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C中文網百家號多次提及,印度信用危機正在發生,印度經濟信用已癱瘓。一是因為印度經濟本身已債務高企,二是儘管印度經濟試圖通過發展製造業等振興經濟,但是由於其對太空、月球等高處不勝寒的事物經常做出不符合實際能力的幻想,因此,實際用在印度經濟領域的錢少之又少。我們通過印度經濟無力應對大流行,就可以看出,印度經濟並不務實的真實寫照。
這樣一來,印度經濟就需要通過吸引全球資金和知名企業對其投資,來應對各種風險。然而,全球資金和實體企業此時對於印度經濟,卻並不買帳。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據印度報導,日本豐田公司日前表示,該公司不會在印度進一步擴張。外媒稱,這對印度經濟來說是一個打擊,畢竟印度正試圖吸引全球企業,以緩解無力應對新冠疫情導致的嚴重經濟低迷。
對此,豐田汽車印度子公司的副董事長謝卡爾維斯瓦納坦說,印度當局對汽車和摩託車的徵收的稅額如此之高,以至於企業很難建立規模。他說,高額稅收也使許多消費者買不起車,銷量會隨之下降,這意味著工廠閒置,無法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
據報導,在印度機動車輛稅率(包括汽車、摩託車以及多功能運動車)已經高達28%。之外,根據汽車的類型、長度或發動機大小,還會徵收從1%到22%不等的額外稅費。一輛4米長、發動機排量超過1500cc的SUV,稅率將高達50%。維斯瓦納坦稱,這種懲罰性的稅收挫傷了外國投資,侵蝕了汽車製造商的利潤,使推出新產品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卻步。
顯然,這一稅收比例與印度經濟試圖大舉發展製造業的願景顯得格格不入。而日本企業不會在印度進一步投資,這背後正是印度經濟多年來,在許多方面,長期失衡的體現。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幾大汽車企業巨頭近年也都紛紛對在印度投資生畏,甚至出現大幅退出的現象。
比如,通用汽車公司於2017年退出了印度,福特汽車公司在苦苦爭取買家20多年後,於2019年同意將其在印度的大部分資產轉移到與馬恆達的合資企業中,這意味著,福特實際上終結了在印度獨立運營企業的做法。這進一說明了,印度經濟營商環境,並不受全球投資者的青睞。而根據我們前面提及的,印度經濟信用也是其難以吸引到全球大量資金和企業巨頭的一個桎梏。
我們依然以汽車製造業巨頭為例,日本製造的代表企業日產公司在2017年時向國際仲裁機構尋求幫助,以敦促印度支付拖欠的超過7.7億美元的補貼資金。對於向印度正式提起仲裁,日產發言人說,公司「致力於與印度一起找出解決之道!」事實上,印度經濟信用已經讓這家日本製造企業走向了無需再忍的地步。
來龍去脈是這樣的:2008年,印度向日本拋出橄欖枝,承諾如果日產同意到印度坦米爾納德邦設廠,就向該公司支付巨額獎勵金以作為印度的政府補貼。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然而,工廠落定了,也解決了相當一部分印度人就業後,印度卻一直有意逃避此前的承諾。到了2015年,日產終於坐不住了,開始多次向印度官員請求支付這筆所謂的「補貼」無果後,2016年3月,日產公司董事長卡洛斯-戈恩親自出馬,這一次搬出了印度總理,希望印度儘快支付獎勵金,然而,這次讓日產方面再次失望,依然沒有給予積極的解決。
情急之下,日產在2016年7月向印度發出法律公函,希望引起印度方面的高度重視,但鐵了心的印度依然玩烏龍,據悉,印度多個部門的官員與日產高管方面進行過長達十幾次的會談,並保證一定會支付這筆補貼,但是,也僅僅是口頭上的告白。到了2017年8月,日本方面向印度發出最後通牒依然無果。出於討債之路的種種無奈和心酸,日本方面終於向國際仲裁機構提起對印度的仲裁請求。
應該說,日本企業巨頭在印度的遭遇和艱辛的討債歷程,正是印度經濟信用堪憂,經常「過河拆橋」的註腳。亦如一位在印度做生意的網友曾在社交媒體稱,印度人做生意,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得隴望蜀」!大部分人都知道,印度人喜歡砍價格,得隴望蜀用來比喻印度人得寸進尺,貪心不知滿足,貪得無厭。在做生意過程中,印度人往往提出一個不合理的價格,給予一個誇大的需求量,想著就是最後拿到一個低價,卻只能給出小量的訂單...
在印度經濟體系中,類似於印度老賴這樣的現象,似乎成為許多印度經濟對待全球投資者的常見方法。近年,一些國際資本或國際企業針對印度經濟信用問題而提起的國際仲裁案居世界首位,包括德國電信、荷蘭沃達豐集團、俄羅斯電力運營商Sistema、TCI賽普勒斯集團、日本日產公司等國際知名企業,針對追溯稅款、支付糾紛等一系列問題,都曾向印度提起過仲裁。不僅如此,印度公司破產周期過長,致使印度「老賴」現象頻發,已為印度整個國家經濟信用蒙上陰影,印度也因此而成為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
事情的另一面,全球許多資本對印度經濟的償債能力感到懷疑,因此,在突發風險加劇時,越來越多的資金正加速從印度撤離。IMF報告顯示,印度是所有新興市場中債務率最高的國家,並預計,印度將是主要經濟體中,增長下調幅度最大的國家。而加拿大皇家銀行曾指出,借貸能力有限的經濟體,應對風險的能力非常脆弱,印度和越南就非常明顯。
數據顯示,印度的債務總額達到1.17萬億美元(包括各邦的債務),而印度的外匯儲備僅約為5000億美元億美元,這還是創紀錄的水平。外債與外儲呈現出嚴重的倒三角結構,這就好比一個家庭,長年累月靠借債維繫良好的生活狀態,顯然不可長久。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上述債務,大多都是美元債務,面對信用存疑的印度經濟,不知此時華爾街那些美元資本集團是否也會擔憂,印度經濟會不會存在賴帳的可能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