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餐後頭暈、犯困,甚至暈厥!咋回事?

2021-01-15 騰訊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於中國人「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慣,很大一部分人會有餐後犯困的現象,大家通俗地理解為餐後血液集中到胃裡忙著消化食物去了,導致大腦和其他臟器相對供血不足。

輕微程度的睏倦是正常的,一般健康人可以代償這種短暫而輕微的供血不足引起的外周血壓波動,但是一些老年人沒有較好的代償能力,就可能發生餐後低血壓,從而引發嚴重後果。

餐後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是一種只存在於老年人的疾病,主要表現為餐後血壓較餐前明顯下降,下降嚴重且急劇者可伴隨頭暈、黑曚、跌倒、暈厥及休克等症狀,是心血管事件、腦卒中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老年人PPH的患病率約為25%,這一比例可隨人群的不同而產生巨大波動,如養老院老年人患病率為33%,曾發生不明原因暈厥的老年人為50%,住院老年人為67%,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病及自主神經功能損害等疾病的老年患者中PPH的發生率可達70%,其發病率之高,足以讓人們引起重視。

(圖片來源於網絡)

診斷標準

對於有暈厥或跌倒經歷或合併多種疾病的老年人,臨床醫生都應考慮PPH的可能,並對有症狀的患者應進行動態血壓監測。

符合以下3條標準之一者即可診斷為PPH:餐後 2 小時內收縮壓和餐前相比下降>20 mmHg;餐前收縮壓>100 mmHg,而餐後<90 mmHg;餐後血壓下降未達到上述標準,但出現餐後心腦血管缺血症狀,如眩暈、跌倒、暈厥等。

由於餐後血壓的變化在同一時間段的反應相似,因此僅需一次血壓的異常情況便可診斷PPH。陰性結果需要進一步的血壓監測,不能盲目排除診斷。

(圖片來源於網絡)

PPH的危害

PPH通常伴隨著一些相關臨床症狀,包括眩暈、跌倒、暈厥、冠狀動脈血管事件及新發腦卒中。國內外研究顯示,PPH患者的無症狀腦血管疾病發生率明顯增高,嚴重者可造成短暫性腦缺血發作;PPH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為145/1000,非PPH組為98.5/1000;統計顯示,PPH患者的年死亡率約為14.5%,而其他健康老人為9.85%。PPH是老年人所有原因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絡)

發病機制

PPH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其發生可能是神經、體液失代償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所致。主要有以下幾種學說:

一、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

一般人群進餐後內臟血流量增加,外周血流量相應減少,但交感神經活性增強,心率增快,心輸出量增加,收縮壓輕度升高,這種代償機制避免了PPH的發生。衰老誘發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換句話說,身體感受不到血壓的下降,也就不能及時糾正它。表現為老年人進餐後心率增速反應減弱,部分自主神經功能病變的老年人心率增速反應甚至消失,進而發生PPH。

二、交感神經功能紊亂

目前的暈厥指南認為,心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是老年人罹患PPH的唯一或主要原因。進餐後的胃擴張使交感神經活性增加,誘發外周血管阻力上升,從而迅速代償人體血壓的降低,但老年人神經活性的增加程度遠不及年輕人,並且老年人若要對抗PPH,則需交感神經的活性增加至少2倍。糖尿病可造成交感神經功能紊亂,這與糖尿病患者的PPH發病率高有關。

三、胰島素水平升高

胰島素可能主要通過激活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作用於腎上腺受體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葡萄糖從腸道吸收得越快、越多,胰島素水平越高,餐後血壓下降幅度越大,而果糖、木糖醇、蛋白質和脂肪對餐後血壓影響較小。

四、胃排空

胃排空越快,餐後血壓下降越明顯,研究發現,通過增加老年人胃膨脹體積,可有效消除餐後血壓的下降。

五、血容量不足

水分的攝入也可通過擴張血容量減輕餐後低血壓表現。腹瀉、吸收不良症候群等胃腸道疾病,呋塞米等強效利尿劑,以及其它可能減少血容量的藥物的使用,均可引起脫水,降低老年人心排血量,進而導致低血壓。

(圖片來源於網絡)

危險因素

一、年齡

年齡是PPH的獨立危險因素,且隨著年齡的增長,PPH發生率顯著增高。

二、膳食

膳食的組成、溫度與進食時間對PPH均很重要。相較於高蛋白或高脂飲食,高糖飲食更容易造成餐後血壓迅速而顯著地降低,並產生更嚴重的伴隨症狀。相較於冷餐(5℃),暖餐(50℃)可造成餐後血壓更大幅度的下降。另外,PPH可發生於任何膳食後,但早餐較午餐、晚餐更易引起PPH,導致嚴重的低血壓症狀。

三、疾病

合併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腹瀉等脫水性疾病、帕金森病、多系統萎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疾病及腎功能衰竭進行血液透析等處理,均可使患者餐後低血壓的發病率明顯增高。目前認為,高血壓患者餐前血壓越高,餐後血壓下降越多。

四、藥物

心血管藥物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鈣通道阻滯劑、利尿劑、硝酸鹽、地高辛等,減肥藥物如奧利司他等,以及精神藥品等多種藥物均可對PPH產生不利影響,其中以利尿劑尤甚。另外,多重藥物治療也可能增加PPH風險。

(圖片來源於網絡)

治療措施

一、飲食調整

1、餐前飲水

研究發現,餐前飲水所引起的升壓反應可緩解餐後血壓下降程度和伴隨症狀,除排尿增加外,餐前飲水無其他不良反應。適量喝茶或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飲料可有效改善PPH,餐前喝綠茶 400 mL能有效緩解PPH。

2、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三種營養成分中,碳水化合物的胃排空最快且促進胰島素分泌速度最快,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對餐後血壓下降有緩解作用。

3、少食多餐,減少每餐食物攝入量

這樣一來,內臟血流量增加及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的幅度相應減少,從而緩解餐後血壓的下降。在自主神經功能衰竭的患者中,將每日3大餐改為6小餐可減輕餐後血壓的下降程度。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運動治療

可通過餐後適當散步增加心率和心排量來維持正常血壓,達到防治PPH的目的。患者餐後行走 20 分鐘即能完全代償餐後血壓下降,但這一保護機制僅在患者行走時有用,當患者停下後血壓將再次下降。老年人也不宜長時間運動,建議行走一段時間後,保持斜臥位或坐位休息片刻。對於活動不便的老年人,建議其餐後平臥一段時間,可根據動態血壓的結果判斷餐後血壓低谷發生的時間,再決定餐後臥位的時間。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基礎疾病治療

PPH患者常合高血壓、冠心病、帕金森病等。冠心病患者應用硝酸鹽類藥物或心力衰竭時應用利尿劑可能加重PPH,因此在沒有絕對指徵的情況下,不宜使用此類藥物。對於高血壓合併PPH的患者,儘量選用非利尿劑類降壓藥,並根據餐後血壓變化情況適當調整降壓藥物的劑量和降壓目標,避免舒張壓過低。若能證實為降壓藥誘發的PPH,可選擇在兩餐之間服用降壓藥。一些抗帕金森病藥物本身具有降壓作用,應加強監測、權衡利弊、酌情用藥。

四、藥物治療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PPH尚無明確的治療指南,需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來確定有效且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法,以下幾種藥物提供參考,對餐後血壓下降有一定緩解作用。

1、咖啡因

為腺苷受體拮抗劑,能抑制腺苷的擴血管作用,從而抑制內臟血管擴張,減少內臟血流量。但咖啡因可引起頭痛、噁心、震顫、成癮等不良反應,且其合適的用量及最佳的攝入時間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2、降血糖藥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可顯著減少餐後胰高血糖素樣肽-2的分泌、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刺激腸肽大量分泌及降低內臟血流量上升速度。二肽基肽酶-ⅣC(DPP-Ⅳ)抑制劑如維格列汀可通過抑制該酶的活性,提高血胰高血糖素樣肽-1濃度從而降低血糖。

3、奧曲肽

奧曲肽是生長抑素類似物,可通過抑制胃肽分泌,增加內臟和周圍血管阻力,緩解PPH患者及自主神經功能衰竭患者的血壓降低。餐前 30 分鐘皮下注射一次50 μg的奧曲肽即可減少餐後收縮壓 15 mmHg的下降幅度。但奧曲肽可引起心臟QT間期延長和腹痛等不良反應,且其費用較高,不宜長期使用。

4、升壓藥物

如米多君和地諾帕明等,可通過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促進血液回流,達到升壓的作用。另外,垂體後葉素對於餐後血壓下降有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對訴有餐後頭暈,或有暈厥、跌倒經歷或合併多種疾病的老年人,應進行餐後血壓動態監測,若發現存在PPH,應先採取飲食調整和運動療法防患於未然。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文獻

[1]侯倩,崔煒. 老年人餐後低血壓的研究進展[J]. 心血管病學進展,2015,36(01):74-79.

[2]童迪夷,方寧遠. 餐後低血壓[J]. 中華高血壓雜誌,2014,22(10):987-990.

老年人餐後頭暈、犯困,甚至暈厥!咋回事?-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1775帖

馬醫生推薦

相關焦點

  • 站立排尿頭暈,甚至暈厥,應警惕體位性低血壓
    是錯誤的理解,甚至高血壓的人都容易出現「低血壓」,這個低血壓的發生與體位有關。通常發生時突然,症狀可輕,如頭暈、黑矇;也可直接暈厥,但緩解也快,躺下片刻可明顯好轉,這叫體位性低血壓。例一:15歲男性,睡懶覺,中午12時因憋尿實在不行,起床小便,在排尿過程中出現頭暈,隨即暈厥,摔倒後不久,可自己站起來,之後無訴其他不適。
  • 總感覺頭暈,還犯困?可能是4個問題發出的信號
    生活中有不少人總是感覺到自己有頭暈的現象,而且在頭暈的時候還會有犯困這種現象產生,如果這種信號比較明顯應該儘早就醫。因為頭暈犯困有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此時應該針對具體的疾病類型採取治療措施,只有身體保持健康狀態,頭暈犯困的現象才會好轉。
  • 吃飽了就犯困?你可能得了這3種病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情況,吃完飯後就犯困、睡意十足,很多人對這種情況都習以為常,覺得屬於正常現象,用不著刻意調整。但實際上呢?這可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健康提示,如果經常「犯困」可能身體隱藏著一些疾病,比如脾虛、餐後血糖波動大等,還可能潛藏腦供血不足的風險,所以一定要加以重視。吃飽了就困,究竟是為什麼?
  • 頭暈、頭昏、頭懵、頭重腳輕,可能是這種病在搗鬼
    常見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輕重不一,從較輕的「頭暈」「頭昏」到較嚴重的「暈厥」: 核心症狀:頭暈、頭昏、頭懵、頭重腳輕; 其他症狀:全身乏力、易疲勞、視物不清、看到黑色的斑點、後頸部及肩部「晾衣架
  • 飽後犯困可能它在「作祟」——食慾素
    科普【飽後犯困可能它在「作祟」——食慾素】人體進食後,食物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餐後血糖會升高,同時抑制體內食慾素的分泌。而食慾素含量降低人體就容易犯困、不想動彈,食慾素含量較高,人體也會較清醒且活躍。因此,特別是進食澱粉類較易消化的食物時,血糖相對升得更快,也更容易犯困。
  • 為什麼夏天容易犯困 如何趕走「瞌睡蟲」
    夏天有一個很常見的現象,那就是無論是上學的上班的,不少人整日哈欠連天、不停滴打盹,任何聲音聽起來都像是催眠,中午不睡下午就沒辦法正常工作學習,為了讓自己清醒,儘管掐了大腿抓了頭髮,但還是覺得困、無力、頭暈、厭食……不管晚上睡多久,白天仍舊有抵不住的睏倦。為什麼夏天容易犯困呢?  多數人認為,夏天犯困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並不重視。
  • 兒童暈厥是怎麼回事?自主神經介導性暈厥較為常見
    暈厥可由許多原因引起,主要包括自主神經介導性暈厥、心源性暈厥及不明原因暈厥。其中自主神經介導性暈厥是兒童暈厥中最常見的基礎疾病,約佔70-80%,包括血管迷走性暈厥、體位性心動過速症候群、直立性低血壓、直立性高血壓、境遇性暈厥等,多為功能性疾病。
  • 劇烈運動後缺氧頭暈怎麼辦 教你有效脫離困境
    有些朋友在劇烈鍛鍊之後會出現缺氧頭暈的症狀,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導致劇烈鍛鍊之後缺氧頭暈的原因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讓各位能夠更加暢快淋漓的進行運動。如果空腹進行劇烈運動,機體的糖原就會供應不足,出現低血糖的現象,這種時候人體的功能也是不足的,很容易出現缺氧頭疼的現象,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暈厥,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所以我們一定不能夠空腹進行運動,在進行劇烈的運動之前一定要補充足夠的能量,這樣才能夠保證運動的正常進行,不會發生一些意外事故。
  • 孕媽懷孕後成「瞌睡蟲」?犯困誘因要知曉,規避應對刻不容緩
    孕期犯困的秘密一文講清。糊塗孕媽總是莫名其妙犯困,一查才知道是懷孕的鍋,改善孕期作息規律同事小敏最近上班經常打瞌睡,大家都問小敏是不是沒有休息好?小敏自己也很疑惑,最近不知道什麼原因,總是莫名其妙地犯困,明明晚上不到8點就睡了,早上7點起來還是沒有精神。
  • 吃完飯就犯困,是大腦供血不足?這兩種情況一定要警惕!
    飽後犯困,是怎麼回事?經常飯後萎靡不振,很可能是體內激素在「作祟」:膽囊收縮激素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體中分泌的膽囊收縮素一般在飯後兩個小時之內會明顯升高,等到兩個小時之後,這種收縮素分泌量就會減少;而相對而言,膽囊收縮素含量越高就越容易睏倦。
  • 飯後犯困就是血糖高嗎?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過吃完飯就犯困的情況,這不僅會讓人顯得無精打採提不起精神,還可能是脾虛、高血糖、腦供血不足的預兆,要多加重視。那麼飯後究竟為什麼更容易犯困呢?飯後為什麼會犯困1、食物消化需要能量食物在胃部進行過初步消化後,會進入脾再進一步消化與吸收。飯後脾的工作量會突然增加,需要更多的氣血來幫助它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工作,這就導致了身體其他器官供血不足。而大腦的供血量如果減少,就會出現睏倦的情況。2、食慾素減少食慾素是下丘腦分泌的一種激素。食慾素的含量與人體的睡眠有著直接的關係。
  • 為啥懷孕後,準媽媽變成了「瞌睡蟲」?不是犯困就是在犯困的路上
    懷孕後,每個女性都會出現不同的妊娠反應,有的孕媽會噁心、食欲不振,有的乏力、嗜睡。自打肚子裡有了娃以後,很多準媽媽都發現自己是越來越愛睡覺了,每天不是犯困,就是在犯困的路上...一不小心就成了瞌睡蟲。相信有不少的孕媽跟齊齊的情況都差不多,特別是處在孕早期(孕1~3個月)階段的準媽媽們,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孕媽犯困的那些事~為啥懷孕後,準媽媽變成了「瞌睡蟲」?
  • 吃飽了就犯困,是血液供應胃腸,大腦缺氧?你很可能有這幾類問題
    當然,按照以往的觀念,有不少人認為,吃進東西之後,人體的血液會大部分向胃部集中去消化食物,從而造成大腦缺血而犯困。但是,現在的大量研究發現,人體進食前後,腦部的供血量並沒有明顯的差別。所以,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其實,一般來說,吃飽後犯困屬於正常現象。
  • 吃完飯就犯困,或是這3種疾病找上門,別不當回事
    吃完飯後就會犯困,這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尤其是吃得過飽時,犯困的情況更是多見。很多人都認為午飯後犯困剛剛好睡個午覺,精神更好。事實上真是這樣嗎?可能你的理解有誤。為什麼吃完飯後容易犯困?攝入食物後,我們的胃自然要開始工作,對食物進行消化。人體依靠的是氣血運行,腸胃的蠕動自然也需要氣血的供應才能運行,所以體內的氣血會更多流向胃部來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從而導致腦部的供血減少了,所以很容易犯困。這也是為什麼吃得越多,吃得越飽,人越容易犯困的原因。
  • 貧血困擾很多老年人
    與沒有貧血的老年人相比,患貧血的老年人發生失能和機體功能受限的情況更多,且步速更慢,握力更弱,記憶力也較差。北京老年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耿亞輝解釋說,這些指標都是老年衰弱症候群的表現。生理儲備功能的降低,會進一步使老年人對急性疾病等的應激能力降低,增加跌倒、失能和死亡等不良結局的風險。
  • 為什麼冬季也會「犯困」?冬困和春困,有什麼不同?如何緩解?
    生活中經常會有犯困的時候,例如有些時候前一天睡眠不好,從而第二天犯困,但是有些時候犯困也分季節性,例如有些人處於冬季時很容易出現犯困的現象,這個是什麼原因?其實每個季節都會有犯困的現象,但是造成犯困的原因是不同的,春困、秋乏、夏盹、冬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為什麼冬季也會「犯困」?
  • 老年人頭暈的原因有哪些?
    頭暈也是一個多綜合性的病症。莫名的頭暈是怎麼回事,大多數人們都以為頭暈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基本上都出現過這種狀況。都沒有引起重視,大多數人都以為是休息不好或者是營養不良造成的。其實並不然,引起頭暈現象的原因有許多。
  • 蹲下起來後出現頭暈,是貧血嗎?不是身體差,而是……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同感:彎腰撿個東西,直起身子後突然覺得腦袋發昏,天旋地轉,眼前一黑......得趕緊在邊上找個東西扶著,不然就要跌倒了!這難道是身體太虛弱,提醒自己要補血補氣了?為什麼蹲後站起來,會頭暈腦脹?
  • 頭暈就是高血壓?了解頭暈,你要明白這些
    這時就連患者自己都會感覺奇怪,難道自己的頭暈不是高血壓造成的?臨床上,高血壓會頭暈、心律失常、心悸、耳鳴等症狀。頭暈就是這些症狀之一,但如果單單只是因為頭暈就認為是高血壓,這往往是不全面的。所以,除了了解高血壓之外,也應該了解頭暈到底是怎麼回事。什麼是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