中公開了在浮動催化氣相CVD法中,通過降低催化劑和碳源濃度及在恆溫區的停留時間,使得部分被催化劑分解的碳源形成SP2碳島,焊接在單根單壁碳納米管間的交叉點,形成具有SP2碳島焊接結構的單壁碳納米管薄膜,獲得的導電薄膜在90%透光率下,方塊電阻僅為41Ω/sq。
  • 西安理工大學研發多壁碳納米管農藥傳感器,可檢測農藥濃度
    目前,大多數亞表面器件使用傳統金屬作為基本單元,由於它們在系統中的固有損耗,器件往往表現為低性能。作為一種備選方案,碳納米管具有突出的電學和光學特性,在實踐中,已經存在許多將碳納米管用作太赫茲源、檢測器、天線和偏振器的方案。其中一個重要器件應用是太赫茲頻率的傳感器,碳納米管可以提高生物傳感器、環境監測、化學傳感器以及食品和農業應用中所需的傳感器的靈敏度和響應時間。
  • 【復材資訊】碳納米管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碳納米管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的應用碳納米管作為導電劑應用於正極材料中,主要用來提高電池的容量、倍率、循環等性能。◆ 鈷酸鋰/碳納米管複合正極材料比較了多壁碳納米管(MWCNTs)、 碳黑(CB)和碳纖維(CF) 作為導電劑應用於LiCoO2時電池的性能差異,在2 C的倍率下,LiCoO2/MWCNT電池容量在循環過程中衰減極小,而含碳黑與碳纖維的電池20圈循環後分別衰減了10%與30%。測試顯示含MWCNT電池阻抗最低,電導率最高。
  • 碳納米管可控制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此外,按照晶體生長理論,碳納米管最佳的「外延」模板就是自身,因此人們發展了碳納米管「克隆」技術以期實現碳納米管單一手性的控制生長(圖4),該方法目前最大的弊端在於生長效率極低。其中幹法是在生長過程中直接獲得,溼法則是通過溶液化學首先形成碳納米管水凝膠,進一步脫水就可以獲得碳納米管氣凝膠。
  • MIT:碳納米管電晶體「工業化」生產方法
    但是,隨著封裝在集成電路中的電晶體數量的增加,似乎並沒有以歷史速度提高能源效率,這種趨勢可能已接近尾聲。碳納米管場效應電晶體(CNFET)比矽場效應電晶體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可用於構建新型的性能更優異的三維微處理器,是用於開發節能計算的有前途的納米技術。但是迄今為止,它們大部分都存在於「手工」空間中,在學術實驗室中少量製作,無法滿足商業領域對CNFET高密度、快速製備、低成本的需求。
  • 史上最長的碳納米管森林有多長?
    碳納米管(CNTs)具有質量輕、導熱性強等眾多優點,引領了光學、電子、水淨化和藥物輸送等不同領域的技術創新。然而,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工業需求,碳納米管產量還需不斷升級,這也是碳納米管應用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 關於碳納米管鍍鎳的相關研究現狀
    鍍前氧化處理:氧化處理是藉助於如濃硝酸、濃硫酸或混酸或重鉻酸鉀等強氧化性溶液對碳納米管進行提純的過程,以便除去碳納米管中的無定形碳和催化劑雜質,提高其純度,並且還可以藉助強氧化性溶液的氧化作用在其表面接枝官能團,改變其表面狀態,提高其分散性。
  • 清華大學:碳納米管/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碳納米管(CNT)/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積,中孔結構,可調節的表面性質和高化學穩定性,因此具有作為有機廢水處理吸收材料的巨大潛力。這些屬性使它們能夠在高濃度或高溫下承受苛刻的廢水條件,例如酸性,鹼性和鹹性條件。儘管已經報導了大量有關CNT /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有機廢水系統中的性能的工作,但其實際應用仍存在挑戰。
  • Nano Res:甲苯為碳源合成單壁碳納米管用於高性能透明導電薄膜
    成果簡介 單壁碳納米管(SWCNT)透明導電膜(TCF)由於其卓越的光電性能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甲苯是一種用於碳納米管合成的碳源,但是碳納米管的生長參數及其TCF光電性能(即薄層電阻與透射率)尚未得到充分評估。
  • 史上最長的碳納米管森林,是以前的7倍
    碳納米管(CNTs)具有質量輕、導熱性強等眾多優點,引領了光學、電子、水淨化和藥物輸送等不同領域的技術創新。然而,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工業需求,碳納米管產量還需不斷升級,這也是碳納米管應用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 強度超越凱夫拉、導電性首次突破10MS/m的碳納米管纖維
    它不但性能優越,而且靈活性極好,重量輕,它就是碳納米管纖維(CNTF)。雖然全球目前尚未形成碳納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行業,但學術界普遍認為其將成為下一代新型高強度纖維材料。目前,要想實現CNTF的廣泛應用,就需要具有可控且可再生特性的大規模生產方法。當前比較流行的商業方法有,溶液紡絲法(簡稱SS-CNTF)、直接紡絲法(DS-CNTF)和陣列旋轉紡絲法(AS-CNTF)。
  • 史上最大碳納米管晶片問世:14000個碳納米管電晶體,造出16...
    在這個過程中,碳納米管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它自然地以半導體形式存在,具有出色的電性能,並且非常小。但此前,大多研究人員都發現——製造晶片時,要將納米管這種「挑剔」的材料放到「正確」的位置,操作簡直太難了!不過,最近來自MIT的研究人員和ADI公司的科學家聯手創造了奇蹟——他們成功打造出一個完全由碳納米電晶體構成的16位微處理器,它包含了14000多個碳納米管(CNT)電晶體。
  • 碳納米管海綿體的應用
    碳納米管海綿體是由相互交錯的碳納米管組成的三維結構,在複合材料以及環境保護方面具有潛在應用。具有釐米量級尺寸的碳納米管海綿體已經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並且研究了碳納米管海綿體的機械壓縮性能。
  • 「低濃度稀土溶液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技術及裝置」成果通過鑑定
    由於萃取反應發生在氣泡表面油膜薄層,界面效應強化了萃取傳質的效率,傳質推動力大,適用於從低濃度稀土溶液中回收稀土。萃取過程水油相比高達600以上,萃取反萃後稀土溶液濃度可富集上千倍,可實現與現行單一稀土萃取分離工藝直接銜接。
  • 碳納米管在太空飛行器上的應用進展
    最早是由日本電子公司(NEC)的飯島澄男(S.Iijima)博士採用電弧放電法製備C60時,在陰極處發現直徑4-30nm、長1μm的石墨管狀結構,即碳納米管,隨後在Nature上報導了這種新型碳材料。近年來,碳納米管以其優異的性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形成了碳納米管研究的熱潮。
  • 改性碳納米管在水性環氧樹脂防腐抗靜電塗料中的應用研究
    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具有很好的導電性且擁有較大的長徑比,因而很適合做導電填料[5]。碳納米管為線形管狀結構,在環氧塗料中更容易相互接觸,因此添加很少的量就能達到防靜電技術要求[6],但是碳納米管之間存在較強π-π鍵,由於範德華作用力的影響,導致碳納米管之間容易發生團聚,限制了其應用[7]。
  • 《Carbon​》:史上最強碳納米管纖維!強度超越凱夫拉
    它不但性能優越,而且靈活性極好,重量輕。那麼它是誰呢?它就是碳納米管纖維(CNTF)。目前,要想實現CNTF的廣泛應用,就需要具有可控且可再生特性的大規模生產方法。當前比較流行的商業方法有,溶液紡絲法(簡稱SS-CNTF)、直接紡絲法(DS-CNTF)和陣列旋轉紡絲法(AS-CNTF)。
  • TUBALL單壁碳納米管助力電池能量密度發展
    導讀: 單壁碳納米管(SWCNT)是一個特殊的導電添加劑,在非常低濃度時即能形成導電網絡,同時使電池電極中的活性物質的量增加到99.5%。此外,將單壁碳納米管結合到活性物質顆粒內,形成基於單壁碳納米管的新結構,具有在未來的5-10年內,將能量密度增加60%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