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未愈的傷口居然變成了癌!專家:慢性傷口的癌變機率會隨時間上升

2020-11-30 騰訊網

皮膚位於體表,為人體提供最基本的屏障功能。正因為如此,皮膚也成為最容易受傷的器官之一,日常生活中的撓抓、磕碰或意外因素都會導致皮膚的損傷。

輕度的皮膚損傷,通過常規的換藥治療和日常護理可以很快痊癒,但也有一部分傷口可能短時間內很難癒合,如果不加以重視,則很可能把小傷口變成大問題,甚至成為終身的遺憾。前些日子,47歲的劉女士(化名)多年未愈的傷口,就被查出演變成了鱗狀細胞癌。

27年前的舊傷檢查後發現變成了癌

劉女士的老家在大山深處,民風淳樸。27年前,剛結婚不到一年的劉女士,遭遇了一次離奇的車禍,一輛機動車的車輪從她的右腳跟處直接碾壓了過去,導致右足跟處皮膚撕裂。司機也是給人打工,家裡也不寬裕,當時稍微出了一點醫藥費也就過去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女士右足跟處的傷口卻一天天不見好,撕裂的皮膚甚至逐漸發黑壞死。不放心之下,她翹著腳到村裡的小診所配點「紫藥水」外塗,在家裡自己換藥。丈夫檢查了她右足的傷口,看著並不大,以為多換換藥,時間長了總會好的。

就這樣,劉女士翹著腳走了27年,這27年裡她生下兒子並把他送進了大學,這個家也逐漸擺脫貧窮開始過上小康生活。2019年底,聽說浙二燒傷與創面修復科專門治療疑難創面,丈夫就帶著劉女士趕了幾個小時的高鐵過來了。

劉女士的傷口在右腳後跟處,大約雞蛋大小的傷口長滿了老化水腫的肉芽。經拍片檢查和病理化驗後,醫生發現她的肉芽下方的跟骨有個巨大的空腔,多年前的車禍傷應該合併了跟骨骨折,而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病理檢查結果提示:右足跟鱗狀細胞癌。

慢性傷口的癌變的機率會隨時間上升

「在排除全身轉移的情況之下,像這樣的複雜惡性潰瘍創面,需要設計出一整套科學合理的創面修複方案,既要徹底去除病灶又要儘可能保留肢體功能。」主管醫生燒傷與創面修復科副主任王新剛副主任醫師回憶說,「我們最終設計了『局部潰瘍擴大切除+骨質鑿除+骨水泥填充+逆行腓腸神經營養血管皮瓣轉移』的手術方案,幫助患者實現了病灶去除和功能重建的治療目標。」

在日常的生產、生活和工作當中,因為各種因素導致的急性皮膚損傷非常多見,淺表性的損傷如果能預期癒合一般沒有太大的問題。

如果急性皮膚損傷超過一個月沒有癒合,則轉變為慢性傷口,慢性傷口隨著不癒合時間的延長,癌變的機率會大大上升,處理不及時甚至會導致癌細胞全身擴散,或者截肢等等。

為了不讓小傷口變成大問題,建議及時到專業的傷口治療中心或門診就診,及時採取有效的傷口治療手段,將可能癌變的風險降到最低。

相關焦點

  • 老伯1年多不癒合的傷口,好了
    老伯1年多不癒合的傷口,好了 2020-12-30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慢性萎縮性胃炎,如何阻斷癌變?——聽聽消化科醫生怎麼說
    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到胃癌,中間還要經過腸化生、異型增生兩個階段,要發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因此,當萎縮伴腸化生,尤其中重度腸化生時,癌變機率又進一步提高了。4、胃病進一步發展就是異型增生了,又稱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是指胃黏膜的結構和上皮偏離了正常狀態,形態學上表現為細胞的異型性和腺體結構的紊亂。異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變,可以說離胃癌僅一步之遙。異型增生分為輕、中、重度。
  • 醫生提醒:有5種炎症癌變機率高
    「我患慢性萎縮性胃炎多年,會變成胃癌嗎?」 「我得過肝炎,以後會得肝癌嗎?」 「我有慢性前列腺炎,會發展成前列腺癌嗎?」
  • 肺結節的癌變機率有多高?查出肺結節原位癌,或許不用太擔心
    一般情況下發生惡性結節機率是30%,發現有結節應該及時做好隨訪工作,避免病情拖延到後期治療更麻煩。肺結節的癌變機率是多少?肺結節癌變機率是多少,比如在三萬四千多人之中,發生肺結節的機率是18%,就在這些機率之中發生癌變的機率是30%。
  • 專訪| 蕢綱:當傷口失去自我癒合的能力
    但是,某些疾病或其他一些特殊原因會導致傷口失去自我修復的能力,難以癒合,從而成為慢性傷口。傷口癒合的三個階段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蕢綱介紹說,傷口癒合從病理生理角度來說,分為三個階段:炎症清創期、肉芽增殖期和上皮形成期。每個階段存在的問題不一樣,處理的方式也不一樣。
  • 探案丨手臂膿腫6月傷口不愈,塗片檢查1天找到元兇
    雙肺未及乾濕囉音,心腹查體無殊。非結核分枝桿菌:NTM好發於免疫力低下、支氣管擴張等患者中,毒力較低,通常表現為慢性病程,尤其是慢生長的NTM感染。該患者存在繼發性免疫功能缺陷,前臂傷口遷延不愈,抗細菌治療效果不佳,且胸部CT示兩肺多發粟粒樣小結節影、斑點樣病灶,需考慮NTM感染可能;但患者兩次查T-SPOT均升高,不支持常見NTM菌種感染,入院後可行膿液、創面分泌物分枝桿菌培養、mNGS等與結核進一步鑑別。
  • 傷口久治難愈或成歷史 交叉學科助專家研發神奇癒合術
    資料顯示,我國外科住院患者中,因難愈性的皮膚慢性損傷或潰瘍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約佔1.5%,其中糖尿病潰瘍佔36%,且比十年前增加了6倍。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燃料電池研究所曹廣益教授、胡鳴若副教授所在團隊開發出的可攜式「傷口治療儀」,已經在臨床中給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有望書寫傷口治療的新篇章。
  • 專家說:多數增生不會癌變
    俗稱的「胃增生」屬癌前病變,需高度重視受訪專家: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譚先傑北京朝陽醫院泌尿科前列腺疾病組組長、主任醫師 王建文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中心主任醫師 曾曉華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主任醫師 步召德人們防癌意識的提升,也體現在對患癌跡象的關註上,比如各類增生。
  • 開發區醫院用紅外線光子治療儀治癒傷口
    大眾網煙臺4月17日訊 (通訊員 趙乙夢 記者 姚輝) 近日,煙臺開發區醫院燒傷整形科應用紅外線光子治療儀配合治療,使多次入院、反覆治療不愈的壓瘡傷口患者痊癒,解除了患者痛苦
  • Sci Rep: 研究揭示傷口癒合的生物學機制
    2020年9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我們的身體具備自行癒合傷口的能力,例如割傷或擦傷。但是,患有糖尿病,血管疾病和皮膚疾病的患者有時難以康復。這可能導致慢性傷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慢性傷口的管理是醫療保健系統的主要成本,僅在美國,每年就花費約10至200億美元。但是,我們對於為什麼某些傷口會變成慢性傷口知之甚少,因此很難開發出有效的療法來促進癒合。
  • 癒合傷口長疙瘩,這種皮膚腫瘤可能癌變
    癒合傷口長疙瘩,這種皮膚腫瘤可能癌變第二看臺  實習記者 於紫月 通訊員 劉曉坤  日常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皮膚創傷也是家常便飯。人們的皮外傷一般都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痊癒,但基本是以疤痕的形式癒合。
  • 氧分子在傷口癒合中的作用
    充足的氧氣(O2)供應對於正常的傷口癒合是必需的,長期以來人們已經意識到當組織氧分壓(pO2)低於某一水平時,慢性不癒合傷口的發生風險會增加。當氧氣消耗超過供應時即會出現組織缺氧(Hypoxia)。血液灌注不良通常被認為與氧氣供應下降而導致傷口缺氧有關,最終導致傷口癒合障礙;但傷口中生物活動對氧氣的消耗也會顯著影響氧含量[1,14]。
  • 23歲女孩一月不換內褲,查出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有多大機率成癌?
    殊不知隨著時間推移,她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芳芳的生活,由於症狀持續加重,芳芳被轉移到武漢某三甲醫院。醫生檢查後,發現芳芳外陰有贅生物,送病理後發現有尖銳溼疣和外陰上皮內瘤病變,簡單來說就是外陰癌癌前病變。
  • 傷口水化和浸漬的區別
    Winter之後,又出現了大量的實驗室、臨床前和臨床研究證據進一步證明了溼性傷口癒合的好處[表1]。因此,傷口診療專家完全接受了溼性癒合理念,並進一步發展出了傷口床準備的臨床概念(Butcher, 2010; Sibbald et al, 2015)。傷口床準備是通過對傷口的管理來加速內生性癒合(Endogenous healing)或加強其它治療措施的有效性。
  • 從HPV感染到宮頸癌要經歷哪幾個過程,找到關鍵點可以達到預防癌變...
    子宮頸鱗癌最初起因是持續或慢性感染一種或多種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最常見引起癌變的亞型是16和18,據報導可見於70%的子宮頸癌患者。其他癌基因型(如31,33,45和58)也較常見,可能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流行性。低危型HPV如6和11型與癌症無關聯,但可引起尖銳溼疣。
  • 體檢發現癌前病變,一定會變成癌症嗎?應該怎麼辦?
    很多朋友做了體檢,看到了息肉、萎縮性胃炎等,就趕緊上網查,一查不要緊,都是說「癌前病變」、「離胃癌一步之遙」等等,增加了不少的壓力。 那麼,癌前病變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就是快要癌變了嗎?
  • 2012年故去的瀋陽人1/4因「癌」去世
    原標題:2012年故去的瀋陽人1/4因「癌」去世   2012~2013年,肺癌、腸癌、食管癌死亡率略有上升,乳腺癌死亡率下降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周苗苗)近日,瀋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瀋陽市2012年城市居民病傷死亡原因分析報告》,報告中顯示腫瘤成為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死因
  • 酒精、雙氧水、碘伏,這些常見傷口消毒劑你會用嗎?
    有人會說,劃破口子,不就是酒精、碘酒、碘伏、紅藥水往上抹嗎?這些傷口消毒劑確實可以達到預防和控制感染的目的, 在皮膚、黏膜、傷口、燒傷創面等部位使用。那麼,它們的區別在哪裡,應該如何使用呢?快來看看北京天壇醫院的兩位藥師範婷、趙志剛聯手呈上的這份傷口消毒劑必讀攻略吧。
  • 5種良性病變,若長期拖著不治,可能會發生癌變,早治會更安心
    除了通過檢查被確診為癌症,有些良性病變也可能會發生癌變,但不少患者聽到醫生給的結論是良性病變,就完全放鬆了,覺得反正不是惡性,不會變成癌,這是錯誤的想法。如果經常受到刺激,反覆摩擦,癌變機率還會更高。第2種: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多數都是良性的,僅有一小部分會誘發甲狀腺癌,查出甲狀腺結節後,即便是良性,也不能不管不顧,要及時治療,定期檢查,了解結節的體積變化,預防癌變。